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風險管理措施在兒科護理管理過程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抽取138例兒科患兒為被選取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將所有被選取對象分為觀察組(119例)和對照組(11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臨床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患兒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結果患兒家屬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指標經統計學軟件驗證并比較,觀察組119例被選取對象滿意度(95.80%)高于對照組(81.51%),P<0.05;對照組119例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13.45%)也高于觀察組(5.04%),P<0.05。結論利用風險管理措施對本院兒科進行護理管理發現,該方式的應用能夠有效地降低護理過程中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且患兒家長滿意度也較高,護理效果顯著,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兒科;護理管理;風險管理;護理滿意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挑選2017年9月~2018年9月238例兒科患兒為被選取對象,為方便本研究的進行將所有被選取對象分為兩組。在對照組中,男58例,占比48.74%,女61例,占比51.26%;年齡1.2~13.8歲,平均年齡(8.92±4.43)歲;其中因神經系統疾病而入院治療的患兒34例、消化系統疾病46例、呼吸系統疾病39例。觀察組中,男60例,占比50.42%,女59例,占比49.58%;年齡1.1~14.2歲,平均年齡(9.03±4.39)歲;其中因神經系統疾病而入院治療的患兒28例、消化系統疾病43例、呼吸系統疾病48例。兩組研究對象在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且組間差異經統計學軟件驗證無意義(P>0.05),可以進行本研究中多項觀察指標的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患兒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采用患兒風險管理進行護理干預。風險管理小組的組建:首先,選取本院兒科有著自身工作經驗的8名工作人員共同組成風險管理小組,組長由科室主任擔任,副組長由有著高級職稱的護士長擔任,在資深護理人員中抽取挑選小組成員。小組組建成功后應當探究誘發護理風險的原因和相關預防、解決方案,刊印成冊后發放所有工作人員,以降低護理過程中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規章制度的建立:小組成員應當對科室內部的規章制定進行分析,尋找其中的缺陷,并參照其他醫院科室先進的規章制度對本院兒科的規章管理制度進行審核修改,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概率。同時,應當建立完備的問責機制,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進行追責,培養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降低護理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概率[2]。培訓制度:應當定期對所有醫護人員均行風險管理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護理技術優化、風險意識培養、不良事件實例回顧和緊急處理辦法等方面[3],并通過PPT、視頻、實力講演和情景重演等方式加深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能力,降低風險事件出現的概率。
1.3評定標準
患兒家屬在患兒出院時進行護理滿意度的問卷調查,該調查表分為十分滿意(調查問卷分數等于93分或更高)、滿意(調查問卷分數處于77~92分之間)和不滿意(調查問卷分數小于等于76分)三種評定標準。記錄所有患兒護理期間出現護患糾紛、護理差錯和意外事件等不良事件的出現例數,在整理歸納后進行組間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患兒的家屬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發生率等觀察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學(統計學軟件為SPSS22.0)處理,利用n(組員例數)、%(患兒家屬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發生率)表達計數資料,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意義。
2結果
2.1患兒家屬滿意度組間對比結果
患兒家屬滿意度經統計學軟件驗證并組建比較發現,觀察組119例被選取對象的家屬滿意高于對照組,P<0.05
2.2患兒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組間比較
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經統計學軟件驗證并組建比較后發現,觀察組119例被選取對象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風險管理的廣泛應用能夠通過風險護理小組的組間和護理技術培訓的應用有效地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護理意識,從而有效地降低兒科護理過程中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綜上所述,利用風險管理措施對本院兒科進行護理管理發現,該方式的應用能夠有效地降低護理過程中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且患兒家長滿意度也較高,護理效果顯著,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作者:武繼玲 單位:西昌市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