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管理中網絡新聞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媒體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新聞的傳播方式,網絡新聞正是媒體、信息技術結合發展的產物,并儼然成為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途徑,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需要國家進一步強化公共管理力度。論文以網絡新聞對公共管理的影響分析入手,提出了網絡新聞的公共管理對策。
【關鍵詞】網絡新聞;公共管理;影響;對策
1引言
人們借助網絡新聞可以更加及時地得知最新的新聞事件,使得新聞信息的公開及民主化程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但其中存在的虛假信息也會為社會秩序帶來一定負面影響,由此不難看出,國家強化對于網絡新聞的公共管理勢在必行。為此,本文就如何強化網絡新聞的公共管理進行了探討。
2網絡新聞的傳播特征分析
現如今,我國的網民數量正處于一個不斷上升的趨勢,再加之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正是網絡新聞傳播的一個顯著特征——參與群體的層次多樣化。而網絡新聞傳播的第二個特征就是輿論把關能力較為薄弱。網絡世界是一個開放程度較高的虛擬世界,各類信息都能夠搜索到,并且每一個參與個體都可以成為信息的者,但因為缺乏完善的信息輿論把關機制,使得人們容易受到一些虛假和負面新聞輿論的引導,這對于社會秩序穩定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3網絡新聞對公共管理的影響
3.1網絡新聞對公共管理的積極影響
由于網絡新聞的傳播堪稱病毒式傳播,公共管理工作中可以借助網絡新聞進行正能量新聞的大力宣傳,最大程度降低負面新聞的不良影響。此外,政府部門想要更為有效地落實公共管理任務,則需要在真實了解人民想法的基礎上,合理調整公共管理制度,而網絡新聞可以幫助相關部門大范圍地了解人民群眾的思想變化及真實需求,為今后的公共管理工作奠定相應的基礎,保障社會得以穩定發展。除此之外,管理人員也可以借助網絡新聞有效地落實各項政策宣傳工作,之前逐級的政策指令傳達,往往會因為某一環節的解讀有誤,最終出現人民抵觸政策指令的問題。借助網絡新聞,有關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則可以在網絡上有效收集人民群眾對于政策的建議及問題,并及時給出答復,如此一來,政府部門可以在全面了解人民群眾真實需求的基礎上,為政策的執行鋪平道路。
3.2網絡新聞對公共管理的消極影響
網絡世界的信息魚龍混雜,其中存在的虛假和負面信息將會引導人們形成錯誤的認知。之所以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網絡世界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再加之虛擬化特點的存在,使得每個人都可以進行信息的傳播,帶來了新聞信息真假難辨的問題。虛假新聞信息的存在,將會對社會秩序的穩定性造成破壞,繼而導致公共管理工作無法有效落實。即便是管理人員本身具備否定新聞傳播的權力,但因為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極快,再加之網絡新聞審批機制的缺失,導致虛假、負面的新聞信息往往未經過審批便可在網絡平臺上傳播,直接阻礙了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這些虛假新聞信息的傳播對于政府部門的形象和公信力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使得人民群眾對政府部門的信任度逐漸下降,對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極大的破壞。
4網絡新聞公共管理力度強化的策略
4.1網絡實名制的實行
網絡新聞對于公共管理的消極影響主要是因為各類虛假、負面新聞信息的產生和傳播,出于進一步避免虛假新聞產生及最小化虛假信息影響的考慮,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在強化網絡管理的基礎上,實行網絡實名制,確保每一位網絡參與者都可以對自己的言論承擔責任。現如今,我國的網絡實名制僅僅試點運行,而在當前網絡新聞輿論環境越發惡化及網暴頻發的情況下,網絡實名制的實行已成必然選擇。在實行網絡實名制的時候,政府部門也需要強化網絡改革的工作力度,并在完善網絡法律體系的同時,強化相關法律的宣傳力度,在提高網民群體法律意識水平的前提下,確保網民發表言論及其他行為的合法性。
4.2相關法律體系的完善
