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茶文化進校園”活動實踐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茶文化的內涵和社會功能由來已久,茶文化進校園活動育人作用顯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還可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禮儀規范。茶文化進校園活動,需要循序漸進,彰顯特色;要聯動各方,合力推進;要豐富形式,創新方式。學院通過“茶文化進校園”的實踐活動,雙管齊下,一方面實現茶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發揮茶文化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茶文化;職業素養;人才培養;教育方式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湘西州自然生態環境適宜茶樹種植,2019年茶葉種植面積近50萬畝,年干茶產量10000噸以上。當下,茶產業已成為湘西州農業特色支柱產業,農民群眾的當家產業,湘西州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湘西茶葉品質優良,古丈毛尖茶與保靖黃金茶為湖南省代表名茶,中國知名綠茶品牌。為助推湘西州茶產業發展,進一步夯實茶產業基礎,全力落實百億茶產業發展目標,在州內形成人人講茶、人人喝茶、人人愛茶、人人宣傳茶的良好氛圍,為茶產業的大發展貢獻力量,州茶葉協會與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共同創建了湘西州茶文化推廣中心。茶文化推廣中心的成立,旨在以“茶文化進校園”活動為載體,在全州范圍內宣傳湘西茶知識、傳遞茶文化、激發茶興趣、傳授茶技能,譜寫湘西州茶產業發展新篇章。
1飲茶文化及內涵
我國飲茶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開始備受關注,從秦漢、隋唐、明后代至今,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傳承與發展,創造了飲茶燦爛的文化,為人類的文明與和諧,特別是在加強友誼建立情感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飲茶文化也是我國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在人文精神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飲茶文化從古到今,始至終一直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其中的文化及內涵表現在物質、精神兩個方面。物質方面有歷史長河中前人遺留下來的茶文物,茶遺跡、茶字畫和老字號明茶,也有現代人推出的茶館、茶具、茶歌茶舞及茶藝會演等。精神層面有茶道、茶德、茶經、茶話,也有以茶會友、以茶靜心、以茶養性、以茶為榮等等的文化內涵。由于茶文化所折射了人們在生活上的渴望和精神上的向往,所以飲茶逐漸被人們視為是一種高雅的享受,飲茶也逐漸被人們稱之為品茶。當年清代查為仁的詩句“書畫琴棋詩酒茶”除了表達對生活的感慨,也正好道出了飲茶文化及內涵的廣大和深遠。
2飲茶文化校園的育人作用
茶文化進學校,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有利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茶文化中蘊含了廉明質樸、節儉尊敬的精神,促進了良好校園風氣的形成。
2.1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我國文化有5000多年歷史,而茶文化就有4700多年的歷史,我國是茶的故鄉,最早始于神農時代,沿襲至今,逐漸形成了茶德、茶學、茶道、茶故事、茶藝等一系列的茶文化思想,并蘊含著豐富的天人合一、和、德、禮、美、靜等哲學思想,反映出我國民族悠久的文明,奠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的強大根基,茶文化融入校園,對學生思想教育和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文化的自信。營造茶文化氛圍。通過調研、舉辦活動獻策搭臺,服務茶產業健康發展,突出以茶惠民、茶和社會的宗旨,培育與弘揚“清、敬、和、美”當代茶文化核心理念,推進了“茶為國飲、健康消費”的理念,更增強了茶文化的自信。
2.2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蘇東坡有句,從來佳茗似佳人。茶文化能緩解壓力,更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茶文化培養人吃苦耐勞、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品質,茶道中的廉、美、和、敬,茶德倡導的康、樂、甘、香等精神內涵,都與優秀人才應具備的誠實守信、吃苦耐勞、懂禮貌、善于溝通、團結協作、善于學習的個人品質等職業素養相一致,在校園融入茶文化資源感染學生,能促進學生的職業素養的養成。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滲透茶文化,不僅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而且也能改變學生生活態度,使他們熱愛生活,熱愛人生,重視友情,樹立集體觀念,充分調動智慧,發揮潛在能力。幫助學生能在靜中思考,動中上進。遵守規則,成為一名有技能、有素養的新時代高素質技能人才。
2.3培養學生的禮儀規范
禮儀是“禮”和“儀”兩個詞組合起來的合成詞,是在生活過程和社會環境之下逐漸形成經時間熏陶而固定下來的一種交往行為,是符合大眾心理,有利于人際關系健康發展和人格完美的準則。也是確立維護社會秩序為核心內容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在禮儀教育方面,其內容包含了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大到理想、信念、精神風貌,小至衣著、舉止、言行及接人待物。從對象上細分,可以劃分為個人禮儀、公共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等。茶禮儀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號,職場或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很注重禮儀。目前,高職院校采用“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在拜師儀式上,徒弟要向師傅敬茶,代表拜師求技,謝師恩,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教育,在社會或民間,要拜師學藝,也有敬茶的習俗;新人舉行婚禮時,要向對方父母改口敬茶;學生在學校提前學習和掌握茶文化知識,能培養學生的禮儀規范,對未來走上社會發展帶來幫助。
