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歷史檔案對茶文化典故形成的影響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的茶文化是經過幾千年歷史所形成的體系化內容,其中包含了我們一直以來的歷史和民族習慣,以及社會價值規范,同時也是值得我們長期繼承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在茶文化形成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具有該類文化特點的典故,這些典故的存在不僅成為茶文化傳播推廣的“明星符號”,同時也是我們了解傳統茶文化的最佳途徑。因此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本文擬從我國茶文化的歷史及相關典故入手,結合分析歷史檔案的作用和價值,從而有效分析歷史檔案對茶文化典故形成的具體影響。
關鍵詞:歷史檔案;茶文化典故;形成影響
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飲茶歷史最長的國家。我們已經很難確定我國飲茶歷史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也無法證明是誰發明了飲茶。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我國不僅是茶葉的發源地,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世界上多數地區的茶文化與茶葉生產理念都是從我國傳遞過去的,可以說在整個茶文化體系中,中國的茶文化有著重要價值和內涵。
1我國茶文化的歷史及相關典故分析
1.1我國茶文化的歷史內涵分析
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一系列內涵和價值,尤其是進入新中國之后,茶文化發展進入全新階段,相對傳統文化來說,當前茶文化發展過程中,其更注重時代特點和人民需求??梢哉f,茶文化體系中更講究“寫真”,同時也注重對情感和認知的融入。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我們想要有效了解傳統文化,就必須對茶文化的特點和內涵進行全面系統化了解。首先,茶文化的內涵表現為傳承性。茶文化并不是在一天之內所產生的,如今整個茶文化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體系和產業,正是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延續,在不斷沉淀的過程中,其逐漸發展成為成熟的茶文化機制。一直以來,我們的茶文化都沒有斷絕過,其關鍵原因在與茶文化被直接、有效的傳承下來。其次,我國的茶文化并非在一個地區,而是在多個地區都形成了茶文化體系,分布廣泛、內容多元的茶文化體系成為具有我國特色的文化機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茶文化的形成過程是事物發展融合的產物。在長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了一系列文化元素,將茶文化進行深入剖析,我們可以發現多數情況下,茶文化都通過一定文學形式展現出來。因此無論茶文化如何發展,其都需要有一定文學作品做傳播鋪墊。
1.2我國茶文化中形成的相關典故分析
典故一:賜茶代酒?,F代社交禮儀中,酒是重要的“情感表達”工具。但也存在一些場合,不適宜喝酒,因此就會用“以茶代酒”來具體代替,既不失去禮節,同時也能有效開展情感溝通活動。這一“做法”的來源事實就是從記載的典故中轉變而來的。根據《三國志》中介紹,吳國第四代皇帝孫皓非常喜歡喝酒,而且每次舉辦宴會時,來賓都要喝很多酒。但其中有一位大臣韋曜酒量并不多,而孫皓非常器重博學有才的韋曜,因此每次當韋曜喝不了酒的時候,孫皓就會讓內侍偷偷的用茶換掉韋曜杯中的酒。這就是以茶代酒的典故來源,從這一典故的形成,其中就是茶文化內涵的一種展現,以茶代酒,實際上是茶文化中以禮待人的具體展現。而之所以能夠形成并傳承這一典故,正是經典著作記錄的結果。典故二:陸納杖侄。實際上,茶在飲用之風興起初期,只是被作為貴族和上層人士品鑒的飲料。陸納杖侄是根據東晉著作《中興書》的記載所流傳至今的茶文化典故。其大概講的是:陸納是一個十分節儉的人,有一次他在接待謝安的拜訪時,僅僅安排了茶果來接待。而其侄子認為接待人是東晉極其有權勢的人,因此就認為整個接待的安排過于簡單,所以便自主主張,用豐盛的菜肴替代了原來的瓜果安排。待謝安走之后,陸納便對侄子這一行為憤怒職責不已,并且杖責其侄子40板子。這就是陸納杖侄典故的來源,這一典故也被成為我國茶文化十大典故之一,而在這一典故中豐富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勤儉節約的道德理念。當然這一典故的傳承,離不開《中興書》的記載。典故三:王蒙與水厄。真正意義上,飲茶從貴族走向大眾,還是唐宋以后的事情,因此在魏晉時期,很多人并沒有形成飲茶的習慣,即使是多數貴族,也沒有形成相應習慣,所以多數人對喝茶并沒有太多興趣。根據《世說新語》中記載,東晉時期的王蒙,非常受皇帝器重,因此也是當時的權勢重臣。而王蒙有個愛好就是喝茶,并且是非常喜歡喝茶,其喝茶的熱度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接受范圍,一旦家里有客人來,其就一定要來訪的客人和自己一起豪飲,由于多數貴族尚未養成喝茶的習慣,所以每次去王蒙家中拜訪,就表達出自身的擔心和害怕,因此在每次去之前,通常都說今天有水厄。通過這一典故,我們可以了解到茶在東晉時期并未形成風氣,同時其也被作為招待客人的重要工具。此外飲茶風氣的形成,應該與權貴推廣有很大關系。
2歷史檔案的作用和價值分析
