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課堂的關愛文化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物理課程不只是傳授基礎的物理學知識,而應該是以物理學的內容為素材,通過這些素材受到科學的、技術的、和人文的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世界觀。從關愛物理課堂、關愛后進生、關愛外來工子女等方面作了闡述。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育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傳授的過程,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激活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教無定法,在新形勢下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怎樣提高教學質量呢?為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結合本人物理教學中關愛文化的體會。
一、關愛物理課堂
新課標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保持和發展學生對自然界和科學的好奇、興趣、滿足感和興奮感,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正確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要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知識廣博,還必須愛護、理解和尊重學生,公正地對待他們。樹立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師生之間的關系好,學生會自發的產生與教師交往的要求,并聽從指導,以求得教師的“歡心”。這樣教師的要求也就自然地轉化為學生的自我的需要,由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從而調動了學生在學習和培養自身優良品德上的自覺性積極性。其次,優化課堂結構。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提出“限時講授、合作探究、踴躍展示”的十二字方針,由原來“填鴨式”的教學到現在“學的課堂”。課堂結構的優化,能大大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和積極性。(1)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好的物理情境引入課堂,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我在講《壓強》時,就首先展示一個與氣功表演相關的實驗,將一大氣球放在一塊上面有很多鐵釘的木板上,學生首先就捏了一把冷汗,“氣球會破嗎?”結果氣球沒破,再把一個重物壓在氣球上,氣球被壓扁了,好多學生都捂住耳朵,生怕氣球會爆炸,但是氣球仍然沒破。強烈的認知沖突由此產生,大家都想知道是什么原因?由此引出課題。(2)重視學生分組實驗,以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在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物理的樂趣。十二字方針要求學生合作探究,教師講授的時間不能超過學生活動的一半。鼓勵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是學生興趣最濃的時候。例如,在《安裝直流電動機模型》這一課,許多學生都迫不及待地將模型拆下,有按照順序進行組裝,但是完成以后很多學生的電動機不能運轉,到底是什么原因?這是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讓學生自己總結,然后在驗證從而體會獲得成功的喜悅。(3)做好演示實驗,以明顯而有趣的實驗現象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初中的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直觀的現象更能幫助學生理解物理規律。為了演示電磁波的存在,向英語老師借了一臺錄音機,調到沒有節目的頻道并把聲音開到最大,拿來導線和電池,讓導線一端接在電池負極,一端斷斷續續與電池正極接觸,并靠近收音機,可聽到咔咔的聲音。打開教室的日光燈的瞬間,收音機里也有類似的聲音,把手機靠近,收音機也能接受電磁波。讓學生感知電磁波無處不在,物理就在我們身邊。(4)重視課堂小結,把足夠的機會讓給學生去展示。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注意表述物理語言的規范性。比如,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一課中,在學生小結完之后,教師可以提醒學生畫圖幫助記憶。動態成像規律的總結,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用簡潔語言表述,如成實像,物近像遠像變大;成虛像,物近像近像變小。用簡單的形式就把凸透鏡成像規律歸納在一起,對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有一定的幫助。
二、關愛外來工子女和后進生
本校是一所農村初中,中國南通家紡城地處獨特的經濟地位也影響著教育。如外來工子女的教育、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現代媒體的波及。學校里有很多學生來自外地,外來工子女由于受老家經濟、文化等的影響,造成他們在學習基礎、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于本地學生有著很大的差異。后進生有的來自外地,有的是本地學生,他們的共同點一般是學習成績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上進心和自尊心,經常違反紀律。面對這兩類學生,作為一名物理教師,不僅要教好物理,而且要主動去關心和愛護他們,不放棄、不拋棄,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的興趣和勇氣。具體采取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使這兩類學生得到應有的發展。(1)根據學生特點,進行隱性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維水平,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因素對他們進行分層,不在班上公布,作隱性處理,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類,對于外來工子女的基礎要調查清楚,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先后順序會有所不同。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作及時調整,尤其對外來工子女和后進生這兩種群體要加強跟蹤、記錄并調整。(2)依據學科特點,進行教學目標分層。備課時,教師按照班內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即發展性、提高性、基礎性。對這兩類學生先讓他們掌握基礎的,不要過難。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機會。例如,在學習《杠桿》的時候,要求C等生知道杠桿的五要素,知道力臂的畫法,會用公式F1L1=F2L2做簡單計算以及杠桿的分類,以上即是對后進生的要求。對于外來工子女中基礎較好的B類學生可以要求他們通過實驗歸納杠桿平衡條件,畫最小力的方法以及用公式F1L1=F2L2作較復雜的計算;對于A類要求用公式進行綜合計算以及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面向教學主陣地,進行課堂教學分層。要讓這兩類學生體會到關愛和成就感,關鍵要看教師能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立足于中等水平學生的思維水平,把握好教學的分寸。精心設計課堂的問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交流中來,尤其外來工子女和后進生,讓他們也能體驗成就感。另外,還可以選擇一些實驗比如滑輪組的組裝、用天平來稱量物體的質量等可以讓一些物理興趣不高的或有些怯場的學生上臺配合教師一起做。(4)兼顧全體學生,分層練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講授只著重在物理知識的結論和應用上。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機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對于外來工子女和后進生,要兼顧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教師要精心選擇,降低要求,循序漸進的使他們跟上去。對于后進生應以基礎題為主,要反復練習,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與鞏固。(5)關注學習過程,分層評價。新課程要求注重評價改革導向,促進學生發展。每個人都希望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贊賞,外來工子女從家鄉來到這里本來就有些自卑心理,后進生從小學到現在聽到的批評肯定也不少,有些學生對于批評甚至已經麻木了,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整天渾渾噩噩的糊日子。如果老師對于他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的閃光點能及時給與鼓勵和表揚,肯定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每學期可以對學生的層次做三到四次地調整,這樣有利于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積極的情感是人們意志行動的強大推動力,有助于克服困難達到目的。關愛是搭建師生關系的橋梁,是轉化后進生和提高外來工子女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郭玉英.物理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陳彩虹譯.透視中學生課堂行為[A].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
[4]周德藩.走進陶行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蔣玉芳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川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