3以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茶文化進校園”的形式
推進茶文化進校園活動,讓“茶為國飲”的理念從學校傳播到千家萬戶,再傳播到四面八方,這對于打造“中國名茶茶鄉”,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3.1開設茶文化必修課、選修課
茶文化是茶道和茶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弘揚茶道,是學習茶文化的必修課,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諸事物的運行軌道,是順其自然的軌跡。茶道則是來自自然的沐浴,是心曠神怡、心無旁騖的美感之道。而茶藝便是選茶、洗茶、煮茶、燙壺、溫杯、聞香、品茶等過程的藝術,也是傳承傳統美德、追求完美的一種藝術。進一步理解,茶藝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而且還是蘊藏深厚文化的藝術。茶藝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又彰顯和發揚了現代生活的藝術形式,同時還滲透到文學、美術、舞蹈等領域,形成了正如蘇軾所云的“除煩去膩,世故不可無茶”的茶文化。現代社會隨著生活質量和人性品質的提升,越來越追求茶文化的品評,追求茶葉的色、味、形,追求茶藝的每一個操作藝術,追求品茗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追求呈現形式與精神的完美統一。學院開展茶文化教育,需要明確必修課、選修課,要結合市場變化和經濟需求,學院在教學上突出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緊跟時展步伐,明確創業就業導向。旅游管理系各專業開設茶文化必修課;“一村一大”農民大學生開設茶文化必修課;學院其他系部開設選修課。
3.2研發茶肴茶點
茶肴,即用茶葉入肴后烹飪而成的菜肴。茶葉入肴,一般有四種方式:一是將新鮮茶葉直接入肴,二是將茶湯入肴,三是將茶葉磨成粉入肴,四是用茶葉的香氣熏制食品。茶點,是在茶道中份量較小的精雅的食物,是在茶的品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類點心。茶點精細美觀,口味多樣,形小、量少、質優,品種豐富,是佐茶食品的主體。研發茶肴茶點。在保持中餐、西餐、西點、雕刻、面塑、調酒、咖啡等烹飪傳統技術的同時,旅游管理系烹飪類專業師生,要成立茶肴茶點研發工作室。茶肴茶點在形、色、味上進行創新,追求產品精細化,滿足消費群體的審美需求。
3.3建立大學生茶吧試驗點
茶源自中國,喝茶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身為炎黃子孫的一員,茶可以不喝,卻不能忽視這固有的茶藝文化;有鑒于此,建立大學生茶吧試驗點,提供最完整、正確的茶藝文化信息和普及茶葉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了解到茶的基本常識及生活文化的相關性。積極弘揚傳統文化,回歸自然健康。建立以茶水為特色的服務性茶吧,提供以國學為主的書籍,方便學生交流學習,建立非營利性,大學生創業基地。
3.4開展茶文化講座和社團活動
歌以詠志,詩能陶情,茶可清心。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乾坤。茶,是最精典的植物,生于青山,長于幽谷,結廬林間。從唐人陸羽的《茶經》中走出,飲盡山靈水秀,意蘊人間風情。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那濃濃的釅,就是全部的人生。茶源自中國,喝茶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身為炎黃子孫的一員,茶可以不喝,卻不能忽視這固有的茶藝文化。開展茶文化講座和社團活動,弘揚茶藝文化信息和普及茶葉知識,舉辦茶文化相關技能比賽與品鑒、展示等活動。學習茶藝技巧,溫杯、投茶、洗茶、燙杯、沖泡、出湯、分茶、奉茶、品茗,體會茶文化所帶來的安逸與親和,感受茶文化所展現的人文魅力。總言之,茶有八德:康、樂、甘、香、和、清、靜、美。清茶一杯,廉潔清白,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的廉政之舉,也是現代社會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現。新時代教育茶文化走入學校,通過學習茶禮儀、茶藝表演等,更好地學會了尊重他人,照顧服務他人,分享給別人的意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集體意識。將茶文化融入校園,內涵深入到學生心中,引導學生以和為貴、以人為善、禮貌待人、誠實守信,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對促進我國倡導的文明、團結、廉潔、和諧社會是十分有益。
參考文獻
[1]何關新.淺議推進茶文化進學校工作的重要意義[J].中國茶葉,2019.03
[2]羅釵霞.淺談“茶文化進校園”[J].貴州教育,2019.02
[3]侯首輝.茶文化在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課程化中的應用芻議[J].新西部,2018.20
[4]焦巧.傳統茶文化在高職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中的實踐研究——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6
[5]葛晉綱、劉敏、王潤賢.以茶為媒文化育人——江浙地區“茶文化進校園”活動之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7.39
[6]金疆.學校茶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實效性研究[J].農家參謀,2019.2Z
作者:劉芳 單位: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