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新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處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變得越來越快、范圍變得越來越廣,在網絡平臺上,每個人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因此,傳統媒體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占鰲頭,就一定要嚴格把控新聞報道的質量,為大眾打造精品新聞。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角度,對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技巧和創新方案予以詳細分析和闡述,希望借此不斷提升新聞采訪水平,促進媒體行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采訪;技巧;創新;分析;研究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應對采訪模式進行有效創新,提升采訪能力,始終保持良好的新聞觸覺,對熱點新聞及時作出反應,在此基礎上與新媒體技術的便利性相互結合起來,從中提煉精品新聞素材。另外,在進行新聞采訪時,新聞工作者還要學會靈活使用采訪技巧,營造出相對輕松的新聞采訪氛圍。
一、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媒體不能滿足大眾獲取新聞信息的訴求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大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多元化,信息內容也更為豐富,并且隨著工作、生活節奏日漸加快,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時間變得過于碎片化,導致傳統紙質新聞媒介難以滿足新時期受眾的新聞獲取需求。
(二)采訪人員難以適應采訪途徑和形式的新變化
處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者采訪渠道和形式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新聞采訪人員的業務素養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他們不僅要在復雜的網絡輿論環境中精準識別有效新聞,還要在為大眾提供文字新聞信息的基礎上,提供影音等新聞素材。而新聞采訪渠道和采訪形式的變化,會讓傳統媒介的采訪人員感到有些難以適應。
二、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
(一)新聞采訪信息來源路徑發生變化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很多熱點新聞首先會在互聯網上發酵,之后才能得到傳統媒體的采訪和報道。面對新媒體的挑戰,新聞采訪工作,需最大限度上彰顯出新媒體之優勢,對新聞事件進行持續、實時的跟蹤報道。傳統媒體新聞采訪工作者需主動提升自身崗位素養能力,提升自身對新聞信息的敏感度,并且還要不斷關注政府微博和民生論壇等新型網絡平臺,精準辨別信息來源和信息真偽,不斷拓寬信息獲取路徑,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傳統新聞采訪模式的順利轉型。
(二)新聞采訪環境發生變化
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新聞采訪人員獲取新聞資源的路徑有所增加,新聞采訪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廣播電視行業領域中,新聞采訪普遍都是工作人員深入到第一現場進行實時報道,接受采訪的人員基本上都是事件當事人,采訪環境就是新聞事件出現的客觀環境。新媒體時代,新聞采訪工作者可隨時隨地的利用新媒體技術去尋找和采訪主題相關的材料、當事人,此時采訪環境由之前單一、客觀的環境轉變成為新聞采訪工作者所在的任何一處地方。相關報道還可通過新媒體平臺對外傳播出去,這便大幅度的拓寬了新聞信息的影響范圍。這種局面也對新聞采訪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要求新聞采訪工作者應具備靈活應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
(三)采訪方式發生變化
傳統新聞采訪方式,主要是新聞采訪人員和新聞受訪人員之間進行面對面的互談。在新媒體背景下,線上視頻、電話采訪和E-mail采訪等模式開始盛行,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訪方式顯得更加新穎與豐富。另外,新媒體時代下,受訪者可隨時隨地進行信息反饋,從而從根本上減少了新聞采訪時間,也順勢提升了新聞采訪效率。
三、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技巧分析
(一)培養新聞敏感性,高效搜集新聞線索
