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引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指出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闡述了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著針對性不強、教育手段和方法單一、理論內容設置不合理問題;分析了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教育引導的因素;提出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教育引導作用的建議: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提高教育實效性,努力為大學生營造積極和諧的環境氛圍,增強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自我教育;引導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自我教育的一般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階級、政黨或團體為實現其根本目標,對社會成員進行一定的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從而使社會成員的基本素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這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由受教育者的思想實際情況和內在需求決定的。自我教育是人們在思想、政治等層面進行自我提升和鍛煉,主動提升思想認識能力和道德水平的一種教育方法[4]。它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是僅靠外界的理論灌輸就能產生的;而是自身經過長期學習實踐與不懈追求,努力提升各方面素質才實現的。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引導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來激發大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和動機,促使大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適應時代變化和社會要求。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既應充分重視從外部進行教育,對大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還要明確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調動他們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改造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把握教學過程內化和外化的統一,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引導作用,并協調和發揮其他各種影響因素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教育引導存在的問題
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開始招生以來,其學科建設逐漸進入系統化、規范化階段,并逐漸形成了一支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隊伍[5]。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點和博士點,從業教師數量越來越多,他們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日益增多。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領域也在不斷地擴大和深入,出版了大量的學術著作,每年都有大量的論文在全國各大期刊發表。進入21世紀以來,黨中央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宏觀上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強調了教育理念要向“以學生為本”轉變。鼓勵大學生加強自我教育,注重自我修養,旨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引導仍存在一些問題。
1.教育針對性不強
教育工作應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對象展開,要尊重和關切大學生的內在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學科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的是人的全面發展,有效的教育活動應該針對教育對象的特點而開展。但當前的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未能充分地了解學生,不能有效地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在課堂上,教師滿堂灌輸思想政治理論,未能考慮大學生的特點,導致很多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低頭率”極高,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自我教育作用的發揮。此外,采用統一的判定標準去衡量學生的表現,忽視了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6]。這種“一刀切”的教育方法,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2.教育手段和方法單一
良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也有助于激發大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但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思政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依然以理論灌輸為主。多數教師僅僅對理論內容侃侃而談,未能充分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無法實現課上課下的深入結合,不利于達到培養與塑造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目的。此外,在高校的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還忽視了當今網絡媒體的作用,未能利用網絡陣地給學生傳輸“正能量”,未能充分調動起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
3.理論內容設置不合理
思想政治理論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內容抽象本來就難以理解,倘若教師不能根據教學對象對教學內容加以豐富和轉化使教學內容大眾化、通俗化,是很難得到大學生認可和接受的。目前,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就存在著認知不到位、學科設置不合理、保障措施不完善等現象[7]。許多思政課的教師只是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對教學內容也缺少獨到的見解,對其未能進行合理的“加工”和“包裝”,導致教學內容空泛,不接地氣,使學生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枯燥乏味,漸漸地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疏遠感。教育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值,對大學生自我教育也未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三、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教育引導的因素
1.社會輿論與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1)社會輿論。社會輿論能夠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選擇方向。社會輿論的作用是隨著大眾傳媒的不斷發展而日益凸顯的。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大眾傳媒的影響力與滲透力也越來越強。大眾傳媒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有著獨特的影響力。近些年來,我國的輿論宣傳工作,在加大正面宣傳和教育、加強對網絡媒體的監管和整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有利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狀態。但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如迷信“風水”“電腦算命”等在大學生中還有一定的市場,對大學生的自我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沖擊。(2)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推進,世界各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但與此同時,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也進入了我國,對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別有用心的人企圖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大學生作為思想活躍的群體,特別容易受到不同價值觀的沖擊和影響[8]。西方國家把西方的價值觀寓于各種影視作品中,通過文化產品的輸入進行文化滲透,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潮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和選擇。
