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
一、低碳經濟發展的模式分析
1.源頭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源頭性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在生產過程里選取原材料時,通過低碳化以及無碳化的形式生產產品。詳細來講,這個流程就是低碳化的原材料、生產加工、產品、消費。這樣形式最大特征是,強調了源頭的控制。也可以說,要通過源頭來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質的排放。這樣的形式和循環經濟的思想大致相同,可是依舊具有一定的區別。首先,兩個模式的目的并不相同,循環經濟強調的是充分利用資源,低碳經濟強調的不只是充分利用資源,還包括強調環境保護,特別是氣候環境。其次源頭控制的重點并不相同,循環經濟采取的源頭控制注重的是資源在當前技術環境里是否可以被完全運用,而低碳經濟不但要考量資源能否被完全利用的問題,還要考量生產資料的選擇性。所以,相對于循環經濟來講,低碳經濟更為嚴格。
2.過程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過程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在進行生產加工的過程里,盡量通過低碳化或者無碳化的形式進行生產活動。詳細來講,指的是原材料、低碳型生產加工、產品、消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生產過程里注重技術的作用,也就是低碳或者無碳化的技術。低碳技術包含了電力、交通、冶金、石化、建筑、化工等關于溫室氣體排放行業的節能以及提升效能的技術,還包含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運用、煤層氣的勘探研發、油氣資源等方面所研發的技術。總之,只要將溫室氣體排放現象進行合理的控制,都屬于低碳技術。而過程型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是要把各類節能、高效且有利于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技術進行合理應用。這對于技術的開發、資金投入等給予了新的要求。
3.產出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強調的是所生產的產品污染要小,對人類以及環境影響不大,對于目標方面應當加以控制和管理。在這個模式中,其流程為原材料、生產加工、低碳型產品、消費。對于產出性模式,產品應當加強簡約化、標準化、友好性以及實用性。
4.消費性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產品在進行消費時,應當采取綠色、環保、低碳的形式,盡量降低污染或者最好無污染。這個模式的流程是原材料、生產加工、產品、低碳式消費。并且,這個模式將綠色環保作為標準,進行各類消費活動。
5.優化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注重的是在原材料的獲取、加工、產品構成和消費的所有環節當中,都要盡可能做到低碳或者無碳。所以,這個模式的流程是低碳化原材料、低碳型的生產加工、低碳型的產品、低碳式的消費。這個模式對于環境是最好的形式。可是,這個模式一定要存在技術、理論、經濟三點才可以推行。
二、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措施
1.節能優先,提升能源運用效率。當前,經濟發展迅速提高,可是卻付出了大量的資源以及使得生態遭受了巨大的破壞。這證明了我國能源利用非常浪費,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通過生態文明的方向來看,積極運用每一度電、每一方天然氣、每一桶石油遠遠比開采更多的煤、天然氣以及石油要有意義和價值。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一定要本著節能優先的戰略方針。不但要將具有高耗的產業及生產工藝進行淘汰,還要對照明設備、家用電器、工業鍋爐以及工業電動機等方面的技術加以改進,提升熱的有效利用以及提升能源轉換效率。只有積極推動節能,才可以通過能源提供安全、環境的保護,并制止溫室氣體排放的多方面目標的體現。
2.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對于我國化石能源當今這種煤豐富、油貧瘠、氣缺乏的狀況決定了煤炭可以成為能源消費的主體。所以,以煤炭為主要的能源消費結構在短期內無法進行改變。這就需要在消費之前對煤炭采取低碳化以及無碳化的處理,降低燃燒過程里碳的排放量。在這個形勢下,加快發展天然氣,適當進行核電、水電、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以及地熱能等一些可再生的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里的比率,會是開展低碳經濟的主要方向。
3.創建碳基金,鼓勵低碳技術的研發。碳基金是通過政府基金以及民間基金兩個形式進行,政府基金是靠政府出錢,民間基金是靠社會捐贈。碳基金的目的在于注重碳匯的加強,關注透過幫助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通過這個過程找到低碳技術的商機,進而有利于我國實現低碳經濟社會。碳基金的資金使用在投資方面通常有以下三個目標:首先,加快地毯技術的研發;其次,促進技術的商業化發展;再次,投資孵化器。我國的碳基金模式應當將政府的投資作為主要方式,再通過不同渠道進行籌資,依照企業的模式運行。碳基金公司透過不同的方式獲得碳技術,估算減排潛力以及技術的成熟程度,激勵技術的創新,不斷創建低碳經濟市場,用來加快長期的減排。
4.建立國家碳交易機制。對于我國不同的功能區域來講,有的區域屬于生態屏障區、有的區域屬于生態受益區、按照國際采用的碳源、碳匯進行規則的平衡,生態受益區在享受生態效益額同時,還要將外部效益多出的合理份額補償于生態保護區。其原則是碳源比碳匯大的地區應當依照國家制定的價格或者雙方協商的價格對碳源小于碳匯的地區進行碳排放額的購買,用來平衡各地區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結束語
