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工科下測繪工程專業建設思考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地理信息科學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發展建設離不開測繪行業的迅猛發展,社會對測繪人才的需求無論從質還是量上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在國家“新工科”建設發展的大背景下,文章圍繞高校測繪工程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進行討論,為全面提升高校測繪工程專業建設獻計獻策。
關鍵詞:新工科;測繪工程;實踐教學;大數據;互聯網
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科技創新活動空前密集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新推動全球政治經濟結構的重組與變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提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不僅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同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1]。高校是培養未來科技人員的搖籃,新工科建設理念的提出正是迎合時展規律,服務國家戰略需求,配合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一、如何理解新工科
2017年2月,教育部先后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薦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從“復旦共識”到“天大行動”到“北京指南”,標志著我國正式啟動了新工科建設。所謂新工科建設,就是在遵循工程教育客觀規律、立足工程教育本質的前提下,認真吸取國內外工程教育建設與改革的經驗教訓,加快發展新興工科專業,改造升級傳統工科專業,圍繞理念、結構、模式、質量和體系五個維度進行創新,打造具有更高水準、多維知識體系的工程科技人才。新工科的提出和建設是迎合日趨激烈的國際社會競爭的需要,是我國主動布局戰略領域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提升硬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有力支撐[2]。盡管新工科的提法并不久遠,但是在國家的宏觀戰略布局支持影響下,新工科建設已經成星火燎原之勢,為我國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改革路徑。
二、當前測繪工程專業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一)人才培育理念存在誤區
從目前來看,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存在著以下幾個誤區,這些誤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能單獨存在,也可能同時存在。一是人才培養只注重知識傳授,輕視技術實踐的培養。理念層次的忽視,直接導致實踐教學環節的薄弱,學生實際鍛煉操作機會少,教學主要以單向灌輸式為主。二是有的專業技術實踐課程安排充分,但是學校、學院、專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欠缺,學生只掌握技術,而對法治意識、生態意識、工程倫理意識等方面了解不多,只能從技術層面滿足培養教育要求,學生的綜合創新創造力不足。三是專業培養建設理念缺乏系統化建構。專業培養建設理念零星碎片化或是流于表象形式,例如測繪工程教育應該怎么培養、體系應如何建構、課程如何排布能達到最佳效果,很多問題沒有深入思考研究就倉促搭構平臺。
(二)人才培養設計與社會需求脫節
伴隨著地理信息科學的日臻成熟,測繪專業技術的進步一直緊隨時代科技發展的步伐,大數據、互聯網+、數字城市、智慧地球等新技術的出現,對測繪人才掌握高新、協同技術實踐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尤其在“測繪4.0”的審視分析視角下,現有的高校測繪工程專業是否能對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進步進行有效回應,培養出寬口徑、復合型、創新型的專業技術人才是現存的一個重要問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完整、系統、有效的教育培養方案的設計實施,但是從目前來看,測繪人才培養方案視野缺乏高度和廣度,目標定位狹窄或是模糊,人才培養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培養方案和社會需求銜接度不高,培養的人才其水平與規格也很難達到企業的各層次、各類別的崗位要求。尤其是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和修訂上,社會相關組織和企業的參與程度不高,開放性和互動性低。在有限的企業參與嘗試過程中,參與的深度和融合性也有限。
(三)教學模式手段落后
就測繪專業本身而言,其實踐性要求非常高,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直接對接,因此,在測繪專業的教學培養中,實踐內容一直是重中之重。測繪專業結構化內容中包含了大量新工具、新媒介的技術操作性內容,常用的GPS、全站儀、電子經緯儀等儀器設備伴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不斷推陳出新,這些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否能夠及時更新成為測繪實踐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很多高校中仍使用淘汰的、非新型號的測量儀器,影響了學生對工具的有效使用和操作練習,即便進入工作崗位之后,也需要用人單位再集中時間、精力、資金進行重新培訓,以適應先進儀器設備的使用,對社會經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三、測繪工程專業新工科建設的改革路徑分析
(一)構建多層次教育教學理念
高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輸送人才的使命,道德是人才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測繪專業人才的培養首先要秉承立德樹人、德才兼備的理念教育培養學生;其次,測繪工科專業的學生不能僅僅掌握技術技能,更要有國家情懷,有國際視野,有“追求卓越”的自我價值意識;最后,鼓勵培育學生創造、創新能力,積極創造多學科交叉協同培養的教學氛圍,樹立綜合性教育培養理念,推動測繪專業同其他工科、理科,甚至同文科的學科交融。
(二)優化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從測繪人才培養的實際出發,制訂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從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到教學大綱優化設計,保證每個環節都能夠促進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體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落實“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3]。其次,積極吸納社會力量的參與,在教學培養目標和方案等設計環節聽取多方聲音,深入了解社會真實需求。積極培育和推進測繪專業的產學研合作,發展校企合作,創造條件共同開發建設課程、實驗室、基地等,將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三)提升教育教學手段
“欲善其工,先利其器”。優良先進的技術設備是掌握技術、磨練技術的基礎,因此,配置先進完備儀器設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實踐教學中,學習的內容不應受限于傳統的測量技術方法的傳授,而應該緊密結合行業發展的最新成果。從教師自身而言,不斷學習,持續了解行業一線動態,既是教師職業素質提升的重要內容,也是迎合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高等教育專業教學面臨技術浪潮推進發展的必然結構性因素。教育教學手段的提升,需要先進的工具設備為基礎,優良的教師隊伍為保障,還需要完備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構建。新工科建設的精髓和彰顯的發展趨勢凸顯了多學科復合型知識體系的建構,對學生學習和實踐能力的考查也需要從多維度、多角度進行。內到學生的學習態度、理念,甚至工程倫理的理解,外到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對實踐技能的掌握、對相關知識結合本專業技術融會貫通的能力的掌握等,構建系統的、完備的綜合考核體系[4]。新工科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結合測繪工程專業,通過對專業情況整體性的分析,從理念、培養模式、手段三個方面對測繪專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描繪。問題的整改需要改革方向的引領,測繪工程的改革和升級在“新工科”建設的引領下,必然會使專業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也有助于培養出高素質、更符合社會需求和迎戰國際挑戰的專業型人才[5]。
參考文獻:
[1].讓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的主旨演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3).
[2]陳啟愉,吳智恒.全球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戰略對比研究[J].自動化與信息工程,2017(2).
[3]丁雅誦,趙婀娜.截至2017年底,全國198所高校的846個工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我國工程教育邁入全球“第一方陣”[N].人民日報,2018-09-27.
[4]王亞杰.行業特色型大學還是學科特色型大學[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
[5]孫英浩,謝慧.新工科理念基本內涵及其特征[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8).
作者:王強 楊澤運 曲建光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