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與美術教育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美術新課標對美術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出學生應當在美術課堂之中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地方民俗文化的交流。江陰,地域性文化資源豐富,這些資源在美術課程教育中的應用也十分重要。如何將地域文化與美術教育融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文章從小學美術教學中地域性文化資源進行探究、總結,并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如何將忠義文化在美術教育中融合進行探究。
【關鍵詞】地域文化;美術教育;融合探究
根據小學美術新課標的要求,提倡在課程教育中積極利用周邊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資源,并注重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為課堂美術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在現代的美術教學之中,我們更加提倡利用一些本土資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于地域的限制,直接導致了各個地區的人民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各地也有著不同的習俗。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感知本土的美術資源,讓本土的美術資源與課程教學相融合,是就近取材,發揚本土的傳統文化和藝術特征的一個重要形式,這也是給當前美術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提示。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地域性文化資源引入的必要
1.豐富小學美術教學素材美術教學需要各種素材作為支撐,只有充足的教學素材,才可以確保美術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使學生通過美術教學學習到更多知識。在進行教學素材選擇的時候,需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認知能力等,盡量選擇學生容易理解,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而地域性文化,由于是本地的資源,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并切身感受這些資源,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用這些素材,可以為美術教學提供更多適合小學生的、與小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素材,為美術教學提供更多幫助與支持。
2.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有些學生對美術教學內容的興趣不濃,可若是將地域性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發揮作用,用學生周邊的事物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將身邊的事物用畫筆表現出來,對很多學生來說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因此這樣的地域性文化資源的應用,能夠促使美術教育得到更多學生的關注,促使美術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如在忠義老街探訪課程中,讓學生走訪老街,聽一聽老街的歷史,看一看老街的面貌,當聽說要用畫筆將老街躍然紙上的時候,很多學生積極配合,用自己的畫筆來描繪老街。
3.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學生需要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來豐富、提升自己,所以在課程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如在“中國民間玩具”一課中,結合有江陰特色的“福祿袋”,通過了解歷史背景,了解制作工藝,走訪民間手工藝人,最后讓學生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美術課堂讓江陰的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口口相傳”,更能用“美”的方式表現出來。
二、忠義地域文化在當地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融合現狀
從忠義地域文化融合的實際情況看,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對忠義地域文化的開發不夠深入就當前江陰地域文化開發情況看,還有很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資源沒有開發,除了老街,很多其他的資源都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合理應用。僅僅通過觀察讓學生對忠義老街的情況進行了解,簡單地介紹一些民俗知識還遠遠不夠。
2.美術教育中地域文化應用頻率有限從地域文化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情況看,只是偶爾會有地域文化在美術教育中應用,像忠義老街的微課,這樣的地域文化資源應用十分有限,雖然可以增強美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但并不能將美術教育與地域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美術教育中忠義地域文化應用方式單一雖然當前很多小學在美術教育方面已經開始地域文化的融合,但融合方式比較單一,教學中長期通過單一的方式來進行地域文化的應用就不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無法將地域文化資源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對美術教育會產生不良影響。
三、合理進行忠義地域文化與小學美術教育的融合
1.全面深入開發忠義地域文化在地域文化與美術教育融合的過程中,應當對地域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開發。就忠義老街而言,老街的建筑以及老街的保護是一個切入點,但是除了這些方面還有很多其他的地域文化也都可以作為美術教育的素材,了解“江陰精神”在“畫人物”一課中更能讓學生表現出真情實感。如在“風景如畫”一課中用江陰中山公園來豐富課程,用“中山紀念塔”來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了解中山公園的前世今生,了解孫中山與江陰的不解之緣。除此以外,美術教育之中,還應當融入很多新的內容,如忠義老街的形成以及發展歷史,忠義老街建筑特點等,這樣更深入地進行地域文化的開發,可以讓學生對老街有更多的了解,同時能夠讓學生結合對老街各方面情況的了解,用畫筆呈現出老街的特點。
2.忠義地域文化在美術教育中多元化應用(1)新授中融合忠義地域文化對于課程內容,教師應該結合當地的資源進行融合,進而進行教學,其主要的方法在于能夠讓學生實地去參觀感受,通過教師現場的講解和指導進行再創作。再創作是對現有資源的體會和反饋,更多的是要開動學生的動腦思維,情景帶入,讓學生去體驗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后再來進行學習創作。教師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學設計來完成:首先是帶學生們自由游覽老街,通過對老街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進行指點,幫助學生理解內涵,能夠讓學生基本了解當年老街的生活環境。其中主要是通過教師的理解,讓學生們找到老街的幾處名勝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再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們了解今夕環境改變的根本原因。接下來由學生自由寫生,通過他們對老街的記憶去感受現在同一環境之下的現實場景。學生們自由寫生之后,介紹自己畫作的內涵。每一次教學中,對地域文化的應用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就可以促使美術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并讓學生感覺每一節課程都是與眾不同的,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總結交流中體現忠義地域文化地域文化與美術教育的融合并不是一項任務,而應當是美術教育的根本。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之中,要關注地域文化的具體應用。在寫生結束后,通過組內交流、師生交流,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欣賞老街作品。如有學生的畫面表現老街的斑駁,也有學生表現老街新貌,在學生的畫面中能看到學生對忠義老街獨特的認識。寫生結束,對這次活動進行總結,主要是讓學生們感知到當下環境的變化,讓學生們了解自然界留給我們的資源來之不易。
四、結語
地域文化與美術教育的融合是現代美術教育的要求。通過各種地域文化的應用,可以促使美術教育素材更加豐富,并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文章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地域文化與美術教育的融合情況淺談看法,并就如何做好地域文化與美術教育融合提出建議,認為在美術教育中,地域文化的應用應當做到多元化的融合,并且對地域文化資源進行深入開發,將地域文化貫穿在美術教育中,進一步改善美術教育現狀。
【參考文獻】
[1]姚殷亞.談地域文化對當前美術設計教育的影響與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3(2).
[2]馮子儀.地域文化視野下的兒童美術教育實踐探究[J].藝術品鑒,2017(7).
[3]王珊.地方高校美術教育對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探究[J].東方藏品,2017(2).
[4]陳仕杰.地域文化入課堂的思考與實踐[J].快樂閱讀,2013(25).
作者:龐靈琳 單位:江蘇江陰市立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