我們應該認識到歷史檔案是一種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書。其中囊括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和人類文明的文化成果,同時其中也富含了我們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共同信仰和社會風俗等等??梢哉f,歷史檔案就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字記載,而整個檔案中也包含了濃厚的文化氣息,因此想要深入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就必須體系化了解歷史檔案的作用和價值。一方面,我們應該清楚歷史檔案是對人類活動和人類文明的記錄依據,也是幾千年文明的見證者。由于歷史原因,很多證明同時期文明的方式都不復存在,無論是民謠,還是語言,其對原有故事內容記載的內容缺乏客觀依據。而只有歷史檔案能夠對同時期發生的事件進行清晰化描述,后人通過了解和學習這些歷史檔案內容,能夠對故事進行真實有效的還原。除了真實記載價值之外,實際上歷史檔案也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但在多數人看來,更在意的是歷史檔案對歷史事跡記錄的內容,因此其看中的是檔案文化的歷史性和傳承性。隨著我們對文化觀念認知不斷成熟,如今我們在研究歷史檔案時,通常也充分認識到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內涵。通過對檔案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有效認知歷史檔案典故中所記載的歷史事實。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清楚的看到歷史檔案與中華五千年文明深深相融,因此對傳統文化的真實可靠性,以及文明延續性都有極高要求。想要達到中華文明的有效創新、傳承和發展,不能只靠語言,更重要的是依賴可信度極高的文字記載,歷史檔案就一起客觀性成為重要的傳播載體。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如今歷史檔案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檔案內容,而是融入了社會發展心態和實踐價值的重要內涵。所以,歷史檔案中所記載的不僅是一種文化內容和歷史資料,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社會觀念的有效繼承,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所不可缺失的重要內容。
3歷史檔案對茶文化典故形成的具體影響分析
文化傳承的主要方式是文字和語言,只有依托這兩種形式,各種文化才有可能被傳承發展下去,而語言的傳遞方式比較多,比如民歌、民謠等等,但傳播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文字,通過文字的記載,不僅能最大限度的確保整個傳承過程不發生變質,同時也能實現對整個文化的等量傳遞。因此我們在界定一種文化或者文明時,最有力的證明依據就是其文字內容。歷史檔案無疑是其中最具說服力的證明方式。茶文化如何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不僅沒有消亡,反而日益重大,其關鍵就是有陸續出現了一系列與茶相關的文學作品,乃至經典專著對整個文化內容進行了體系化宣傳和記載。歷史檔案作為文化記錄的重要文字形式,其中記載了整個民族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富含了各種文化元素。相對于文化傳承的另外一種“語言”形式而言,歷史檔案更具有穩定性和真實性,可以說歷史檔案是我們了解茶文化的最正面渠道。深度了解傳統茶文化,不僅需要了解其文化內容,還要有效認識其外部延伸。所謂傳統茶文化的外部延伸,并不是簡單元素,并非一般人所想到的茶道等。實際上其外圍延伸是融入了精神理念和價值觀念的文學藝術,而這些外圍延伸是我們必須了解并且學習的內容,只有深入了解這些內容,并且相應融入情感和價值內容,從而才能為有效了解、學習、傳承、創新茶文化奠定基礎。歷史檔案所記載的方式比較科學,同時其保存性比較好,因此其就成為我們傳遞文化,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有關茶文化所形成的歷史檔案是我們體系化了解茶文化的依據和前提,也是我們認知茶文化的重要內容。通過對中國歷史上的茶文化典故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但凡可信度高,而且具有研究價值的典故事跡都是通過相關經典著作所形成的。因此茶文化的歷史主要依據歷史檔案來實現記載和傳承,如今我們所知道的第一部有關茶葉的著作就是唐代陸羽的茶經,因此當前我們研究、學習茶文化的主要依據也是這些文字記載,因此,可以說歷史檔案是茶文化典故傳承與發展的主要載體。此外,茶文化典故的形成都有獨特的背景,其中也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因此一直以來,我們在學習和認識茶文化時,都必須深刻認識和理解其中的內涵與價值,這是我們傳承茶文化的依據和前提。
4結語
我國的茶文化不僅體系全面,內涵豐富,更重要的是其承載和沉淀了整個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因此我們可以說茶文化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也是融入了整個民族價值觀念的重要內容。經過長期傳承、發展,如今茶文化已經形成了遍布各地區,涵蓋多種茶葉類型,融入了多種元素的茶文化體系。而記載我國茶文化體系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就是歷史檔案,通過歷史檔案的有效記載,為整個茶文化體系傳承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前提。因此通過對歷史檔案的價值意義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深層次分析歷史檔案在茶文化不斷傳承、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價值和內涵。
參考文獻
[1]朱時磊.唐代茶文化問題研究[J].茶世界,2013(11):151-154.
[2]陳文華.魏晉六朝飲食文化與文學[J].世界農業,2013(17):112-125.
[3]范增平.試論唐詩對茶文化的傳播[J].農業考古,2014(7):53-57.
[4]于越.中國茶文化研究的當代歷程和未來走向[J].農業考古,2014(15):79-83.
[5]陳香白.文化產品及其相關范疇再論[J].藝術百家,2015(17):44-47.
作者:劉巖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