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藝術思維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之際,各城市都就如何將城市綠地、公園景觀藝術融入到我們當前的城市化建設中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文章以南昌市公園景觀設計為例,分析了在當代景觀創作中所應遵循的藝術思維和技術思維,為今后的景觀創作提供思路。
關鍵詞:城市公園;設計;思維
1藝術思考的意義
思想通常是指人類思想與自然本質屬性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并通過間接的概括性反映出來。擁有一定的藝術設計思維,能使人具備理解和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從產生的原因、背景等方面尋求解決的辦法。在當今設計、工程技術、商業活動等各個領域中,藝術思維成為最受歡迎的詞匯,被廣泛運用。設計是一種創新活動,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很好地解決問題或者完成項目。對設計要素、條件、目標等方面的思考,無論在哪一個設計環節,都會對物質世界產生影響。無論是對設計本身的分析,還是對設計對象的分析,在設計過程中都要遵循物質存在的一般規律。
城市公園景觀是城市發展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的重要民生工程,良好的城市環境離不開城市綠地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能給人們帶來良好的城市生活品質,人民公園和八一公園作為南昌市比較著名的城市公園,為南昌市民提供了城市生活、休閑、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場所。前一種是由政府規劃設計的城市公園,后一種是由歷史形成的游園景觀構成的游園休閑,二者雖然在本質上都屬于城市居民休閑的城市公園,但在景觀環境的本質屬性上還是有本質的區別和差異,因此,本文就兩種不同形態的游園景觀環境設計進行比較研究,以探討公園公共空間景觀環境設計的設計藝術思維。園林景觀設計理念應以“以人為本”的設計藝術思維為主導,強調以人為本的根本目的,即以人為本的設計藝術思維,設計理念應追求整體的設計觀,這樣的園林環境才不會成為雜亂無章的雜亂無章的雜亂環境。
2.1設計藝術思維中的生態可持續發展觀念
八一為風景園林,其歷史可追溯到唐代,杜牧詩中有“東湖之景”。以風景湖著稱,東湖有三個島嶼,其中兩個在八一公園內,可以說,八一公園是保留了原東湖的景觀肌理和有此原生態基礎,完整的水系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態系統,同時將生態綠島與單調的湖泊相結合,將湖面、亭臺、岸堤等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景觀設計就是要將原生態的綠島與湖面、亭臺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有利于公園的自我生態修復,營造一個自然健康的公共活動場所。與擁有良好自然生態環境的八一公園相比,人民公園在自然水系方面顯得稍顯遜色。人民公園從50年代開始建設,屬于人造城市綠地公園。公園建筑面積很大,公園建設初期主要是城市綠地,園內水系不發達,僅有一條人工河流直通園內,園內多綠地,綠植195種,灌木8263株,各類花卉2萬余株,草坪2280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81.18%。因此,兩個公園在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和建設上有很大的不同,這可能與其建設初期的地理位置有關,八一公園以風景區為基礎,自然生態有其獨特的優勢,人民公園作為人工營造的環境,生態環境是不能和八一公園相比的,畢竟人工營造和自然形成還是有不可磨滅的差距。
2.2是設計藝術思維中的都市配套設計思想
建設城市公園的目的在于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親近自然的公共活動場所,它與城市的快速發展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居民都愿意在綠化中生活,自然景觀優美的地方一個開放環境的城市綠地與城市居民的居住空間相互融合,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動力。2019年初,八一公園升級,將原有的圍墻拆掉,使綠地與城市街區景觀相互融合,園中有園,園中有城。八大公園的“拆墻”行動,仍是南昌市老城公園率先開展的,因此,另一個同樣位于老城的人民公園,還是被圍墻高高圍擋著,與市區隔開。墻擋著風景的同時,也阻斷了人與自然的聯系。無墻的公園,即使人走在街區道路上不再有花園,也能欣賞到公園的景色,入眼也都是綠色的,而有墻的公園,人們走在街區的公園外,也只能看到冰冷的鐵柵欄,如同繁華的城市遠離綠色,沒有一絲的溫暖和溫度。
2.3設計藝術思維中的設計意識觀念超前