眾所周知,唯有掌握了新聞線索,才能順利進行之后的新聞采訪工作。但新聞線索并不會憑空自來,而是需要新聞采訪人員認真找尋,這便要求工作人員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新聞敏感度。第一,加強政治敏感度。能否制作出高質量的新聞,和新聞工作者的政治敏感程度可謂息息相關。找尋新聞的先決條件,便是要掌握國家的政策與政治方向,要擁有扎實的政治理論知識根基,如此才能進一步的提升自身政治敏感度,進而快速挖掘到有價值的新聞資源。第二,增強社會責任感。公民必須具備最為基本的社會責任感,新聞采訪工作者更是如此。社會責任感是每位公民的基本素養,社會責任感越強,那么就會對社會中出現的事情越敏感,可將不同角度作為切入口去審視社會事件、社會現象,進而找到極具價值的新聞線索。就新聞采訪人員來說,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僅可以挖掘出一系列有用的新聞線索,還可以制作出博人眼球的精品新聞。第三,加強積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擁有大量的知識、高超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一名杰出的新聞采訪工作者,其新聞敏感度是靠點滴的積累才形成的,長此以往便可形成一種崗位本能,可在第一時間發現社會中極具價值的新聞線索。
(二)勤于觀察,深挖新聞價值
媒體之所以會報道出大量精品新聞,主要是因為其背后有著一批兢兢業業的新聞工作團隊,由他們去挖掘有價值的新聞,為受眾奉上“新聞大餐”。之所以新聞采訪工作者可以挖掘出新聞事件的價值,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些新聞工作者獨具慧眼、勤于觀察,善于發現小事件背后所隱藏的大新聞。由此可見,精品新聞的打造,離不開新聞采訪人員的日常仔細觀察、核實、研究。
(三)懂得傾聽,善于提問
在新聞采訪工作中,新聞采訪人員一定要善于傾聽。唯有學會傾聽、懂得傾聽,新聞采訪人員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還原事件真相,特別是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要通過正確發問和傾聽去獲悉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真實且客觀的新聞報道。需要注意的是,懂得傾聽可以獲取受訪者的信任,很多被采訪人員在面對采訪時多數都抱有抵觸心理,但因為采訪人員耐心傾聽,才消除了受訪者的緊張情緒,使之卸下戒備、配合采訪。新聞采訪人員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還應該學會提問,引導受訪者進行有效的傾訴,直擊新聞主題。新聞采訪人員是否會提問,決定著新聞采訪工作能否順利完成。因為受訪者一般都有著極強的心理戒備,不愿傾訴者占多數,如此便進一步地增加了提問難度。一些受訪者表現得過于活躍,這些人樂意傾訴,但是所傾訴的內容有很多和主題偏離。面對不同的受訪者,新聞采訪人員要使用針對性的方式去對他們進行提問,譬如面對那些有心理芥蒂的人,最好是先找到一個和主題無關緊要的話題作為切入口,如此便可分散受訪者的注意力,消除他們的內心戒備,等到氣氛慢慢融洽之后再回到正題。面對傾訴過多的群眾,采訪人員要積極配合,同時應使用封閉式的提問技巧緊鎖新聞主題,保證群眾的傾訴主題不偏離軌道。總的來說,傾聽和提問是新聞采訪中的必備要素,唯有懂得傾聽、學會提問,才能穩步提升新聞采訪質量,為民眾打造精品新聞節目。
(四)注重細節
新聞報道絕非是簡單的事件陳述,而是由海量細微片段所組成。所以,當我們確定好新聞采訪主題后,就要仔細把控好每一處細節,深入挖掘新聞主題,如此才能讓整個新聞主題變得更為突出。新聞采訪人員要對提問環節進行認真分析與精心設計,譬如怎樣設計問題去引入新聞主題、找準新聞關鍵部分、吸引受訪者注意力等。新聞事件不同、受訪對象不同,那么采訪人員所考慮的細節也就截然不同,切忌千篇一律,而是要切實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細節把控要到位,如此才能防止在采訪中陷入尷尬境地。
四、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創新策略分析
(一)創新會議報道
會議報道是新聞采訪人員務必要積極面對的一項工作。可當前國內會議報道現狀其實并不理想,會場鏡頭絕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的都是切換形式,長期下去會使觀眾出現審美疲勞。新聞采訪人員要進行會議報道形式創新,不斷提升受眾滿意度,消除人們的審美疲勞,譬如可以從會議精神中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最感興趣的話題,如此才能易于被人接受,同時也可為新聞采訪人員創新本職工作奠定堅實基礎[1]。
(二)創新主觀思維
