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教育改革的創新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是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且經濟也處于快速進步的時期,而在這個特殊時期,對于教育改革一直是黨和國家比較重視的,在國外也有類似的趨勢,總體而言就是對于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以及提高教育中的創造性理念,培養全能型人才,精英人才。本文就教育改革在創新領域的實踐進行探討,提出以創造性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目標,間接性培養杰出人才,最終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為國家建設輸送優質的人才從而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關鍵詞】教育改革創新實踐基本走向
在高校教育全球化國際化發展的今天,在全球范圍內,盡管有著不同的背景以及根源,高校發展時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但相同的是高校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都是很高的,我們教師的主要職責也是培養出合格的優秀學生,通過各種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以及知識架構。在大學改革的過程中,其最終目標還是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而在培養的實踐過程中,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比比皆是。本文將提出改革實踐的幾種具體措施并加以分析。
一、重視學科交叉,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我國近幾年的大學教育中,越來越偏重于培養復合型人才,而不是之前的專業型人才,雖然專業人才有著其獨有的優點,比如說在某一領域擁有著其他人所不具備的專業知識,能夠在特定的領域發光發熱,而且現在的就業市場也更偏重于接受專業人才,這也是由于企業里各部門分工明確,各有所長。但是處于這樣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企業以及社會越來越看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更能得到社會的青睞,所以大學教育也要認識到這一點,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在高校教育中,無論是專業知識的教授還是普適教育都要得到足夠的重視,為了所培養的人才能夠更好地立足于社會,就必須在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加強對其的綜合素質培養。無論是專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都是為了培養更優秀的人才,二者是共通的而不是對立的,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在改革實踐中,更是要注重這一點。針對高校教育對于專業知識的偏重,世界各國都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進行調整,比如美國在戰后工程教育一度之重視理論與分析,而缺乏對實踐與綜合的教育,針對這一問題開始提出“回歸工程實踐”,從而促進了工程教育對工程背景、實踐以及綜合和創新的重視。而在德國,雖然有著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但在現代工程發展的全新挑戰時,主動提出在劃分教育層次、專業多樣性發展的同時,要著重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更新程度,加強基本理論以及前沿知識與交叉學科教學。各國對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視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必須在教育中既重視理論,又不輕視實踐,建立二者之間的有效平衡。
二、重視創新精神,培養創造性人才
創新是當下的時代需求,而教育更是要為這一時代需求做出努力,教育在以往一直比較崇尚經驗以及傳統,過多的以傳統的東西作為權威而缺少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于創新更是會出現不支持以及質疑,而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出適應時代的人才,而現下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時展的節奏可以說是迅速,科技更是出現了大爆炸的趨勢,在這樣的條件下一味地依賴傳統,依靠權威知識是無法滿足發展需求的,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對于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時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得學生更加有創造性精神,能夠更加適應時代需求,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在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中,必須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高校領導以及基層教師都要加以重視,引進先進改革經驗并因地制宜,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創新精神的培養,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既能夠學會并掌握知識,更能夠將知識靈活運用,發揮出知識的真正力量。近幾年來社會上對于加強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的呼聲不絕于耳,因此也出臺了各種教育改革措施和新鮮經驗,如舉辦各類綜合知識競賽等,大學內部也更加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一些高校試行的將學生的創新成果折算計入學分的制度等,有力地推動了創造性人才培養。但是,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使得該舉措的推進步步受挫,我國大學創造教育的開展尚不盡如人意,目前應當把培養創新品質列為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標,從課程設置到活動鼓勵,從課堂到課外活動,全面推進創新。
三、結語
綜上,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實現對創新型人才以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要加強整合性教育,并在實踐過程中更加重視創新教育,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從模式上進行改革,由上而下貫徹改革方針并加以落實,從而培養出真正的精英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徐瓊.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比較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7.
作者:陸平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