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再保險市場現狀研究與平臺化發展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我國再保險市場雖然體量大,但仍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國家政策逐步完善,保險市場高速發展;另一方面國內對再保險重要性認識不足,監管體系還有待完善。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再保險行業想要在國際上有所進步,實現彎道超越,就不能僅僅以傳統模式來逐步發展。近年來再保險市場呈現平臺化發展趨勢,即通過區塊鏈等技術來搭建大型再保險平臺生態系統。
關鍵詞:再保險;再保險平臺;平臺化
一、再保險概述
再保險又稱分保,指在原保險合同的基礎上,保險人可以通過簽訂分保合同的方式把原本自己所承擔的一部分風險轉嫁給其他保險人的行為。這個行為中將業務分出的公司是保險人,也稱原保險人;接受業務的公司是再保險人,也稱分保接受人。再保險的基礎是原保險,再保險是基于原保險人降低和分散風險的需求而產生的,其本質是對原有風險的縱向轉嫁,即第二次風險轉移,通過再保險,風險分散得以細化。按照責任限制分類,再保險產品可分為比例再保險和非比例再保險兩種。比例再保險是再保險人和原保險人之間簽訂再保險合同,根據保險金額的比例分擔責任,這種情況下對于所約定比例中的業務,原保險人有義務及時分出,再保險人有義務接受,雙方都無選擇權。非比例再保險是比例再保險的對稱,它以賠款金額作為劃分再保險人和原保險人的責任基礎,即再保險人不分擔任何比例責任,只在賠款超過原保險人自負額的情況下擔負相應責任。
二、再保險市場現狀
1.我國再保險市場SWOT分析
目前,國外的再保險業市場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而相比之下中國的再保險業尚處在襁褓之中,且其中以國資企業為主,市場化程度不高,再保費收入占全球市場份額比重很小。但是與再保險市場發展狀況相反,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出生率下降、社會老齡化現象嚴重,無論是保險業還是再保險業在我國都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如圖1所示,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僅次于美國。在這樣潛在的巨大市場前,許多國際再保險公司紛紛在國內設立分部,或通過不同渠道間接進入中國市場,外資在再保險業中的占比不斷攀升。截至2019年,我國境內已有10家外資再保險上市公司,如表1所示。
(1)中國再保險市場面臨的外部機會。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即新國十條),對再保險市場的發展提出了國家層面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也為發展再保險市場、增多再保險主體提供了堅實的國家政策作為依據,這一方面對再保險行業提出了更多具體要求,另一方面,保監會很快便出臺了相應的再保險登記制度,簡化了再保險主體的審核流程,對于新生的再保險公司來說專業牌照變得不再那么難以獲得,這些新鮮血液的承保額度也逐步得以提升,推動了各類社會資本更多更快地涌進再保險市場。2018年銀保監會成立,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和保險業,維護銀行業和保險業合法、穩健運行,保險監管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不過幾年,便有超過5家再保險業主體成立,各類民營資本紛至沓來。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再保險市場取得了長足發展,再保險業務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其中日漸完善的監管制度、風險意識的增強、我國經濟的發展等都對再保險業務的進步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除了我國國內的制度變化之外,國際再保險市場的全球化趨勢也給我國再保險市場帶來了新的機會。先從再保險本身來說,其風險額度大、波動多,因而再保險企業不能過度集中于地理上的某一個特定市場,而是應該盡可能拓展自己的經營范圍以實現分散風險的目標。而科技的高速發展使直保市場全球化成為可能,這同樣推進了再保險市場的全球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再保險市場的轉型勢不可當,這也為我國原本落后的再保險市場提供了彎道超越的機會。
