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交通安全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主要針對交通工程實踐性及專業教學特點進行展開介紹,分析交通安全工程的課程特點及教學現狀,并通過各種創新教學模式,提出了培養復合型交通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目標,以實現基礎實踐環節、綜合實踐環節和創新實踐環節的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交通安全;創新教學;專業建設
在交通工程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們一方面享受這其帶來的便利與快捷,同時,也不得不承受著交通安全事故帶來的傷害。我院應通過結合安全工程特點、現狀等開展交通安全工程教學創新,進而實現我校的教學培養目標。
1交通安全工程課程特點
1.1交通安全工程內容
交通安全是一門交叉性較強的學科,涉及的專業知識主要有道路因素與交通安全、道路設施與交通安全、車輛運輸與交通安全、人為因素與交通安全、道路安全評價以及現代技術在道路交通運輸的運用等。由此可見,交通安全工程是在道路設計與施工安全的有機結合體。綜合來講,研究道路交通安全需要涉及研究的內容包括安全工程、道路勘測設計、交通工程、車輛工程、交通管理、交通設施應用等。此系列內容,相對較為復雜,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實踐入手,深入貫徹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實踐知識的體悟。
1.2交通工程安全性與實踐性
交通安全工程是一門以安全為主線的實踐性教學課程,所有的理論教學內容均是來源于實際,從實踐中歸納總結,得出更優的理論解決方案,并將其應用于實踐。例如:設計金寨路高架橋。我們在設計金寨路高架橋時,常通過調研與此相類似或者布局結構相同的高架橋,通過歸納總結其設計經驗、設計特點以及注意事項等,從而為設計金寨路高架橋做出一點的借鑒。
1.3交通安全工程主觀性強
交通安全工程中的道路設計是以安全為主線的設計,在設計道路時,我們需要根據道路實際情況,進行可行性、安全性等進行分析,并撰寫相關的研究報告。在調研書寫分析報告過程中,每個設計人員對此都會有不同的分析及見解。
2交通安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自安徽三聯學院開設交通安全工程專業以來,交通安全工程專業發展更新較快,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完全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交通安全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專業,涉及的內容較多,但是相對應的教學課時卻很少。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八個章節,課時卻只有32節課時。如此情況之下,會導致教學質量急劇下降,無法實現并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只能被動的接收老師教學灌輸。由此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不理想,使學生失去了本專業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特色,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第二,目前交通安全工程的傳統實踐教學形式較為單一,教學模式簡單,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實踐課程。老師主要通過多媒體課件,口頭傳授教學。這種教學不僅師生互動較少,而且課堂教學氣氛較為沉悶,長期以往,導致學生積極性銳減,更談不上啟發式教學、實踐性教學。第三,我校交通安全工程專業發展速度較快,導致教學師資力量及硬件設施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生需求,有待加強。我校教師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在實踐教學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導致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待加強。
3交通安全工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在交通安全工程專業建設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現結合安徽三聯學院交通安全工程專業的教學特點以及安徽三聯學院教學培養目標,針對交通安全工程教學不足及存在的問題,闡述下我校應加強的改革方案及舉措,以實現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協調的教學模式,不斷深化實踐教學,優化實踐教學,實現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突出應用型交通運輸人才的培養特色。第一,修訂和完善培養計劃。交通安全是關系人身安全的重要工程,在涉及此項教學培養的人員,必須樹立安全大于天的思想,將安全性從始就灌輸至學生學習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應結合當前的市場需求,不斷完善修改人才培養計劃。從而實現了凝練知識體系、構建教學結構,形成了多角度,深層次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第二,授課模式的創新。課堂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區,如何利用好課堂,將是教學成功的主要方向。教學課堂的學習氛圍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內容吸收的效率高低。本人認為交通安全工程課程應該采用學生為主、老師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老師可以在前一節課堂結尾布置學生進行課堂預習,隨機在本課堂抽取學生進行課堂預講解。學生講解完畢以后,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教學最后再由老師針對學生的預講解進行授課講解。課程即將完畢后,老師再請學生對本次課堂內容進行總結。這種整節課程,老師只需要講解1/3時間,其他時間均交由學生。第三,加強實踐教學成績的考核。針對學生實踐教學環節,應開展單獨的教學考核。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的成績占60%,另外要求學生開展交通安全實踐報告的書寫,改項目占總成績的40%。如此一來學生就更具有積極性去參與交通安全實踐學習中。
4結束語
本文所述的創新教學時以提高我校教學水平及學生綜合素質為主線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各老師應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變通,進而提高學生的理論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萬樸.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研討[J].高教研究,2007,(3):L-3.
[2]姚春玲.復合型人才培養背景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13).
作者:孫燕 唐志華 單位:安徽三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