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字幕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字幕、音樂音效的使用在電視新聞節目中能起到畫龍點睛,襯托情緒的作用。日常電視節目編輯中對于字幕、音樂音效的運用有多種方式,本文對此略加探討。
【關鍵詞】字幕特技;音樂音效;電視新聞
一、字幕的使用
電視節目在近幾年的不斷改版過程中,在字幕的改變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變化也很大。不僅強調它在節目中可視和提醒的作用,也增加了不少藝術性。在電視節目里,除了必要的正文和同期聲用字幕外,還有其它各類不同的字幕特技,如字幕加方框、標題提示符號、多種圖形字幕的加入,字幕里一些關鍵字的反復出現、二維特技的放大等都在新聞節目里起到了加強提示和反復強調的作用。
(一)傳達內容信息,突出節目主旨
電視字幕是視覺語言中的一種,它是以文字符號的形式傳達信息,是對節目聲音和拍攝畫面所表達的內容的增強和補充。比如,在錄制節目的采訪素材時,如果被采訪者說的語言有誤差,讓人不易懂,這時記者編輯可以在屏幕下端配上被采訪者的同期聲字幕,就會避免因為被采訪者的口誤造成節目主旨的偏差。在編輯制作節目時,編者一般只是記錄編輯文稿配音和同期聲字幕,但在后期編輯時如果遇到個別特殊畫面,想要強調某種情緒色彩時,可以依托恰當的幾個關鍵詞來重點突出,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刺激和輸入感。雖然只是寥寥幾個關鍵詞,卻是對某段畫面內容的提煉,讓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筆者在日常編輯節目時,經常使用關鍵詞來強調某段素材,想加強觀眾對節目內容的印象。例如:有一段教育局關于小學新生報名方式變化的新聞采訪,被采訪的教育局主管人員幾句話就表達完了內容,而短短幾十秒鐘不可能讓觀眾和學生家長一下子記住報名的流程,于是筆者提煉了幾個關鍵詞,按照報名的流程順序在畫面中呈現出來,方便觀眾和學生家長記憶。對于一些剛出臺的新政策或是法律條款,筆者也會配合節目畫面,用鍵盤打字的滿屏出屏方式呈現給觀眾,加深觀眾印象。
(二)利用字幕顏色變化,增強節目表現力
在非線性編輯機功能不斷加強的今天,不僅字幕的字號、字體的種類日益增多,給編輯記者豐富畫面提供了更多選擇,而且字幕的表現手法也花樣繁多。現在的字幕特技可以與出入特技、三維動畫等特技模式相結合,視覺呈現更加炫目。根據電視節目畫面的主要內容、節奏氛圍等的不同,選擇恰當的字體顏色配置字幕,不僅能給觀眾以美的享受,而且還可以豐富畫面的色彩基調,起到渲染氣氛、提升情緒、突出重點的作用,讓觀眾在觀看新聞的同時能享受到畫面變化之美,提升節目的觀賞性。在編輯制作字幕特技時,如何選擇字幕的字號大小、字體、出屏方位、出入屏幕方式等這些細節也非常講究。應該根據新聞報道的內容基調、節奏快慢和字幕內容本身所要表達的情感色彩來加以編輯。在日常編輯節目的過程中,時政新聞節目一般使用黑體字、白字黑邊、30*30或60*60的大小、字幕位于屏幕底部居中、出屏方式快入快出、字幕整體干凈清爽,體現時政新聞的嚴謹性;民生新聞節目大多使用黑體字、黃字白邊、60*60的大小、字幕位于屏幕底部左對齊、出屏方式淡入淡出、字幕整體感覺溫暖透明,體現民生新聞的生動活潑;綜藝節目大多使用藝術字體,彩色多樣、60*60的大小、字幕位置和出屏方式不定、經常配以卡通頭像、動圖等、字幕整體感覺鮮艷明亮,體現綜藝性節目的藝術性。還有些畫面因為光線問題,拍攝灰暗不夠美觀,也可用一些明亮的字幕來加以改善。
二、音樂音效的使用
