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證券投資財務分析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日趨完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穩步推進,中國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在此背景之下,愈來愈多的投資者進場,希望通過投資行為獲取資本回報。而如何正確挖掘企業核心價值,依據所披露的財務信息撥云現日觀其真貌,提升證券投資的合理性,是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鑒于此,本文重點對證券投資中財務分析的作用進行剖析,并辯證分析了其局限之處,以期為投資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證券投資;投資決策;財務分析
一、財務分析的重要性
(一)財務分析以財務指標為主要依據,對企業的財務及業務情況進行分析。財務報告反映的會計信息是投資者進行分析和投資決策的基礎,財務分析的結果可以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的利弊得失、當下財務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二)財務分析能夠較為公允的評價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情況。廣義的財務分析包括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收益質量、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等幾個方面。每個方面又包括了相對應的具體指標,從而構成了從單一財務指標到整體財務分析的完整體系。通過將財務報表會計信息的提取整理,再進行財務分析,以此為正確的決策奠定基礎,便可較大程度上的提高投資決策的合理性。
(三)財務分析也是預測企業未來發展的前提。通過財務分析,才能正確的了解到當下投資決策的不足之處及企業經營的薄弱環節,才能橫向對比可比企業的相關情況及應對措施,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查漏補缺,以更好的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終極目標。
二、證券投資中財務分析的作用
(一)“橋梁”作用。財務報表分析即用分析的方法,對公司財報和相關資料中提取信息,并對其觀察、分析和解釋,以更好的指導公司財務活動或投資者的相關決策。因而,財務分析就像一座“橋梁”,將財報信息代表的本體和報表使用者相連接。財務報表本身是無法完成指導決策的作用,它是會計信息本身,并無自有的表現力。而財務分析便以橋梁式的溝通作用,向投資者表現出公司經營的真實情況,并能夠克服財報自由的局限性,更好的滿足投資者具體信息獲取的需求,從而比較和評價公司經營及績效情況。
(二)財務報表分析與證券投資存在著十分緊密的相關關系。在中國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繁榮發展的今時今日,投資者越來越重視財務分析的作用。通過運用基礎的財務分析方法來進行證券投資的決策,不僅能夠合理的評估公司的真實價值,而且能夠在特殊事件頻發及不及預期的經濟變化的潮流中理性自持,提升自身投資水平,做出客觀的投資價值判斷,促進證券市場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三)財務分析有助于投資者合理規避潛在風險,提升證券投資策略的科學性及合理性。目前,我們資本市場建立尚不夠完善,證券投資的各項制度也有待進一步改進,從而導致一些財務舞弊、業績造假等現象的發生。運用財務分析,有利于投資者識別企業發展的既存問題,降低投資風險,保持投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三、證券投資中財務分析的具體應用
(一)償債能力分析償債能力指企業運用其資產來償還長期和短期債務的能力,它與企業的投融資及經營等皆緊密相關,也是公司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中:短期償債能力有反映流動負債償還保障性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及反映直接償付能力的現金比率;長期償債能力有從資產規模角度出發的反映資產對債權人權益保障程度的資產負債率及從盈利能力角度出發的以衡量償付債務利息能力的利息保障倍數等。適當的負債能給所有者帶來“杠桿效應”,利于企業的發展。但過度負債則會引起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沖突,甚至引發財務危機。所以,償債能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其健康和諧存續的動力之源,也是與投資者和債權人利益相關的首要因素。
(二)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則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標的之一,也是企業財務分析的關鍵。衡量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有:資產回報率(ROA)——反映全部資產綜合利用的效果;凈資產回報率(ROE)——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回報率,頗受投資者青睞;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有投入資本賺取的收益率;銷售凈利率——反映企業的收益水平。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對不同指標的關注度不同,投資者自然青睞與投資者利益息息相關的指標。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應該辯證的看待盈利能力分析指標的優點和局限性,比如ROE能夠表現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回報情況,但ROE并無法反映債務杠桿對凈利潤的影響,如果企業以犧牲經營穩健程度為代價過度負債運營,那蘊藏在華麗的回報率背后的則是潛在的風險。所以,在證券投資的市場上,盈利能力的判斷是投資者十分在意的,但于公司而言,優秀的盈利能力固然重要,但其背后一定要有穩健的經營為其基礎。
