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廣播電視加強傳播能力路徑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代,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在不斷通過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以更好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的國際傳播能力提升是我國整體國際傳播能力提升中重要的一環。目前,重要性意識不足、資金不足、人才不足、方法不當等原因制約了地方廣播電視系統能力的提升,需要對癥下藥,以突破重圍,提升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國際傳播能力。
關鍵詞:地方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能力提升改革
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經濟不斷增長,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不斷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但是在我國經濟地位崛起的同時,卻也面臨在國際話語權不強,國家形象被抹黑的局面。世界的形勢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世界帶來了新變化與挑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對外傳播工作,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2009年6月《關于印發〈2009年-2020年我國重點媒體國際傳播力建設總體規劃〉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把我國重點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納入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來……這是中央第一次就“國際傳播能力”這一問題的專門發文……是中國對外傳播的歷史性改變。①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提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边@一講話為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要深刻認識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要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更好的融入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目前學界的研究較多從宏觀層面出發探討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在中國文化走出去存在的問題、如何構建我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方面進行探討。謝倫燦、楊勇(2017)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介紹了中國文化走出去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優勢轉化不足、傳播能力不足、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不足幾個問題。②紹鵬、陶陶(2018)從新世界主義的角度來探討國際話語權的構建,他們認為新世界主義國際話語權由話語者、話語內容、話語對象、話語方式、話語平臺五個方面構成,并相應的從這五個方面提出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方法。③陳鑫(2018)亦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野中指出,制約我國在國際傳播的話語能力的原因有話語主體、話語內容、話語方式、話語平臺這些方面的原因。④史安斌、盛陽(2018)在文章中指出,國際傳播面對的新的挑戰與機遇,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指導下,要從渠道、內容、形式的方面對國際傳播的原有形式做出繼承與超越。⑤針對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存在問題,學者提出的解決方法主要是從話語的體系、內容、模式等方面進行的。姜飛、彭錦(2019)從媒體融合的角度提出,要提升國際傳播能力,需要從“道”“術”“數”三個關鍵點著手?!暗馈奔粗髁鲀r值觀,“術”即思維和方式,“數”即數字化和智能化。⑥從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的角度出發探討國際傳播能力的文獻相對較少,現有的文獻傾向于從實踐的層面對地方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進行經驗總結。蔣斯亮(2020)從地方媒體轉型、發展、構建話語體系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提出了通過“借船出?!薄敖枇υ齑薄霸齑龊!钡陌l展思路,以及差異化、故事化、視覺化、矩陣化的方法來提升地方媒體在國際傳播的話語能力。并通過人才、平臺、新媒體于一體的方法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國際傳播話語體系。⑦郭光華(2019)通過對英文版《深圳日報》的辦報時間研究總結出提高公信力、精準定位受眾群體、研究受眾需求、轉變思維、和多渠道傳播五條對外傳播策略。⑧蔡曉丹(2015)研究了武漢《長江日報》對俄羅斯進行跨過采訪的案例,總結出了精心選題、國內國外落點兩手抓、整合資源、提升水平規避風險以及持續輸出五個成功秘訣。⑨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增長,全球化的趨勢不斷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不斷增強,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從理論的角度和實踐的角度都是必要的,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傳播體系的同時利用地方廣播電視系統,以更好地展示全面、立體、真實的中國。
二、制約地方廣播電視系統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因素分析
地方廣播電視系統是國際傳播大布局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而多方面的因素束縛了地方廣播電視系統能力,在國際傳播格局不斷深入的情況下,能力提升需求與提升能力的障礙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首先,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對自身在國際傳播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是制約國際傳播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提升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的國際傳播能力,觀念的改變、認識水平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是全方位的,不僅涉及中央主要媒體,地方廣播電視系統也是“中國故事”傳播的重要一環。地方廣播電視系統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對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深刻認識到國際傳播的重要性之后,才能相應地采取積極的行動,通過各種努力來提升能力。如果地方廣播電視系統沒有意識到自身在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性,那么采取有效的行動就無從說起。目前,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對國際傳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的工作中,對國際傳播方面的涉及較少,對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沒有長期性的規劃,缺乏對在總體國際傳播定位下的思考,缺乏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缺乏主動就如何提升自身國際傳播能力進行大膽的嘗試與探索,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的、消極的開展工作。其次,缺少資金也是地方廣播電視系統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制約因素之一。資金是地方廣播電視系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有了充足的資金才能在平臺建設、人員引進與培訓、宣傳渠道開拓等方面開展工作,擴大傳播范圍,提升內容質量,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計劃實施的難度將大幅增加,達成的目標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廣播電視系統成立具有政治屬性,其產出具有的公共性,為了使黨和國家的意識形態宣傳得到保障和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改革開放以前,采取的是國有國營的生產模式,資金也由政府撥款。