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政扶持資金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效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推動農村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礎,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性環節,對于指導農村改革的發展,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從平陸縣財政扶持資金對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帶動情況,分析提出如何能有效快速發展集體經濟。
關鍵詞:扶持資金;發展集體經濟;有效性
近年來,山西省平陸縣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鞏固基層組織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發展力、服務力,成效明顯。
1基本情況
山西省平陸縣地處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地帶,全縣共轄6鎮4鄉,228個行政村,農業人口22萬,耕地面積45萬畝。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素有“平陸不平溝三千”之稱,是運城市唯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由于地理環境所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比較滯后,2016年底前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達61個。針對此發展窘相,縣委縣政府狠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先后出臺了《平陸縣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財政專項資金扶持辦法》《平陸縣財政資金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并充分發揮中央、省、市、縣財政扶持資金作用,促進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的較快發展,實現了2017年度的村級集體經濟“全破零”,2018年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5萬元的村達到60%,2019年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5萬元的村達到80%的目標,并力爭2020年底收入超5萬元的村達到90%的目標。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實力,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鞏固農村基層政權注入活力。
2主要做法
2.1加強組織領導,夯實責任齊抓共管
基層黨組織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組織保障。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員干部的骨干帶頭作用和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機構,明確分工。為確保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取得實效,我縣成立了村級集體經濟扶持資金使用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政府縣長李旸擔任,副組長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裴向紅擔任,領導小組其他成員還有組織部副部長,財政局、農經局負責人及各鄉鎮鎮長,負責加強對全縣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的有效管理和監督,管好用好扶持資金,切實推進扶持工作進度。二是加強任務分解,嚴督實查。縣委、縣政府將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列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指標來抓,按照職責分工,組織部門負責考察班子情況,財政局負責扶持資金的下達,農經部門負責做好集體“三資”監管工作。并且由組織部牽頭從財政、農委、扶貧辦、農經等單位抽調人員成立督查組,不定期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扶持項目開展督促檢查,嚴盯各個使用環節,及時發現和糾正違規現象。同時,有扶持項目的鄉鎮,每鄉鎮抽調一名分管領導和農經站同志一起抓協調、抓進度、抓質量,一包到底。
2.2制定《實施方案》,確定項目扶持條件
為規范使用發展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平陸縣委組織部、財政局、農經局三家聯合制定了財政扶持資金使用《實施方案》,2019年爭取成為“省級發展集體經濟試點縣”,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扶持辦法及組織領導,確定項目必須符合五個條件,一是村黨組織班子團結,凝聚力強,群眾威信高,敢于擔當創新有作為;二是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但發展潛力大,前景好,通過扶持可望年底突破5萬元;三是有符合本村實際,風險較小,切實可行的發展項目;四是近年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穩定,可持續發展能力強;五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較好的示范村。
2.3堅持“四個原則”,合理使用扶持資金
一是擇優扶持原則。一方面選擇發展潛力大,通過扶持助推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萬元村;另一方面用于發展集體經濟較好的示范村、典型村。二是專款專用原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賬核算,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核算過程要真實、完整,符合相關規定,確保資金發揮最大效益。三是抽查驗收原則。對所有的扶持項目要進行檢查驗收,縣級聘請第三方機構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四是保值增值原則。扶持資金歸村集體所有,用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要確保在保值的基礎上實現集體經濟收益穩定增長。
2.4強化推進措施,加快進度確保質量
一是嚴格項目實施程序,村級申報-鄉鎮審核-縣級審定。縣、鄉、村三級按照項目的類別制定落實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為項目的開展把準方向。二是開展現場觀摩活動,縣委縣政府召開了全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現場觀摩會,各鄉鎮黨委書記和縣黨建工作領導組成員單位負責人,選定五個鄉鎮的五個先進村開展現場學習,聽取經驗介紹,提出推進措施,帶動全縣218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發展步伐。三是加強項目培訓工作,為扎實做好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縣、鄉、村分別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訓,縣上對鄉鎮分管領導和項目村兩委主干在黨校進行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思想培訓和理念培訓,鄉鎮聘請人員對項目實施單位進行了業務培訓,村兩委對監督項目實施的村級監督組成員進行了責任培訓,為順利實施項目奠定基礎。四是加強進度質量考核,為確保質量、加快進度,實施了周報進度及月考核制度,及時發現、解決項目推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3取得成效
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撬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鼓勵各村立足村情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找準集體經濟的項目源和增長點,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著力打造一批“實力強、特色明、管理好”的經濟強村。
