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臺詞藝術在話劇表演中體現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話劇表演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和關注,由于存在廣泛的觀眾基礎,話劇表演形式又呈現多樣化的發展模式,更加能夠滿足廣大觀眾的藝術需求。為了提高話劇演出的藝術效果,使話劇角色更為形象生動,更加有效地突出話劇中所要表現的人物情感,應該注意話劇演出時臺詞藝術的特殊效果,從而認識到臺詞藝術在話劇演出中的重要意義,讓觀眾們更加有效地感受到話劇的特殊吸引力。
【關鍵詞】臺詞藝術;話劇表演;重要性
臺詞在整個話劇表演過程中處于十分關鍵的地位,能夠給觀眾講述整個故事的始末緣由,能夠表達角色的個性特點,也能夠傳達人物思想與情感,所以,臺詞藝術在整個戲劇表演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與意義,文中重點介紹了臺詞藝術對話劇表演的重要意義,并剖析了臺詞藝術在話劇表演中的主要表現形式與特點,同時還指出了話劇表演中臺詞使用的技能和方式及將動作與臺詞藝術融合的具體措施。
一、臺詞藝術對話劇表演的重要性
話劇表演具有極高的感染力,表演時話劇臺詞更是一門語言藝術,需要演員通過自己的動作與語言、眼神、表情等將其表現出來。話劇表演的語言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話劇表演者的行動和動作迅速地表現出來,以此將故事中想要表達的感情與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之間的矛盾關系有力地揭示出來。在話劇表演時,會涌現出大量的矛盾情節,處處都有矛盾,時時都有矛盾,并且這些矛盾都必須依據臺詞的表現力才能凸顯出來。因此,充滿藝術性的臺詞不僅能夠使得話劇演員的表演展現出應有的演技,還能夠時刻對觀眾的心靈進行一次深刻地震撼,這也是為什么話劇表演與其他表演形式不一樣的原因。話劇表演想要取得成功,最基本的就是劇本的臺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口語已經成為了人們交流的最主要工具,但在戲劇中,在作者精心設計的環境中,為達到一定的藝術目的,戲劇的臺詞通常都是通過美術加工而產生的,這也是話劇表演的根本所在,強大的劇本臺詞能夠對觀眾產生感染力,但是如果話劇表演的演員沒有扎實的臺詞功底,就會對話劇表演的演出效果產生不良的影響,從而破壞演出的完整性[1]。所以,在戲劇演出的過程中,臺詞可以交代具體的劇情,可以刻畫人物形象,可以揭示人物的政治思想,還可以把社會各種沖突和對立都表現出來,同時還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戲劇演出顯得更為完美、更加生動活潑、更加富有感情色彩,因此臺詞是話劇表演重要的工具。演員在進行話劇表演時,想要將自己表達的思想感情傳遞給觀眾,臺詞的好與壞就是很重要的因素。
二、臺詞在話劇表演中的表現形式與特征
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臺詞承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正確地使用話劇臺詞,可以使話劇表演者優化自己的演技,給自己的表演加分,并且在此過程中如果加強對話劇臺詞的分析,深刻地了解了臺詞在話劇表演中的表現形式與特征,就能夠使得臺詞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運用得更加恰當準確,從而更好地表現人物,升華自己的表演。臺詞藝術在話劇表演中的表現形式有三種,并且不同的表現形式想要表達的內容與思想也是天差地別。第一種表現形式是對白。對白便是在話劇表演過程中,不同演員之間的談話內容,這也是話劇表演過程中最普遍的,最主要的一種臺詞形式,這種對白形式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可以有效地開展情節,對話劇故事進行闡述,并且還能塑造不同的話劇人物形象。因此我們在面對對白處理時,要明確與對手之間的關系以及對手的人物性格特點,兩者之間的矛盾點是什么。在表演中有了對手的刺激我們的表演會更加真實富有感染力。第二種表現形式為獨白。這種表現形式能夠將話劇人物內心的思想表現出來,使觀眾可以直觀地、清晰地了解話劇人物的情緒特點。獨白是話劇表演過程中話劇角色一個人說出來的臺詞,這種表現形式一般運用在想要將話劇角色內心的活動強烈地表現出來時。目前這種臺詞的表現形式也是運用得非常普遍,演員要想很好地完成個人獨白也是需要對人物進行剖析和研究,對于人物臺詞進行處理和加工,才能更好地將臺詞展現出來。第三種表現形式為旁白。旁白主要是用來交代話劇表演過程中的劇情發展以及劇情的主題,旁白這種表現形式是在話劇表演過程中背著話劇人物說給觀眾聽的語言,讓觀眾對于人物、故事情節充分理解。