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寓教于樂
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中總是承載了大量的思想內容。其思想內容大多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而逐步深化和發展。例如革命愛國主義的內容,初一上學期以《最后一課》為代表。這是法國作家都德的名篇,它通過小學生弗郎士幼稚的心靈和眼光,直觀地表現出教師韓麥爾對自己母語的愛,實際上寄寓了對自己祖國的深切的愛。小學生弗郎士的“經驗”,使課文顯得淺顯易懂。而到初三年級,愛國主義的內容不但在量上增加了,其表達方式也復雜起來。如《藤野先生》向我們展示了魯迅先生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但在日本期間的見聞,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給別人示眾的材料,從而使他毅然棄醫從文。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如何傳達給學生,是需要教師認真下一番功夫的。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要借助于感情。所以,初中語文課中的思想內容多數呈現為經驗形態,決定了語文教師進行思想教育時必須注重相應的情感教育。
二、把握學生心理特征,在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
初中學生的年齡大致在13~16歲之間,這是一個特殊的年齡層次,在“身”、“心”兩方面都呈現出自身獨有的特點。既具有相對獨立的個性心理,具有初步的價值觀念,又缺乏較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覺的人生設計、理性分析的能力。因而,語文課的思想教育必須重視這些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掌握學生心理特征,激發興趣,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教俄國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義》一課前,我先布置了一項作業:請同學們以《我的愿望》為題寫一段文字。有位學生這樣寫道:“我的愿望是以后設計電腦游戲,因為電腦游戲太有趣了。”上課時,我讀了幾位同學寫的文章,其中就有這位學生的,不出我所料,有些同學聽了哈哈大笑,那位同學也意識到了什么,頭埋得很低。我趁機說:“大家不要笑,這電腦游戲并不是人人都能設計的,他其實就是想成為一名電腦軟件設計師,這是一個非常崇高的理想,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實現你的理想,就必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點,你們有足夠的信心嗎?”接著,我給他們講了《生命的意義》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故事,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剛剛那位低著頭的同學,也許他在暗暗下決心吧。
三、利用課外閱讀教學實施德育教育
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使學生收到實效。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構思與傳達的方法多種多樣,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能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去領略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殿堂里一幅幅閃耀著人類理性光輝的美麗圖畫,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