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美貿易戰的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風險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2018年3月中美貿易戰特別針對跨境知識產權領域的爭端,本文著重探究知識產權在跨境電子商務過程中的成因,針對知識產權問題的產生原因及其保護的重要性,提出加強跨境電子商務領域中知識產權的保護思路及建議,善于運用法律的手段維護權益,為跨境電商的良好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跨境電商;知識產權風險;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一、中美貿易戰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2018年3月,美國政府以“301”調查單方認定結果,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1300余種進口商品加增25%的關稅,涉及500億美元的中國對美國出口產品。打響了中美貿易之戰。在這次貿易戰中,美國將矛頭直指中國知識產權,污蔑中國竊取了美國知識產權,并就知識產權問題向世貿組織對中國提起訴訟。對此,我國政府做出了強力回應,表示中國從未盜用美國任何知識產權,美國的無端指責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已經違反了世貿規則。1.中美貿易戰的成因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中美關系出現了歷史性的關系轉變,中美貿易額從1979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5836億美元,增長了233倍。而貿易差額也在近些年出現了擴大,華爾街日報2018年1月報道,2017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2758億美元,此前的中美貿易順差紀錄為2015年的2610億美元。全方位探究中美貿易戰的成因,可以看出,中美貿易戰最深刻的背景主要源于中國經濟實力的迅速崛起。2.知識產權爭端近年來,隨著貿易的增加,中美的貿易摩擦不斷上升,2000年開始美國將矛頭多次指向中國。2003年起開始強迫要求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小布什和奧巴馬政府多次針對中國進行貿易調查,也使得美國“301調查”由來已久。這不是美國第一次挑起知識產權爭端,在以往的爭端中最終都以中美雙方談判達成協議的方式解決。在中美知識產權爭端中,正是由于我國知識產權制度還不夠完善,才會給了美國可乘之機。
二、跨境知識產權的分析
近年來,我國跨境貿易高速發展,特別是我國商業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知識產權問題已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跨境電商網絡虛擬化、交易遠程化的特點讓部分商家在知識產權(尤其是商標權)問題上產生了“搭便車”的僥幸心理。美國此次針對中國實施的是“特別301條款”調查也讓跨境電商面臨著新的合規挑戰。在《2017年特別301報告》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把中國、印度等11個國家列入“優先觀察國名單”并且把中國放在了最前面。同時,很多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個別企業利用我國部分企業缺乏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并且,我國很多企業不了解歐美國家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法規,更不愿意花費一定的成本去維護自身的利益,導致我國企業經常受到國外企業在知識產權層面的法律訴訟,被訴訟的企業經濟受到很大損失;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外國企業制約中國企業的重要競爭手段之一。跨境電子商務領域中的知識產權具體有如下幾種類型:①產品的商標受到侵權。在沒有經過商標持有人的許可情況下,侵權人銷售已注冊商標的相關商品,或者故意向侵權人提供非法加工、生產技術或者原材料供應等的侵權行為,非法獲得更高的利潤,對商標權人的權益造成重大侵害。②產品專利受到侵權。未經過專利權人許可,侵權人利用專利所有人的發明專利、外觀專利、結構專利、氣味專利等專利項目,生產和銷售侵犯專利的產品,非法牟利。③著作權侵權。未經過版權人許可,侵權人非法復制、利用、修改,或者進行傳播版權人的相關著作和作品,并利用盜版的文字、音樂、動畫及視頻等進行非法宣傳并且獲得不正當利益。
三、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增加,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形象受到極大的損害,同時也阻礙了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的健康發展。1.國內跨境電商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缺乏相對于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相比,傳統的外貿一般是以大型出口企業為主,對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很強,能正確處理和應對知識產權方面的訴訟,很好的規避和降低知識產權風險。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很多是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在產品生產、銷售時常伴有侵權的行為,不尊重權利人的法律利益,部分或者全部抄襲具備相關知識產權的產品,這樣也會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埋下隱患。此外,面對跨國侵權訴訟不積極應訴,也會出現敗訴情況,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已構成跨境電子商務的主要問題。2.我國建設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體系落后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劃時代的長足進步,但是,知識產權體系的建設也較其他發達國家具有很大差距。與國際知識產權立法標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不僅僅是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法律的缺失,在產業發展和社會管理方面也非常被動。現有的知識產權立法,法律本身存在著管理雜亂,對象不清晰,部分規范之間相互矛盾,對于新問題、新事物存在法律空白。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無法可依,任意發展,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企業在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的健康發展,缺少了必要的知識產權博弈的能力。
四、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對策
1.健全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相關部門應該深入到企業中,了解知識產權現狀,制定有針對性的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使相關法律法規能跟上高速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的需求,建立有利于跨境電商監管體系,建設好有利于自身健康發展的法律及監管體系,使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能凈化國內跨境電商經營的市場環境。2.樹立保護意識,做好市場的盡職調查要努力提升整個跨境電商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首先,不斷培養和強化道德規范和法律意識的樹立,增強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意識,從而避免侵權行為的出現。在發生相關知識產權訴訟的同時,要深入了解目的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企業在收到律師函或起訴狀之后不應當置之不理,而是積極應對國際訴訟,最大限度地爭取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其次,相關出口企業的商品進入歐美市場之前,針對公司的產品有可能存在的知識產權侵權方面要做好盡職調查,避免產品外觀、內部結構等方面的設計侵權,將產品侵權的風險降到最低。3.跨境電商企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升風險處置與防控能力在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運營過程中,企業要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規避不必要的風險。首先,建立獨立的知識產權職能部門,制定企業知識產權發展規劃,完善各項保障和控制制度,努力提高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其次,完善企業自主的知識產權開發與保護,并積極在目的國的知識產權部門進行注冊和備案;再次,出現知識產權侵權的情況,應積極與權力所有人進行溝通,可考慮尋求訴訟中的調解,以避免自身商業利益的損失。
五、知識產權展望
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會在海南省博鰲開幕,在開幕會的演講上特別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國家將繼續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同時,也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在演講中提出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中國企業有要求,這表明,在今后的企業發展中,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成為重要課題。我國雖然在2013年3月1日實施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對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保護提供了新思路。事實上,我國很大一部分企業并不注重對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以致遭遇了知識產權風險還不知道如何有效處理,最終損失慘重。此次中美貿易戰中知識產權的博弈再次敲響了知識產權安全的警鐘;我國將重建國家知識產權局,以后對于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視必將更上一層樓,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各企業必須要重視知識產權貫標工作,而不是僅僅將其視為走過場、裝面子,只有如此企業才能謀取更長遠的發展,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出口跨境電商才剛剛起步,中國外貿也進入了以“品牌”為核心的下半場,跨境電子商務正積極參與到國際化分工與協作,為推動和加強中國與世界經濟的廣泛交流與全面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跨境企業要想有長遠的發展,需要打造自己的商標品牌、研發自己的專利設計,更需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一定不會成為阻礙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絆腳石,只要我們從各個方面積極做好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一定能夠促進跨境電商的健康、良性、快速的長遠發展,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諶遠知.跨境電商中的知識產權風險與應對[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6(01)
[2]蘇凱.跨境電商視角下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問題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09)
[3]吳名釗.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8(17)
作者:翟華鋒 單位: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