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剪紙動畫的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剪紙動畫與水墨動畫是“中國動畫學派”輝煌奪目的代表,是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和新工藝創新的結合。該文在分析剪紙動畫歷史與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案例,梳理剪紙動畫的特性與優勢,并探索數字媒體技術背景下剪紙動畫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剪紙動畫數字媒體技術創新
一、“中國動畫學派”的貢獻
中國的剪紙動畫是根據我國民間剪紙和皮影戲等傳統藝術形式創作而來的。剪紙動畫除了使用民間不同的剪紙技法之外,運用最多的表現形式就是皮影戲。皮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形式。藝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皮影表演故事情節,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再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皮影動起來的關鍵,是關節等連接部位的轉動,這也正是剪紙動畫動起來的方式。正因這種緊密聯系,剪紙動畫也具有皮影戲的局限性。剪紙動畫在展現劇情時角色大多以側面示人,當需要表現更多的表情、動作或角度時,則需要切換另外的鏡頭,這也意味著剪紙動畫需要根據鏡頭和情節不斷地制作同一個角色。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創作了大批優秀的剪紙動畫片。中國剪紙動畫旨在“探民族風格之路”,將中國傳統藝術形式與東方哲理故事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本土特色和中國元素的國產動畫。中國動畫片的創始人之一、萬氏兄弟之一的萬古蟾在成功制作了第一部彩色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后,又和胡進慶導演陸續制作了家喻戶曉的《鷸蚌相爭》《漁童》、《葫蘆兄弟》《金色的海螺》等剪紙動畫作品在當時獲得了國內外一致好評,這些動畫直到現在也常常被動畫學者研究學習。
二、國外大師的創意
國外的剪紙動畫與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不同,風格多種多樣,創意更為大膽。米歇爾•歐斯洛是著名的法國動畫導演。他的作品多采用剪紙手法,但又不拘泥于一種剪紙形式,代表作有《三個發明家》《王子與公主》《夜幕下的故事》以及《迪哩哩在巴黎》等。米歇爾的剪紙動畫具有濃厚的法國風情,制作極其精美華麗。他的早期作品《三個發明家》講述了在一幢華麗的大房子里生活著的三位發明家(丈夫、妻子以及年幼的女兒)每天致力于創造改善人們生活的發明,然而他們的發明遭到當地人的憎恨與猜忌,不斷被否定甚至毀壞。與悲劇的故事內容不同,整部片子的風格非常精致,剪紙形式不像中國剪紙有棱角的堅硬的平面風格,而是繁雜的巴洛克紙雕風格。米歇爾在2000年推出的另一部代表作《王子與公主》又是另一種風格,該影片情節由六個小故事組成,分別為《鉆石公主》《無花果少年》《女巫城堡》《老太太的外衣》《殘酷女王與法布鷺訓練師》《王子與公主》。故事美妙而甜蜜,就像一個個小童話帶領著觀眾進入夢境。影片的剪紙風格浪漫而神秘,以剪影方式呈現。從該部影片可以看出,米歇爾•歐斯洛是一位東方藝術文化愛好者。剪影形式類似中國的皮影戲,利用關節活動的剪影,在有著絢麗色彩的遠景的襯托下,呈現出優美、浪漫的童話故事。尤里•諾斯坦因的動畫風格充滿詩情畫意。他常以童話或詩歌作為故事元素,營造神秘和懷舊的氣氛。如,他的代表作之一《迷霧中的小刺猬》,故事講述了單純天真的小刺猬去森林的另一頭找它的朋友小熊的故事,在路上他誤入迷霧,遇到了讓它驚慌失措又向往的事物。影片就像是緩緩道來的夢幻詩歌,帶著觀眾做了一個仲夏夜之夢。制作風格符合影片基調,復雜、傷感而美麗。整部短片動畫制作非常精美,每一幀都是一幅插畫。剪紙造型不是簡單的平涂,而是精致的手繪鉛筆素描畫。尤里的剪紙動畫更具有層次感和立體感,他把剪紙嵌在復雜的多平面背景層和前景層之間,使角色看上去仿佛置身三維空間。
三、數字媒體技術背景下剪紙動畫的創新性研究
通過對比國內剪紙動畫和國外剪紙動畫可以發現,雖然剪紙動畫源于中國的傳統藝術,但中國的剪紙動畫作品多集中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時期,當今的作品產量不高,剪紙動畫面臨“沉睡”在歷史博物館和歷史書籍中的危機。中國動畫有低齡化發展的趨勢,一些人認為動畫是制作給兒童看的。雖然近幾年中國的動畫市場越來越成熟,不乏優秀作品產出,但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基于這樣的背景,在數字媒體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剪紙動畫應該有新的創作思路。
