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綿陽;農村電子商務;問題;策略
前言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物產豐富、土地遼闊的農業國家,從古至今,農產品貿易和農業發展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網絡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迎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
分析西南地區綿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探究加強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建議,對推動我國城鄉經濟繁榮,改善農村社會生活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近年來,綿陽掀起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新高潮。
一、綿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一)綿陽農村電商發展迅速
綿陽各區縣按照差異化競爭和錯位發展思路,按照“一地、三區、多園”的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格局,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產業基地,電子商務“生態圈”日趨完善,已建成了高新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涪城區、科創區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游仙區電商谷、江油市電子商務集聚區、三臺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等10個電子商務集聚區,其中涪城區還獲得了全省唯一一個四川省電子商務創新改革試驗區。
其中,在涪城區千億電商產業集聚區,已建成天泰農村電商孵化園面積50000㎡,線下展示體驗區65000㎡,倉儲、配套冷鏈、物流、分揀中心55000㎡,現入駐電商企業803戶。高新區中國(綿陽)跨境電商產業園,總規劃占地面積190畝,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6.8億元[3]。目前,已有大龍網綿陽公司、四川智易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川北運營中心、綿陽嘉仕科技有限公司、綿陽樂拓科技有限公司、綿陽晴美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等80余家公司入駐。可以說,各類電商平臺競相推出,產業資源快速涌入,綿陽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2017年,綿陽電商網絡交易額實現2606.13億元,同比增長28.94%,全省排名第二位,綿陽已成為全省第二大電子商務集聚區[4]。其中:網絡零售額實現103.83億元,同比增長35.23%。截至目前,綿陽市擁有電子商務平臺企業48家,有電商應用企業2900余家,有依托第三方平臺開設網店的企業5100余家;全市企業及個人在第三方平臺開設店鋪近9800個。
同時,綿陽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2018年,綿陽市累計建成村級電商服務網點1635個,培育農村電商經營主體4640家,2018年農產品網絡交易額達30.5億元。
(二)主要區縣電子商務發展成效顯著從農村電商主體、從電商平臺、電商園區、農產品品牌、網絡營銷品牌
綿陽各區縣按照差異化競爭和錯位發展思路,按照“一地、三區、多園”的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格局,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產業基地,電子商務“生態圈”日趨完善,已建成了高新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涪城區、科創區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游仙區電商谷、江油市電子商務集聚區、三臺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等10個電子商務集聚區,其中涪城區還獲得了全省唯一一個四川省電子商務創新改革試驗區。
縱觀綿陽農村電商,雖然短短時間成效顯著,但與浙江遂昌、陜西武功、浙江義烏等地區相比,還是處于低水平階段,面臨的挑戰不可小覷,主要存在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1.區域發展不平衡
綿陽市電商企業80%以上集中在涪城區、游仙區、高新區和科創區,而農副產品豐富的北川縣、平武縣、三臺縣等電商企業布局較少,區域電商發展極不平衡。
2.農村電商組織化程度不夠高
在對綿陽電子商務協會調查研究中發現,雖然綿陽在2013年就成立了協會機構,但截至目前會員數量不足百人,綿陽電子商務協會與遂昌縣的網商協會相比較,組織化程度很低,凝聚力較弱,網商大多各自為政,這個也是導致綿陽電子商務在優厚的政策環境、資金支持力度較大的背景下發展緩慢的重要因素[5]。另一方面,綿陽尚未成立獨立的農村電子商務協會組織,農村電商成為發展薄弱環節,在農副產品資源整合能力較弱。
3.農村電商“會買不會賣”
發展農村電商的真正目的,不僅是讓工業品走進來,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農產品走出去,從農村中謀取新興市場的利益,尤其看重于農村網民增加的人口紅利。阿里巴巴集團在2014年10月啟動的千縣萬村計劃,即農村淘寶模式以來,2015年起農村淘寶計劃就陸續在綿陽安州區、梓潼縣等地落地。而在2017年4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史無前例的連續三期直擊農村電商的現狀,其中最明顯的指出農村電商不以農產品上行為主,特別是平臺電商對于農產品上行沒有實質性推動[6]。
目前,在對安州區寶林鎮、秀水鎮,梓潼縣文昌鎮、許州鎮等地農村淘寶的實地調查中發現,農村淘寶打通了“消費品下鄉”的信息流和物流通道,但在本地“農產品上行”的渠道方面遇到了瓶頸。
4.農村電商人才不充足
在由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指導、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大會組委會發起和組織的2018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評選結果可見,2018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共100名,他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不斷開拓、勵志拼搏,推動和發展農村電商,帶領農村、農民致富。其中四川占6名,主要分布在成都、甘孜州等地,綿陽無一人獲得此項榮譽,可見從側面也反映出綿陽農村電商缺乏致富帶頭人。
