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路徑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學習成績的提升,道德素質、價值觀念及語言表達等都成為關鍵性的教育內容。語言表達能力是當代初中生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做好對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務。文章以此為指導方針,先對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進行分析,然后對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策略進行討論,希望能夠為推動農村初中素質教育工作發展提供助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當代初中生所必備的基本能力,然而在農村初中教育中,受生活、教育環境的影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薄弱,這就要求教師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獲得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提升。
一、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
當前,農村初中生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略有不足,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與成長,還不利于他們的心智發育,因此,教師必須通過科學性的策略來幫助學生擺脫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劣勢。農村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他們的普通話普遍不好,這與成長的語言環境有關。在農村家庭中,方言、俗語應用較多,這也對學生的表達產生很大的影響。其次,絕大多數學生不善言談,很多時候他們無法通過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具體表現包括課堂上回答問題和日常交流中語言組織能力差,存在自我封閉的情況。再次,對于普通話學習、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他們有著明顯的排斥感,這也讓語言表達教育工作遇到困境。
二、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策略
對于當代初中生而言,語言表達能力是他們必備的語言技能,教師要對其予以重視,并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認知啟發,讓他們能夠以更好的狀態去學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設標準的語言交流環境
在農村初中教育工作中,想要實現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就必須要先為他們創設標準的語言交流環境,因為環境是帶給學生感官體驗的重要方式。很多農村學生之所以存在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語言環境的缺失。學生習慣了與家長之間的方言交流,這也讓他們缺少對普通話的基本認知和流暢的表達能力,在教師用普通話進行教學時,他們因為一時無法適應而出現畏難情緒、抵觸心理等。從學生的成長角度來看,未來他們要走出農村,去更遠的地方求學,去闖世界。所以,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是他們參與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能力。教師一定要想盡辦法來完成對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比如,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普通話交流模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學校必須要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間休息時間,如果誰用方言表達,那么就必須要為全班學生念一段繞口令。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專門在班級中張貼了普通話表達評比表,其中表現優秀的學生會得到“小話筒”的貼紙。在學期末的總結時,教師會對貼紙數量予以統計,并給得到貼紙最多的學生頒發獎狀和徽章,以示鼓勵。除此之外,教師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普通話水平,能夠在學生面前表現出良好的普通話能力。當他們對教師的普通話能力產生崇拜心理時,會將教師作為榜樣,向教師學習,由此來提升自己的普通話水平。如此,便能夠真正實現對班級良好語言環境的構建,為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做好鋪墊,幫助學生獲得語言素質方面的進步與發展。
(二)加強課堂的語言交流指導
在初中教育工作中,想要實現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認知啟發,并通過日常教育中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常情況下,教師會以課堂教育為基礎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滲透。在進行基礎知識教學時,根據知識特點進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鍛煉,如讓學生朗讀課文、古詩文斷句、分析各種概念等,這都能夠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提供助力。以課文朗讀為例,教師會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所以要強調有感情地朗讀,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帶入情感的狀態下去進行朗讀,讓情感附著在他們的語言中,通過語言來實現他們對情感的表達,由此來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和考查。除此之外,教師還會在不影響學生基本學習狀態的基礎上,專門組織學生進行標準普通話、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如選擇一些學生易讀錯的多音字、易錯字等,讓學生先進行朗讀,然后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并詳細地講解詞語的由來、讀音的易錯點等知識,讓學生能夠學得會、學得懂,盡可能地在學習和生活中不再出現讀錯音、認錯字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根據初中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設計一些專項的語言表達能力活動,如朗誦、辯論等,讓學生可以掌握在不同場合運用語言表達的技巧,為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三)組織趣味性語言交流訓練
在農村初中教育工作中,想要實現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就必須為學生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課后交流訓練,因為只有讓學生多參與訓練,才能夠讓他們盡可能多地了解到生活中各種情況下的語言表達方式,幫助他們更好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由此提升他們的語言綜合素養。考慮到農村初中生的成長需求,教師需要在訓練環節中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讓語言交流訓練的設計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興趣,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為接下來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開展做好基礎保障。在實際工作中,為了凸顯語言交流訓練的趣味性,教師會以生活游戲的方式進行訓練,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具趣味性的表達體驗,由此來完成對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鍛煉,為他們表達能力的進步與提高提供助力。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文學素材,在班級中組織學生進行話劇表演,通過演說臺詞的方式,實現對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在班級中模擬“普通話考試”的生活情境,按照普通話考試的標準對學生進行測試。測試過程中學生需要讀字、詞、句、段等。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還能夠有效獲得普通話水平的進步,這對于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會為學生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如應聘等情境的再現,讓學生通過情景模擬體驗來獲得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還會在班級中組織學生一起欣賞電視節目,如《朗讀者》《見字如面》等,讓學生可以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通過主持人發音標準、情感充沛、抑揚頓挫的語言表達,來感受文字中所蘊含的最真摯的情感,由此實現對學生認知的啟發,讓他們可以了解到普通話學習的重要性,獲得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為他們的進步與發展帶來良好的助力。
(四)設計體驗式課后交流活動
設計體驗式課后交流活動是農村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教育的關鍵路徑,做好以學生體驗為基礎的教育工作,能夠讓學生更為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這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為學生設計實踐交流活動,以他們的日常學習狀態、生活狀態以及游戲狀態等為基礎,讓他們在這些情境中去進行普通話、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由此來進一步實現對他們的素質培養,最終實現初中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目標。以日常學習狀態為例,教師會在班級中設計“一節課教師”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并選擇其中一課的教學內容為素材,讓自己化身教師,到講臺上去講課。這樣,可以讓他們通過教師職業的體驗來獲得語言能力的鍛煉,學會規范地使用語言,獲得語言表達能力的進步與提高。在活動中,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到課堂上進行教師職業體驗,同時教師會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與其他學生一起“聽課”,由此來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并對他們的實際表現進行記錄,之后與全班學生一起進行點評,指出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優缺點,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如此,在帶給學生良好的活動體驗的同時,也能夠完成對他們的有效教育,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提供助力。總而言之,做好農村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路徑研究,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提供助力。在實際工作中,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引導者,必須要根據學生的成長要求,為他們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讓他們可以在與教師及其他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完成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水平等多種能力的訓練,從而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于冬梅.核心素養視域下培養初中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27).
[2]阮書暢.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激勵法”———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課堂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20(27).
[3]左玲玉.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20(14).
[4]周新蓮.追尋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生長點[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4).
[5]李莊有.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策略[J].甘肅教育,2020(6).
[6]馬紅莎.創設情境教學優化教學方式———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9(37).
作者:王萬治 王曉麗 單位:甘肅省古浪縣裴家營九年一貫制學校 甘肅省古浪縣大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