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中醫院校大學生文化自信建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和中華文化復興的先行者。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中醫藥領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是對研究技術的創新性,另一方面是對傳統理念的自信心,此類挑戰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的影響尤為突出。意識形態顯性灌輸的方式已然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部分高校對文化作用的重視不足給學生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在此背景下,如何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文化滲透、建立文化自信,對當代中醫院校大學生和中醫藥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醫藥學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醫藥研究實踐經驗和深邃的哲學智慧,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大門的鑰匙。在黨的報告中強調:“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由此可知,文化自信是實現其他自信的關鍵。對于心懷中國夢的當代中醫專業學生來說,如何利用好手中的這把鑰匙,正確認識和傳承中醫傳統文化,增強自身對中醫的自信心,樹立文化自信,是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和創新的動力之源。本文以廣西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對大學生文化自信建立所做的工作為例,為當代中醫院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建立提供新思路。
1加深核心價值觀認識,打下中醫文化自信的基礎
認知是認同的重要前提條件和基礎,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做的就是構建其對中華優秀傳統中醫藥文化的認知,讓學生更廣泛地接觸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醫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決定中華民族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氣質特征的根本基因。隨著中醫全球化傳播,中醫已然成為我國一張體面的外交名片。屠呦呦等一批優秀的中醫藥工作者,為中醫文化自信的建立樹立了優秀的榜樣。深刻認識中醫“仁、和、精、誠”價值觀與“象數”思維方式、領悟中西醫文化差異,是中醫文化自信建構的基礎,對推動中醫文化認同和加強中醫全球化傳播具有深遠意義[1,2]。我校通過加強課堂上的思政教育和拓展課下的傳統文化講座,積極開展線上和線下理學方法培訓班和針灸推拿訓練營,為學生提供更多了解傳統中醫文化的機會。調查發現,近年來隨著學校相關工作的開展,更多的學生加深了對中醫藥的理解,懂得中醫不僅僅是一門醫學,更蘊含了深邃的哲學智慧。我校以優秀畢業生劉嘉勝等同學為代表,青矝之歲,高尚茲典,他們熟背《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以傳承中醫為己任,用實踐檢驗傳統文化的真理。
2抓住政策助力的機會,打開中醫文化自信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領域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時機。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大任務之一就是“著力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這一政策的推行為中醫藥文化繁榮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和時代機遇。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也一貫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多次強調要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良好的文化氛圍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國家的支持。在國際和國內環境的有利條件下,隨著中醫藥法的建立和健全,以及國家和廣西地方自然科學基金等為中醫中藥的研究提供了資金的支持,我校積極推進傳統中醫中藥的科研工作,建立國內一流、國際具有影響力的科研團隊。以鄧家剛教授為代表的一系列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專家,組建了科學實驗中心和壯瑤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健全了一流的實驗平臺,申請到多項國家及地方基金,申報數十項專利,并在醫藥領域優秀的專業期刊發表了科研論文。這一系列的成果,不但給本校的學生提供了學習和研究的實驗平臺,更重要的是為更多的學生建立起對傳統中醫藥研究的信心。通過師生共同的努力,更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讀研讀博深造,為自身未來的發展拓寬了道路。
3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搭建中醫文化自信的平臺
想要發揮中醫藥特色,提升中醫學生的文化自信,就要重視中醫典籍教育,增強中醫學生的理論自信,同時,要加強中醫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為中醫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營造良好氛圍,還要改革中醫藥專業教學方法,提升中醫學生文化傳承創新能力[4]。通過結合時下喜聞樂見的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青年學生的思想與骨髓,通過全場域、全空間的傳播方式重構青年學生的話語結構與知識體系,從而實現青年學生的文化認同,實現以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育人的目的。在中醫典籍教育上,我校強調誦讀經典,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相關比賽和活動。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學校設立傳統文化墻,從炎黃神農氏,到懸壺濟世、杏林春暖等典故都有文字和圖形的描繪,在學校正門樹立“醫圣”張仲景的雕像,數百塊刻有摘自四書五經經典字句和現代名家名言的碑石布滿校園,設立富有濃郁傳統文化氛圍的校史館等一系列特色建筑和雕塑,使學生生活與斯,學習于斯,熏陶于斯。
4抓住機遇發揮優勢,促進中醫文化自信的推廣
2020年,肺炎疫情暴發,中醫藥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令人矚目。在抗擊肺炎疫情一線的白衣戰士中,有著來自全國各地各級醫院的中醫醫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以肺炎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身份,帶隊前往武漢展開中醫救治工作。中醫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再一次受到高度關注[5]。我校校長唐農教授組織省內外專家配制“肺疫方”,免費提供給全校師生和廣大市民,防疫效果顯著,廣受好評。
5總結
我國正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醫藥已經影響到全球健康發展,如何樹立和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是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中醫藥是中華民族一種具有獨特性的優秀傳統文化,中醫藥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中醫學生文化自信,有利于中醫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需要和精神動力,是傳承中醫文化和創新中醫發展的需要,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侯瀅,歐陽靜,邵易珊,等.基于全球化語境下中醫文化自信建構的文化認同[J].現代中醫藥,2020,40(4):108-112.
[2]段志光.論大學生中醫藥文化自信教育[J].醫學教育管理,2019,5(6):485-489.
[3]王廣婷.基于四要素視角下的青年文化自信和價值引領研究[J].漢字文化,2020(12):184-186.
[4]郭繼紅,唐雪梅.秉承中醫傳統,培養中醫學生文化自信[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0(4):4-5,11.
[5]李芳.推動中醫文化自信走向世界[J].文化產業,2020(13):14-19.
作者:李善良 馬遠征 林國彪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