當前,網絡虛假新聞及網絡暴力盛行的原因,就是國內現行法律體系中存在漏洞,也就意味著,政府部門需要重視并不斷完善網絡新聞公共管理的諸項法律法規體系,借助法律的強制性有效對網絡新聞進行公共管理。我國有關的政府部門需要針對當前網絡法律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在全面發掘其中法律漏洞的前提下,借鑒國外在這方面的立法經驗對其中的漏洞進行彌補,而對于那些法律不夠完善的地方則需要進行必要的補充和說明,并且也需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及時更新網絡性的法律體系中的各項制度和條款,以便真正做到法律可以適應時展的變化。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相關部門也需要根據網絡新聞全新的發展形式,在相關的法律體系中設置專門的法律條文,更進一步完善有關的網絡新聞法律管理體系。在立法的環節中需要對違反網絡新聞法律條款的后果進行明確的描述,并進一步強化懲罰的力度,從而在提高違法犯罪人員違法犯罪成本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各類網絡虛假新聞事件的發生概率。
4.3網絡新聞審批機制建立
網絡虛假、負面新聞的出現,和網絡新聞審批機制缺失有一定程度的關系,為此,建立并完善網絡新聞審批機制也是有效對網絡新聞進行公共管理的一個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出于保障網絡新聞優勢的考慮,其審批機制需要區別于傳統媒體的新聞審批機制,簡單說,實行即審即發的審批機制,編輯人員在接收到網民提供的信息和評論的時候,僅需要將那些的敏感、帶有煽動性等特點的新聞提交到上級領導進行審核并決定與否。當然,出于保護新聞的有效傳播及網民言論原生態的考慮,網絡新聞的編輯審核只需要集中在政治和法律層面即可。除此之外,為了保障網絡新聞稿件的真實性、客觀性,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網絡新聞審稿制度,當然由于網絡媒體和紙媒之間的差異,審稿環節可適當進行刪減,但需要建立網絡新聞的責任編輯制度,并且國家有關部門也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網絡新聞編輯及審稿規范,確保網絡新聞稿件的真實及客觀性。同時,對于那些非網絡記投遞的新聞稿件,編輯人員需要向稿件作者索要真實的姓名、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并與稿件原作者進行再三的確認,借此來有效防止出現網絡虛假信息。
4.4網絡新聞管理系統的建立健全
想要有效地對網絡新聞進行公共管理,需要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作為支撐,以便全方位加強網絡新聞的綜合管理力度。在這個管理體系中,需要借助社會層面的力量綜合管理網絡新聞,具體一些來說,可以利用新聞媒介和行業的職業標準,對網絡新聞進行合理的約束,甚至于可以為其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從而更好地對網絡行為進行公共管理。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輿論的壓力對網絡行為進行合理的監管。我國網民數量處于一個不斷上升的趨勢,借助網民對于網絡新聞的監管和輿論力量,可以更為有效地幫助網絡新聞向著積極正面的方向發展。同時,還可以借助技術和信用評價機制的建立,進一步強化網絡行為的監督和管理工作。這就要求各類網絡新聞平臺需要設置相應的意見舉報專欄,以便為網民舉報各類不適和虛假信息提供支撐,同時有關部門也可以將各類權威機構對網絡行為的綜合點評結果作為參考,對于不實消息的個人和行為機構給予一定的處罰。
5結語
網絡新聞的誕生和發展使得我國在公共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網絡新聞的傳播速度進行大范圍的正能量傳播,并可以及時有效地收集人民群眾的建議,完善相應的公共管理制度,但其中存在的虛假信息等問題也極大地制約了公共管理工作的落實。在這種情況下,則需要通過網絡實名制的建立,配合上網絡新聞監督管理體系、法律法規體系以及網絡行為審批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進一步強化對于網絡行為的公共管理力度。
【參考文獻】
【1】邱超.淺談網絡新聞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響[J].商訊,2020(17):162+164.
【2】張敏捷.網絡新聞在公共管理中的影響[J].區域治理,2019(41):75-77.
【3】何金平.網絡新聞輿論對我國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9(15):459.
【4】錢昌宇.網絡新聞輿論對我國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影響[J].傳播力研究,2018,2(31):227-228.
【5】嚴寒.試論網絡新聞輿論對我國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影響[J].新聞傳播,2018(11):45-46.
作者:胡楠 單位:青海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