(2)中國再保險市場面臨的外部威脅。我國再保險市場的監管制度還不夠健全,相關法律還不完善,這表現在重審批、輕監管的觀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再保險業內很多規定存在比較明顯的滯后性,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再保險業務管理規定》等。和國外的再保險行業規章制度相比,我國相關法律還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此外,資金不足也是一大威脅。再保險企業的承保能力高低取決于其資金的多少。可惜的是我國政策對再保險企業主體的資金方面扶持非常少,根本不足以助其應對資金不足的問題。目前,中國的再保險公司大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其再保險收入并不能彌補資金的缺乏,這又反過來制約了其承保能力的提高。
(3)中國再保險市場的自身優勢。由于中國的保險業起步較晚且中途發展一度停滯,到目前為止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其他西方國家。但由于我國人口數目大且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對保險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由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總保費在全球位居第二,僅次于美國,這說明我國保險市場購買力巨大。但我國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遠遠落后于大多數發達國家,也就是說保險的普及程度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保險市場尚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表2)。在旺盛的需求和高速發展的經濟推動作用下,我國的保險市場發展十分迅速。截至2018年,我國保費的復合增長率達到驚人的15.5%,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19年后雖然預計增速有所放緩,和平均水平差距減小,但總體來看仍是翻了一倍。由此可見我國的保險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這也正是再保險市場發展的一大優勢(表3)。
(4)中國再保險市場的自身劣勢。從我國再保險的供給側來看,專門從事再保險行業的保險公司數目十分有限,且資金實力和保費收入水平不盡如人意,保險產品設計也遠不如其他種類成熟,所以再保險市場在供給上問題頗多;而從需求側來看,再保險產品的主要客戶應該是保險公司,然而很多保險公司對于再保險的認識和投保再保險的意識遠遠比不上發達國家,這就導致了我國市場需求較小的狀況。除了意識缺乏外,我們也可以看出對于大型保險公司來說,它們資本實力雄厚,財務風險分散,這些特性降低了它們對再保險的需求。而小公司資金不足,擴張業務的需求遠優先于財務穩健性的需求,更不可能放棄自身業務來分散風險??偠灾?,我國再保險供需問題嚴重。除此之外,專業人才的匱乏和從業人員總體素質低于發達國家也阻礙了再保險市場的發展。我國再保險業務歷史短暫,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再保險體系,因此專業從業人員數量較少。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中介人員的匱乏。因為再保險業務具有高度的專業性,所以其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很高。而我國的保險經紀人素質參差不齊,使得連接原保險人和再保險人的中介人極度匱乏,且目前我國這方面人才流失嚴重,精通金融精算知識的人才大量流向國外,大大制約了再保險業的發展。
2.全球再保險市場平臺化發展趨勢及案例分析
(1)再保險市場平臺化趨勢概述。所謂平臺化,是一種新的合作模式,指再保險公司、直保公司和互聯網平臺通過聯手進行產品設計、市場推廣及風險控制來搭建大型再保險平臺生態系統的策略。目前,平臺化已成為全世界再保險巨頭所共同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策略。歐洲再保險巨頭聯合成立了巨災數據及服務平臺PERILSAG公司,其股東包括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瑞士再保險公司等在內的眾多再保險公司,提供行業暴露和損失數據庫及行業虧損指數服務;類似的公司還有成立于2016年的B3iServiceAG,它由歐洲的Allianz、Aegon、MunichRe、SwissRe、ZurichInsuranceGroup聯合成立,開發運用區塊鏈技術以為再保險公司提供更多全新的發展空間。我國再保險市場要快速發展,就應該順應這股潮流,緊跟行業態勢。實際上,中再集團已經在2019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建設好“一帶一路”平臺、巨災管理平臺、共保體平臺、業務創新平臺、資負協同平臺、戰略協同管控平臺、戰略研究和重大創新平臺、戰略合作伙伴平臺八大平臺,以平臺化、科技化、全球化為支點加快集團向高質量發展轉型?,F階段常見的平臺化模式包括聯合科創公司搭建創新平臺的外部合作模式、通過投資和科技創業加強平臺化的業務創業模式和投資并購模式、共同出資搭建共享合作平臺的共同體經營模式和直保公司打造新型保險平臺的合作經營模式。事實上,平臺化戰略在再保險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再保險行業本身就具有風險高、范圍大的特點,建立平臺有利于整合宏觀數據、合理分散風險。但這并不意味著再保險行業搭建平臺就是一件易事。平臺化過程中企業很可能面臨戰略安排不清晰、核心業務受益少、工作監管效率低下等問題。
