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于傳統茶文化的高校思想道德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傳統茶文化是從繁忙的茶事活動中抽離出來的一種文化現象,其散發著濃郁的人文氣息,蘊藏著豐厚的歷史內涵,折射著奪目的美學光彩。我國傳統茶文化因內斂含蓄包容開放的氣質,而獨樹一幟于世界文化之林。本文以高校思想道德教學為例,在論述了傳統茶文化對其的促進性意義后,又分別從傳統茶文化的意蘊剖析不足、大學生對于茶文化的認知較淺顯、師資力量薄弱、校園茶文化氛圍不濃等角度對傳統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學應用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最后從加強茶文化與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完善教學方法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打造專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三個方面對傳統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學中的應用問題提出了詳細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傳統茶文化;思想道德;文化氛圍;師資力量
1傳統茶文化對高校思想道德教學的促進性意義分析
1.1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傳統茶文化包孕著豐富的人生哲學,其在千年的歷史演繹中,汲取了儒家、佛家以及道家的思想精髓,其所提倡的“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之道,對于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具有鮮明的促進作用。物質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結構發生著巨大變化,傳統的價值觀也受到了沖擊,道德底線被不斷拉低。甚至連唯一的凈土———高校也都變得虛華浮躁,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愈發淡薄,社會責任感也越來越低,整個校園的學風是江河日下,令人堪憂。然而,傳統茶文化被引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意味著傳統主流價值觀的回歸,其將能從思想上解決當代大學生道德缺失的問題,重新塑造其世界觀,促進優秀人格的形成。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會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于潤物無聲中凈化人的心靈,提升思想道德品質。
1.2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近年來,高校不斷地涌現出學術作假、考試作弊、道德低下等社會亂象。曾幾何時,人人艷羨的大學生活已然變得如此浮華了;曾幾何時,學術氛圍濃厚的高校環境也日漸淡薄了。高校作為最后的凈土,也正在一點一點被吞噬。而一旦茶文化被吸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其“廉、美、和、敬”的茶文化內核將能從一定程度上撫平大學生的急躁心理,滌蕩其心靈深處的塵埃,清掃高校中的浮躁之氣。大學生在浸潤了茶文化的清雅和善之質后,會被其所感染陶醉,然后于無意識中潛心研習,并以此作為為人處世之準則,而高校的學風也會因此而有所改善。另外,傳統茶文化走入高校校園,其自然樸實之氣也會在整個高校彌漫散開,氤氳出一股濃濃的茶文化氛圍,而大學生的真善美品性也會被進一步激發出來,從而促進高校良好校園文化的營造。
1.3促進傳統茶文化的弘揚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優秀文化的積淀,蘊含著獨特的文化意義。然而,歷經千年而未衰竭的茶文化,卻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里備受冷遇,甚至出現了斷層危機,有可能出現后繼無人的尷尬狀態。而茶文化與高校思想道德相融合則意味著茶文化作為一種教學資源被注入到高校課堂中,那么其文化內涵、藝術氣息以及美學元素都會隨之為學生所熟知;茶藝茶道茶詩歌,茶學茶戲茶故事也會為人所知曉。同時,茶文化作為一種優秀的思想文化被滲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其被以一種藝術的方式融入學生的血液中,使其潛移默化中習得了傳統茶文化知識的精粹,明確了茶文化內容的基本要義,從對于茶文化的無知淺薄狀態中走出來,并在茶文化思想的引導下構建自己的世界觀,最終也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傳統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學應用中的問題闡述
2.1傳統茶文化的意蘊剖析不足
傳統茶文化作為一種教學資源被引入到高校教育中,其起步較晚發展歷史較短,尚有不足之處。而且我國傳統茶文化博大精深,知識框架體系異常復雜,高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課程難以容納所有的茶文化精華,因而也導致了其對于茶文化意蘊的闡述過于淺顯。一方面,高校教師對于茶文化內涵缺乏深入研究,其在應用茶文化進行思想道德課程的講授時,知識簡單地將茶文化基本知識僵硬地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茶文化意蘊明顯不足,其精神實質也被掩埋。另一方面,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課程中的茶文化課程設置也不合理,課本教材對于茶文化內容的體現較少,其在整個考核評價中所占的比例較低。總之,傳統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不如人意,雖然以一張新面孔被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是其真正的德育價值卻并沒有完全展現出來。
2.2大學生對于茶文化的認知較淺顯
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種文化意識也隨之涌入,崇洋媚外的心理也肆意滋生,特別是高校大學生,極為推崇外國文化節日。究其原因,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其對我國優秀文化缺乏基本的認知與歸屬感。大部分學生對于茶文化持一種淡漠的態度,其不會理睬茶文化的具體內涵,也無心關注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更不愿參與到茶文化的傳承中。所以,雋永含蓄的茶文化也只能停留在昔日的輝煌中。再者,由于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的不健全,也使得大學生對于茶文化的認知較為粗鄙。十幾年的學習生活都沒有觸及過茶文化知識內容,這一大段茶文化知識的缺席,影響了其在大學的茶文化學習進度。而后,很多大學生都抱著實用的心理,選擇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以提高自身的就業優勢,而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課程也就此被忽視。
