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堂創新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總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創業創新已經進入普通大眾的視野,從社會青年到在校大學生、從社會輿論到個人行為,從線上到線下,創業熱情噴薄而出,勢不可擋。大學生是全民創業的主體,因此高校創業教育緊跟其后,并承擔了極其重要的責任。本文主要探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堂從內容到形式如何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創新理念一經總理提出,即獲得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目前,創業教育在社會和高校如火如荼地開展,共青團、人社部、教育部三個口子同時提供了大量優惠政策和資金,用于扶持有創業意向的社會青年和在校大學生,尤其是高校大學生創業目前態勢可喜。有關創業教育起源的說法有多種,從宏觀層面而言創業創新的興起和當前我國經濟轉型有必然的關系;從微觀層面而言,就業難是當前大學生的一個現狀,創業則是很好的出路。可見,創業教育既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也是適應高等教育自身發展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育理念,是融創新教育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的一種教育模式。通過麥可思調查,近五年高職院校的創業率一直高于本科院校,其中2014年高職高專創業率為3.3%,本科生為1.2%。同時調查結果表明:創業項目與創業者所學專業關聯度不大,其中2014年高職生創業項目與專業關聯度為27%。對此,有學者提出缺乏有效的創業教育成為我國創業人才短缺的一個制約因素。有關創業教育的提法早在20世紀末就已經出現,1999年,國務院批轉《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采取措施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2012年8月,教育部下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文件規定要把“創業基礎”作為必修課在本科院校開展。同時,教育部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從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進展,普及創新創業教育。但長期以來,有關創業教育教什么、怎么教、誰來教沒有一個標準,作為一名高職院校從事創業教學的專職老師,筆者以為,要想上好一堂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準備:
一、教學理念的轉變
創業教育目前在高校的現狀是歸屬到公共課或者是文化通識課,其地位和專業課比起來顯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要想上好創業課第一步是建立一個積極的態度。首當其沖的是老師本人要有積極的態度和較新的理念。在一些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由思政、語文、數學或者行管人員擔任,本科院校一般由管理學院的老師擔任。創業教育主觀性比較強,課程內容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大多由任課老師根據教材自行決定,因此,上課質量很大程度上是看你是否遇到一位德才兼備的專任老師,其整體上的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改變這種局面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創業教育理念的改變,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創業教育是什么?學術界對此定義很多,主要概括為三個方面,即創新性行為,創立事業、職業,創辦企業。近幾年,有關組織在全球21個國家做的一個調查表明:中國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排名都倒數。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是否可依此類推,創新能力也比知識更重要。創新精神狹義的理解是創造一個新的東西,如新技術、新理念、新市場或者是一個新企業;廣義理解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生活的態度,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學生創業的突出特點更強調創新或創造,即用創新精神來創業,這個“業”可以是學業、職業或者是事業,甚至可以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當學生有了創新創業意識后,不管在生活還是工作上都會形成自主規劃的意識,其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遠遠大于父母老師的耳提面命。
(二)創業教育教什么?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縱觀目前中國創業教育培訓市場和高校創業課堂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創業教育就像個筐,什么內容都往里面裝,諸如創業精神、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風險控制,甚至心理學的一些原理都直接課堂上搬。可見,創業教育教什么,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筆者從自身從事創業教育的一線經驗總結,創業教育可以分為三個模塊,一是創新精神啟蒙和訓練。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人的創造天賦反映到高校創業教育目標上表現為開創性,不管任何時代,具有創造精神品質的人始終是最大的創造者;二是掌握創業基本流程。熟悉與創業相關的國家政策,把握相關行業標準和規范,掌握能夠支持學生成功創業的技巧和方法;三是創業實踐的落地。即各個高校的創業園或者企業孵化基地,其職責主要是幫助和促成有條件的大學生真實實現創業,完成創業的實體化和市場化,從而培養出能適應乃至引領區域發展的應用型創造人才。目前湖北省有華中科技大學的“創業實踐中心”、武漢理工大學的“青銅時代”、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的“孝文化創業學院”等創業平臺,并在創業實踐這一塊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三)創業教育怎么教?這一點本文第二大部分將要闡述。
二、教學方法的創新
創業教育課程的創新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這就決定了它不能像其他傳統課程那樣一本教材、一張桌子、外加一個黑板即可,也不單單是一臺多媒體就可以搞定,要想上好一堂創業課,教學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根據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把學習過程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動學習,其教學設計主要是以討論、演講或者模擬實踐的方式進行,被動學習包括聽講、閱讀和視頻,介于主動和被動學習之間的則是觀摩和考察。據此,在創業教育課堂的教學設計中,主要的教學方式以主動學習為主,即多討論和實踐,少灌輸和講解。
(二)根據學習注意力曲線原理,學生往往在一堂課20至25分鐘左右的學習注意力曲線下降到最低點,如何抓住這個最低點也就抓住了45分鐘的課堂。因此,教學設計應把握時間管理和教學內容管理相結合,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創業教育課堂不同于文化通識課的地方在于他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不同于專業課的地方在于他不是某種技術或理論的訓練,創業課不僅要有理論,還要有實踐,更要有創新。這就要求創業教育不管從形勢還是內容都不能用傳統的方法進行,一改傳統黑板和多媒體教學模式,采用“多彩白活”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即多媒體、彩色卡片、白板、活頁掛紙,其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大量的討論、觀摩和實踐參與到課程中去,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從而改變知識結構和行為。學習的本質就是改變通過經驗形成的行為方式的過程。
三、教學內容的呈現
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游戲化,換言之,以游戲的形式教學,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在歡快的活動中,甚至在激烈的競爭情景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教學大綱上的內容。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力莫過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內在興趣,而最能激發學生這種內在興趣的莫過于游戲。對于理論基礎不是很扎實的高職生而言,再好的理論都要以他們所樂于接受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否則可能部分學生理解不了,比如在教學設計中輔以各種游戲。從目前我們國家一些創業教育培訓項目來看,都用到了游戲,像KAB、SYB、DMC,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創業教育課堂中,理論部分主要以參與式教學方法,實踐部分則以游戲為主。目前,在我的創業課堂上,主要用到破冰、暖場、主題三類游戲,實踐證明,其效果在提高學生注意力和活躍課堂氛圍上效果非常顯著。教學內容游戲化可以達成以下兩個效果:
(一)良好的課堂效果
創業教育游戲環節的設計具有很強的競爭性,比如主題游戲中的搶答,在比賽中,每個學生都急速地開動腦筋,盡力做到最好,以求自己或者本組能得到好成績,專注力高的同學會產生輕松愉快的感覺,整個過程中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在這種氛圍的帶動下,大多數學生能振奮精神,積極地轉動腦筋,努力爭取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機會。整個課堂中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最終獲得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游戲中,學生的專注力、創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意識得到明顯的鍛煉和提高,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對于高職生而言,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游戲化深受他們的喜愛,尤其是每次課堂的主題游戲深受學生歡迎。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游戲化對任課教師要求非常高,因為游戲教學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對“教”和“樂”有嚴格的界定:教,必須是教材中的內容,尤其是其中的重點難點內容。樂,必須有比較成熟的游戲法則,有很強的競賽性,有明確的輸和贏,有極大的趣味性,并且在一定的機遇前提下,給參賽者以很大的發揮主觀能力的空間。這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熟悉游戲的玩法,還要有一定的課堂管理能力,二者缺一都會導致課堂混亂。
作者:易秀娟 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