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數字時代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給會計職能轉型帶來了巨大挑戰和機遇。傳統商業模式不斷顛覆,創新型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給企業會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人工智能在記賬憑證處理、現金管理、存貨管理、風險評估等方面的應用對以核算為核心的傳統財務會計模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戰。基于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會計在工作方式、工作環境、所處角色、價值體現等方面,將發生系統性的全面轉變。企業不再需要過多的財務人員從事簡單重復的工作,財務人員也逐漸意識到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發展趨勢,在不斷提升自己,財務人員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去聚焦到更高價值的財務活動中去,創造更大的企業價值。本文從數字時代對會計數字化轉型和職能拓展必要要求出發,通過分析管理會計區別于財務會計的特點,提出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必然的,指出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理念問題、人力資源問題、業財融合問題和體系建設問題,對管理會計轉型的人才建設、業財融合、體系構建給出相應的轉型建議。
關鍵詞:數字時代;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轉型
1引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營造良好數字生態,打造數字中國。數字時代對會計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必然要求。數字時代背景下,會計數字化轉型和會計職能拓展成為必然。數字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得以傳統核算為核心的財務會計大多數職能可以被機器智能所替代,未來會計要更好的為企業服務,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要轉型。轉型的職能方向應該是不易被機器智能所替代,而且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管理會計本質上利用會計信息做管理,是流程管理,更是為企業戰略和經營目標服務,正好滿足不易替代和價值創造的特點。
2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關系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職能方面的側重點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有區別,但二者均是為會計系統的組成部分,共同為實現企業的運營管理目標和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要求服務。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有如下幾點:第一,理論基礎不同。財務會計的職能是為委托人或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統一的鑒證標準的報告,是在經營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前提下,由委托代理理論而發展演變而來。現代管理會計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才發展起來的,雖然管理會計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機會成本來自新古典經濟學,但是管理會計是基于管理經濟學成長起來的,同時吸收了運籌學、高等數學和行為科學的理論方法。管理會計更注重下效率和效益,主要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定制化的決策支持。第二,會計職能定位不同。財務會計的職能是真實準確的反映企業的交易或事項,呈現出來的主要是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定期報告。管理會計的職能是內部經營管理,通過再利用和深加工財務信息,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整體規劃,幫助企業的管理者做出更為有效的管理決策。第三,會計服務的對象和方法不同。財務會計是按照既定的企業會計準則和制度核算經濟業務,工作程序和方法比較固定,對外部相關單位和人員提供財務信息;管理會計是滿足內部管理的需要,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工作程序和方法相對多變,對企業內部進行服務。第四,會計信息載體表現形式不同。財務會計的信息載體表現主要是標準化格式的記賬系統、賬簿系統和報表系統,種類相對固定。管理會計的信息載體表現為沒有標準格式的各種內部報告。主要為滿足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的特定要求而生,主體可以是內部的各個責任單位,也可以是某幾個責任單位的聯合體,期間不固定、報告種類不固定。
3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然性
3.1會計數字化轉型和會計職能拓展的必然
數字時代背景下,會計數字化轉型成為必然。數字時代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給會計職能轉型帶來了巨大挑戰和機遇。一方面,傳統的經營模式不斷顛覆,創新型經營模式層出不窮,以往的定期匯報將無法繼續對運營和決策起到輔助作用,給企業會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疫情來襲,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智能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人工智能在記賬憑證處理、現金管理、存貨管理、風險評估等方面的應用對以核算為核心的傳統財務會計模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戰。基于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未來,會計在工作方式、工作環境、所處角色、價值體現等方面,將發生系統性的全面轉變。當傳統財務會計工作逐漸被機器智能替代時,會計職能的拓展成為必然,會計工作將邁入另一個管理會計階段,幫助企業實現更高的價值目標。3.2會計系統和業務系統有機融合的必然要求從企業的實務工作角度分析,財務會計往往只能反映企業歷史或者現有的業務運轉情況,業務數據交由財務后,由財務會計核算出財務數據。財務部門要更好地服務企業,就需要和業務成為好伙伴,由事后監督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監督轉變,與業務有機融合。公司未來想要長遠發展,不僅是靠業務經營能力提升,更需要靠業財融合的促進力。
3.3財務人員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財務人員在基礎的財務工作中耗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費用報銷審核、付款、記賬等工作,這類工作重復性高、復雜度低,隨著影像掃描、OCR、移動審批、記賬機器人等數字智能化系統的應用和發展,企業不再需要過多的財務人員從事簡單重復的工作。企業對財務會計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減少,而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卻在增加。財務人員也逐漸意識到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發展趨勢,也在不斷提升自己。財務人員希望能從日復一日的重復簡單的工作中釋放出來,并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去聚焦到更高價值的財務活動中去,創造更大的企業價值。
4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1財務職能理念轉變問題
財務轉型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財務職能理念轉變的問題。數字時代賦予財務人員價值體現維度轉變的機會,財務職能可以從原有的基礎核算工作轉向大數據洞察進行價值創造。就大多數企業而言,目前財務會計基本是以日常財務核算為核心,這些工作可能在企業管理者看來對企業內部決策管理沒有那么重要,無關價值創造,使得企業財務無話語權,工作陷入被動。
4.2人力資源問題