除此之外,在對戲劇的臺詞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還不可以忽視潛臺詞這個特殊類型,因為臺詞的意思通俗易懂,而潛臺詞卻不易被觀眾發掘,這就需要戲劇演員在熟練地背誦臺詞的過程中,仔細分析潛臺詞的言外音,因為潛臺詞是指話劇作家沒有借助文字的形式,將更高層次的語言意義描寫出來的內容,所以,戲劇演員對于潛臺詞的認識,對戲劇演出來說是十分關鍵的,而為了使觀眾們也可以認識潛臺詞,戲劇演員對于臺詞的處理中,要嚴格按照戲劇人物的節奏,在聲調、語氣、音量等方面加以處理,更加精確地將話劇人物說話時的目的以及內心的真實動機把握住,使得話劇表演的效果更加理想。話劇表演中不同臺詞的表現形式,在話劇表演時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但是想要真正把握好臺詞,展現出臺詞藝術的魅力,就必須對話劇表演臺詞的基本特征進行歸納與總結。首先,在舞臺上,人物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反映在形體上叫做形體行動,反映在語言上就叫做語言行動。我們在處理臺詞的時候,首先要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入手來體現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行動是根據劇中人物所要達成的目的來決定,因此,在確定語言行動時,首先要尋找人物行動的目的,這就需要通過臺詞的字里行間對劇本所發生的事實事件、矛盾沖突及人物關系主題思想進行分析,才能夠找到人物的總的目的和總的行動,以及每段臺詞具體的目的和行動,對戲劇語言進行藝術化處理。其次,臺詞具有口語化的特征。表演過程中,話劇表演者想要真正地將話劇人物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來,對觀眾具有感染力,就必須借助話劇人物之口,因此在設計話劇臺詞時,應該適當地運用一些口語化生活化的臺詞,確保話劇臺詞通俗易懂,能夠讓廣大觀眾直觀地了解話劇人物,了解劇情走向,并且在觀看話劇表演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思想熏陶。再次,臺詞具有性格化的特征。在話劇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想要在話劇表演過程中更好地塑造話劇人物的性格,就要憑借臺詞來呈現話劇人物的性格與特征,只有話劇臺詞具有性格化的特征,符合人物形象,才能使話劇人物的表演更加飽滿,為話劇表演的效果以及話劇的劇情推動創造有利的條件。最后,臺詞具有詩性的特征。話劇的臺詞必須具有節奏感和韻律感,這樣話劇表演者才能夠借助臺詞的詩性特征來渲染表演氣氛,塑造人物性格,使得話劇表演更加具有藝術情境。在話劇表演過程中,戲劇表演要把臺詞的藝術效果表現得淋漓盡致,就必須對臺詞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首先,對話劇臺詞中的語言行為進行分析。戲劇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首要的任務就是將話劇中的人物角色形象地刻畫出來,要求戲劇演員對臺詞的含義有深刻的認識,理性地分析話劇的背景環境,分析出臺詞的內外目的和意圖,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臺詞在演員的身體和聲音里,保證自己的表演能夠與話劇作家的創作意圖相一致,這都需要話劇演員在分析話劇臺詞時將話劇中的角色人物所追求的目標正確地尋找出來[2]。其次,話劇表演者要仔細地發掘話劇中的潛臺詞。通常情況下話劇中的臺詞都具有潛臺詞,雖然并沒有在臺詞中直觀地表現出來,但是潛臺詞的挖掘和分析對于人物創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話劇演員認真地分析話劇臺詞,找到話劇中的潛臺詞,運用好自己的演技,讓觀眾能夠接收到這些潛在的信息。最后,話劇表演者必須重視話劇人物內心的獨白。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展現話劇人物內心獨白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運用話劇中人物的邏輯思維來展現,或者采用人物的形象思維來展現,這就需要話劇表演者在表演時結合具體的情況,巧妙地選擇話劇人物內心獨白的表現形式。
三、選擇合適的臺詞表達銜接的技巧