2.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與校園環境(1)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教育工作者應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首先要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堅持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原則下開展相應的教育工作。以積極向上的態度為大學生作出榜樣,給予大學生真切的關懷,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自我教育的引導作用,促使大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強教育效果。但現實中,一些教師僅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講授,內心并不認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有甚者在課堂上發表一些不當言論。倘若聽之任之,必將阻礙大學生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利于大學生自我修養的提升。(2)校園環境。校園環境對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品德和實踐能力也具有重大影響。校園作為大學生重要的學習和生活的場所,它的氛圍將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對大學生產生正向的感染和激勵作用,使學生更樂于主動學習、努力進取、積極拼搏,繼而促進學校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反之,如果校風和學風不好,不良的學習生活環境,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工作的開展。
3.大學生自身因素(1)個人需求。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收國際信息、關注世界熱點問題。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選擇也多了,學生們會依據自身情況進行判斷和選擇。學生也會產生多樣的需求,渴望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得到充分的滿足,這就會使大學生不斷地提升自我,并希望在各方面都能達到比較優秀的狀態。同時,大學生也會面臨一系列復雜問題的挑戰與挫折,影響他們對自我教育的理解,從而阻礙思想政治教育的進程。(2)思想素質。思想素質是決定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因素,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作為獨立的個體,每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與思想水平是不同的,而思想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進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素質較高的學生能準確把握重要信息,進行高效學習,而且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尋找自我教育的方法,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引導。相反,思想素質過低的大學生難以準確理解和把握學習內容,就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教育引導作用的建議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理念是行為活動的先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9]。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嚴重阻礙了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在思想層面開啟教育領域的變革與創新,繼而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加以貫徹和落實,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尊重大學生的個體差異,依據不同類型的實際情況,確定與之相應的教育內容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才能不斷地激發大學生實現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自我教育。應從以往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吸取經驗教訓,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內在需求,把握他們的實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將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激發大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熱情,調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接受先進的思想理論的積極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培養國家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2.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提高教育實效性教育源于社會日常生活的需要,又對生活有指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它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需要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才能得以實現,日常生活是其基礎[10]。大學生現有的思想素質和實踐能力不足以有效地參與社會實踐,需要進一步提升各方面素質,這就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定的客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貼近學生生活,才能更好地指導大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當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豐富多樣,課余活動也越來越多,應把握這一契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細節問題,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生活中去,把教育內容轉化為他們的追求,而不是停留在空洞抽象的講解上。只有和學生們深入交流,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真正把握其內在需求,才能促使大學生們提高自身內在修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良好引導。
3.為大學生營造和諧的環境氛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中實現的,良好的環境對大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國家應努力為大學生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持續反腐高壓態勢、凈化網絡環境,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對大學生就業實施一定的優惠、補貼政策,使新就業的大學生感受到黨與政府的親切關懷。各高校要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豐富的教學和實踐活動,建立校風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為大學生營造利于學習和成長的和諧校園氛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堅持言教與身教相結合的原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4.增強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高等教育除了高校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客觀環境外,大學生自身的主觀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強自我修養的提升。武東生教授曾指出,教育的最完美形態是實現自我教育[11],強調了教育工作要特別重視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而社會的發展也要求大學生與時俱進,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的深入學習。大學生自身也要有提升自己思想政治理論修養、接受先進理念的意識,積極參加學習活動,提高思想政治覺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應該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學儉,劉珂.融入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觀建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5(2):1822.
[2]徐曼,王艷紅.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過程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9(5):913.
[3]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1.
[4]鄭永廷,胡樹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4145.
[5]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16.
[6]周希賢,程新康.當代大學生適應能力體系構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25(12):389391.
[7]李斌,李慶楊.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路徑與方法:以沈陽大學為例[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784787.
[8]劉靜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609.
[9].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01).
[10]陳新根,王琴.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7):109110.
[11]武東生.努力找尋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實際需要的最佳結合點[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05(4):1314.
作者:張陽 單位:南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