3.1盤活集體資產增收
通過全面開展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摸清集體資產家底,盤活存量資源,開展承包租賃經營,使集體資源發揮效益,實現保值增值。如:常樂鎮上焦村,將一處廢棄學校承包給蒙華鐵路指揮部,通過收取租賃費的形式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元。
3.2開發集體資源增收
注重發揮地方特色和資源優勢,通過合理開發運作,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激活村集體經濟活力。如:洪池鄉南王村投資100萬元對全村閑置的舊宅基地進行了整理,新增耕地200余畝,其中的100畝以每畝300元的價格,租賃給招商企業——平陸縣藍德園藝有限公司進行綜合開發,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3萬元。
3.3搞活資本經營增收
近年來,隨著農村城市化、城鎮化的推進,一些村集體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征用補償費驟增,如何用好、用活這些貨幣資金,實現資本增值,是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關鍵,對此,部分村充分發揮資金優勢和區位優勢,開展資本經營,通過對外投資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保值增值。如:圣人澗鎮的澗東村,依托落戶在本村的平陸縣重點工程項目——復晟鋁業有限公司,采取“集體+股東”的經營模式,整合資金“抱團”發展,投入資金600余萬元,成立運輸公司,專門為復晟鋁業運輸原材料。目前,該運輸公司所屬自控短途運輸車輛300余臺,長途運輸車輛300余臺,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年運輸能力達到100萬噸,每年為集體經濟創造近30萬元收入。
3.4發展休閑旅游增收
隨著現代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鄉村旅游在我縣悄然興起,鄉村旅游逐漸成為人們回歸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體驗農村生活、進行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部官鄉西祁村村“兩委”依托文化資源稟賦的優勢,大力弘揚周倉文化,深挖周倉精神,連年舉辦周倉廟會,吸引各地游客祭拜周倉,每年多達5萬余人。特別是2017年,該村舉辦了周倉文化旅游節,節慶期間,象征性地收取門票,并設置了300個攤位,每個以30-50元的價格予以出租,同時還臨時建起了小吃城、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僅此一項,為村集體經濟創收6萬余元。
3.5農產品深加工增收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借此東風,立足區位優勢,挖掘發展資源,開拓發展道路,實現多條腿走路、多渠道增收,對農產品進行進一步的深加工,增加集體和農戶“雙增收”。圣人澗鎮南坡村2017年8月投資50萬元建造小雜糧加工廠,注冊“晉雙豐”商標,將農戶種植的雜糧回收,進一步精選、加工、包裝后投入市場,所得利潤歸集體經濟,既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雙贏”。僅2017年該小雜糧加工廠共計加工各類小雜糧8.7萬斤,其中收購當地農戶自產小雜糧2.8萬斤,生產小雜糧21300盒,銷售20160盒,銷售收入120.6萬元,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2.6萬元。
3.6抓住市場機遇增收
立足村情實際,善于搶抓機遇,發展多種經營性村集體產業,實現村集體經濟快速增長。圣人澗鎮寺坡村借助平陸縣委、縣政府開展“四治六化一創”農村環境整治的東風,瞄準市場,發現商機,投資5000元購置劃線機一臺,集體統一經營,市場化運作,為周邊村、鎮道路劃線,2017年僅此一項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
4對策建議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目標邁進。
4.1加強經營性資產的保值增值
對經營性集體資產進行租賃或者承包,所得到的收入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統一的分配與管理,使每個村民均能得到合理的經濟利益。同時要監督和管理好經營性集體資產的使用與維護,避免農村集體資產的利益受到不必要的損失,從而有效保障農村集體資產的價值與安全。
4.2促進農村集體資金運作增收
實行新形勢下的多元化投資理財政策,對有資金積累的村集體可以通過對資金的有效運作來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盤活流動資產,搞好貨幣資金和債權債務的清理,弄清村集體賬面的現金、存款和債權、債務狀況,除維持正常支出和項目支出外,盡量多籌集資金用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保證資金安全和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購買理財產品、投資入股工商企業等方式來實現資金增值,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
4.3擴大開發農村集體資源優勢增收
充分開發利用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自然資源,創辦集體經濟實體,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經濟優勢。在保證資源不被損壞的前提下,對于有文化遺跡或者文化底蘊特色的村莊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對有條件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土地整理和村莊整治,因地制宜,開展有效的資源規劃、開發,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制定合理的資源開發方案,發揮資源優勢發展集體經濟。
4.4盤活現有集體資產,開展資本經營
通過拍賣、出租、入股等辦法,充分開發利用現有的資源,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對集體所有的學校、房產、水利設施等,采取拍賣、租賃、承包等多種方式綜合開發利用,發揮現有存量資產的效益,多方增加村集體收入。
4.5借助政策引導發展集體經濟
國家政策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具有重要的引導、調節、支持、促進作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首先就是要用活政策,積極爭取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鹽堿地改造等專項資金用于開發溝坡、荒山、荒灘、荒地,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4.6利用特色帶動促進經濟發展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競爭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比較優勢,創自己的特色,堅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本地文化遺跡,培養特色的養殖、種植、農家樂、采摘園等地域性的農業特色,引起社會關注,借此提高村莊知名度,打造各類特色品牌,發展多渠道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強化村級黨組織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功能,有效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忠根,李華敏.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用、問題與思考——基于浙江省138個村的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07(11):30-34+110.
[2]薛繼亮,李錄堂.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新形式:來自陜西的經驗[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1):115-123.
作者:裴換平 單位:山西省平陸縣農村經濟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