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管理下食用菌安全監管的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帶來的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但與之相伴的是食用菌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盡管已經制訂了相關法律法規加以監管,但監管主體并未充分發揮作用:社會媒體和與公眾參與程度不了、政府部門監管力度缺失、多元主體之間協同機制缺失等。因此,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食用菌安全監管就成了食用菌安全監管的必由之路,完善相應法律法規、搭建多元主體監管信息平臺、培育多元主體監管主體力量等。這樣才能在公共管理視域下發揮多元主體參與食用菌安全監管的力量,促進食用菌行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公共管理視域;多元主體;食用菌安全;監管;路徑研究
1食用菌安全監管概述
我國食用菌行業發展迅速,是食用菌生產和出口大國。但隨著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安全問題也不斷出現,為此我國制定了食用菌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對行業進行監管[3]。
1.1食用菌安全相關法律法規
近年來,食用菌質量安全問題屢有發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為此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為食用菌行業提供安全保障,目的是要完善和維護食用菌行業能夠有序發展,為食用菌行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依據.
1.2食用菌安全相關的政策
面對頻發的食用菌安全事件,…我國迅速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加以管理,其中在《全國食用菌質量安全行動意見》中提出這樣的目標:要務必保證避免重大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不斷提高食用菌質量、品質,保證人民群眾能夠吃上健康安全的食用菌。其中在食用菌安全方面對以下幾點做出了要求:第一是給栽培食用菌的菇農、市場上的經營者等展開培訓工作,使得菇農、經營者等樹立食用菌質量安全意識、此外還要培訓菇農、經營者的基本的食用菌質量安全檢測技術,使他們在缺少專業儀器和設備的情況下也能對食用菌的品質有基本的判斷;第二是要不斷提高食用菌菌種的品質,這樣做能夠在源頭上使得食用菌安全不出現漏洞;第三是要盡快制定食用菌菌種生產、食用菌生產、經營的安全標準,使得菇農和經營者能夠按照標準來生產、經營,為了讓菇農和經營者盡快使用質量安全標準,可以派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示范讓菇農、經營者進行學習;第四是創建食用菌生產、經營、運輸信息流動平臺,給每批食用菌建立獨立的編號用以識別,在進行到下一個環節之前進行安全驗收并在信息平臺上進行標注已表明之前的環節無差錯,這樣的平臺能夠保證食用菌質量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就能夠迅速找到問題所在環節,有利于問題的高效解決;第五是要加大提高食用菌生產技術水平的投入,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能夠生產出高品質的菌種進而能夠生產出高質量的食用菌,此外在食用菌安全標準方面也要加大投入,制定出合理的質量安全檢測標準;第六就是在食用菌安全監督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定期檢查菇農、工廠的生產規程是否滿足安全標準,從菌種選育、生產到食用菌生產、加工、包裝、運輸方面進行全面監督[5]。
2多元主體參與食用菌安全監管的路徑現狀分析
食用菌質量安全的問題與社會多方面有關,包括:政府、市場、社會公眾等,目前是由政府為主導力量協調各方進行管理、保障食用菌質量安全,在市場層面,食用菌協會制定了行業相關的規程以及成立相關的檢查小組對企業生產食用菌各個環節進行質量安全監督;在社會層面,主要是由社會媒體以及公眾進行監督、監管食用菌安全問題。食用菌安全監管在各方的努力下目前己經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2.1社會媒體與公眾參與程度不夠
社會媒體和公眾本身參與監管的程度不夠,部分媒體在曝光食用菌安全問題時具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分析;報道不及時導致帶來更大的問題;為了獲得更高的收視率,部分媒體人對報道信息進行夸大披露等。公眾參與食用菌質量的安全監管具有重要意義,公眾的積極參與有利于食用菌的安全監管。但是目前公眾參與到安全監管的程度還不夠,一方面是因為公眾欠缺監督的意識,認為監督監管是政府的職責,與公眾本身無關;另外一方面是一些企業從各方面阻礙公眾的監督,認為群眾的做法會損害到企業或者公司的利益,因此想盡辦法來阻礙公眾參與進來。這樣會導致公眾參與監督的程度不夠。
2.2食用菌企業自身缺乏監管責任意識
