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學誦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記憶,更是華夏兒女智慧的結晶。初中語文作為初中階段的基礎課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語文素養,而且可以讓學生通過國學經典誦讀領略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不僅要通過初中語文教學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而且要借助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素養,讓學生的身心、思想成長更加健康。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有必要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國學經典誦讀,從而讓初中生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為此,本文將從三個方面論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誦讀的策略,希望給一線初中語文教師帶來幫助,并不斷促進初中生文化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經典;誦讀教學
引言
國學經典誦讀作為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創新課程,已經在各中小學校語文教學中出現,并逐漸發揮出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初中生的興趣廣泛,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且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果此時教師能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并引導學生進行國學經典誦讀,使其沉浸在民族文化魅力中,就能幫助學生形成與素質教育目標更相符的素養及能力。由此可見,促進國學經典誦讀在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不斷滲透具有重要意義。
一、結合地區特色開發校本課程,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教學是國學內容的重要依附對象,課本中有很多課文屬于國學內容,學生誦讀這些內容,有助于領略國學魅力。通過語文教學的方式滲透國學誦讀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國學內容[1]。但是,當前初中學校教育中開發的國學誦讀內容非常有限,與國家發展國學經典內容的期許仍有較大差距。所以,學校應該結合地區特色開發校本課程,為學生營造國學氛圍濃厚的教學環境。例如,山東曲阜是儒家孔圣人的故鄉,當地學校有豐富素材可以開發校本課程。學校可將圣訓、圣言融入國學內容中,讓學生在每天的語文教學中抽出幾分鐘的時間進行誦讀。教師也可以對其中的重點進行講解,讓學生更準確地了解孔圣人圣訓的具體意思,并且遵照圣訓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和態度。另外,教師在收到學校制訂的校本課程教材后,一方面可以根據班級環境將教學氛圍布置得更適合國學誦讀,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國學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創新誦讀方式,打破受傳統誦讀模式的束縛,如播放背景音樂配樂、讓學生每周抽出一天穿漢服誦讀國學內容等。總之,教師要借助校本課程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產生更濃厚的國學情感。
二、結合國學經典內容不斷優化誦讀環境
學生如果沒有對所學內容產生足夠的興趣,那么必然無法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因此,采用環境陶冶學生的情操并激發學生對國學誦讀興趣的方式,就是當前利用語文教學滲透國學誦讀的主要方式。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認識到環境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然后不斷優化學生的誦讀環境,從而達到每一處環境都能教育人的效果。學校中的誦讀環境主要分為班級環境和校園環境兩種,在上文已經提到了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對學生國學誦讀的重要作用,那么不斷優化校園環境也非常重要。班級環境、氛圍的創設是學校文化環境創設和優化的一部分,教師不僅要重視班級環境的創設與優化,也要重視校園誦讀環境的優化[2]。如果學生在班級感受到了濃厚的國學文化氛圍,而一出班門,校園內國學文化氛圍較弱,那么學生就會產生較大的文化情感落差。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協助學校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當然,語文教師優化校園文化的主要方式是課堂教學,如果教師能和學生一起共同布置和優化校園文化環境,那么學生將會體驗到不一樣的課堂教學。例如,2018年全國范圍內進行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迎國檢”工作,在“迎國檢”的過程中,學校就需要對校園文化環境進行布置和優化。有的學校為了布置好國學誦讀環境,發動語文教師和班級學生,將國學誦讀的內容分片區布置在相應的地方,如學校安排語文教師和學生將“孔子圣訓篇”布置在校園入口處,這樣不僅學生每天上下學都能看到,而且在布置的過程中,還能通過“特殊的語文課堂”對該任務中的“圣訓”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另外,有的語文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對校園道路或樓層建筑命名,如“篤行路”源自“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格致樓”源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還有的教師和學生專門負責校園廣播、黑板報、新聞櫥窗等內容,每一項任務都需要教師和學生以“特殊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例如,負責校園廣播的班級,由語文教師組織學生抄寫國學方面的小文章,然后每天在上學、下學時都在廣播中播出。實踐證明,這種特殊的國學誦讀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國學的興趣。
三、舉辦形式多樣的國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國學之美
學校是開展國學誦讀教學活動的關鍵場所,所以應該在結合校本課程的基礎上,組織一系列國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國學之美。筆者結合實際工作,介紹學校主要開設的國學活動。
(一)組織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國學的語言魅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宋詞作為我國詩詞歌賦的巔峰,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國學的語言魅力。而至于誦讀方式,教師可以靈活把握,如個人單獨誦讀、小組比賽誦讀、男女比賽誦讀等,總之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情況靈活掌握誦讀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每節語文課中五分鐘的時間來誦讀這些詩詞歌賦,讓學生形成一種習慣,從而為校園營造出濃厚的國學誦讀氛圍。同時,學校可以組織全校師生參加國學誦讀比賽,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國學教育。
(二)開設經典國學寫作,體驗千古華夏人的情懷魅力
用國學內容寫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和掌握更多國學知識[3]。以往很多學生缺少寫作素材,導致寫出來的文章非常膚淺,而在文章當中加入國學素材,會使整個文章的用語、結構等顯得非常緊湊而富有語言魅力。學生將國學素材引用到寫作當中,必定能對國學內容產生更準確的理解,從而體驗到千古華夏人的情懷魅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寫一寫誦讀國學的感受。學校也可以組織師生參加經典國學習作比賽活動,并將征文通過櫥窗、文化長廊、校園廣播等方式對外,進一步豐富校園國學文化,激發學生對國學的熱愛之情。
結語
綜上所述,國學是我國非常寶貴的民族文化,承載著幾千年華夏兒女創造的文明和歷史,凝結著智慧和心血,是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寶。所以,通過語文教學滲透國學誦讀,不僅有利于學生接觸更豐富的國學文化,還能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不斷陶冶學生的品質道德,為學生日后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奠定基礎。當然,目前我國國學誦讀活動多樣化有待提高,教師作為國學誦讀活動的組織者,學校作為國學誦讀的主要負責方,應該結合地區文化特色開設國學課堂,讓學生在體驗國學魅力的同時,對當地文化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主動地接觸國學內容,才在國學誦讀活動中體會更豐富的文化魅力和歷史情懷,繼而讓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在不斷反思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國家未來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周少華.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經典教育[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05):31-32.
[2]甘友芳.國學經典誦讀應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J].青年時代,2016(18):204.
[3]林建華.淺談國學經典誦讀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5(02):31.
作者:楊青花 單位:甘肅省瓜州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