阿里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農村電商存在200萬左右的人才缺口。而綿陽當前農村電商還處于拓荒階段,所以對于一般運營操作人員已非常匱乏,對電商高端人才更談不上吸引力了。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農村淘寶合伙人大多是半路出家,返鄉農民工占比較高,總之從事農村電商的人才不僅在數量而且在素質方面都顯得相對較弱。
同時,電商是一種對實踐要求非常高的市場模式,在對綿陽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綿陽師范學院、四川幼兒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等調查中發現,人才培育方式比較落后,學院在教學過程中,人才培育目標不明,教學計劃比較混亂。同時,僅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愿意從事電商工作,而且相當比例的畢業生難以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人才短缺局面得不到緩解。
5.網銷品牌缺乏影響力
綿陽特色農產品通過多年發展,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已經成為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經形成了新安水果、雁門山貨、涪城區楊家和關帝蔬菜、三臺涪城麥冬、北川小壩片口中藥材、安州魔芋等63個優勢特色產品。但是從全省乃至全國來看,還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市場占有率不高,全國影響力不大,特別是缺乏像安岳檸檬、仁壽枇杷這樣在省內外叫得響的龍頭品牌。
6.物流設施建設落后
雖然綿陽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條件逐步健全,信息化建設、配套綜合服務等體系逐步形成,但是目前綿陽電商物流配套企業主要分布在二環邊緣,部分倉儲設施分布在城區邊緣角落。部分倉儲設施還是八十年代的老舊庫房,嚴重阻礙交通,影響市容市貌,導致現代物流技術及先進物流設備無法得以應用,協同化水平低下,效率難以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信息化程度較低,還處于傳統階段。
三、綿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完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
打通外界的交流和信息溝通必須需要道路交通、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支撐,讓農民乃至農業生產者充分認識和學習電子商務的原理和方法、經營模式,以及如何進行網購和網上消費等事宜,培養其參與的興趣和欲望,加強電商的宣傳力度是當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首要任務。
(二)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健全物流倉儲配送體系,尤其椒是保障農產品電子商務長期穩定運作的堅強動力和指揮藍圖。首先,積極培育和發展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其次,著力打造區域性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冷鏈物流運輸基地和冷鏈物流園區[7],以滿足涉農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的現實需求。再次,加強物流企業自身的內部管理,以提高整體的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
(三)培養培育涉農電商專業綜合性人才
針對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匱乏的問題,應該充分認識農村網絡營銷的作用和意義,并結合其特點,開展專業化復合型人才教育培養,充分利用有關部門服務職能和電子商務公司技術支撐,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電子商務推廣和培訓,傳播電子商務的應用方法和經營經驗,大力培養有志于從事涉農電子商務領域的大學生及其他就業人員。
(四)科學監管和扶持涉農電商平臺
大力構建涉農電商平臺是當今發展且推廣農業最有效的措施,由于各地區經濟差距大,涉農電商平臺的規模和質量有所不同。不斷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機制,適當優化財政投入比例,有的放失投入比重。探索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支持方式,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建設。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是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主流。農業是強國之基,只有不斷創新形式多樣的農業發展方式才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在發展地方農村電子商務的基礎上,加強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宣傳力度,建立健全物流倉儲配送體系,培養培育涉農電商專業技術人才,科學監管和扶持涉農電商平臺,大力推廣多元化農村電商平臺及模式,加快構建農村食品安全追蹤追溯機制,健全電子商務法律體系和完善權益保障機制。
參考文獻:
[1]趙立娟.嫩江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4.
[2]鄧秋林.農產品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5.
[3]綿陽市統計局.2018年綿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綿陽市統計局,2018-03-29.
[4]綿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我市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EB/OL][2017-01-05].
[5]李京福.互聯網+”背景下河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策略研究[J].物流技術,2015(19):32-41.
[6]田玲,吳亞琪.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研究[J].現代商業,2015(17):35-36.
[7]王何力.310億!綿陽重磅打造科技物流產業園[EB/OL][2015-09-09].
作者:奉代敏 朱萍 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