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當今信息科技時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都得到了日益廣泛、深入地應用。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撐下,教學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手段變得更加豐富多元、智能先進,使教學效果與質量都得了顯著提升。在分析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了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實踐策略,以期為進一步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參考與支持。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信息技術;融合策略
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8年版)》中強調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同時,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極大地提高了教育的現代化水平。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理念,以生為本,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融合起來,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輕負擔,高質量”地提升語文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教育信息技術概念及優勢分析
現在國家對于教育信息技術建設日益重視,并成立了專門的專家組進行研究與指導。關于教育信息技術的概念,學界有許多專家和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認為教育信息技術是教育中所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總成,教師通過創建、應用和管理一定的信息技術與資源,來促進學習和績效。教育信息技術主要包含現代教育理念、信息素養和教育技術三部分內容,其中,信息素養處于核心地位。其主要形式有幻燈、投影、音視頻、廣播、電視等。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擴展了課堂教育教學的范圍,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信息技術具有鮮明的“現代化”特征,其基于先進的教育理念、技術成果,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最大化利用,人才培養質量較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一是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因為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方便快捷,且具有多元性、豐富性,能增強課堂吸引力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營造出更加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還能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直觀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難點問題。二是能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教育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單向知識傳授的模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極大提高。三是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育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無限的信息通道和資源,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上的教案、課件、視頻、習題庫等資源,教師與學生都可以利用。這樣,就能將學生的視野從教材中解放出來,拓寬其知識面,使學生實現自主探究、個性化學習,提高知識學習的針對性,也有利于知識的內化、吸收。四是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現代教學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多樣,表達的信息量大,具有圖、文、音、像并茂的優點,讓因材施教成為可能,使教學內容易于把握,全體學生都通過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活動,更生動、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及技能,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同時,還使教育的教、學、評、測等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實踐策略
(一)應用信息技術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教育信息技術利用文本、圖像、音視頻等呈現教學內容,可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通過寓教于樂來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初中語文-68-教師要結合教材與教學內容,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學習興趣與需求,來合理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例如,學習《黃鶴樓》一課時,教師可在講解古詩詞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展示與黃鶴樓相關的教學資源,如作者的信息資料、創作的時代背景、現代黃鶴樓的實景視頻等,學生通過這些生動、直觀的資料,將能更容易地理解教學內容,對黃鶴樓形成貫通古今的連續性認知,進而優化知識體系構建,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二)應用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初中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將能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獲得感同身受的人文與審美教育體驗。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結合初中生的興趣特點,利用圖像、音頻、動畫等,來為學生創設教學內容相關的生動靈活的情境,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主動性,達到以趣激學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變色龍》一課時,若只是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將很難對變色龍形成清楚、明確的印象,而若是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播放變色龍的視頻,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環境條件下變色龍的色彩變化,再通過警官奧楚蔑洛夫與變色龍的善變進行類比,引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這篇諷刺小說的主旨。
(三)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優化教學方式,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進師生的互動交流。初中學生年齡小,大多數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還不夠強,部分學生對于語文課程興趣也不足。初中語文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在講解重難點的時候,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使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音頻或文本等,形成“教、學、做”一體的良好教學氛圍,學生學習自然也就會高效、高質。例如,學習《智取生辰綱》時,由于該文是選文,又是歷史事件,學生對本節課內容與知識理解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就可應用信息技術播放《水滸傳》中與《智取生辰綱》聯系緊密的內容,并配以適當的講解,這樣學生就能較好地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進而實現教學重難點突破。此外,教師也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搭建現代化的溝通交流平臺,如微信群、QQ群、電子郵件等,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可以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進而促進學生順利內化教學內容。
(四)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與審美能力語文思維能力是對文章、語句、詞語的賞析思維方式,培養語文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語文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語文教學活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相關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課時,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來展現聞一多先生的言行語錄,并闡述聞一多行為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聞一多先生的言行語錄,并進行總結。在課下,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利用網絡來查閱聞一多先生的資料,進而立體地認知聞一多先生的形象。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也能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思維能力。初中語文知識教學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審美意識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而應用信息技術,也可以促使這一目標更容易達成。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模式不可替代的優勢,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有機融合,將能有效促進教育教學有效性不斷提升。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和加強教育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有針對性地打造高效的初中語文學習課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田建兵.初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7):117-118.
[2]張文.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名師在線,2019(24):92-93.
[3]孫一云.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148.
[4]程忠武.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生態建構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9(8):
作者:王振英 單位:山東省樂陵市開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