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行政事業單位部門做好預算改革,可使財政資金的管理與使用效率均得到有效提升。部門預算改革成功的關鍵在于保證會計核算的協調統一。本文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分析,對于人員思想認知、預算編制、核算方式、考核監督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深入分析,總結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二者之間的協調方案,實現部門預算管理,會計核算工作的有效協調發展。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會計核算
引言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行政單位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行政事業單位數量眾多,行政事業單位部門想要穩步推進預算改革,就需要協調好與會計核算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促進經濟體制改革。但是,現今國內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預算與核算體系模糊,會計核算無法對單位內資金動向進行有效反映。因此,本文就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求與會計核算相協調的有效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議,加快行政單位部門預算改革。
1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的必要性
自2000年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已經陸續嘗試開展預算改革,但是長期以來改革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對預算改革缺乏重視,導致預算改革的總體進程較為緩慢。在“十三五”期間,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受到了行政部門的關注,認識到重新規劃、調整預算改革,對于特定部門的職業具有良好促進作用,也可為會計核算提供有力幫助。在預算改革過程中發現,預算改革內容與會計核算工作二者之間存在一定偏差。這就要求改革過程中做好主體處理,明確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之間的關系,并與會計核算達成一致,從而推動行政單位部門預算改革[1]。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二者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預算本身編制方式在改革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轉變,會計核算方式方法也需隨之進行相應調整。選擇最佳的會計核算方式,可避免預算改革引起的財務管理問題、會計核算問題,可有效加速預算改革整體速率。會計核算角度而言,會計核算可對部門資金使用方向與現狀進行有效反映。在事業單位資金來源增多,收入種類增多的大背景之下,準確的會計核算,可獲得明顯的改革成效。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存在密切關聯,兩者關系的協調建立,對于行政單位發展改革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2預算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2.1人員思想認識不到位
會計核算與部門預算的工作內容較為復雜,涉及會計、財務、法律等多方面知識,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存在從業人員專業不對口情況,會計與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相對較低,缺乏財務管理意識,工作處理能力相對較弱。目前,基層部門的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均較為薄弱,個別人員對會計核算與預算改革缺乏重視,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情況,導致工作流于形式,阻礙預算改革進程發展。
2.2預算編制水平不到位
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不足,預算編制任務量大,時間緊張,導致部門預算編制人員在工作中為了趕時間,未能深入進行系統性分析,未能進行復雜性預判,導致預算無法發揮指導性作用[2]。預算編制過程中相關人員過度重視規章制度,導致預算編制過于死板,缺乏靈活性,所編制的預算雖然具有合理性,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仍會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導致與會計核算工作無法協調發展,預算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2.3核算方式不到位
行政事業單位多為非營利性機構,會計核算工作開展形式單一,會計科目簡單,導致部門預算改革過程中無法滿足會計核算要求。單位中自由量裁權較大,領導層直接影響著會計工作,管理人員關注于短期可見的效益,使得部門預算的主要精力也是放于短期性工作中,對于系統性、長期工作所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則較少,部門內“特別保留”的資金,也會增大審核難度,導致部門預算與會計核算二者不協調。
2.4考核監督不到位
部門預算編制工作開展過程中人為因素干預較多,而會計核算的執行落實則相對較少。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制度,主管人員在其中隨意性較大,監督與約束力度較為薄弱,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未按照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導致預算與最終會計核算結果存在極大出入,導致部門預算工作的目的與效果均未達成。
3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協調的有效措施