(2)再保險市場平臺化案例分析———以B3i再保險平臺為例。B3i區塊鏈保險聯盟(BlockchainInsuranceIndustryInitiative)于2016年由蘇黎世保險公司、荷蘭全球人壽、德國安聯、瑞士再保險和慕尼黑再保險聯合發起,目前其成員已經占據了過半的國際再保險市場份額。B3i采用目前一種叫PropertyCatXOL合同的分布式智能合同管理系統,分包人、經紀人以及再保險人可以始終通過平臺進行聯系和互動交流直到合同最終簽署。而平臺對信息進行加密,各方只能訪問自己權限范圍內的信息,每個組織的數據和信息是完全私有的。但是平臺內的所有組織都必須參與兩個共享的數據庫,一個用于公開通信,另一個則用于合同簽訂機制的建立和各步驟的進行。目前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可以通過B3i平臺建立電子合同并進行后續的修改和備份。這個過程是即時的,也就是說合同更新可以立刻反映給簽署合同的各方,大大簡化了再保險合同的簽署過程。除此之外該平臺還能進行對預存保費以及理賠金額的自動核算。然而,這是因為上述工作流程較為標準化且未涉及過多隱私信息,相反,較為復雜的談判和保費調整環節離實現自動化還有著不近的距離。從B3i平臺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強化實現了信息交流的透明化、實時化要求。在這樣的平臺上,數據和信息掌握在平臺所有用戶手中,數據庫由此變得透明,解決了各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交流的直接化和實時化降低了中介的必要性,交易雙方可以直接簽署合同而不必通過中介,實現了再保險的去中介化,進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這樣一個儲存信息的大型平臺勢必要求更高的信息安全性。這就要求像B3i這樣的平臺具有高端加密手段。目前我國在量子信息傳輸領域占據著領先地位,這為我國建設再保險平臺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三、改進措施和建議
1.適當放寬再保險市場的進入要求,為更多企業提供機會。正如先前所述,我國再保險供給嚴重不足,相關企業較少,產品種類也不如其他國家成熟的再保險市場多,市場競爭力嚴重不足。通過適當降低市場的準入門檻,可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本進駐再保險市場,增強市場內部的選擇和競爭,從而催化再保險市場進一步成熟,同時篩選出更多優秀的再保險企業。2.加大吸收專業人才的力度。我國再保險專業人才流失嚴重,而人才對于這種專業性極強的行業卻又是極其重要的。因此,要注重招攬熟悉再保險市場特性、精通保險和金融相關知識技能的高級人才,提升行業從業者的綜合素質,拉近與國外先進市場的距離。3.提升保險企業的風險意識和長期經營意識?,F階段很多保險企業對風險的控制意識不強,處于發展階段的企業更多著眼于眼前的發展,而不會為了分散風險放棄已有的業務,但事實上這嚴重限制了一個保險企業的未來發展空間。4.完善保險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的監管體制。要建立成熟的市場,健全的法律和監管制度是不可缺少的。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健全市場的監管體制,企業得以公平競爭,才能促進市場向成熟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譚亞岸.淺析中國再保險業的問題和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9(17):334.
[2]陸雄文.管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3]王開.中國再保險市場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17(24):97-98.
[4]王和,周運濤.區塊鏈技術與互聯網保險[J].中國金融,2016(10):74-76.
[5]曹志波,葉亮.中國再保險業面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上海保險,2006(01):29-31.
作者:王憶遠 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