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影音樂本體構造功能與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最初的有聲電影中,音樂還沒有被運用于電影中,只有人物對話以及簡單的聲響,其效果不是特別理想,當電影與音樂相融合后,電影的綜合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有了音樂的融入,提升了電影的效果,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樂感。
(一)電影音樂結構的靈活性。
電影音樂的特別之處在于其音樂的結構無限制,[1]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比如《盜賊同盟》中,無論在哪一個片段都會聽到一些由演奏者即興而來的彈奏,這些音樂片段看似不規則,讓人沒有頭緒,可是實際上,它們有著較大的關聯性,此音樂可以闡釋為盜賊在偷竊時心虛的表現,也可闡釋為警察與盜賊在斗智斗勇時信心與膽識的自然流露。
音樂是一種較為靈活的語言,它沒有規定的語義。電影音樂內容的可闡釋性是其首要特質。不同的觀眾對電影音樂會有不同的闡釋,當電影音樂響起時,觀眾可從音樂中感受故事的情節發展。在《假如愛有天意》中,以小提琴演奏的卡農序曲來開場,悠揚的琴聲似乎將一幅幅完整的畫面展示在觀眾眼前,使人浮想聯翩,讓人回味無窮,使觀眾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
(三)電影音樂的聯想指向性。
電影音樂的聯想指向性主要由電影音樂內容可闡釋性延伸而來,電影音樂的自由想象空間與其他的音樂相比較小。[2]電影音樂最先帶給觀眾的是畫面的即視感,隨之而來的是個人對電影的想象與聯想。當觀眾展開想象時,電影音樂的出現就給觀眾帶來了一定的指向功能,在《飛屋環游記》中就有一個鏡頭:主人公卡爾在自己屋頂上系上成千上萬個氫氣球,當這些氫氣球飄出,房子緩緩上升時,伴隨著上行琶音音節,使觀眾無論從視覺還是從聽覺上都有一種騰然而上的感覺。這就是電影音樂的聯想指向性。
二、電影音樂的組成結構
(一)電影背景音樂。
電影背景音樂指在電影影片中,作為背景進行襯托的音樂,一般都是無人聲的。電影背景音樂主要是標識電影地域、環境以及場合的音樂,一般以畫內音為主要電影背景音樂。當觀眾在觀看電影時,調動觀眾情緒的除了電影情節外,還有電影的背景音樂,當兩者相結合才可有效的抓住觀眾的眼球。許多經典的電影作品由于時間的流逝使其人物和情節被觀眾忘卻,但影片中的背景音樂,其節奏、旋律和帶給觀眾的感受等都是讓人無法忘記的經典。
(二)電影場景音樂。
電影場景音樂主要是在電影的某一場景中所選用的音樂,電影場景音樂具有情節性,是根據電影中出現的某一情節或具體場景而定的,其目的是對電影中人物的情感變化進行渲染、鋪墊以及烘托。比如在《飛屋環游記》的影片開始時,主人公卡爾由于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冒險家,便拿著氣球,想象自己是一名能翻山越嶺的冒險家,與此同時,場景音樂便響起,這里的音樂是一種歡快的爵士樂,其風格非常活潑幽默,不僅貼近主人公卡爾的童趣,還能有效地將觀眾引入影片中,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對影片情節氛圍有著較強的烘托作用。
(三)電影主題音樂。
電影主題音樂是概括電影感情與主題思想的音樂,在一些具有鮮明主題思想、人物性格和情緒基調的影片中,其音樂常常帶有一個主導動機式、動機式或旋律式的核心,這就是電影主題音樂。伴隨著影片主人公的出場,電影主題音樂多以原型出現。電影主題音樂除了表現影片主人公的性格或者思想感情,還可表現影片的某一觀念或者某一事物。[3]電影主題音樂大多是由作曲家來創作的,但也不排除選用已有的電影主題音樂作品,比如《城南舊事》便選用《送別》作為電影主題音樂。電影主題音樂的功能主要是將觀眾帶到一個特定的文化氛圍、歷史情境或者情感范疇中。在《黑天鵝》這部影片中所引用的主題音樂是《天鵝湖》,整部影片中貫穿著不同的演奏風格,以此來渲染氣氛,引領主題。
三、結束語
電影音樂運用于電影行業中,為觀眾帶來了較好的即視感。在今天,人們無法想象在觀看電影時只有電影情節而沒有電影音樂的現象。在一部經典影片中,或許觀眾會忘記電影中的某一情節、某一橋段,但是當其熟悉的音樂響起,便會讓觀眾不由自主的想起那段精彩的片段。電影音樂運用于電影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即使一個不了解電影情節的觀眾,只要聽到電影播放的音樂,也能幫助其感受影片情節,這便是電影音樂的獨特之處。
作者:尹娜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