作為城市建設用地中占用面積較大的公共空間,公園在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到其當前的休閑娛樂功能,作為城市中大量占用的土地,在提供休閑空間的同時,也應體現安全、防災、避災的城市理念,預留大面積的開放空間,作為城市居民避難場所。這種設計意識并沒有在八一公園和人民公園中表現得非常明顯。由于水系發達,八一公園的水域面積大面積擴大,預留土地不足。人民公園建成時間很長,在隨后的更新改造中也被忽視,但是好的是人民公園有很大的綠地,后來的更新改造可以引進防災避災意識,也可以更好的凸顯“以人為本”的設計藝術思維,游樂與安全都可兼顧。
3設計藝術思維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對比。
3.1公園地勢
八一公園是以自然風景區為基礎,保留了原有的自然風貌,湖泊發達。水面水系,湖中的三個綠島通過棧道廊橋連接在一起,鄰近地塊面積較小,綠地以平地為主。整體而言,行情走勢簡單而平坦。在地形處理上,人民公園與八一公園相比,作為人造公園,其平地、山坡和土堆都比較豐富。斜坡營造亭臺樓閣,作為人的休憩、靜坐、觀景之處,梯形地面以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階梯建造,垂直平坦的地形營造,以步道和休閑座椅的布置為主。這兩種方法比較起來,人民公園的地勢比較豐富,趣味也比較強烈,能夠進行營造的手法也比較多。
3.2公園道路
八一公園由于水域面積大,土地面積小,而通往湖心綠島的棧道長廊只有一條,因此與人民公園相比,道路系統比較簡單,只有一條通往湖心島的路線。但由于人民公園占地面積大,且以土地為主,在道路系統的設計上卻相對復雜,首先是整體的主路設計,其次是次路和羊腸小道,這些都要考慮到不同人的使用需求,有要抄近道,走捷徑的行為,減少不必要的路程,為了使這些道路之間互不直接影響,人民公園的道路系統設計都很講究,這就是人民公園道路比八一公園更復雜的原因。
3.3公園建筑物和設施
人民公園內建有許多建筑物,芙蓉廊、映水亭、半島亭、松濤閣、中國園,設計布局富有江南園林特色。在這些園林中,最具特色的是對園林的設計,包括開國元勛將軍題寫的“蘭室”。在八一公園內還有百花橋、冠鰲亭、蘇堤、蘇圃、水木清華館和九曲橋、湖心亭等建筑。在這兩座公園中,既有傳統的建筑,也有建筑的形式,它們既是公園的一部分,又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是為游客提供休息和觀賞的景觀空間。但唯一沒能做到的是,兩個公園的建筑老舊破壞嚴重,許多建筑及其周邊環境得不到適當的保護和維護,臟亂差,年久失修的危樓等,是兩個公園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
3.4公園內的植物配置
人民公園在立園之初就將植物園的理念體現出來,這樣植物種類豐富,綠化面積大。所有配置都非常豐富,綠色覆蓋率達到80%。八大園由于水面廣,地少,植物種類比不上人民公園,以親水植物為主。植物群落結構是公園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既能構成優美的環境,又能起到襯托主景的作用。因此在公園景觀設計中,植物的選擇也很重要,首先要考慮當地的植物,既適合當地生長,又能體現當地的特色,其次要選擇品種配置,考慮到主景設置、人群的適應性,讓植物點綴公園,讓人更好地接近自然,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能找到一絲絲可以放松心情的角落,感受平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綠色。
3.5公園小品景觀的布置
在八一公園和人民公園,大量的假山假石點綴在公園內作為景觀小品展示,但其它景觀小品設施則相對缺乏,沒有體現地域特色,游憩座位設置數量是否充足。保護設施必須要有,還要特別注意公園夜間照明設施。此外,在整個公園內還必須設置清晰、醒目、引導性強的標牌,標明道路、設施、出入口、電話亭、廁所,以及提供如何求助等標示性設施,這是兩個公園所缺少的。
3.6公園水系設置
水是生命之源,人是有親水性的,公園里的水不僅能調節濕度和氣溫,同時也能凈化空氣,所以水是公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東湖上的公園,八一公園具有先天優勢,水資源豐富,但由于湖屬于靜態水,平靜的水面太過死板,所以公園在湖中設置活水裝置,包括在湖中開設游船活動,利用人為因素給湖面制造動靜,使湖面充滿活力。人民公園水資源相對來說比較缺乏,一條人造河流穿過公園,人們很難靠近水,去體驗水的活力,這樣對于公園的生命力建設來說還是不夠的。
4總結
從上述公園的設計理念和實際的公園設施來看,八一公園和人民公園是簡簡單單的。稍作對比就能發現,八一公園和人民公園各有千秋,在不同的設計藝術思維下,兩個公園最終呈現的景觀設計效果是不同的,但兩者都作為城市公園的公共休閑場所,是游園、游園,公園的建設和改造都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最基本的設計藝術思想,城市綠地的營造,都要充分考慮到城市居民的需要,沒有距離感,與生活相關聯的生態環境,才是都市人所追求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如何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公園,讓居民喜歡的休閑場所,是我們作為設計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作者:胡港凱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