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包裝設計發展歷史與理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包裝設計在人類文明是一種文化形式,了解其發展和演變對當今的設計工作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本文的目的是通過介紹包裝設計發展的過程和變化,探討包裝歷史和理論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包裝設計;設計史;發展;功能與形態
引言
我國包裝產業在歷史的發展的進程中得到了快速發展,包裝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消費交易往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不少設計師還不了解包裝設計在歷史中的發展過程和重要影響力,只是不斷強調需要有創新思維和設計靈感而忽視了設計在歷史的過程。所以我們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進行設計。
1理論探析
包,可以解釋成包裹、收納等含義;裝,則可意為有樣式的裝扮、裝飾的含義。包裝設計是一門專業學科,結合了自然科學和美學的使用,在商品流通過程中更好地保護商品和促進商品銷售。包裝是按照一定使用方法進行儲存的容器,材料和輔助設備的總名稱,主要包括包裝設計,包裝結構設計和包裝裝飾設計。設計是創造商品附加值的重要方法,商品的附加值越高,企業利潤越多,而包裝設計能使某些原本價值不高的產品以高價格賣出去。在生產、流通、銷售和消費領域中,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伴隨著商品貿易經濟的發展以及現代設計水平和技術的高速發展,包裝設計的發展也進入了全新的時代。根據其歷史演變過程,它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原始包裝--萌芽時期,傳統包裝--成長時期和現代包裝--發展時期。
2包裝的原始形態
古老的祖先已經能夠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和辛勤工作中使用各種包裝,使用天然天然材料包裝和儲存食物。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不斷提高,人類就地取材,利用豐富的天然材料進行簡單的保存食物和簡單的運送,這可謂是最早的包裝形式。原始包裝主要是指在原始人類使用樹葉,貝殼等作為儲存和運輸水的容器。這些未加工或簡單的加工用于存儲必需品,使其成為最方便和實用的包裝。它們實際上并不符合包裝設計的要求,它們只能被視為包裝的萌芽。到目前為止,使用天然物品進行包裝的習慣仍然存在于我國,比如用粽葉包裹糯米,用貝殼出村潤膚油等等。雖然不具備價值,但相對于現代的“白色污染”、“重金屬污染”等來說,保護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3傳統包裝設計
3.1包裝促銷功能的體現
雖然中國古代大多數傳統包裝都是以天然材料為基礎,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工加工技術有了很大發展,成為更多公有包裝的一部分。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交通運輸的出現使全世界都開始將商品流通放在重要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將包裝產業升級形成產業化才能跟隨時代的步伐。以滿足流通的需要和銷售方法的逐步變化。
3.2包裝材料和印刷術的出現和進步
紙張的出現大約在公元689年后,經歷了“貞觀統治”和“開元治國”兩個高層次的發展階段,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很大發展。封建社會經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傳統包裝不僅在材料和功能上開啟了包裝設計的大門,而且品牌、宣傳語的形成使設計與商品流通有了不可分割的聯系。
4包裝設計發展時期
到了19世紀中葉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大規模大批量的機械化生產方式逐漸代替了手工業工作坊。出現了不斷迎合市場,以人的審美需要以及實用功能為主。現代包裝設計不僅為企業添加附加價值,也成為了商家競爭者獲取經濟效益的手段。1890-1920年出現了印刷技術,使包裝設計有了很大進步。在設計領域有了很多新方向的突破,如建筑、工藝設計等。最典型的風格是裝飾藝術,運用裝飾紋樣來增強包裝設計的表現力。1950年歐洲包裝聯盟成立,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包裝行業標準,出現了很多包裝設計研究機構,開始強調設計在生活中應用以及設計在商業中的價值,同時以消費者為中心服務,在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的同時又為企業品牌形象創造出商業價值,當然這種理念在許多高校的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將設計理論與與實踐相結合起來,使應屆生畢業之后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
5當今包裝設計存在的問題和趨勢
如今包裝設計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后,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輝煌的同時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思維模式單一、設計缺乏創新、過度包裝等等,(如月餅包裝,大大的包裝盒內只有少量商品。)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資源浪費,污染環境。我們應當做好合理化設計,同時保證包裝設計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重復利用,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繼續發揚人性化設計的趨勢,符合消費者的審美需要。
6結論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設計師,還需了解包裝設計的歷史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驕不躁,做好細節,更要把握其發展趨勢,設計出時代化、國際化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躋身大市場。
參考文獻:
[1]朱和平.世界現代設計史[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2]曾景祥,肖禾.包裝設計研究[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3]朱銘,荊雷.設計史[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
作者:劉光慧 單位: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