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現狀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從九年制義務教育到高中大學,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一直向學生灌輸著思想教育、行為教育、道德教育……然而,當今社會尚未全面形成關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風氣,學校教育中仍然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象,在家庭中尤其是教育獨生子女的觀念和方法上存在誤區,給思想道德教育帶來新的問題。當代青少年,生活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受各種不確定的環境因素影響,道德教育問題越來越突出,那么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青少年;德育教育;現狀
一、德育教育目標存在誤區
德育教育目標設置的是否合理決定德育的效果如何。當前在對青少年德育教育過程中,德育教育的目標往往與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接受水平相脫離,沒有考慮到受教育者的年齡和他們的思想覺悟水平,一些德育教育環節僅限于形式,使得德育目標“高、大、空、遠”。
(一)德育目標過于理想化。許多教育工作者希望把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一下子提高到共產主義的理想境界,致使他們難以區分道德要求和理想化的道德要求,忽視了道德教育目標的層次性和現實性。
(二)德育教育目標過于簡單化。教師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實踐環節流于形式,缺乏精心的組織安排,沒有明確的目標,對道德事件的判斷簡單地用“對”和“錯”來辨別,沒有明確的目標,過多服從政治需要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僅僅把它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
二、學校教學中德育教育邊緣化
學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整個教育活動的核心,但由于教育理念的扭曲、教育目標的誤區、教育內容的不完善等等,使得學校教學實施過程中德育教育邊緣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導致發生了一系列問題。
(一)重智輕德現象嚴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教育資源的豐富和義務教育的普及,應試教育本應由素質教育取而代之,但在學生實際學習生活中仍然是唯分數至上的。有人說現在應試教育、升學教育的辦學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導致學校普遍存在重智輕德現象,評三好學生只注重學習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只重視文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德育教育往往使學生成為“口頭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德育在教育中缺乏應有的社會地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二)課程設置安排不合理。課程設置中分科現象嚴重,缺少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學生掌握的知識因而是零散的,那種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存性知識和培養優秀道德品質的知識基本上被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一句空話,德育教學內容與社會相脫節,不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強調統一的教學計劃、統一的大綱、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模式,不僅學習低效甚至造成學生逆反心理。
(三)學校德育評價機制偏頗,學校德育評價是道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快速發展的中國教育改革和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學校德育教育評價機制有著目標過高,過于抽象,評價標準缺乏穩定性,重定性評價和結果評價等問題。
三、家庭教育中淡化德育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相互更替和變化的階段,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多元文化的沖擊、生活方式的改變等許多因素,以致許多家庭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尤其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輕視德育教育、教育方式不當、家庭關系不和諧等問題頻頻出現,使得許多人不得不被動接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他們變得消極,甚至走向極端。
(一)德育教育觀念缺失。隨著近代工業革命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下,在我們拼命地獲取知識的同時卻忽略了對高尚德性的追求,大多家庭都是重智力教育、重物質滿足、輕社會實踐,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二)教育方式簡單。一些家庭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觀念和方法上存在誤區。在現實社會中,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而無暇顧及子女的成長與教育;一些家長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確理念,往往只注意滿足其物質需求,而忽視對其健全人格、優良品德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或者只注重智力投資,輕視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使得子女從小就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多數家長由于是獨生子女而過分溺愛,使得子女怕累、怕苦、自私、任性、不受約束等不良習慣越來越突出,對子女的教育過分的強調以自我為中心,嚴重影響著良好的人格培養和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四、社會不良環境弱化德育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給青少年帶來了更為廣闊的新天地,但是,隨著我們文化生活的多元化,社會環境的陰暗面也是不容忽視的,加之部分學生缺乏思想鑒別力和批判力,極易受到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風的影響,使得社會風氣和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當前的德育教育十分不利。
(一)新興媒體的負面影響削弱德育教育。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發生了很大改變。社會上報刊雜志、廣播電視、電影網絡等新聞媒體極度渲染的兇殺、色情、迷信、暴力等不良文化帶來的沖擊污染了青少年成長的思想道德教育環境。
(二)社會不良文化氛圍制約德育教育。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階段,西方的價值觀必然給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國內封建殘余的腐朽沒落思想又沉渣泛起,這使得我們的德育教育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這些不良文化帶來的沖擊污染了青少年成長的思想道德教育環境。
(三)不良社會道德觀念沖擊德育教育。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世界各國文化相互激蕩相互交流,與此同時一些西方國家腐朽的思想和觀念,例如他們極力宣揚個人至上的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們利用各種途徑對我國青少年進行思想文化滲透。
五、德育教育方法單一
我國在青少年德育教育方法的發展過程當中,也有許多有價值的方法,但總的來看,難免由于受傳統的道德教育影響,在方法上仍有一些不足和缺陷值得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
(一)注重單向灌輸。在教育觀念上,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和我國目前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實際情況限制,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還基本上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在日常教育中,許多教育者往往強調道德知識的單向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需要,使學生被動接受教育,被動的服從和依賴于人為建立起來的教師權威,無視學生對尊重的關心和需要。
(二)注重表面形式。德育教育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平時圍繞升學考試的指揮棒轉,但為了裝潢門面,在工作計劃中也排上了一些道德教育活動,或為了應付上級檢查驗收,而搞突擊活動,辦展覽,做表面文章,使人看了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對德育課程的設置大多數情況下是脫離智育、體育、美育等各學科教學的,道德教育目標脫離實際,面面俱到,羅列了方方面面,但不分主次,不得要領,不考慮其實際的可能性,既缺少具體措施,又無評估檢測。
(三)注重外加的機械訓練。為了適應應試教育“鯉魚跳龍門,一試定終生”的潛在規則,許多教育者們要求學生通過示范和模仿,以呆板、枯燥的規范做反復、簡單的練習、背誦,機械地學習教材內容,不學習其精神實質,不研究其內在規律性,而只著重具體做法,生搬硬套,使得整個德育過程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需要,不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使許多學生陷入了一個“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一個怪圈。學校把德育課程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道德發展水平,致使許多學生根本沒有領悟到老師所講的內容,只是被動的接受教育。
結語
綜觀我國青少年教育現狀,在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推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目前,我們應該正視到我國青少年德育教育因學校、家庭、社會的因素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如何凈化德育教育環境,加強青少年德育教育,成為眾多教育學者研究的課題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楊業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前沿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3]吳德剛.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7).
作者:晉婷婷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