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在燕趙大地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貧困人口能夠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實現小康,河北省積極實施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戰略,努力探索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建議積極貫徹落實電商扶貧政策,做到三個“始終”,兩個“突出”,三個“加強”;二是創新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模式,要做到因人而異,不斷革新,注重師資培訓。三建議引導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加強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升創業素質。
關鍵詞: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河北省貧困地區
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逐漸興起、全社會參與扶貧攻堅戰,電商扶貧闖出了一條新路子。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2014年國務院扶貧辦將“電商扶貧”正式納入扶貧的政策體系,2015年電商扶貧作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開始實施。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第14條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農村電商是指利用網絡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等電子商務技術手段,為農民或者農產品經營主體在互聯網上進行農產品及服務的宣傳、銷售以及支付等相應的服務過程。國外發達國家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都有著比較成熟培養模式,各國職業教育在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而改革前進。而我國還處在一個職業教育的探索階段,不能完全照搬照抄這些國外的先進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河北省更是應當在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一、河北省農村電商扶貧政策及實施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2015年11月29日),在明年最后解決我省農村187.4萬群眾的絕對貧困問題,在燕趙大地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這些貧困人口能夠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實現小康,河北省制定了一系列扶貧政策,尤其是中央將電子商務列為扶貧手段之后,更是身先士卒,出臺了許多電商扶貧政策,如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決定》,具體情況見表1。目前,富有地方特色的“十百千萬”電商扶貧工程已經在燕趙大地生根、發芽。所謂“十百千萬”電商扶貧工程的“十”是指著重建設10個縣級示范館;“百”是指扶持100個電子商務示范村;“千”是指建設1000所村級示范服務站;“萬”是指培養上萬名農村電商創業者,工程特別強調必須加大對貧困村電商創業者的培養力度,每村必須保持兩名以上。同時河北省還實施了多項電商扶貧舉措,如阿里巴巴開展的“興農扶貧——尋味河北”項目;京東在武邑縣開展的“跑步雞”扶貧項目等,這使得過去偏遠貧困地區生產中存在的“一盤散沙”狀態得到改觀,大多數農產品正在朝著“標準化、品牌化和組織化”邁進。“各貧困縣依托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推動縣域電商公共服務品牌建設,貧困戶生產的達標產品可享用公共品牌、產品設計開發、網店運營等服務,大幅提高了貧困戶品牌推廣和產品銷售能力,提高了當地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支撐能力。”[1]。據統計,僅在去年“雙十一”期間,農村電商日單就超過了17億元,在全國位居前5名,可謂碩果累累。
二、河北省貧困地區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一)積極貫徹落實電商扶貧政策。再好的政策,如果貫徹落實不到位,也不能使百姓受益,因此必須積極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出臺的電商扶貧政策,著手于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把握工作定位,做到“三個始終”。一是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方向,不能偏離方向,靶心變換,要不折不扣的貫徹執行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二是始終把服務貧困戶作為重點,不斷探索新的扶貧措施,讓貧困戶確實受益。三是始終在農產品和服務上行方面下功夫,不斷擴大貧困地區農產品和服務的半徑。第二,因地制宜,突出“兩個精準”。一是幫扶措施要“精準”,“要因地制宜發展農副、旅游、餐飲、民俗等多元化電商供應鏈”[2],不能搞“一刀切”“一窩蜂”。二是主體責任要“精準”,要是各級政府責任明確,不能責權不明,互相推諉。第三,堅持問題導向,做到“三個加強”。一是加強學習和傳達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電商扶貧的文件精神,不斷糾正在思想觀念上存在的問題。二是加強對各級政府農村電商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并注意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三是加強監督工作,廣泛深入到農村貧困地區,開展調研,并將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保證電商扶貧政策得到有效落實。