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患者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腸內外營養支持及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根治術患者營養狀態以及胃腸道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食管癌根治術的124例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2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早期腸內外營養支持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營養狀態及胃腸道功能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前清蛋白及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術后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和肛門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早期腸內外營養支持和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根治術患者的營養狀態,提升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速度。
【關鍵詞】食管癌;營養支持;護理干預;營養狀態;康復
食管癌是存在于消化道系統的一種惡性腫瘤[1]。臨床上對于食管癌的治療方式通常為手術治療[2]。手術治療對患者創傷較大,且術后無法正常進食,易出現營養狀態差及免疫力低下等現象,容易引發并發癥,故術后一般主張采取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相關研究顯示,有效的營養支持以及護理可提升食管癌根治術患者的治療效果[3]。本研究旨在觀察早期腸內外營養支持及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根治術患者營養狀態及胃腸道功能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食管癌根治術的124例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2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30例;年齡51~82歲,平均(6405±827)歲。觀察組中男33例,女29例;年齡50~80歲,平均(6324±74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患者進行食管癌根治術;無其他器官疾病;患者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本研究經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異常;代謝、內分泌系統紊亂。
1.2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圍手術期基本護理等。觀察組接受早期腸內外營養支持和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營養支持。a.手術過程中:通過鼻腔置入十二指腸營養管,置管位置處于Treize韌帶遠端約20cm處。b.術后第1天:對患者靜脈注射質量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質量濃度為10%的氯化鉀溶液,葡萄糖注射量不超過2500ml,氯化鉀不超過30ml,并由鼻飼管對患者輸入250ml質量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c.術后第2天:經患者鼻飼管泵注500ml的腸內營養混懸液SP及TPF,泵注速度分別不超過50ml/h和60ml/h。d.術后第3天:調整SP以及TPF注入劑量,SP500~1000ml,TPF1000ml,速度調整為80~100ml/h。e.術后第4天:調整SP以及TPF注入劑量,SP1000ml,TPF1000ml。營養液溫度控制在38~40℃,輸液過程中若患者出現不適或者營養液反流現象,立即減緩輸入速度或暫停輸入。②護理干預。a.十二指腸營養管護理:對十二指腸營養管進行加固,并每日對營養管進行更換,保持其穩定性。b.營養液護理:將患者體位調整至半臥位進行營養液輸入,床頭抬高至30°~45°,預防泵入時出現反流及誤吸現象。c.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述實施早期腸內外營養治療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認真解答,提升治療依從性。d.口腔護理:采用醫用棉球每天對患者口腔進行2~3次清潔。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貝克曼庫爾特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儀對患者治療前后前清蛋白、清蛋白進行檢測,數值與營養學狀況呈正相關。②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和肛門排便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定量資料以(珋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前清蛋白及清蛋白水平
治療后,觀察組前清蛋白及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前清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比較(珋x±s,g/L)
2.2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和肛門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食管癌根治術容易破壞患者的食管隔裂孔以及括約肌,造成胃腸功能紊亂。由于治療前后無法正常進食,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以及貧血等癥狀,造成免疫力低下,易引發各種并發癥[4-5]。對患者進行早期腸內外營養支持有助于維持患者體內細胞的代謝,滿足人體對于營養的需求,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以及機體免疫力,促進康復[6]。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前清蛋白及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術后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和肛門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實施早期腸內外營養支持以及護理干預對患者營養狀況的改善存在積極作用,且可有效提升患者胃功能恢復的速度,加快患者康復。通過對患者給予腸內外營養支持,提升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通過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包括對十二指腸的護理、營養液的護理、心理護理、口腔護理等,利于減輕患者對于營養液的不適應,促進營養液泵入的順利進行。早期腸內外營養支持結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以及免疫力。綜上所述,采用早期腸內外營養支持和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根治術患者的營養狀態,提升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速度。
參考文獻
[1]張少娟,呂定量,萬海軍,等.食管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預防相關感染效果比較[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4):5618-5621
[2]劉薇.護理干預早食管癌術后早期營養支持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6):683-686.
[3]張邦輝,蔡文杰,許振東,等.早期腸內營養對老年食管癌術患者腸道功能和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1):5344-5346.
[4]官廷華,姜建青,俞永康.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食管癌術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7,14(4):217-218.
[5]楊棟,胡雯,杜繼宇,等.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后不同營養支持方式臨床結局的比較[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7,16(12):894-897.
[6]喻雄杰,李艷麗,雷金華,等.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療期間早期腸內腸外營養支持治療的效果[J].中國醫藥,2016,11(11):1653-1656.
作者:丁葉 單位: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