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對電視電影文化傳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三十年代,隨著日寇對我國的侵略,中國電影人的作品中越來越多的開始出現強烈的民族情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左翼電影人。其中的代表人物聶耳,田漢等左翼知識分子為了抒發心中的憤恨,為了喚醒廣大人民群眾的信心,為了表現中華民族的氣概創作了一大批激昂的影視作品。尤其是我們所熟知的《義勇軍進行曲》,這首萬萬人傳唱的,宣傳愛國勇士奔赴前線為了中華民族戰斗的歌曲有著極強的鼓動作用。這首歌也成為了我國的國歌傳唱至今。在那個年代,電影中英雄的形象和勞苦群眾受難的形象鼓勵了大眾,也讓人們意識到中華民族的危險處境,為喚醒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對愛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強大的作用。
建國之后,電影作為統治者對于政治的需求工具也更加受到重視。相伴隨的,電影中音樂的作用,因為其對于人們內心的鼓動和對于影片內涵的突出也更加受到重視。這些在十年中更加的凸顯。如《閃閃的紅星》中的《紅星照我去戰斗》等。電影在此時不斷地描寫英雄人物的三突出,相應的電影中的音樂也在正面人物出現時高昂,在反面人物出現時低沉陰森。這在當時對于人們精神生活的沖擊和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因為電影的單方強行輸出文化的方式,讓電影中音樂的文化傳播顯得十分重要和突出。
經歷過了的黑暗,到了改革開放時,因為政治上的需求降低,電影的創作開始走進生活化和心靈化。其中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一個和八個》《青春祭》《城南舊事》等。這一時期的電影音樂也呈現其題材多樣、配器考究、旋律優美、節奏明晰、曲調悠揚,在表情達意上顯得功力深厚,在與電影畫面關系的處理上顯得游刃有余,在幫助刻畫人物性格、渲染主題方面表現出高超的藝術感受力,在與影片反映的年代背景方面水乳交融的特點。這些好的音樂作品讓人們在觀看電影中漫慢地走出政治斗爭給人們心靈留下的陰影。使人們的思想慢慢地平靜和升華。提高著人們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素質。
電影自誕生以來經歷了無聲、無彩,到有聲、有彩的過程。沒有臺詞、聲音和色彩的電影有很多,但是完全沒有音樂的電影卻幾乎沒有出現過,尤其到了現代,音樂已經成為現代電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根據大量心理學、社會學研究顯示,音樂對人類的情緒有著顯著的影響。北電某博士生導師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放映此類影片時將背景音樂完全抹去,結果在影片放映半小時內,已有大量觀眾離場,表示無法繼續觀看。由此可見,音樂在電影中不可或缺,作用顯著。
電影中,很多特殊的場景或人物的心理狀態無法用臺詞來表現,合適的音樂就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和暗示。影片中常見的人物出場,常常會通過人物的一舉一動進行取樂,觀眾就能較明確的分辨出他是好人或者壞人。當然,隨著電影的發展,這樣簡單的處理手法會越來越少,但萬變不離其宗,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在電影中可以起到揭示場景,暗喻人物心理的作用。在很多系列片中,某段或某類音樂總代表著一個比較固定的意義。也就是說,這段或這類音樂屬于某一個特殊的人或景。比如奧特曼、佐羅、蜘蛛俠、超人等等,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音樂。每當音樂響起,觀眾就會知道某個人物即將出現,從而起到鋪墊的作用。
背景音樂可以渲染氣氛,可以引導和控制觀眾的心理狀態。而在渲染氛圍和影響觀眾情緒的過程中,也逐步推動了電影主題的表達,使觀眾和電影形成互動,從而使電影主題在觀眾心中得以凸顯。一部好的影片,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僅是電影的故事情節、畫面制作等,背景音樂作為影視作品的重要藝術元素之一也同樣有著重要地位,并且在宏觀、微觀、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高水準的方面對影片效果起到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音樂在電影中運用的越來越廣泛。更是電影中不可替代的一個重要元素。電影作為一種提供娛樂消遣的藝術形式。音樂在這當中能渲染氣氛,刻畫心理,塑造形象。以及推動高潮的到來。音樂還有轉移空間和突出情節,使劇情銜接更加自然等作用。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音樂越來越被重用。音樂能很好的烘托氣氛。把美景變得更加靈動。我們應更充分地發掘聽覺的潛能。增強電影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時我們也運用最新的技術。創造出更優美的音樂,使技術與藝術兩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促進電視事業的發展。電影音樂和電影是相生相伴的。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時代的影響。同時也發揮著傳播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李靜 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