2.3師資力量薄弱校園茶文化氛圍不濃
“名師出高徒”,教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承擔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師不僅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更是被賦予了“育人”之責。然而,據調查,大部分承擔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師,其自身的茶文化知識極為匱乏,其也并不是科班出身,無論是文化修養內涵還是茶文化底蘊都是比較貧乏的,其對于傳統茶文化缺乏系統而全面的學習,難以將廣博的茶文化知識嵌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髓深處,終究也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于茶文化知識的熱愛之情。茶文化作為一股清泉被引入到高校,其并沒有完全洗滌掉沾染在大學生心頭的浮躁,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凈化作用,“重工輕文”教學理念的陰影下,茶文化知識難以透徹地與思想道德融為一體,也導致了整個校園內部的茶文化“氧氣”愈發稀薄.
3解決傳統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學應用問題的措施
3.1加強茶文化與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
茶文化是在肥沃的傳統文化土壤上生發出來的,其是滋養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支撐,為我們燦爛中華文明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將茶文化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的實質是以傳統優秀文化對高校學生進行漸染熏陶,以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茶道精神重塑其人生觀,能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里保持一顆赤誠之心。因此,茶文化在被融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時,教師應該以茶文化為切入點,深入探討隱藏于其后的文化內涵,將深厚的茶文化歷史,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其在浩瀚的茶文化知識海洋里自由翱翔的同時,也能促進其思想境界的提高。此外,高校也應該根據當前思想道德教育現狀的具體情況合理地安排茶文化課程內容,循序漸進地逐步增加茶文化內容在整個思想道德教材中的比重,最終使茶文化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進行相得益彰的融合。
3.2完善教學方法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
高校在以茶文化構建思想道德教育課程體系時,并沒有從思想教育的終極目標出發,而只是為了教化學生而設置,最終效果也只是收效甚微。單調的教學方法不合理的課程體系,也消耗掉了學生對于茶文化思想教育課程的所有興趣。所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引入茶文化元素時,應該從教學方法與教學體系上對其進行全面革新。教學方法上,高校可以建立新的教學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手段,并不斷創新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學方法,組織教師間的教學方法探討活動,從而促進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教學體系上,高校應該立足于當前的現實狀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與茶文化知識的認知程度,對茶文化思想道德課程進行分層設計。同時,建立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雙軌制課程體系,使必修課與選修課雙規并行,從而初步構建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學體系。
3.3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打造專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茶文化知識的學習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其必須通過專業而系統的學習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鏈,否則只能永遠在茶文化知識的皮毛里翻滾。因而,高校應該引入專業的茶文化教師對茶文化思想教育課程進行高水準授課,提高課堂教學的含金量,優化茶文化思政教師隊伍。首先,以高薪聘請茶文化專家定時到思想教育課堂進行巡回式授課,使大學生在大師精彩的講解中領略茶文化的獨特魅力。而后,對于高校的思想道德教師也可以進行茶文化知識培訓,以提高其對于茶文化的認知水平,從而為其茶文化課程的講授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避免出現被學生發難的窘境。同時,高校應該堅決擯棄傳統的“重工輕文”教學觀,全面樹立“工文并重”的觀點,將素質教育踐行到底,掀起一股茶文化思想教育的傳播熱潮。
參考文獻
[1]李妍,吳曉東.論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00-101.
[2]魏斌.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重塑[J].新西部(理論版).2014(5):124-125.
[3]莊華峰,蔡小冬.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現狀與對策探究———基于安徽省W市S大學的調查[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5):16-18.
[4]張美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研究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2):52-53.
[5]李紅冠.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思考和措施[J].中國培訓.2016(10):84.
作者:李雪 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