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影響因素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立足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依據日常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實際問題,深入探索制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因素以及解決方案,旨在為學科專業建設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通過系統研究表明:學生特點、行業特征、市場導向是影響學科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學改革應該緊密結合市場導向,明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從學生學情特點出發,注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時效性,培養現代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滿足建筑行業全面信息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建筑裝飾;教學改革;市場導向
1.基于學生特點的教學改革探索
1.1教學方法要適應學情特點
無須諱言,職業院校學生文化基礎較為薄弱。作為職業院校學科體系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與同類別專業比較,其優勢在于對建筑裝飾材料、施工、乃至包含工程量計算在內的整個工程項目的管理。而基礎較弱的學生對待“文本冗長、敘述過細”的施工規范制度、項目清單等內容,必然缺乏深入學習的耐心和勇氣。長此以往,學生愈學愈躁,愈學愈疲,非但不能突顯自身優勢,反而會滋生一些劣習。建筑裝飾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大量教學實踐表明,職業院校學生雖然對理論知識缺乏專注,但對實操性項目卻具有明顯的興趣。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形式、多渠道進行教學,擴大專業實訓課程的內容,注重知識傳授的延伸,注重教學活動方式、方法的拓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探索性學習,從而完成對知識儲備、轉化、應用、重構的過程[1]。
1.2同專業、多方向招生方式有利于人才培養
相比圖文設計、產品設計等傾向于情感意識的表達,建筑裝飾專業更具有邏輯性、科學性、技術性,在某種程度上屬于工學范疇。但同時,建筑裝飾因其專業屬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原則上應有選擇性地招收具有美術功底的學生。當然,也要根據學校專業設置的目的和實際情況,是偏重于設計還是施工,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學校固執地認為建筑裝飾專業就是工科專業,只招收理科生,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又難以避免對美學的認知,所以不顧學生的意愿以及教育經歷,強行在大一階段開設素描、水粉等課程,意在短時間內完成學生對美的認知。對美感的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強行灌輸,強行塑造,必然適得其反。在今后可以單一專業類別、多專業方向的形式進行招生,通過有預見性地對學生未來培養模式的細化分類,以及學生之間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完成美學素養由內而外的轉變。
2.基于行業特征的教學改革探索
2.1提升綜合素質是行業發展的需要
以往,我國各企業中的一線勞動者綜合素質普遍較低,多數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方式產生的,致使高級技術人員層次斷裂,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在工業化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早已不再是僅僅掌握生產技能,在文化素養、理論儲備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建筑裝飾行業來說,隨著工業化逐漸深入,勢必需要高精尖的建筑裝飾人才,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工作室性質的設計員或設計工人。沒有良好的專業素養是沒有辦法在行業中長足發展的。一些高校片面強調職業技能的掌握,而缺乏對學生工作態度、習慣的培養,是不符合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宗旨的。在建筑裝飾專業日常教學中,不能完全摒棄傳統專業課程,一味追求新穎的教學內容。應當保留對手工繪圖、方案構思等課程內容的訓練,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嚴謹的工作作風。
2.2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多渠道進行
建筑裝飾行業是動態發展的,而支撐其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是不斷創新的。職業院校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卻時常面臨難以創新、無從創新的狀況。究其原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1)長期應試教育使得學生不會進行自我知識系統的構建,面對問題束手無策,沒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意識和能力。(2)許多學生對于專業缺乏自主選擇權,自入學以后長期被動地接受知識,思維較為惰性,對待知識,不求甚解,不深入考究,淺嘗輒止,不能進行深層次的研究。(3)傳統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平臺,老師講授為主要形式。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裝飾市場急劇變化的時代環境下,學生缺乏對裝飾行業的了解,對新材料、新工藝不能及時接觸和認知,致使知識結構陳舊,難以適應時代創新需求,更無從談起知識轉化,服務社會了。對待教學創新問題,教師應先轉變思想觀念。對待知識的傳授,不能只關注知識的延續,而忽略知識的時效性,要與時展相適應,不能滯后。針對建筑裝飾專業學生的特點,結合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多進行社會、市場調研和學習。學習資源多渠道、多方式獲得,注重學習資源的共享。課堂上應該加大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完成學習、實踐任務的環節,提高學生協作能力。對學生的評定,應該摒棄以學業成績為主的評價機制,著重對學生參與、完成社會活動項目進行綜合評價。
3.基于市場導向的教學改革探索
3.1加強校企合作是應對市場格局變化的有力手段
長久以來,建筑裝飾行業呈現的是“大市場、小企業”的發展格局。隨著全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批量施工不但能減少環境污染,而且能夠對裝飾材料進行綜合利用,避免浪費的優點已成為不爭的事實[2]。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今后住宅裝飾行業必然呈現整棟批量裝修的發展趨勢。“大市場、小企業”的市場格局將逐漸成為“大市場、大企業”,這對建筑裝飾專業學生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建筑裝飾市場將會更加透明、規范,企業對優秀人才的競爭勢必增大,隨之而來的福利待遇也會更為合理。但同時,中小企業在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下,必然受到重大沖擊,從而造成本專業學生更大的就業壓力。學校一方面應當健全校企合作機制,努力爭取行業、企業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和改革中來,探索新學徒制改革辦法、訂單式培養模式,提高校企合作力度。另一方面在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以及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當培養學生的長遠眼界和大局意識,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應當對企業規模、分工等內容有清晰的認識,盡早對自我進行明確定位,從而更好應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時,國家有關部門對待同等學力考取研究生的制度應適當放寬,擴大學生在學歷上的進取空間。
3.2注重信息化建設與傳統教學內容的結合
信息化技術在建筑行業的實際應用不斷深入,2016年在住建部頒發的《2016-2020年建筑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的發展趨勢和應用標準。可以預見,在未來3-5年內,建筑裝飾行業在設計、施工、管理的整個流程中,將會迎來信息化的重大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對專業技術“高、精、快”的需求,市場導向的變化迫使我們必須對建筑裝飾專業進行深層次的改革。在對學生進行建筑裝飾材料、構造、施工、管理以及繪圖、識圖的教學時,應當結合項目,注重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培養學生對整個建筑裝飾施工流程的把控[3]。在對CAD、3DMX等傳統軟件教學中,應涉及對建筑施工模擬、碰撞檢測軟件(如Revit、Navisworks),以及建筑動畫虛擬仿真軟件(如Lumion)的對接,從而適應日益趨于協同工作的建筑設計、結構工程、機電工程、暖通工程、裝飾工程、項目管理等整個建筑系統的發展。另外,競賽也是很好的學結、知識整合拓展的機會。學校應該鼓勵、支持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專業技能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4.結語
教學改革是一個常抓不懈、不斷深化的工作,同時又是各要素協調共進的工作,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更是如此。其特殊的專業屬性,要求對其進行教學改革時,必須牢牢把握學生特點、行業特征、市場導向等方面的變化。而教學改革的成敗依托于教師、學校、政府等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思想觀念應當轉變,教學內容和方法要注重時效性,與時俱進;對學校來說,要明確辦學定位,改革措施要適當合理,不斷推動校企合作;對政府來說,政策性支持力度要加強,責任劃分要明確,協調好校、企、市場三者關系。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育人有方、持續發展,我們的學生才能學有所成、惠及社會,從而形成人才、學校、社會互濟互惠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段致平,王升,賈樹生.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J].現代職業教育,2015(15):18-21.
[2]付甜甜,滕學榮.建筑裝飾行業工業化道路研究[J].設計,2016(11):80-83.
[3]王柯.項目驅動法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6(8):55-56.
作者:盧天喜 單位:焦作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