電視新聞和其他媒體新聞的區別在于電視新聞帶給人們的是震撼的現場感,而最根本的區別也就在于畫面和音樂音效的應用。[1]在電視新聞中,音樂音效的作用有三個方面:襯底、轉場和強化。在新聞的后期編輯中由于同期聲的切換,場景的變換,會給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帶來“錯頓”的感覺,如果用一段適合的音樂來鋪墊,便會顯得流暢自然。當編輯想突出節目中的某一節點時,節奏恰當、情緒吻合的配樂無疑是最好的工具。電視新聞中使用的音樂素材,大部分是從電視劇和電影中節選現成的音樂素材,所以很難有完整的配樂能在節目中從頭到尾地使用,這就需要編輯將不同風格、符合新聞節奏和情感表現的多個音樂作品剪輯合成,使其能夠更好地體現新聞的內容和所要表現的主旨。筆者認為音樂音效的使用其實和字幕特技有異曲同工之處,貼切的音樂音效的使用和襯托是許多獲獎電視節目的共同點之一。在這些成功的節目當中,音樂音效的加入是起了重要作用的。比如在某些案件報道中,雖然記者拍攝的畫面或有不足,能收錄到的有用的采訪也不是很多,但是通過模擬畫面再加上多個恰當的音樂音效的鋪墊和襯托,也能起到彌補的作用,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音樂音效在節目中的使用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體現在藝術層面。合適的音樂加在合適的地方,對于電視新聞來說會有畫龍點睛的妙處。而不同的后期編輯面對同一個新聞節目,選取的音樂音效的整體效果,可能會有不小的差距。該選什么配樂?配樂放到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該起什么時候該落?音樂音效對應什么畫面或字幕特技?在選配音樂音效時,筆者覺得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一)要明確何時何處使用音樂音效
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樣的音樂音效,需要我們在平時多看、多聽、多積累,并且加強音樂方面的素養。筆者在日常生活中,會看會聽大量的電影、電視劇、動漫和電視廣告的配樂,分門別類地收集和存儲純音樂和配樂素材。節目中若有表現哀傷的,常用《淚花》《雪的夢幻》《遠處的星光》;表現高興的畫面,常用《溜冰圓舞曲》《威廉退爾》《巡邏兵進行曲》;表現抒情的場景,常用《宋家王朝》《你的笑顏》《纏綿往事》;表現緊張的現場,常用《越獄》《冒險》《諜影重重》;表現感人的時刻,常用《故鄉的原風景》《神秘園之歌》《月亮門》等等,編輯節目時,會對刑案現場畫面配以緊張懸疑的音樂,在稚童玩耍的畫面中配以歡快高興的音樂,對情緒抑揚的畫面配以抒情的音樂,在當事人淚眼婆娑時配以委婉哀傷的音樂。因為有大量的音樂素材積累,所以能很快找到相貼合的配樂,省時省力又高效。
(二)要明確掌握音樂音效的起落、大小高低
在日常節目編輯中,常會避開從畫面的第一幀同步配樂的單一方式,會根據不同的節目素材,選擇不同的配樂點。例如:被采訪者正述說著一段傷感的往事,筆者會提前鋪墊一段聲音比較低的哀傷音樂,等到被采訪人話語哽咽,說話斷斷續續的時候,音樂漸漸升高,渲染一下現場氣氛,等到被采訪者說完若有所思的時候,音樂漸漸落下,直至畫面結束淡出。在編輯案件節目時,筆者會讓案件畫面先出現,選擇某一節點用一個短音音效作為轉場,然后鋪墊上緊張的音樂,不讓觀眾有枯燥的平鋪直敘之感。音效的使用大多都是在轉場處,有時是為了表現主題,有時是為了表明畫面前后關系。在交通事故的畫面處理上,剎車聲+撞擊聲的音效,流暢地表明事情的前后經過。有時是為了烘托氛圍,例如救護車的鳴笛聲,觀眾聽到就明白是有人送醫院了。有些綜藝娛樂節目也常用到哭聲、笑聲、鼓掌聲、歡呼聲等音效,以此緩解主持人單調的語言敘說,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三)要保證音樂音效在節目中的整體感、流暢感和舒適感
在電視新聞節目選配中,音樂音效都要符合節目的主題、主旨和節奏,要和新聞的內容與形式相貼切,不能在高興的畫面用悲傷的音樂,緊張的時刻用歡快的節奏。在后期剪輯手法上也要不留痕跡,銜接流暢,過渡自然,保持節目前后觀感上的舒適性和整體性。字幕特技和音樂音效的使用,能夠增加電視新聞節目的觀賞性、趣味性,但是在編輯節目時也要把握好度,讓觀眾觀看舒服最為緊要。而且字幕和音樂音效不宜頻繁使用,或是亂用、強行用,這樣不僅會打亂節目本身的節奏感、流暢感,也讓節目的可視性大幅下降。
作者:李瑩瑩 胡茂華 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