低碳經濟的各個模式具備各自的特點。因為各地區的情況有別,使得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具備本質上的區別。在選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時,應當通過實際狀況,對區域經濟進行綜合式考量。
作者:李秀萍 單位: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莫爾道嘎林業局公路養護大隊
(二)
一、低碳趨勢與快遞行業發展現狀矛盾分析
1.貨物的運輸
快遞運輸屬于物流運輸范疇,在運輸方面是具有典型非低碳特點的,主要表現為:(1)公路、航空的運輸作為主要依賴形式,能量消耗龐大:快遞以快為重,從而快遞企業只做到快,別的東西都淪為次要。航空、公路運輸在快遞運輸中被頻繁使用,加上由于快遞是點對點的服務,航空運輸往往與公路運輸形成聯合運輸,而這大大加強了在快遞運作工程中的能源消耗與污染排放。(2)運輸使用車的科研水平不足從當前情況來講,我國機動車科研水平較低,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研發水平又遠遠比不上內燃機車的研發水平,甚至落后國際平均水平7年以上。混合動力車節能能力最強,在這方面我國的研發水平造成了我國貨運車輛動力能源單一,大量尾氣排除,并由于路橋費政策不夠健全,機動車嚴重超載,車輛故障頻發。(3)政策法規統一性不足由于快遞服務涉及全國每個角落,但各地區的運輸政策標準不一,這成為了運輸成本不可估量的重要因素,引起的重復建設不可勝數。不同地區對于機動車輛的運輸指標要求各異,比如,在二線城市可以通行的機動運輸工具不能進入一線城市,北方可以通行的機動車輛不能進入南方等,引發了多次裝卸、運輸操作,導致了運輸的“二次污染”。(4)信息系統建立缺陷較大快遞公司擁有自己專屬的貨物信息系統,高端的系統中對GPS也有了深入的使用,但快遞公司的信息系統對于運輸工具的作用只局限于監控并沒有實施在車輛調配的科學高度,單純的追求“快”的快遞運輸卻演變成了高空載率的不良后果。(5)運輸人員的培訓落后目前從事快遞業務的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總的來說過于偏低,因此對于運輸人員培訓的安全意識的培訓被予以很高的重視,而對于低碳、環保、綠色方面的培訓卻不予重視,甚至為零,管理手段多以反金錢撒謊能夠的獎勵和鼓勵為住這種單純的經濟化管理手段是達不到持久效果的。
2.貨物包裝問題凸顯
快遞企業中的包裝材料種類繁雜,功能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牛皮紙軟信封、白皮紙硬信封、塑料袋、紙箱、發泡薄膜袋、編織袋、打包用的膠帶等,用于包裝的材料,對于快遞公司,表面上是免費提供給顧客的服務而實際上,其價值已經體現在了客戶所支付的運費當中。目前包裝凸顯的污染問題集中于以下幾點:(1)過于浪費在實際的操作中,快遞公司為了為達到分揀快速的目的,提供的信封、塑料袋、紙箱等材料尺寸同意,但是客觀存在的貨物的形狀不一,尺寸多樣無法被固定尺寸的材料所滿足,因此“大包裝小貨”情況頻發,“大材小用”數不勝數,這是實際包裝操作中隨處可見的問題。(2)缺乏環保性在快遞企業包裝過程常用的材料中,可再生能源,可再利用能源很少,除了信封與紙箱,塑料的使用占據大部分,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材料使用一次就被廢棄的概率很高,從低碳、環保、綠色方面看,將會長生極大量的對環境造成高度污染的現象。(3)使用不合理在實際操作中包裝是不進行收費的,即并不存在另外的包裝費用收取,因此會在快遞公司所涉及的人員,例如和工作人員和客戶心中營造出包裝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由快遞企業無償提供的錯覺,這會鼓勵工作人員與客戶在意識這上并不重視包裝過程中使用材料的客觀成本,導致對包裝所使用的材料極度浪費,不合理使用,重復包裝、過度包裝現象頻發不止。
3.運單使用合理性過低
目前國內快遞公司已經拋棄過去的五聯單的運單而多數使用的是四聯單(寄件方、收件分公司、派件分公司、收件人各1聯),采用無碳紙制造技術,最后一聯使用貼紙,前后共有五層紙張一共是四層紙張。在快遞過程中倉庫、公司、發貨地、收貨地等,由于快遞工作人員素質較低,明文規定不足,缺少標準化管理,制度更加不夠完善,貼紙、以及使用過的運單遺留紙張被不分場合地隨意丟棄,對環境的傷害極大,紙張雖然并不大,積少成多,也是一項極大的浪費。
二、快遞企業的未來發展模式
目前對于低碳經濟下符合低碳要求及具備低碳特點的快遞,其觀念大都是從低碳經濟延伸出來,而關于低碳型快遞的敘述并沒有比較科學的定義。根據低碳經濟的發展訴求以及現有實踐,我們認為,快遞即將采取的低碳化發展模式應符合在物流過程中始終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利用高效科技、再生能源手段和節能減排技術逐步祛除物流活動中碳的過量排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傷害,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的特點,因此,我們結合上文對于快遞企業現狀與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矛盾分析。本著迎合低碳發展高潮的態度,我們將快遞企業未來的發展模式分為以下三種:
(1)生產低碳型:指在快遞操作的生產過程,實現低碳化或無碳化主要體現在物流過程中的低碳性。如,低碳運輸、低碳配送、低碳包裝,低碳分揀等。
(2)產出低碳型:指在物流的產出過程中達到低碳化或無碳化,重點強調逐步祛除對人、環境的低碳化,從而從整體上降碳排放量。如:通過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降低尾氣污染、提高廢棄物回收率與再利用率等。
(3)輔助低碳型:指在快遞輔助行為當中也要保持低碳化或無碳化,包括在人員素質的培訓,制度的健全完善,綠色、環保理念的灌輸等,盡可能地減少污染或無污染。
三、總結
總的來說,理想的發展模式是指從源頭到過程到產出消費全過程實行低碳化,這是對環境最為有利和友好的發展模式,然而需具備理論、技術以及經濟等方面的可行性,才能得以全面貫徹落實。我們應深入探究低碳經濟社會背景下,快遞企業按原模式發展的矛盾所在,從問題出發找準低碳模式的發展方向,為適應未來殘酷的行業競爭和完善的社會環境做好準備。
作者:侯逸 單位:北京物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