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微生物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材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取自市2010—2012年農改水(國家監測點)衛生監測資料,共6批次114處456份。每份水樣檢測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10項、毒理指標5項、氨氮、微生物指標3項和游離氯等5類20項指標。
1.2評價指標
以耐熱大腸菌群作微生物指示菌進行衛生學評價。
1.3數據處理
用EpiInfo3.5版軟件作合格率或超標率及2檢驗、logistic回歸等統計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
漳平市轄2個街道14個鄉鎮25個社區(居委會)173個行政村,總人口28.8萬,其中農村人口19.6萬。2010—2012年共監測14個鄉鎮和1個街道農改水114處,其水源地面水占90.4%,完全處理、部分處理供水分別占19.3%和78.1%。
2.2衛生質量狀況
檢測枯、豐水期6批次456份水樣,合格率37.3%(95%CI=32.9%~41.9%),微生物超標率56.4%(95%CI=51.7%~60.9%),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超標率26.3%(95%CI=22.4%~30.7%),其中:渾濁度超標率5.7%(95%CI=3.8%~8.4%)、pH值超標率21.1%(95%CI=17.5%~25.1%);共獲得檢測數據9120個,總合格率[4]為92.8%(95%CI=92.3%~93.3%)。
2.3微生物超標“三間”分布
2.3.1年度與水期2010—2012年微生物超標率分別為43.3%(52/120)、61.3%(103/168)、60.7%(102/168),后兩年超標率較高(2=11.248,P<0.01)。枯、豐水期超標率分別為59.2%(135/228)、53.5%(122/22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1.507,P>0.05)。
2.3.2區域南、中和北部微生物超標率38.2%(29/76)、59.5%(160/269)和61.3%(68/111),中、北部超標率較高(2=12.386,P<0.01)。
2.3.3水源水與水樣水源有地下水、溪河水和山澗水,微生物超標率分別為22.2%(16/72)、65.2%(86/132)和61.5%(155/252),地面水(后二者)超標率(62.8%)較高(2=40.978,P<0.01)。出廠水超標率52.6%(120/228)與末梢水60.1%(137/22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2.571,P>0.05)。
2.3.4處理方式完全處理供水微生物超標率17.0%(15/88),部分處理供水65.2%(232/356),未處理83.3%(10/12,趨勢2=70.08,P<0.01),后二者超標率(65.8%)高得多。
2.3.5渾濁度和pH值渾濁度、pH值超標者,微生物超標率較高,渾濁度超標更明顯。不同狀態渾濁度與pH值的微生物超標率(n=456)指標狀態份數超標率(%)2值P值渾濁度合格43054.017.75<0.01超標2696.2pH值合格36051.913.55<0.01超標9672.92.4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超標率的主要因素:監測年度、區域、水源水、處理方式、水樣和渾濁度和pH值,見表2。
3討論
3.1衛生狀況
漳平市2010—2012年農改水衛生合格率37.3%%,微生物超標率56.4%,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超標率超出20%(渾濁度、pH值超標率分別高于3.5%、15%),表明目前農改水的衛生質量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應高度重視農改水微生物超標等問題。
3.2影響因素
從“三間”分布看出,除水期外的其他因素對超標率均有影響,超標率雖有受區域地質、水源類型和pH值等因素影響,但最主要原因是占4/5農改水只做部分處理,未能有效落實消毒措施,水質達不到凈化與消毒目標,半數以上微生物明顯超標、少數渾濁度明顯超標,致使衛生合格率低。
3.3衛生管理
現場衛生學調查顯示,農村改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①改水工程建設衛生監管與衛生技術指導缺位。
②制水處理工藝未達到衛生學要求。
③運行管理薄弱、衛生管理缺位。
④水源衛生防護社會治理措施乏力。
3.4對策
①把農改水衛生質量要求作為工程建設考核評審主要依據之一。從工程建設的規劃、立項、設計、施工、監理和驗收等環節入手,落實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法》(《辦法》)、CJJ123-2008《鎮(鄉)村給水工程技術規程》、SL310-2004《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建造合格、衛生、安全的農改水工程。
②加強工程建設衛生監督監測管理。工程立項、建設、監理和驗收環節中,按《辦法》等要求,主動商同衛生部門參與水源選擇、制水工藝、水質監測和水源防護的衛生學審查、評價與監督。衛生部門應遵循《辦法》等規定要求主動介入,對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工程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整改落實。
③加強衛生管理與社會治理,分期分批改造水質不達標工程的制水工藝和設施,解決微生物超標等重點問題;改選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水源,落實水源衛生防護的社會治理措施;加強工程供水水質凈化與消毒處理、設立飲水衛生管理員,并落實衛生許可制度。
作者:陳菁巧 陳文金 華衛平 沈麗娜 單位:漳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