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接觸點教學護理兒科臨床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材料與方法
1.1對照組實習生
對照組實習生采用傳統的兒科護理帶教模式,即帶教老師向實習生傳授兒科疾病的基本概念、發病機制、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式和護理方式等。
1.2研究組實習生
研究組實習生在采用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應用接觸點教學模式,即帶教老師在帶教的過程中,每天對實習生進行專科疾病的一般知識講解和兒科臨床護理技能講解,然后提出1至2個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討這些問題的答案,并以書面形式把答案表達出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習生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教材等方式進行查詢。得出答案由帶教老師進行審批和糾正,以激發實習生的求職熱情,增加實習生獲得兒科護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實習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果
2.1理論考核
4-8周實習結束后,研究組實習生理論考核成績為優(90-95分)的有37名,理論考核成績為良(80-89分)的有18名,理論考核成績為合格(60-79分)的有5名,對照組實習生分別為19名、21名、20名,兩組實習生的理論考核成績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調查問卷
最后在實習生實習結束后對120名實習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兒科臨床護理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思維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等。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組實習生的得分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實習生,兩組之間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臨床護理實習是護理教育中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階段也是最終階段,是實習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緊密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既能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強化,又能提高實習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是實習生獲得實際護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從而達到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激發實習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實習生熱愛護理專業的情感與職業道德,培養出優秀的護理人才的目的。在兒科護理臨床帶教中,帶教老師不僅要保證實習生學習護理知識的全面性,還要注重培養實習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創新能力。傳統的兒科護理帶教方式是以帶教醫師給實習生提供信息和知識為先導,要求學生牢牢記住,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接觸點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是以培養實習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為目標,發揮問題對實習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充分調動實習生學習護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展實習生的臨床護理能力,增加實習生學習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從而提高實習生在兒科臨床護理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實踐證明在兒科臨床護理帶教過程中單純的應用接觸點教學模式,不能使實習生有效地獲得系統的兒科臨床護理知識,該種教學模式在應用過程中,不具備傳統教學模式理論知識完整性的優點,漏掉了一些基礎內容,局限了學生的學習層面。因此我們本次研究過程中,研究組采用了傳統教學模式和接觸點教學模式的結合使用,該組實習生在實習結束后的考核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對照組實習生則單純的使用了傳統的護理教模式進行教學,實習結束后的考核成績與研究組相比存較大差異(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接觸點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醫院護理帶教的質量,值得醫院在今后護理帶教工作中廣泛應用。
作者:陳秋蓉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童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