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歷史教學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華文明綿延至今,成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其中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其中,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
一、在歷史教學中要區別中華傳統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是農業生產基礎上形成的農業文明,它包含以孝為本的倫理綱常、家國同構的政治結構以及物我不分的認知方式。其中既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積極因素,如“天下為公”的家國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德。也有如“三綱五常”的秩序觀、“三從四德”的女性觀,“天不變道也不變”的自然觀,“別尊卑,明貴賤”的封建等級觀等包含個人崇拜、等級觀念的消極要素。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傳授給中學生的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素,我們的目的是用優秀的文化熏陶學生的心靈,用優秀的文化來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的全面發展。
二、初中歷史教師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2014年,教育部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全面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素質決定了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樣,如果初中歷史教師沒有相當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儲備,就無法很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中。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利用外出考察、參觀、聽講座、閱讀專業書籍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儲備。歷史教師還應該積極跟進學習國家社會熱點問題,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歷史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并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傳授給學生。
三、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歷史教學的全過程
在中國古代歷史的教學中,歷史老師可以結合我國傳統節日及習俗,講解這些節日、習俗產生的歷史背景,延續下來的原因以及對現代生活產生的影響。還可以舉辦一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禮制與禮俗,如每學期舉辦一個拜師禮,拜師禮由班長帶領全班同學籌備,由他們負責查閱資料,制定流程,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在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中,可以結合“紅色文化”,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在歷史課上可以邀請參加過革命斗爭的前輩現身說法,讓學生自由的提問,在問答中不知不覺的影響學生。在世界歷史的教學中,可以將同時期的國外狀況與中國歷史進行對比,分析我國古代在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長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因,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全方位的教育,提升中學生的精神境界,加強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
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嘗試引入經典誦讀
中華文明底蘊深厚,幾千年積淀下來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經典文章就是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這些經典文章包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貫穿了國人“忠勤,仁義,厚德,睿智”的優秀品質,有些文章雖然年代久遠,但是卻一直為人們傳誦,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品讀文化經典,不僅是了解過去,也有利于了解現在和未來,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將唐詩宋詞、名人名言的誦讀引入課堂,力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生中“誦讀于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當將地域文化融入其中
中國幅員遼闊,獨特的地理條件使得各個地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們既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又具有區別于其它地域文化的鮮明特征。充分挖掘地方自身資源的優勢和特色,將地域文化融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作為課程的必要補充,可以使傳統文化更容易被接受、更具親切感、親和力。如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博物館或者歷史遺跡進行參觀,讓學生對自己所處地區的歷史更加直觀的加以感受,這有利于他們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層次了解。初級中學是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德才兼備、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培養目標,必須重視對初中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歷史課堂讓初中生樹立家國情懷,具有一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在內的高質量的歷史教學,有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劉林.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曲阜師范大學,2014
[2]劉根文.中學歷史教學滲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
[3]孟長玲.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03:37-38
[4]李愛真,曲愛香.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傳統節日民俗文化教育[J]神州,2011,26:18
作者:于春梅 單位:青島超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