(三)營運能力分析營運資產產生的效率與效益及營運能力。其中效率往往指資產的周轉率或周轉的速度,而效益則是指產出量與資產占用量的比率。只有通過營運能力的分析,才能客觀地評價資產運營的效率,使資產營運的問題得到發現,并更好的與盈利能力分析和償債能力分析相互印證,展現企業整體運營真實狀況。主要的營運能力指標包括:存貨周轉率——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是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收周轉率的高低表示著資產流動性與償債能力的強弱,與營運息息相關;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通過對企業營運能力的分析,能夠真實的了解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及效益,以更好的做出合理、高效的投資決策。
(四)成長能力分析企業成長能力的分析即對企業擴展經營能力的分析,是指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融資方式所獲資金,不斷積累,擴大經營的成長潛能。成長性往往于投資者而言代表著未來的期許與判斷,是其關注的重點之一。在分析企業成長能力的時候,常常需要將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投資活動與籌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聯系起來進行觀察和分析,比如企業的發展必然需要長期資產規模的提高,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量便可表現。關于成長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標包括:主營業務增長率——較高的主營業務增長率往往表明該企業市場空間廣闊,業務擴張能力顯著,是較好成長性的體現之一;主營利潤增長率——利潤率往往象征著企業位于所處行業的話語權,而通過與主營業務增長率的對比,更能識別真正質與量齊增的優質公司;凈利潤增長率——反映了企業發展與擴張的速度,能夠綜合的考量企業整體的營運及管理績效表現、當下的成長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能力。通過財務分析,投資者能夠更加合理地判斷企業是依靠已獲利潤或現有資金進行發展,還是通過債務、股票等融資方式來發展,以此來加深對企業發展狀況的把控及自我投資風險的管理。
四、財務分析的局限性
(一)財務分析的基礎是財務報告,而當前我國的證券投資財務評價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部分上市公司通過粉飾、舞弊等手段,做出與企業真實經營狀況不符的財務報告,從而導致財務分析受其影響,誤導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二)信息不對稱性投資者在通過財務分析做出證券投資決策,會有一定的滯后性。年度財務報告的批準報出日為4月30日,該日期相對滯后,導致其信息對企業經營狀況的解釋并不足夠及時,從而影響投資者的預期,影響投資者情緒,帶來一定的系統性風險。
(三)財務評價模式基于財務報表,不考慮會計信息問題的干擾,依據期末時點的靜態數據進行財務評價。而企業經營本身卻是動態積累的過程,這便致使基于此財務評價模式之下的財務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全面的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和績效表現。
五、完善證券投資中財務分析的一些建議
(一)運用組合分析之法將財務報表數據與經營實況相結合,深入了解企業經營情況,解讀董事會報告,拓展了解其他信息源的相關有效信息,統籌分析,以加深對財報數據的理解;將財報數據的總計與附注中的細節相結合,不僅要看期末總計值,更要觀察其背后的結構及來龍去脈,以此來更加準確的判斷各項資產的真實價值及各項負債的具體風險;將亮點與弱點相結合,由于財務指標存在被操控和粉飾的可能性,所以在非真實優質績效支撐下的亮點往往是空有其表的,比如較高的每股收益背后卻無相應的現金流量與其匹配,那么亮眼的“高盈利水平”往往是經不起推敲的,以此為線索便易發現背后暗含的潛在風險。
(二)適當引入非財務指標宏觀經濟環境、同行業競爭現狀、企業所處行業地位、公司的組織制度、企業文化、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等信息,都與企業的發展都息息相關。僅依靠財務數據及財務分析的結論固然是不夠全面的,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引入非財務指標,使二者相輔相成,統籌考慮,整體分析。
六、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資本市場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助推之下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通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證券公司綜合治理等多項基礎性制度改革工作已經卓有成效,可歷史遺留的一些制度障礙和市場風險仍存。在此前提之下,投資者應該充分理解財務分析與證券投資之間的相關關系,通過財務分析的方式正確、有效的利用財務信息,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客觀理性的看待投資行為與證券市場,促進自身的投資水平的提升,推動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笑.基于財務決策視角的企業內在價值評價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鄭曉麗.我國證券投資財務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證券期貨,2013(05):2.
[3]潘琰,程小可.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主成份評價方法[J].會計研究,2000(01):31.
[4]曾蔚.企業財務分析與價值評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蔡雷鑫 單位: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