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數據下大學教育發展方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數據正在實現人類工作、生活與思維的大變革,其“威力”也強烈地沖擊著整個教育系統,正在成為推動教育系統創新與變革的顛覆性力量。在大數據時代,當在線學習逐漸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時,傳統課程則起到輔助教學的效果。大數據時代會給大學教師提供創新性的專業發展機遇,廣大的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抓住機遇促進個人核心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在線學習;因材施教;翻轉課堂
大數據出現在1997年,NASA研究人員邁克爾•考克斯和大衛•埃爾斯沃思第一次使用這個詞來描述數據方面的挑戰,即從20世紀90年代起超級計算機所產生的巨大信息量。2012年,聯合國的《大數據促發展:挑戰與機遇》白皮書說:“大數據的時代已經來臨,大數據的出現,將會對所有的領域產生深遠的社會影響。”大數據將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大數據思想也會對整個教育體系產生強烈的沖擊,也會促進教育體制的創新和改革,會對教育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1大數據時代所具備的正常特征
大數據時代具有以下3個最基本的特點:(1)社會的虛擬性。在大數據時代,越來越多的領域由全球網絡虛擬數據來替代商品的流通,把生產制作成了一種服務,將工業勞動轉換為信息化工作。信息的勞動產品可以進行交易而不離開原有的擁有者,其可被大量復制并分布在計算機網絡,但不增加費用,其價值的增加是通過知識而不是由交換手工得來。(2)廣泛的擴展性。在大數據時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僅僅促進了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發展,而且也完全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大量數據的收集遍布不同的領域,數量之大也會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與此同時,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3)隱私的公開性。大數據時代是在一個開放的公共網絡環境中產生的。雖然有考慮到保護用戶的隱私,但數據越來越快地被人們公開并交叉使用。這種開放性,是建立在一系列基于網絡的開放平臺或云計算服務的公共性質,并會受到一系列的法律或社會承認的數據標準的限制和約束。(4)數據處理的動態性。在大數據時代,數據資料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產生,而不僅僅是數據采集的動態性和數據存儲的動態性,處理技術的數據也會被更新,也就是說數據從產生、采集、存儲、處理等工具都是動態的。
2大數據時代學生學習的特征與“因材施教”更切合
在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在線學習,實現了完整的記錄、跟蹤、控制和可視化,滿足了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不同學生的行為建立學習模式,給不同類型的學生打造個性化的學習途徑,讓每個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再是一模一樣,會根據不同用戶的學習軌跡進行動態演示,以定制學習模式。可以看到,大數據時代在線學習并進行分析定制讓教育變得千人千面,符合“因材施教”的理論。在大數據時代,學生獲取知識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習。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網上學習正成為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與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相比,在線學習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更多的空間,學生可以自由安排學習的時間和地點,內容同樣是世界一流大學教課的內容。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線學習的過程并不漫長的教學視頻的單向看法,以約10min多媒體視頻為主體,并完成相應的測試,以促進學生的問題審查和了解以往的研究內容。互動學習短片的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減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疲勞,幫助學生注意和提高學習效率。短周期的學習會更有成就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研究的積極性。同時,在線學習不是一個孤立的練習和記憶。開放式平臺的教育網絡,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搭建橋梁,老師鼓勵學生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交換意見,增進相互學習的氛圍,讓大家相互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在問題的討論、挑戰和相互學習中共同進步,這些都不僅是看視頻練習這么簡單。學生學習的行為將被計算機記錄,包括:行使鼠標點擊,某處反復觀看和暫停視頻,回答的審查是否會進行審查的問題。然而,當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數據量,通過挖掘組學習、數據分析、統計、歸納的行為模式,學會學習的規律,以確定哪些知識來確定什么樣的知識,了解學生個人的行為,該點應突出,并獲得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旨在開展教學和指導,教給學生。通過大規模的教育資料、課程資源、測試,為了進一步提高網絡教學資源的質量而反復改善。此外,互動學習,克服了傳統網絡教育的單向輸液的限制,引導學生學習和積極思考,更好地建立知識的體系結構。網上學習并不只是一個視頻練習。學生學習的行為將被計算機記錄,包括:鼠標點擊、某處反復觀看和暫停視頻、回答的審查等一系列的情況將被記錄。對在線學習進行數據分析、統計、歸納行為模式積累到一定程度上的數據量,對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行判斷,就可以確定哪些知識是學生不會的、比較難以理解的、需要重點強調的,通過大規模的教育資料、課程資源進行測試,進一步提高網絡教學資源的質量并進行反復的改善,以達到學習資源的最優化和被廣泛接受。
3大數據時代教師角色和職能的轉換
隨著大數據的不斷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大型網絡教育平臺將會給高校教學觀念帶來深遠的影響。當網上學習正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這種傳統的課程教學則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這種“翻轉課堂”的教學組織,將改變過去的“老師教,學生學”的理念。學生通過網絡在線學習,也可以聆聽到世界一流大學學習的優質課程。課堂上將變成由老師來對學習的學生進行審核、討論、提問和回答常見問題的模式。老師的主要作用更多的是“解惑”。此外,大數據時代徹底改變了獨自教學的局面,比過去越來越注重“團隊精神”。因此,教師資源的整合、促進團隊建設是大數據時代教師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種專業發展趨勢有兩個好處:一是促進教師和綜合管理服務發展的專業分工,把教師的教學個人工作轉換為一起的團隊合作。這就需要創建教學的智能化服務體系和基于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習,以盡量減少教師的重復性工作,支持和促進教師團隊的培訓與發展;二是由于“翻轉課堂”的發展,學生更多的是在線學習,教師勞動力解放出來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上,促進理論研究更上一個臺階,這是大數據時代提供給高校教師創新性的專業發展的機遇。大數據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新方向,個性化的自我適應學習讓教學回歸本質,更符合“因材施教”的人性研究路線,這是未來教育的生態圈。大數據與教育的結合,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廣大教師要與時俱進,抓住機遇,提高個人業務,推動個人核心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朱建平,李秋雅.大數據對大學教學的影響[J].中國大學教學,2014(9):41-44.
[2]陳堅林.數據時代的慕課與外語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5(1):3-8.
[3]姜強,趙蔚,王朋嬌,等.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自適應在線學習分析模型及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5(1):85-92.
[4]祝智庭,沈德梅.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技術研究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34(10):5-13.
作者:柳艷麗 單位:廣東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