1.提高效率,減少成本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時期的剪紙動畫制作精美,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背景都刻畫細致、活靈活現。但剪紙動畫制作工藝復雜,需要把形象先畫在紙上,再一張張剪出來,并固定形象活動的關節處,最后逐格拍攝。這樣的制作流程造成剪紙動畫的成片量低、制作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動畫制作已經離不開電腦技術。各種軟件使剪紙動畫的制作更加便利,也大大削減了成本。運用動畫二維制作軟件,角色造型、場景等都可以更加快速地繪制完成,關節的綁定也直接可以在軟件中完成,而且這樣完成的關節綁定往往比用細銅絲或鐵絲連接的紙關節更牢固、更易于操作,也更活靈活現。逐格拍攝的時間被大大縮減,直接在后期軟件中就可以合成與剪輯,創作者在軟件中也很容易加入一些特效或新元素。除此之外,三維軟件制作剪紙動畫也成為可能。通過三維軟件制作的剪紙動畫更具有層次感,鏡頭空間感也更強。以往剪紙動畫的角色表現是平面的,也就是更換表情和鏡頭時需要重新剪不同的面。但在三維軟件中,角色模型建好后可以更換不同的貼圖,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三維軟件制作剪紙動畫也存在局限性,三維模型畢竟是立體的,如何制作剪紙效果貼圖,使渲染出來的效果不生硬、不穿幫,是需要繼續研究實踐的問題。
2.技術創新,發揮剪紙動畫特點
動畫制作者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數字媒體技術豐富了剪紙動畫的視覺效果,使拍攝制作更加便利。剪紙動畫應該發揮自身特有的優勢。剪紙動畫的制作特性決定了角色活動時關節明顯、生硬,不像其他動畫角色活動流暢、寫實。再者,剪紙本身是二維的,意味著角色只能在二維空間內活動、表演。這些特征使剪紙動畫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和平面藝術風格,所以剪紙動畫往往和手繪風格相結合,如水墨畫、素描、油畫等。《鷸蚌相爭》《葫蘆兄弟》的導演胡進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致力于研究模仿水墨效果的剪紙動畫。為了更好地模擬水墨暈染的效果,胡進慶研發了拉毛工藝,不斷嘗試使用不同紙張和材料制作,以求獲得理想的效果。川本喜八郎的作品《旅》,雖是剪紙動畫效果,但人物繪制飽滿、立體。繪畫風格融入了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等多種藝術風格。加拿大動畫短片《TheLump》的剪紙動畫風格充滿創意與想象力。該片角色造型是由剪貼畫拼貼而成,背景則是剪貼畫搭配簡單的手繪線條。這部片子的風格粗糙隨意,與制作精美的剪紙動畫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數字媒體時代,中國剪紙動畫的創新發展仍需要基于東方哲理內涵與中國傳統美術形式的結合。創作者在繼承中國傳統動畫理念的同時,也要進一步創新中國元素的表現形式。
結語
如今國產動畫一直在提倡發揚民族特色。2019年上映的動畫電影《白蛇:緣起》頗受好評,不僅畫面精美,而且三維制作水平也比較成熟,生動演繹了中國凄美的民間傳說。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剪紙動畫要繼續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社會需要加大對剪紙動畫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創作者要深入研究傳統文化,挖掘中國傳統美術的內涵,充實民族情懷,熱愛剪紙藝術,提高創新能力,將現代數字媒體技術與傳統剪紙藝術相結合,制作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色的國產動畫。
參考文獻:
[1]曹小卉.中國動畫導演創造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2016.
[2]李陽,汪艷.基于數字媒體技術語境的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創新.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9(1).
[3]陳鋒.當代中國剪紙動畫發展困境及對策探析.電影文學,2019(3).
[4]單峰.淺論現代動畫技術與傳統藝術剪紙的結合.藝術評鑒,2019(7).
作者:馮冬 單位: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