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時政教學方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政治是一門貼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了解諸多時事政治,但很多初中生認為時事政治枯燥無味、難于理解,在學習過程中一涉及到時事政治內容學生就會有意忽視。但時事政治是政治學科的重要組成內容,教材的基礎知識是理解時事政治、培養政治素養的基礎,因此,針對當前的教學現狀,應探究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初中政治教學與時政教學的合理結合,以便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時政學習動機,全面發展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政治學科具有邏輯性強、嚴謹性強的特點,其理論知識抽象、復雜,但政治知識就存在于生活中,學生身邊,每日的時政新聞、信息都蘊含著豐富的政治知識,充分的利用時政資源展開教學,能夠更全面的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但大部分學生對時政內容都持消極態度,認為其艱澀、難懂,不便掌握與記憶,因此,探究初中政治教學中時政教學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以便培養學生時政思維,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關注時政信息,促進自身政治素養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政治教育與時政教育的內在聯系
時政教學與初中政治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初中政治教育內容大部分為馬克思主義原理,其理論性較強;而時政教學以時政材料為主,其內容主要以馬克思主義原理在社會發展實踐中的成果為主,兩者基于相同原理進行闡述,雖然發展方向存在差異,但在理論與實踐層面可以形成互補。政治教育與時政教育是發展學生時政素養的主要渠道,我國教委也對政治教育與時政教育的融合做出了指導。而從兩者本身來看,政治教育具有社會性、人文性、綜合性等特征,其學科中蘊含著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多學科知識,體現出了我國政治發展方向以及國家意志,其在結合時政教育過程中,能夠始終基于國家的實際發展情況讓學生了解知識、掌握知識,輔助教學效果的提升。從時政教育本身價值來講,其可以彌補政治教育在理論實踐方面的空白,并利用政治知識鞏固學生的時政思維,讓學生能夠合理利用政治知識解決社會生活問題。同時,與枯燥、刻板的政治教材內容相比,時政內容更加豐富,可以以社會熱點、重大事件為案例引導學生學習,豐富了政治教育內容,提升了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二、初中政治教育結合時政教學的重要價值
時事政治是將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交通、物質文明、科技、教學等社會各個發展領域的發展情況總結起來的信息內容,對時事政治的學習可以讓初中生了解當前社會的發展情況與祖國未來的發展需要,讓學生提早了解社會,逐步在學習過程中發展適應社會能力、獨立健康成長的能力。從時事政治的特點上來講,其時代性以及現勢性特征十分突出,在信息匯總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了當前社會意識形態,便于學生深刻體會以及了解意識形態,從而能夠對我國的發展與定位有更準確的分析。除此之外,初中政治教材內容相對籠統,配合抽象化、僵硬化的教學模式的,導致很多學生很難對政治學科產生興趣,而時事政治將教材中概念化的內容具象化、抽象化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方便學生理解與分析,在提升教學效果上也有著積極意義。初中政治學科的教學目標為發展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意識,形成健康的政治思維,而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滲透時政內容,讓學生直接觀察與了解社會做法、自我做法,根據社會發展規律形成獨立自主分析問題與借鑒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在面對任何社會發展現狀時能夠呈客觀態度做出科學分析,并汲取優質內容,不斷實現自身的與時俱進。同時,當今社會思潮十分豐富,不斷沖擊著初中生的思想意識與價值觀念,學生思維的突變使其面對更多誘惑,利用時政教學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社會事件,鍛煉學生是非判斷的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未來發展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并始終以維護國家利益、民眾利益展開實踐活動。
(一)實現教材內容與時政材料的合理融合課堂是政治教學以及時政教學的主陣地,也是高效集中學生注意力以及精力的最佳時機,選擇有價值、有針對性的時政材料與政治教學內容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政治知識與時政材料,實現能力的綜合鍛煉。例如,近年來關于我國主權問題經常遭受非議,前些年的釣魚島、黃巖島事件,都在挑釁我國國土主權,而在初中政治教材中也涉及到國家主權這部分知識學習時,教師可以截取新聞、時政評論等材料讓學生了解主權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明確自身在保護國家領土主權中承擔的責任,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理解掌握了教材知識內容。再配合專家的時政評論,可以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對時政教育產生新的認知。但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政治學科素材豐富,由于初中生的經歷少、閱歷淺薄,對于時政內容的理解無法達到相應深度,那么教師則需要結合學情以及學生認知水平科學選擇時政材料,如立足于當前社會熱點、對社會發展影響巨大的事件等,保障時政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具有一定探討性,能夠引導學生逐步加深認知。
(二)豐富教學方法無論是政治教學還是時政教學,理論性都較強,學生長時間分析理論知識容易精神疲勞,可以從豐富課堂趣味性角度出發,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并配合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始終保持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例如,腐敗這一話題從古至今一直圍繞在政治發展與民眾的生活中,很多學生通過影視作品也了解了歷史上的貪官,對于貪腐也產生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近年來,基于提出的“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口號,我國也積極落實反腐工作,每年查處大量不同官職的政府官員。而初中政治中關于人民監督權這部分知識學習中,可以結合該熱點事件,在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與自己共同進行教學準備,為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搜集自十八大以來我國反腐成果,在上課前,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根據搜集內容一起交流與討論,讓學生快速轉換思維,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在講解人民監督權的知識中,可以利用時事報道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人民如何正確行使監督權、政府為什么要接受民眾的監督、日常生活中哪些渠道為正規行使監督權的渠道,這個過程完全從實踐角度出發,根據監督權的行使過程讓學生對教材知識有了更準確的理解,這不僅實現了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提升了學生的政治素養,很多學生表示掌握了行使監督權的技能。
(三)拓展教學空間從某個層面來講,時政教學是課堂知識在課外的延續。因此,教師不應將時政教學局限在課堂上,日常生活中、課余生活也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時政信息,并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對時政內容進行分析,強化對政治理論知識的掌握。例如,在校園舉辦時政知識主題競賽活動、時政辯論、主體演講、專題講座等活動,將時政教學與時政活動穿插起來,從多個角度熏陶學生的政治素養。許多具有競爭性以及對抗性的比賽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課上會積極學習政治知識,課后也會積累豐富的時政素材,認真準備比賽或活動,這也是學生學習時政知識以及政治知識的一個契機。如,筆者在班級創辦了時政小論壇,每周舉辦論壇活動,帶領學生針對時政基礎知識以及政治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在論壇活動中教師的角色相當于主持人,學生則是發言人,學生可以自由發言、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開討論,教師掌控討論的節奏,不時通過調節氛圍刺激學生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在這個討論過程中能夠盡最大可能保障所有學生的參與,也使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解決問題,不僅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使學生綜合能力素養得到了有效鍛煉。綜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學的目的不單純是讓學生掌握干癟的政治知識,而是通過理論知識基礎的構建,引導學生利用政治知識參與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發展學生的政治素養,因此,初中政治教學中時政教學不可或缺,但面對學生積極性差的情況,教師應從學生能力發展以及學習角度出發,調整教學方法,尋找合適的契機實現政治教學與時政教學的融合,并利用豐富的活動強化學生對時政學習的認知,使學生轉變政治與時政學習態度,積極發展自身政治素養。
作者:安清奎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大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