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教育滲透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沒有德育教育,就改變了教育的初衷,失去了教育的靈魂。教育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小學音樂課更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音樂情感藝術的獨特魅力,在歌曲學唱和欣賞中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音樂教學;德育教育;探討分析
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褒貶善惡、辨別美丑、培植愛心、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徑。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少年兒童對于聲學、美學的啟蒙,在小學音樂課堂實際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利用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不同的詞曲特點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地實施愛的滲透,引導和培養學生愛環境、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愛同學的情感,無形中已經成為每一名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最大責任和義務。
一、通過音樂的奇妙旋律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區別于其他課堂教學的最鮮明特點就是生動、活潑、美妙和聲情并茂。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對事物處于懵懂、好奇的認知時期,而音樂旋律的音符組合和多樣性表現形式更是對孩子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無論是鮮明的節奏,還是豐富的和聲,或輕松明快,或婉轉低回,或蕩氣回腸,都可以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心,震撼他們的心靈,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感和道德觀念,使學生從音樂的旋律中獲得無聲的情感體驗,并受到美的影響,從而提高他們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將這種審美情感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凈化和升華。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達到讓孩子們學唱、會唱的教學目的,更要特別注重孩子們對各類歌曲、不同旋律所表達的不同情感的認知和理解。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在不僅僅局限于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收集整理和整合歸類,適當加大音樂課堂中的欣賞課的分量,讓學生學會靜靜地聆聽、默默地感受,使不同風格的曲目、不同的演奏形式所表達的情感意境啟迪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從而無形中生發出愛的共鳴。如:通過教學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結合欣賞一系列的軍旅歌曲曲目,高亢而又令人振奮的旋律,迅速激發了孩子們愛祖國、愛人民和發奮學習、報效祖國的激情和愿望;通過教學《歌唱英雄王二小》,結合欣賞《長征組歌》《英雄贊歌》《游擊隊之歌》等系列歌曲曲目,婉轉反復的旋律,更是能在極大程度上激發孩子們生發出對英雄人物的敬仰、愛戴和哀思之情;通過教學《小烏鴉愛媽媽》《鮮花和露珠》,結合欣賞《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世上只有媽媽好》《搖籃曲》等歌曲曲目,輕柔唯美的旋律,孩子們對于親情的珍視和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二、通過音樂的歌詞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時刻牢記教育宗旨,回歸教育的本質,既要圍繞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方面下功夫,更要立足培育學生的高尚情操方面不遺余力,始終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并貫穿于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之中。音樂是傳情達意的載體,深刻領會歌詞的內容不僅能加深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更是對孩子們實施德育教育的鮮活范例。例如:在教學《你的名字叫什么?》時,通過學唱這首歌曲后,拿出一定的時間,從歌詞中“你的名字真好聽”開始,逐句解讀,引導學生學會懂得欣賞,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學會取長補短;“我們都是好朋友”是《拉勾勾》一曲中的歌詞,通過這句歌詞可以引導學生領會團隊精神,小時候我們是好朋友,等長大后建設國家就更需要我們這樣有團隊精神的人;所以,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一對好朋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歌詞,教育學生和同學相處,學會謙讓,學會關愛;在學習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春天的信使》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歌詞進行延伸性的解讀,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人與自然都是共存的,只有和諧相處才能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從小樹立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并結合歌詞內容,讓孩子們充分感受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通過音樂的情景再現滲透德育教育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基礎知識的灌輸固然不可缺少,對音樂內容的啟發式引導同樣不可或缺,但是,音樂作為具有感染力的藝術,恰當地采用情景再現模式的對照、對比和延伸性渲染,更是能對德育教育產生事半功倍、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在《快樂的一天》教學中,在引導學生了解了一天的生活中學習過程是非??鞓返闹?,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前,跟你們一樣大的孩子過著怎樣的生活嗎?并同時哼唱“小白菜啊,地里黃,兩三歲啊沒有娘啊……”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為同學們展示幾張《小白菜》的圖片結合歌詞為學生們講解畫面:“在黑暗的舊社會,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貧困,有個孩子從小就死了娘……”當我為學生們講解完,同學們感到震驚。通過兩種截然不同、巨大反差的情景對比,我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感受,在學生對“小白菜”產生同情心的同時進一步地體會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強大,人民群眾才得以安居樂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熱愛生活、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之情;在一年級《小動物回家》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學唱歌曲,然后以玩游戲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對任何小動物要有愛心,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養成主動幫助他人、愛護小動物的高尚品德;《龜兔賽跑》和《烏鴉和狐貍》在學習這部音樂童話劇時,在學生聆聽完音樂后,引領學生感受故事情節,通過觀察音樂劇畫面,教導學生要和小動物做朋友,要愛護小動物;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由于我在教學中采用了情境教學的方式,滲透美育教育,既達到了教學效果,又兼具了一堂生動的德育教育課堂的應有之義。
四、通過音樂的親身實踐滲透德育教育
通過本人的教學實踐,我越來越感到讓學生親身參與對音樂表現形式和內容的實踐對于滲透德育教育的促進作用。具體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就是通過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游戲教學、合唱演練、適當地結合音樂課程內容布置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選派學生參加各類音樂類比賽等方式,不斷豐富德育教育的內涵和外延,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改善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式,還無形中擴大了德育教育對社會的教育感化功能。如:我校戲劇團在排練微電影《愛的守望》時,在隨機選的七個參演的學生里,有四個學生的爸爸或者媽媽竟然長期不在身邊。由于該劇主要表現的是留守兒童的故事,排練初期有的同學經常會哭泣,而飾演玉兒的萱萱每次在最后一段獨白響起時,都在旁邊一邊哭一邊寫作業。由孩子們親身參與排練和拍攝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發人深省,這深刻反映了留守兒童這個重要的社會問題,而但凡說到留守兒童,往往我們只想到山區,沒想到在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迫于生計,也有無數的家庭在被迫選擇分隔兩地!孩子們通過親身演繹,并以微電影為載體,必將喚起全社會對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廣泛關注。以上,僅是本人對小學音樂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粗淺實踐和探討,尚需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完善和提高。就我個人的理解,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將德育教育貫穿于教學中既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需要,更是一種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總體而言,德育教育絕不能是空洞的、抽象的說教,而應該體現在我們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細節中。小學音樂課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使我們的音樂課變得更加豐滿、更加真實、更加富有生命力,而要確保德育教育富有成效,貴在對教學內容的有機把握,重在對課堂氣氛的巧妙把控,難在對音樂表現形式的延展性渲染。好在音樂是震撼人心的,是催化情感的,更是陶冶情操的?;诖?,我們對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充滿信心。
作者:陳蓉盛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益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