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話劇演員需要結合自己對話劇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了解以及采用多種語言表達方式來銜接和處理臺詞,使得自己的表演更加流暢,從而使話劇表演的效果更加出彩。首先,話劇演員可以使用快接的技巧來銜接臺詞。話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銜接其他演員的臺詞時,必須迅速而且要保證吐字清楚[3],并且還能夠讓觀眾快速地理解臺詞想表達的含義,快接這種銜接技巧不僅能夠使得話劇演員迅速地銜接上臺詞,而且還可以用于展現話劇中的激烈沖突。其次,也可以運用慢接這種銜接技巧。與快接相比,慢接是一種完全相反的銜接技巧,通常運用在想要表現劇中人物矛盾糾結的情形時,并且話劇演員在銜接臺詞時還會加入一些肢體動作,為觀眾們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但有些演員試圖通過動作、表情來輔助臺詞情感表達,不是本能地、自然產生地,會讓臺詞的情感顯得淺顯造作,失去情感的真摯力量。故演員應該讓思考和感受與說臺詞同步完成。
四、話劇表演中臺詞藝術與情感動作的融合對策
(一)在話劇表演中增強真實性
話劇作為藝術表演的一種形式,其內涵與表演形式都遵循一個原則,即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想要增加話劇表演中的真實性,不僅要從話劇人物的服裝、造型以及舞臺布景等方面進行展現,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話劇演員的臺詞與情感動作之間的相互融合將這種真實性表現出來。例如,在演繹《少年鄧小平》這一劇目時,話劇演員在塑造鄧母這個角色時,就必須以一個生活在現實中普通母親的形象來加以刻畫,這樣不僅能夠使得鄧母這一角色塑造得更加立體,讓觀眾對這個角色產生親切感,還能真正地讓廣大觀眾對鄧母這個角色產生共鳴,感染觀眾。因此,話劇演員在進行話劇表演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展現表演的真實性,讓臺下的觀眾從內心實實在在地接受這一角色,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才能夠使話劇表演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這也就是說,一個優秀的演員要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讓人物更真實有力,情感更真實有情,讓表演真實感人。
(二)話劇演員要重視臺詞與情感動作之間的細節
如果說好的臺詞能夠展現話劇表演的效果,那么注重細節則能夠真正地提高話劇表演的質量。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將臺詞與情感動作之間的細節處理得當,才能夠使得整個話劇表演的過程更有真實感[4]。人是感性動物,在表演過程中對細節層面進行仔細地打磨,能夠讓觀眾的心靈受到更大的震撼。可以這樣說,臺詞與情感動作之間的細節處理,可以使得整個話劇表演升華到另一個層次。例如,在表演話劇《百姓書記》時,其中就有這樣一個細節,話劇演員處理得十分恰當,這個細節就是當許久沒回家的王伯祥回家后,父親要喂兒子吃飯,在喂飯時父親的手在發抖,這一細節既表達了父親深深地思念自己的兒子,又體現了父親理解兒子工作的不易,也使得父親將自己心中的苦與樂交織的這種復雜感情真實地表現出來,而臺下的觀眾就是從這樣的細節中深刻地感受到內心情感的共鳴,從而使得整個話劇表演極具感染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話劇表演這個具有吸引力的文藝表現形式來說,最關鍵的就是要貼近生活,表現真切的思想情感,但是想要取得這個效果,就需要從臺詞方面作出更加深入地剖析,話劇表演者需要利用各種臺詞技法,更加深入地塑造戲劇形象,使整個表演看起來更有真實感,也使觀眾能夠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因此,話劇演員必須要明確臺詞對整個話劇的重要性,同時還應該結合具體的話劇表演情況,靈活地運用各種臺詞,使得臺詞藝術的效果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從而使整個話劇表演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丁禮寧.臺詞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分析[J].戲劇之家,2021,(24):24-25.
[2]楊波.淺析話劇表演中情感動作與臺詞的融合[J].戲劇之家,2021,(19):24-25.
[3]王聚伍.戲劇表演藝術中臺詞的重要作用[J].戲劇之家,2018,(20):30.
[4]王聚伍.話劇表演藝術中臺詞技巧探究[J].戲劇之家,2018,(17):33.
作者:趙倩倩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