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創新創業教育困境與改革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今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更是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創新創業教育是拓寬就業渠道的有限途徑,高校開始相繼開設了該門課程,但是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仍然沒有形成一個可供借鑒的體系,并且教育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學生自身的不足,教學方式的欠缺等。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創新創業教育所面臨的難題以及促進改革進行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困境改革路徑
近年來,人們對于創新創業的熱情有增無減,尤其是在相當一部分青年人中,創新創業已然成為一個熱議話題。創新創業之所以產生如此大的反響,與國家的大力扶持有著很大的關系,由總理所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了人們投入創新事業的一大動力。學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搖籃,正面臨著艱苦的挑戰。所以進一步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學的改革,提高培養人才的平均水平,發現問題并尋找恰當的改革路徑,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價值。
一、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創新是推動國家經濟技術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不斷地創新,國家才會變得更加強大,人民才會變得更加安康。高校聚集了眾多的優秀青年,其重要責任就是培養創新人才。我國的各種創新項目的數量很大,但是高質量的項目還是比較缺少。我國創新創業的教育起步時間相對較晚,始于20世紀末。首先由清華大學,將創新創業項目引入高校,接著以中國人民大學等為代表的9所高校,成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試點,這標志著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正式啟動。迄今為止,各大高校不斷地改革創新教育模式,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各種新型教育方式不斷涌現:開展創業創新規劃大賽、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為學生提供創業創新指導課程等,這些新方式大多收獲到了豐碩的成果。盡管如此,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是存在諸多不足,學校對于這門課程的重視度不夠高,課程理論知識教育與實驗教學脫節,教學方式單一,同時,創業實踐平臺也相當的短缺。
(一)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創新潛能的抑制
由于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學生更注重課本上的知識,想象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時,課程的多元化程度不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沒有得到開發和鍛煉,創造性也由此受到極大的抑制,“不會創新、不能創新”成為了創新創業教育中一個非常棘手的挑戰。雖然不少學生還是存在創新的思維,但是只要違背了老師的教育理念,就會被否定甚至禁止。久而久之,學生的創新熱情被消磨殆盡,創新的天性與意識因此逐漸消失。所以,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思考,認可學生的創新理念,是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基礎。
(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不足,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教學的內容過于強調理論知識,操作性和實踐性不強,雖然許多高校都開設了這門課程,但是大多都只是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可供實踐操作的平臺,學生的創業活動僅僅停留在紙上工作的層面。第二,教學方式滯后,授課老師本身就缺乏創業經驗,教學內容主要以各種案例為主,授課內容也主要是就業信息的獲取渠道、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對于實踐創業經歷,無法向學生傳達。第三,缺乏系統化的課程設置,完善的課程體系,是順利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撐,大多數高校的創業課程比重很少,有的學校甚至直接將原有的就業指導課程當做創新創業課程開展,從根本上混淆了兩門課程的實際意義。一些就業指導課程被應用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課程中,導致了課程結構的不合理;而創新創業本身的專業課課程卻比較缺乏,沒有形成一套可參考的集所有所需課程為一體的教學系統。還有一些高校沒有選定合適的創新創業課程的教材,這些都給創新創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第四,人才培養系統的缺失,確定人才培養計劃,可以為人才培養確立一個明確的方向,將人才培養模式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使得在培養過程中有文可依。雖然國家給予了創新創業教育極大的支持和鼓勵,出臺了不少相關的教育文件,但是創新創業教育仍然沒有看到切實的大規模成果。多數高校依舊是口號宣講多于實際行動,能夠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高校并不多見。開設該門課程的院校,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和計劃,對于學生的甄選也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三)創新創業專業的師資隊伍缺乏
雖然創新創業教育正在逐步進行中,但是已有研究員和專家的數量遠遠不足,這對創新創業教育隊伍建設造成了不小的難題。由于創新創業授課老師的嚴重缺乏、教師的定位也尚不明確,導致有些負責學生工作的成為了臨時的授課老師,這些老師沒有進行過相關內容的學習,也不具備創業經驗,對課程的深入理解嚴重缺乏,這樣的教學效果顯然達不到要求。其次,有些高校在聘用兼職老師時,多是進行采取推薦或者引薦等,沒有完整的量化評價標準,也不參照教師績效考評機制,對于老師的約束性不強,造成師資水平不足。
(四)學生自身創新創業意識淡薄
多數大學生對大學功能的理解,停留在一個較為淺顯的階段:大學只是改變命運、培養精英分子的地方,這樣的思想成為了禁錮學生創新思想的象牙塔。學生只是將學習作為升學、就業的途徑,創新創業教育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正是存在這樣的偏見,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沒有得到足夠的激發,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嚴重影響了自身能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同時,在開設常規的創業指導課程之外,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的隱形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實踐還非常匱乏,創業項目和實踐的總體水平均處于較低水平,并且還有不斷重復的不足,學生缺乏創新創業的精神,同時也缺乏勇氣和膽識,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創業率處于較低水平。
(五)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的針對性不強