近年來,由于企業自身缺乏監管意識導致食用菌行業發生多起質量安全事件,表2是部分食用菌安全事故,這些問題的出現對我國食用菌行業的國內發展以及出口貿易造成了很大影響[6]。分析這些食用菌質量安全事件,是由于部分食用菌企業自身缺乏自我監管意識造成的。這些企業為了贏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忘卻了企業本身監管自己的責任,監管的缺失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的較為明顯。第一,經營觀念滯后。部分食用菌企業盲目追求企業利益,但由于經營觀念落后,在食用菌安全出現問題后不知道在哪個環節有問題,這就直接導致了食用菌安全監管效率的降低。第二,缺乏自律。我國部分食用菌企業一直沒有進行設備的更新與換代,生產食用菌時一直利用較為落后的設備導致食用菌品質不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成本,但是質量安全問題頻出,得不償失。而隨著食用菌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食用菌企業也會越來越多,監督監管部門的工作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企業能夠做到自律才能夠有效保障食用菌的質量安全。第三,質量安全意識薄弱。食用菌企業自身也需要監管自身,但是不能忽視的問題是部分企業在監督、監管過程中體現出質量安全意識薄弱的特點。只顧盲目追求自身利潤,在一定方面選擇性忽視了食用菌質量導致諸多問題。因此,只有食用菌企業不斷增強質量安全意識才有利于食用菌安全的監督、監管。
2.3政府部門監管力度缺失
政府有關監管部門監管不力也是導致食用菌市場不安全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第一是監管部門職能劃分交叉,這就意味著監管部門監管的范圍有重疊,與此同時有些需要監管的地方卻無人問津,導致監督、監管的效果不好;第二是政府的問責機制還不夠健全,體現在一旦發生食用菌質量安全事件,那么部分部門推卸責任,互相踢皮球,不愿意承擔本部門原來應該承擔的責任;第三是政府的監督制度還不夠完善。主要是因為在監督過程中多是對生產者、經營者的監督,但是對這些監管者本身的缺乏監督;第四就是政府制定的監督標準和相應技術指標相對落后,這主要是因為目前較為缺乏先進的質量檢測設備,同時評價經驗還較少,這樣的情況對我國的食用菌安全監管非常不利。
3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食用菌安全監管路徑研究
食用菌行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監管主體所采取的的監督機制及標準也應該隨著行業發展而及時調整[7]。以政府為主導力量,各個監管主體之間相互聯系、相互監督的監管模式。構建起這樣的多元主體參與食用菌安全監管路徑,政府、市場、社會大眾及媒體有效聯合監督方能起到“1+1>2”的作用,促進食用菌行業健康發展。
3.1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多元主體參與食用菌安全治理模式
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食用菌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目前還較為缺乏。應當清楚各方的聯合監管、協同配合監督是要靠各種公共機構以及私人個體共同參與進來,并且持續參與的過程。但目前食用菌安全監管多元主體尚不能做到采取聯合行動對食用菌行業進行監管。
3.2搭建多元主體監管信息平臺,發揮互聯網作用
現代社會是一個互聯網高科技時代,在食用菌安全監管上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使得多元主體能夠及時、有效的參與食用菌安全監管。可以搭建網絡信息共享平臺,確保各個主體之間有效協調與溝通,保證參與到食用菌安全監管。通過網絡平臺,社會公眾、媒體等監管主體可以及時獲得關于食用菌安全事件的信息,哪些質量不合格的食用菌信息都會公布在網上,以及政府或者食用菌協會頒布的相關法律政策、行業規定等。這樣的綜合性網絡平臺增強了食用菌食品安全相關問題透明度、公開性。這樣監管主體之間聯網加強聯系,及時反映食用菌安全問題,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
3.3增強主要監管主體力量,加大監管力度
食用菌質量安全聯合、協調監管機制包括監管主體、監管政策、監督約束機制在內的整個系統工程。為了整合所有監管資源、信息要素、社會集體力量等,必須培育監管的主體力量來主導監管,顯然食用菌行業安全監管的主導工作應由政府來完成。政府應強化主導職能。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行為應當代表人民的意愿,因此政府部門不能推卸社會公共責任,要勇于承擔,并且憑借著政府平臺創建有效的監管、監督模式,讓各方監管主體都參與進來,共同治理好食用菌質量安全問題。
3.4建立及完善多元主體參與監管獎懲機制,使監管更公平
實行一定的獎懲機制,讓參與監管的主體之間監督食用菌行業安全的同時能夠互相監督。獎懲機制能夠推動社會公眾、社會媒體以及市場的參與熱情與動力,對于那些真實出現的食用菌質量安全的企業要處以相應罰款,同時對于那些實名舉報的社會公眾、企業等監管主體給予獎勵。獎勵基金主要由政府財政支持并以違規企業的罰金作為補充。建立起這樣的獎懲機制,多元監管主體在監管食用菌行業安全時能夠更加客觀、公正、公開。多元主體參與食用菌安全監管是面對日益嚴峻的食用菌安全問題做出的有效調整。建立多元主體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搭建互聯網信息平臺,發揮互聯網作用,使得信息公開、透明;發揮政府主導力量;建立健全獎懲機制等促進食用菌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鄒純川 黃恒學 徐淑華 單位: 北京大學 華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