(二)創新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模式。人,是生產力中最為積極的寶貴因素。農村電商產業能否興起,關鍵在于能否培養出優秀的電商人才。為了提升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的效果,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確培訓對象,做到因人而異。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的培訓對象基礎、能力和素質參差不齊,相差很遠,尤其是貧困戶可能基礎更差。因此在進行培訓時必須有所區分,具有針對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實際演練。電子商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單純的理論講解起不到什么作用,要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要“設置學員的操作區,展開多媒體教學,運用邊學習邊實踐的模式,對信息化教學進行完善。”[3]同時還要注重實踐教學條件的改善。最后,組建適合農村電商發展的師資隊伍。從目前來看,農村電商的培訓師主要來自于高校電商專業的教師。毋庸置疑,這些教師是電商方面的專家,理論水平較高,但在實踐方面,尤其是在農業實踐方面,可能有所欠缺。這就需要我們將從事農村電商管理、技術服務的一線人員納入培訓師隊伍,建立農村電商師資培訓庫,同時加大對他們的培訓力度。(三)引導農村電商從業人員提升自身素質。就目前來看,農村貧困地區電商的從業人員大多數接受教育的程度都不高,僅有初中學歷,甚至有的初中都沒有畢業,并且開展的培訓雖然有一定的時間要求,但與對在校生的培養相比,大打折扣。這就需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農村電商從業人員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和素質,從以下兩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要引導農村電商從業人員不斷加強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一是要掌握“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熟練使用互聯網交易平臺進行B2B、B2C、C2C、團購、O2O、社會化營銷等商貿活動”[4]。二是要掌握市場營銷,特別是網絡營銷方面的知識,借助網絡推廣平臺和工具,開展營銷活動。三是掌握圖形處理技術,善于運用photoshop等軟件,能夠對農產品進行攝像和信息處理。四是了解物流的相關知識,按照一定的標準,處理訂單、打包和進行配送等,將商品及時送到消費者手中。另一方面要引導農村電商從業人員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創業素質。在農村做電商,從某種意義上就是創業,因此,必須引導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提升自身的創業素質。一是創新精神,農村電商在我國是新事物,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它需要從業人員不斷地探索。二是成功的欲望。創業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沒有強烈的欲望,是難以支撐的。三是冒險精神,創業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也必然會挫折,創業必須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四是事業心。做電商和別的就業者不一樣,不僅需要干好工作內的8小時,8小時之外,仍然需要兢兢業業,默默付出。(四)引進和留住優秀電商人才。“由于農村較為落后的經濟和文化環境阻礙了人才的發揮空間,導致不少有能力的優秀電商人才不愿意來到農村發展。另外,電商企業的人才意識不強,也妨礙了優秀人才留在農村電商的隊伍。”[5]要想發展農村電商事業必須克服以上“瓶頸”,能夠引進和留住優秀電商人才。農村電商的發展,特別是初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引進。一是要根據本地區農村電商的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引進相關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人才要熱愛農村,具有奉獻精神。二是要創新電商人才引進形式,如可以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三是要積極籌備創新創業孵化園項目,“種植梧桐樹”,為引進的人才提供施展示本領的舞臺,讓他們想作為、有作為和敢作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更要留住人才。就當前而言,農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與城市沒有在一個檔次上,留住人才實屬不易。一是當地政府要在政策上傾斜,把他們納入創新創業人才政策庫,享受高級人才待遇。二是當地政府要在物質上投入,給予本地農村優秀電商人才一定的補貼,甚至可以參照事業編制,嘗試工資制度,讓他們不再有過多的經濟負擔。三是當地政府要在精神上給予鼓勵,讓他們的勞動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使他們從內心深處感到從事農村電商事業非常光榮。河北省委省政府2018年一號文件《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為河北省精準扶貧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中電子商務發揮的重大作用確定了主基調。而要實現這一戰略,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是重中之重。本文提出的措施和建議也僅是對河北省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了管窺一豹,真正要將工作落在實處還需要多方聯動,共同努力。
作者:陳迎雪 單位: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