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學視角下的小學德育教育新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課標的頒布表明小學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語文教學要重視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窘逃齼热葜?,既可以彌補純粹智力教育中關于品格德行教育的不足,還可以延伸課堂教育的范圍,促進小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發展。語文教學的教材以及語文教育活動為開展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陣地,這就為德育教育和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創造了條件和先機。語文教師要善于把握教材,創造課堂教育環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新思路
基礎教育的開端是小學教育,小學教育承擔了培養學生基本道德觀念、學習方法、綜合素養、行為能力的責任,是人的社會化進程中的關鍵一環。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基本教育內容之一,既可以彌補純粹智力教育中關于品格德行教育的不足,還可以延伸課堂教育的范圍,豐富課堂教育活動,從而促進小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發展。
一、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的頒布表明小學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其中,對于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語文教育要著重開展小學生情感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用的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其中飽含著作者對于自然、人生、社會濃烈的感情和強烈的感悟,這些情感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這正是德育教育中所要求的生活化教育素材。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教育價值,所以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承擔起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任務,提高學生自身的良好修養素質。通過這樣更加全面深入的教學,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語文知識,而且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也會起到積極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實施有效的德育教育。
二、語文課堂滲透德育教育原則
(一)適時適度原則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把握適度結合的原則?!斑m”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育時,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恰當的教育方式組織教學,如果一味重視語文教育而忽視德育教育,容易把德育教育作為語文課堂的附屬品,使得德育教育“形式化”。“度”要求教師把握德育內容的教學程度,不能過于淺顯,讓內容枯燥無味,也不能過度,讓德育教育陷入說教的方式,這樣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反而讓課堂陷入枯燥乏味的狀態。
(二)與時俱進原則當前社會處于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課堂教學的內容從來沒有想今天這樣更新得如此快速和頻繁,德育教育的內容也應該緊跟當前時展的步伐,不斷吸取新的德育教育內容和觀點,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協調配合原則無論是語文教學或是德育教育,都不是教師個人的責任,而是需要學校、教師、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參與。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處理好教師、學生之間的角色,協調語文教材和德育教育的內容,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才能使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達到良好效果。
三、教學方案中引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將德育教育融入基礎教材之中教材是開展語文教學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編輯們貼心地按照不同的主題對教育內容進行了劃分,其中包含著大量的德育教育資源,如激發學生向上且朗朗上口的詩歌,引發學生深思的寓言小故事,需要學生投入情感去體會和感悟的生活散文,還有可以讓學生用來表演的小劇本等。例如:借我國成立70周年的契機,教師可以系統地將有關祖國的教材系統地集中到一起,讓學生集中感悟祖國在過去70年里的變化,相關的文章有《升國旗》《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壯麗的祖國山河》《富饒的西沙群島》等,教師還可以結合微課等,通過觀看祖國成立后到今天的心路歷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為國奉獻的愛國熱情。
(二)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思想情感教學既要扎根教材又要突破限制,要適當拓展德育的取材范圍,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豐富閱歷,對升華學生的思想情感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教學滲透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最有效的策略,深入挖掘教學過程中的思想和觀念,通過深入的講解和多樣化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改善學生的思維和情感,讓德育在不知不覺間扎根到學生的一言一行中,從而實現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通過語文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滲透課外活動時,語文教學活動應進行必要補充。豐富的課外活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夠與德育教學相結合,學生在行動中感悟和實踐課堂教學中的情感與技能,從而讓學生由“身動”轉化為“心動”,最終實現“神動”,這也是德育教育中“三動”課程的核心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精心組織語文課外活動,如:在特定的節日(母親節、建軍節、校慶等)舉辦征文比賽;針對當前發生的社會事件開展辯論賽;建設班級詩歌角讓學生在課下也能夠朗誦自己寫的或摘抄的詩歌等。
四、課堂上加強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在識字過程中增加德育教育識字教學是整個小學語文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從一年級開始到六年級,每一篇課文中幾乎都有要求學生熟記并能夠書寫的生字。但識字和寫字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課堂上板書生字,一筆一劃地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書寫順序,然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練習,接著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課下繼續練習生字。在這個反復書寫練習的過程中,小學生難免會分心,加上小學生本身好動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為了書寫方便甚至會簡化漢字或者圖省事不按照筆畫順序寫字等。
(二)在閱讀中滲透德育教育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注重融入課文中,并且還應該拓展課外閱讀空間,這樣不但可以豐富閱讀教學內容,增加閱讀量,也能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思考他們在性格、興趣、認知等方面的差異,提供不同類型的閱讀教材。教師還要注重加強閱讀指導,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引導他們的正確思維,增強思想覺悟,在閱讀優秀文學作品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三)語文寫作教學穿插德育教育寫作最能夠反映學生的真實想法和觀念,對某一事物或者事件的看法在學生的作文中能夠直觀展現出來,學生的思想是否深刻,對事物的判斷傾向于何種選擇,對生活有沒有新的感悟,或者是不是有新的困惑等,這些既是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是德育教育的素材。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最忌諱讓學生一味地仿寫和死記硬背,而是要讓學生在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后,嘗試描寫自己的所感所想,在布置作文題目時,應盡量從具體的、細小的、可觸摸的角度出發,要讓學生自己感覺得到的,有自己獨特想法的,才能夠激起學生寫作文的興趣,而不是一些不切實際,反映大道理的題目。將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有機地融合,能夠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擴寬語文教學的方法,對創設“三動”課堂,實現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還能夠綜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最終培養和塑造出符合新時期標準的人才,為小學生接受下一步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淑娟.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路及意義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634(14):184.
[2]羅強,鄒立君.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以語文美育為視角[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337(5):74—75.
[3]彭池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審美教育的思路[J].內蒙古教育,2017(8):120—121.
作者:王玲霞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華僑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