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并不是要將所有的學生都帶入到創業的隊伍之中,而是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為具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一個能夠創新創業的機遇,所以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的建設,更重要的是將理論與實踐完美融合,實現學生自身創業的目標。如今許多高校為創業教育提供小規模的創業支持,同時,對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進行模擬實驗,這種多進行實踐訓練的方式是值得學習的。為了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壯大,要求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實踐平臺,盡可能為學生創造一個提供模擬創業的機會。但是根據目前情況來看,針對創新創業教育建設的、具有針對性的實踐平臺并不多見,各個平臺之間的交流合作也很少,獨立性明顯大于關聯性,這種情況就容易造成一些實踐平臺出現了偏頗,將創新創業平臺錯誤地發展成為了市場營銷試驗場。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融入創新理念
要想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首先就是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只有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涌現源源不斷的創新靈感。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中學階段,學生合理的想象力,應該得到老師的鼓勵支持,這樣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大學老師更是要鼓勵學生,大膽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打破常規的思維,同時進行交流也有助于激發其他同學的創造能力。學校還應該進一步改善學生的成績評價機制,適當地減少考試分數所占的比重,從根本上改變死板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融入新的教學理念,改變老師一直以來的灌輸知識的角色。老師應該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拓展。
(二)健全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課程的設置是創新創業教育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頒布了相關文件,提出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并且該課程將作為全體學生的必修課或者選修課,同時納入學分管理。為了創新創業課程的順利進行,首先要認識到這么課程的開設意義,不能將其與就業指導等課程輕易對等,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該門課程的內涵,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選擇合理的教材,選取學生能夠比較容易接受的教材,同時教材還要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創業需求。以成功的創新創業案例為出發點,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分析。由于創業的發展較為迅速,所以對于教材的及時更新也非常重要,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在順利解決教材選用的問題后,課程的開設也需要合理的安排。基礎課程作為基石,專業課程作為深入強調。在教育初期,合理的安排基礎課程,發揮好基礎課程的指導作用,使學生的創業意識逐步形成,在基礎知識堅實的前提下,再開設專業課程。專業課程是學習創新創業課程的重點,在與基礎課程對接的同時,增強專業對口實踐的創業應用,最后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業實踐平臺。如此形成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課程教育系統。
(三)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機制體制
創新創業想要實現長足發展,就要重視機制體制的完善,堅定不移地掃清機制中的障礙,為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高校的管理者,要切實認識到創新創業課程的重要意義,建立完善的領導機構,定期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努力營造一個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通過學生善于接受的宣傳方式,使得創新創業的理念深入學生的思想中,引導學生自發地進入到創業之中。同時出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鼓勵制度,為學生提供堅實的軟件和硬件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靈活地運用現有的科研資源,促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以此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支撐。對于大學生自主進行的創業項目,可以適當地進行扶持,或者在立項審批上給予優先權利,以保證學生的創業項目能夠發展壯大。
(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學生創新創業的實際能力和意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教學、指導能力,因此加強老師的培養力度,成為了關鍵所在。師資隊伍要做到專兼結合,高校本身具有的師資隊伍雖然具備不少明顯優勢,但是一些老師由于自身缺乏創業經驗,所以對于創業過程中的突發問題,沒有好的應對措施。學校可以面向一些大中型企業,招聘兼職老師,將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聘用為兼職教師,豐富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除了招聘外來企業人員,學校還應該有針對性的選拔、培養優秀的教師,他們主要負責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總體安排,對課程的安排、學生的考核等進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努力尋找最佳的培養計劃。學校還可以適當進行“雙導師”教學模式,在校園內,老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為實際操作打下堅實基礎;校園外,則聘請成功的創業人才,讓他們為學生傳授創業成功的經驗,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為學生解惑答疑。
四、結語
創新創業課程的開設,既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手段。盡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不少難題,但是只要按照有效的改革方式,一步步進行,從教學方式、到制度保障、再到師資力量的壯大,最后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一定會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1]吳玉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困境與路徑選擇.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5.
[2]祝超超、張繼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困境及路徑選擇.江西農業大學.2016.
[3]劉曉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面臨的困境及實施路徑研究.許昌學院.2018.
作者:謝志杰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