“改革開放以后,電視由單一的事業體制向事業、產業‘雙重任務’轉型”⑩,相應的資金來源也不能只依靠政府撥款,而應通過市場化增加其他經營性收入。但是目前,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的經營性收入所占比例小,呈現出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依賴政府“輸血”的局面。但是,單純依靠政府撥款是難以支撐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的穩定運營和良好發展的,并且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不斷發展,搶占了部分廣播電視媒體的廣告收入,在支出增長的情況下使得資金問題日益突出。再次,對外傳播人才的缺乏也制約著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一流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需要一流的人才,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的國際傳播提高離不開專業的國際傳播人才。對國際傳播專業人員的招聘、錄用、培訓、激勵等方面的有效管理,能夠更大程度的實現目標。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如果沒有國際傳播專業人才的保障,就難以有效的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而國際傳播工作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對傳播人才的要求也比較特殊。國際傳播工作從語言、專業技能、國際視野、外國文化的熟悉程度等方面都對人才做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在人才結構與能力提升需求存在脫節,原有的人才結構不能滿足國際傳播工作的要求,在知識儲備、語言要求、國際視野等方面有所欠缺。在選人、培訓、用人、留人等方面的機制尚有欠缺,一方面在選拔國際傳播人才時,缺乏相應的標準,難以選拔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在人才培養過程的相關體系存在缺陷,不能讓人才得到應有的培訓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加劇了地方廣播電視系統人才不足的情況。最后,地方電視廣播系統采用的方法不能適應新時代對外傳播工作的要求,影響了對外傳播能力的構建和傳播效果的發揮。國際傳播是一個信息雙向流通的過程,國際傳播主體將信息編碼后,通過各種平臺和媒介把信息傳播出去,客體在接收到信息后再進行解讀。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會出現失真甚至被錯誤解讀,一方面是語言、文化、意識形態的等方面的因素不同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傳播主體的工作方法無法適應對外傳播的特點造成的。不同的國家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有差異是必然的,重視差異,求同存異才能夠提高國際傳播的效力。一直以來,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在國際傳播中大都是以官方的口吻進行傳播工作,缺乏貼近生活的、生動鮮活的傳播內容。在傳播深度方面,沒有對具有地域特色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培育結合自身優勢和具有競爭力的傳播作品?;ヂ摼W的發展將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更多元的信息傳播平臺,更豐富的傳播內容,要求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發掘具有深度的內容,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向國際社會傳遞出喜聞樂見的中國故事。
三、加強和改進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國際傳播能力的路徑分析
作為人類傳播的形式之一,國際傳播是一個以大眾媒體為載體,力圖吸引國外受眾注意,促進國家之間相互理解的跨疆界的信息交流的過程。⑪在這一過程中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對展現生動的“中國故事”,鮮活的中國人民的形象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提升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國際傳播力要提高自身重要性認識?!懊鎸θ蛞粡埦W,需要全國一盤棋。”⑫在國際傳播中,無論是中央主要媒體還是地方廣播電視系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國的總體布局中,地方廣播電視系統能夠補充中央主要媒體的對地方了解不足的缺陷,這是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的優勢所在。因此,地方廣播電視系統應該以更積極的態度,主動參與到國際傳播中,揚長避短、大膽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在國際傳播話語深度、話語內容、話語平臺等方面著力,更好地參與到國際傳播中。在國際傳播中,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只有用心打造有創造力、深厚中華文化文化底蘊并且凸顯地方特色的作品,才能得到國內群眾的認可和國際社會的好評。其次,提升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國際傳播力要在資金上開源節流。面對新時代互聯網對廣播電視的沖擊,單一的收入模式弊端不斷顯現。解決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的資金問題,絕不能依靠政府撥款,而應該積極融入市場,進行市場化運作。在融入市場的過程中要以內容為核心,激發創新的活力,創作出既好又叫座的文化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同時,優化廣播電視系統內部的資金配置,通過完善財務制度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資金用在需要的地方,將好鋼用在刀刃上,避免浪費。提高對預算編制工作和財務核算工作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學、規范、透明的編制預算制度,推動預算有效實施,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嚴格考核,優化財務管理的各項流程,合理安排資金,提高管理效率。再次,提升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國際傳播力要補齊人才不足短板。通過對人才的引進和開發,將地方廣播電視系統的人才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進而促進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對地方廣播電視系統人力資源進行充分有效的開發利用,使得人盡其才、人事相宜,是提升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途徑。第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人力資源的招聘錄用、培訓開發、績效評估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有效管理,使系統內人才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第二,急需的國際傳播專業人才引進可以從外部引進,一方面可以人才缺乏的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可以為地方廣播電視系統輸入新鮮血液,促進系統的優化。第三,對系統內部的現有的人才進行培訓,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采取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到外部進行參觀學習、系統內部交流等方法,提高系統人才的能力。最后,提升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國際傳播力要改變工作方法。我國具有廣闊的幅員,悠久的歷史文化,各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各具特色,具有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地方廣播電視系統在國際傳播中,可以充分發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結合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利用自己更了解本地文化特色的優勢,大膽對國際傳播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探索創新。同時吸收借鑒其他文明長處,尋找共通的價值結合受眾偏好,從微觀敘事角度出發,將事實、形象、感情、道理融入話題中,深度發掘具有影響力、競爭力的國際傳播話題,用柔性的表達方式進行傳播。
作者:翟婕 李彥運 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 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