雖然新聞報道具備著客觀性、公正性以及真實性等特點,但這并不意味著主觀思維毫無用處。新聞的核心目標不單單在于宣傳,更在于其教育功能的發揮上,所以說新時期的新聞采訪人員,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使用創新性思維去思考問題、挖掘新聞價值,這樣才能真正彰顯出新聞報道的真諦。新聞采訪人員應遵循客觀事實真相,最大限度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簡單的事實傳遞轉變為基于事實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聞采訪的各個環節中融入自身思維理念,使用獨特的視角去采訪,透過新聞表面去挖掘新聞本質,最后通過一系列的新聞重組和新聞編輯,將精品新聞欄目呈獻給廣大人民群眾。需要注意的是,主觀思維的創新并不是隨意發揮采訪人員的主觀意識,而是要通過合理、科學的思維植入和挖掘,不斷提升新聞報道質量[2]。
(三)創新報道內容
新聞的精髓之處其實就是所報道的內容。無論題目有多么的引人注目,最終吸引人的一直都是新聞的內容。旨在打造精品新聞,新聞采訪人員務必要做到與時俱進,對新聞報道的整體內容加以創新,激發大眾興趣,讓新聞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處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采訪人員需要突破原有思維定勢,不能認為只有大事才有報道的意義,很多貼近生活、貼近百姓的小事件,都極有可能成為十分優秀的新聞資訊。新聞采訪人員要時刻關注現實生活、了解民間疾苦,遵循這樣的理念才能不斷挖掘出熱點新聞,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導向[3]。
(四)創新采訪途徑
就新聞采訪工作來說,若沒有良好的采訪渠道做支撐,那么很大程度上會導致采訪夭折。不少受訪對象很排斥新聞記者,除了受訪者心存芥蒂以外,主要是采訪渠道出現了很大問題。新聞采訪人員沒有掌握受訪者的真實想法,一味地根據采訪標準模式去采訪受訪者,長期下去就一定會出現很多問題。旨在創新新聞采訪渠道,讓受訪者全力配合采訪,此時的新聞采訪人員一定要和受訪者之間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融洽彼此關系,獲取對方的信任,找到受訪者喜歡的話題作為切入點,如此便可緩解現場緊張、尷尬的局面,讓采訪工作順利進行下去。另外,新聞采訪人員在進行新聞采訪之前需做好準備工作,掌握受訪者的性格特點以及個人心情、狀態等,觀察其能否配合新聞采訪,還有就是要在新聞采訪中注重塑造自身形象,要向大眾呈現出一個干凈、整潔的職業形象,并通過親切、和藹的交流去消除受訪者的戒備心理[4]。
(五)創新新聞采訪模式
在進行新聞采訪模式創新時,新聞采訪人員需要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充分展現出自己的工作實力,和現場實際情況相互結合起來,精準把握采訪對象的心理,抓住話題且循序漸進地切入,從容處理采訪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而不是陷于一問一答的模式中不能自拔。當遇到重大事件,亦或是涉及受訪者自身利益時,新聞采訪人員不能直接“開門見山”,應竭盡所能地照顧受訪者的心理情緒,不能過度提問而使其心理防線崩塌。新聞采訪人員一定要學會穩住受訪者的情緒,要事先選擇一些比較輕松的話題,而后再慢慢步入正軌。采訪期間需時刻關注受訪者的心理狀態,不能以審問的方式進行采訪,因為這樣必然會適得其反。所以,我們要秉承人性化的采訪理念,對新聞報道形式進行創新,如此才能有效提升新聞采訪成效,有力展現出新聞采訪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5]。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新媒體技術得到了廣泛普及,并且在新聞采訪領域中得到了大力應用。新媒體背景之下,國內新聞傳播領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可以更全面的滿足時代發展需求。處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新聞采訪工作者一定要不斷豐富自己的采訪技巧,樹立新的采訪理念,創新采訪模式和采訪途徑,如此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新聞采訪質量,打造出精品新聞,更好更優的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譚鵬波.分析如何恰當運用采訪技巧提高電視新聞采訪質量[J].讀天下:綜合,2021(10):01-01.
[2]徐舉.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采訪技巧研究———評《新聞采訪教程》[J].新聞愛好者,2020(04):02-02.
[3]許靜.新聞采訪中出鏡記者的尺度把握及采訪技巧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1(02):02-02.
[4]王蘇婭.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的技巧與改進探析[J].記者搖籃,2021(05):02-02.
[5]邢垚.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新方法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1(11):02-02.
作者:劉桂芝 單位:商水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