3.1重視人才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提升
領導層應加大對預算改革的重視,明確兩項工作協調統一的重要性,形成自上而下的長效管理機制,在人才培養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與財力,培養專業高素質人才,構建優秀的人才隊伍。單位可設立專項資金,聘請專業講師,組織開展專題講座與培訓會議,使財務會計等相關人員均可學習最新的預算管理理論知識,掌握更優異的工作流程,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對部門預算與會計核算二者的協調發展進行專業解讀,答疑解惑,使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有效提升,提升個人業務能力。引入功能完善的新型設備,并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提升工作效率。通過人才與設備的投入,打造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從業隊伍[4]。對于部門單位現有人員應做好人盡其用,介紹財政局預算、內控等知識的培訓,強化預算技能,更好開展部門預算改革工作,協調處理預算與核算二者的關系,使工作人員的微觀操作意識達標。
3.2加強建設部門預算法規
部門預算改革中需制定匹配會計核算的相關法規,對單位預算管理、經營核算兩項工作開展提供有效指導,進而推動二者的協調發展。想要使部門預算改革達到理想效益,需要對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二者之間存在的沖突問題進行分析,制定針對性措施,進行調整解決,推動各項工作的協同開展。財務人員也需對會計準則等相關制度規范進行學習,了解預算管理、會計核算工作開展的核心思想,對會計科目進行明確劃分,使部門預算可有效反映。部門預算時應貫徹會計管理規范,對基本支出口徑進行細化,保證實際操作過程中具有可操作性與合理性,使會計信息實現高效、準確利用[5]。基于會計準則,擴大信息使用者范圍,減少會計信息失真或不完整問題,了解上級監管機構的信息訴求,使會計信息的作用價值有效提升。
3.3提升適應性
部門財務核算的工作任務量多,內容繁瑣,部分工作并未在會計準則的界定與指導范圍之內,此時就需要根據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在慣例處理的同時,做好信息備查上報,及時反饋,也可推動后續預算改革工作落實。對預算會計科目進行簡略設置,可實現科目具體化設置,可增加各部門的協調溝通,深入優化會計核算模式,使二者協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得到高效處理解決。財務核算改革過程中應朝著事前預測、事中控制模式進行轉變,及時規避問題產生的不良影響,更好提升二者的協調發展。
3.4完善會計核算體系
過往會計核算中以收付實現制作為基礎,在實踐過程中會出現諸多問題,例如,上級所需的經營決策信息無法在會計核算中體現,無法滿足部門預算改革要求。理想部門預算編制需具備支出預算總表、支出明細表、項目審定等明細材料,建立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制度,強化監督與管理力度,可使預算編制的質量有效提升。部門預算改革過程中,需要轉變上級撥款部門的支付實行,可通過授權支付或直接支付等形式,直接向供應商、收款方進行支付款項。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有效核算模式,增加財政收入與固定資產費用核算管理,更好反映單位的實際運轉情況[6]。單位部門預算改革困難,需加大調整會計核算基礎力度,使預算改革的匹配度提升,實現制度的自然、順應過度變化,使部門預算可對資產配置、費用計量、財政資金撥付核算等情況進行核算。財務部門在預算管理中,需要加大對預算內外資金的管控力度,對部門預算進行全方位監管,避免部門資產外泄。收付實現制落實過程中,加強對收入與支出資金的管控力度,嚴格落實發票報銷制度,使預算與核算之間的偏差有效減少[7]。對責權發生制會計核算體系進行完善,重視二者的協調發展,明確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在實踐中的優劣勢,通過優勢互補,更好提升會計核算的實踐價值,根據會計核算對單位的經濟狀況進行有效反應,從而更好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改革、會計核算未能協調統一,會計管理制度在落實過程中也存在部門問題,阻礙了行政事業部門預算改革進程。因此,為了進一步促進二者的協調發展,需要對二者之間的協調關系進行探索研究,通過建設部門預算法規,加強專業隊伍培養建設,建立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促進行政事業單位中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有效銜接,并促進二者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曉東,胡景旭.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協調[J].經濟研究導刊,2020,000(012):107-108.
[2]姜魏.試論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發展[J].財會學習,2020,259(14):150-151.
[3]張常艷.對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協調問題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9,413(27):102,113.
[4]鄺鳳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民商,2019,79(07):122-123.
[5]史素帛[1].小議事業單位部門預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J].今日財富,2019,000(008):154-155.
[6]林燕.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19,729(15):182-183.
[7]杰李.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核算的影響探究[J].2020.
作者:祁燕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航空遙感測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