根據國家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底,我國共有670.20萬人取得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242.02萬人取得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20.57萬人通過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具備高級會計技術能力的人才數量較少,基礎人員數量較多。數字時代,機器高度智能化,基礎的財務會計工作如:發票審核、具體業務核算等,很大程度上將逐步被機器智能取代,財務會計人員趨于飽和,管理會計從事的計劃、決策、投融資、內部控制、溝通協調、評估等工作,不能完全被機器智能取代,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高級會計人員將供不應求。
4.3業財融合問題
從企業的實務工作角度來看,財務會計往往只能夠反映出企業歷史或者現有的業務運轉情況,業務數據交由財務后,由財務會計核算出財務數據。企業管理層重業務輕財務,僅關注業務的成長,認為財務僅僅是記賬核算,財務僅停留在核算層面,對業務活動基本不參與,導致對會計信息的理解和應用局限在固定格式的報表報告層面。財務人員對業務進行監督,忽略了自身服務者的身份,業務認為自己是被監督者,在業務開展過程中不愿和財務過多溝通,業務和財務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很難保證企業視角下的整體性,更是影響業務和財務的信息融合效果,也就制約了財務職能轉型工作。
4.4管理會計制度體系和信息技術體系不健全問題
會計職能轉型,不是要拋棄財務會計,而是需要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現行的以財務會計為基礎的會計體系不能滿足現代管理的要求,需要形成以管理會計為基礎的會計體系。如果只開展轉型工作,不調整企業相應的制度和架構,不結合業務的實際情況制定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會計制度,會導致財務人員職能分工不明確,也會造成后續許多管理會計工作在開展的時候無據可依。另外,十三五期間,國內企業傳統財務軟件已廣泛普及,但管理會計的信息技術開發還比較滯后,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比較片面、單一,處于分散管理的狀態。
5完善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建議
5.1理念先行,轉變思維方式,促使會計的職能轉變
理念先行,加強宣傳,需要植入管理會計理念。一方面,需要增強企業的管理層重視管理會計、利用管理會計理念管理企業的意識。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相關管理會計知識的培訓,樹立大局意識、戰略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職能轉變能力,很好的適應和推動會計人員職能轉變工作。把管理會計重復融入到企業的戰略管理體系中,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支持企業戰略決策和財務決策制定落實等方面的作用。
5.2調整現有財務組織結構和加強復合型會計人才建設
數字時代,財務數智系統的應用,財務會計中簡單重復的工作肯定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會計的主要智能轉型到管理會計后,財務組織結構和人員也需要進行調整。企業可以結合企業規模和管理模式對現有財務組織機構進行構建,比如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共享的組織架構至少應該包括兩個層面:財務共享中心、財務管理中心。財務共享中心主要職責是:負責納入共享范圍的標準化業務,標準化業務是指固定的、穩定的或具備明確要求的業務,滿足獲取基礎財務數據的需求。財務管理中心主要職責是:負責非標準化業務,主要是指變化較大,不確定因素較多,無法遠程處理的業務,開展個性化、有針對性的管理會計活動,并對企業戰略和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支持,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做到分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財務人員崗位可分成:專業技術崗和運營管理崗。財務組織中財務會計人員數量減少,管理會計的比重加大。對原有的財務會計進行定期輪崗或體驗式換崗,定期進行管理會計相關理論和實務技能、大數據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學習和培訓,鍛造熟悉不同業務的復合型人才。
5.3推動企業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的有機融合
財務部門需要轉變職能理念,立足于服務企業,服務企業就需要真正成為業務的伙伴,由事后監督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監督轉變。促進財務與業務有機融合,搭建配套的融合體系必不可少。一方面,構建統一的信息系統,打破業務和財務的信息壁壘。針對不同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口徑差異,進行更新改造,打破財務數據和財務數據壁壘,有利于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相互獲取數據信息,為業務和財務的有機融合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綜合分析評價等切入點,給企業的財務和業務創造熟悉的條件和機會,使得財務人員能主動有效的參與到企業業務活動中,形成業務支持思維,從而全方位提升企業的業財促進力。公司未來想要長遠發展,不僅是靠業務經營能力提升,更需要靠業財融合的促進力。
5.4合理利用數字技術,健全管理會計體系
數字時代下,各種數字技術如: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發展迅猛,傳統財務會計基礎核算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把會計人員從繁重、簡單、重復的工作中釋放出來,數字技術帶來的好處毋庸置疑,一方面,利用數字技術提升財務工作效率,促使會計職能轉型;另一方面,利用數字技術打破財務部們和業務部門之間的壁壘,進行數據整合。企業需要結合內部實際情況,搭建以財務人員為核心,合理利用數字技術的一體化信息技術體系,考慮到管理會計的靈活多變性,無論是計算公式還是數字模型都比較復雜,在企業的財務管理過程中,不能過度依賴數字技術,而是合理利用數字技術,以便更好更高效的完成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另外,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需要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形成以管理會計為基礎的會計體系。企業需要結合內部實際情況,對管理會計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實現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強化管理會計工作模型構建,逐步建立起現代化的財務管理體系。
6結語
數字時代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給財務職能轉型帶來了巨大挑戰和機遇。財務人員的工作職能、工作方法、工作價值等方面,將發生系統性的全面轉變,會計工作將邁入另一個全新的階段,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必然的。企業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重視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調整現有的財務組織結構,加強復合型會計人才建設,促進企業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的有機融合,對管理會計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依靠科技的力量,重新定義財務,依靠轉型的力量,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董漢杰.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思考分析[J].財經界,2020(10):131-133.
[2]伊霖宇.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探討[J].現代商業,2020(26):176-177.
[3]崔蘭芳.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策略探討[J].財務審計,2020(12):167-168.
作者:鄧成芳 單位:建科環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