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英語知識體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至今為止,對于體驗式教學的概念定義,因為涉及了心理學、教育學和認知科學等方面,各派學者是各持己見,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不過不可否認的便是體驗式教學的特點是在實踐與學習的相結合。在國內其實有一部分的學者認為體驗教學也是一種學習方式,稱為體驗式學習,這些學者認為體驗式學習是一個人在形體、情緒和知識上參與學習所獲得的提升,也有學者認為體驗式學習是教育者通過創建開放、有趣和個性的語言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進而在這種參與式的學習中對自己的潛能和周圍有深切的體悟,通過將生活與學習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這種實際的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中完成自我發現、自我充實和自我發展,這樣的情境模擬教學能夠通過這種體驗和自主式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掘出自己的潛能,提高自己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能力。那么大部分學者認為的體驗式教學的定義可以看出是指在教育教學的具體活動中通過講述、講解、講演和體驗的方式來模仿與示范學習所需要用到的教學情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將實踐和反思融合起來的有積極性的學生自身的體驗。
二、體驗式教學的問題與原則
(一)英語體驗式教學的問題。英語的體驗式教育就是一種通過情境的還原和參與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對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會出現的情況和問題的了解,進而在這種生活化的學習方式中提升其對英語詞匯、語法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雖然這種教學再趣味性和靈活性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不過仍舊無法改變英語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一點,教學方法不是過于單一就是將活動與教學的側重點放錯。雖然體驗式教育提倡著將英語的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不過畢竟是多年的教學模式,而且現在的初中英語老師的水平和年齡也是參差不齊,教齡長的老師大多在教學模式上的改變很少依舊會以以前的灌輸式教學為主,教齡偏輕的老師則急于求成,常常找不到將體驗式教學放入實際教學的切入點,因而常常是活動完了課程還沒有教授完,造成了本末倒置的情況;第二點,成績評定的片面化。重視結果而忽視了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一直是傳統式教學里最大的弊病,雖然課改后已經將比例有所更改,不過就平時變現占30%,考試成績占70%的比例還是可以看出這種一邊倒的成績評定情況,而這種忽視學習過程的教學就會直接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準備部分,這樣不僅對學生的學習不公平也容易使學生產生既然可有可無那就不如沒有的想法,進而形成忽視學習和做事情過程的思維模式,對其以后的成長發展會有嚴重的影響。
(二)英語體驗式教學的原則。想要更好的將體驗式教學模式運用進初中英語的實際教學中,就需要先了解英語體驗式教學的幾項基本原則:首先,主體性原則,體驗式學習就是學生本人的個人行為,是不能由人代替學習的,在教學中對教師更多的是強調其引導的教學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其在學習中親自去感受和感知這種體驗式教學的魅力。其次,過程性原則。體驗式教學強調的就是學生感受學習的一個學習過程,是將學生這個主體在學習過程中所積累的學習經驗帶入個人色彩,然后將其轉化為可使其成長和發展的數字學生自身的東西。最后,生成性原則,發現問題然后分析、解決,這就是自主性學習的整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在將學生所遇到的問題、疑惑和困難泄露出來,然后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去獨辟蹊徑,開動腦筋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體驗式教學的實踐運用
在了解了體驗式教學的涵義和問題、運用原則以后,下面文章在這些的基礎上整理和提出了一些可以實際運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方式方法:第一點,創設情境在表演和游戲中體驗。通過大量鮮活而生動的視頻、音頻材料來教授學習,與傳統的紙上教書不同,因而這也是大多老師喜歡的新的教學方式,其實情境創建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們不妨與影視和游戲相結合,讓同學們模仿影視劇和電影里有趣兒且切合實際生活的片段,讓同學們在這種表演式的學習中去學的與生活相關的英語知識,或者老師也可以嘗試著將學習的內容或者課業設計成有意義的游戲,讓同學們都能夠參與進來,尤其是在初中這個學生們還是分活潑和好動的年齡段里,這種表演或者游戲的方式都會是學生們喜歡和愿意參加的學習方式。第二點,營造競爭的競賽氛圍,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和進步。其實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好勝心都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在初中這種開始有自我意識且叛逆的階段里,老師們不妨將這種好勝心引導至學習上,在學生們不自覺中營造出一種微妙的競爭氛圍,進而刺激和激勵學生在學習上獲得進步。第三點,消化吸收式的內化體驗。將所學的知識內化是整個教學的最后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更是整個教學的最終目的,在這樣的一個學生自我消化的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地引導和鼓勵,通過這種語言式的激勵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靈活的將這些所學的內容靈活的運用到生活中,最終將這些英語知識轉化為自己所有。
四、結束語
體驗式英語教育的教學模式主要強調了學生對于語言能力使用的培養,而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學生一直都是處于被動地位,接受的都是灌輸式的學習教育方法,這樣致使學生對英語課程產生厭惡的情緒,無法發揮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而在新課改的以學生為主題的思想下,利用體驗式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的方法,強調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新明確了在英語的教學中學生為主體,老師作為引導者的身份,若是想要將應用式教學法融合進初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教學中去,還是需要教師們不停的實踐和探索,也不妨多參考國外取得成效的英語教學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鄭威靈.中學英語體驗式學習實驗研究[D]
【關鍵詞】初中英語寫作 支架式體系 構建
傳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注重按部就班地教學,沒有對教學核心進行把握,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缺乏針對性的教學互動,導致初中英語寫作效益大打折扣。支架式理論主要從構建主義出發,對教學體系進行分析,以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為基礎,形成針對性教學內容,對教學效益的改善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已經成為新時期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初中英語寫作支架式教學模式
1.支架式教學理論
支架式教學理論要求以學生為核心,在情景體系中構建相應的教學內容,在合作學習中不斷提升,不斷優化,形成良好的“支撐”體系,不斷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學習質量。該理論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行全面研究,從兩者關系出發形成了系統化、層次化教學結構,解決了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師生矛盾和生生矛盾,構建和諧的教學體系,為學生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初中英語寫作支架式模式的作用
初中英語寫作支架式教學模式,是通過師生良好的互動構建相互“支撐”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改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形成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教學的“度”,在學生學習中成為引導者、輔導者,并使學生逐漸獨立,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實現教學關系的全面轉化。
初中英語寫作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改善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英語寫作學習和寫作訓練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這對學生初中英語寫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學生不斷突破、不斷進取的動力。與此同時,在支架式模式中,學生還可以全面了解初中英語寫作框架,了解初中英語寫作本質,充分把握初中英語寫作中的相關內容,對其寫作的框架式結構進行構建,這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改善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初中英語寫作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支架式教學模式構建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框架結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需求,充分把握各項教學內容,設置寫作層次,從而真正完善支架式教學內容,拓展支架式教學范圍。
1.把握內容,做好基層支架建設
詞匯作為初中英語寫作的重要內容,對初中英語寫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寫作需求充分把握詞匯、語法等內容,在教學詞匯、語法等基礎上合理選取寫作方向,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運用詞匯、語法等,將寫作與教學充分結合起來,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筆者在Do you Want to go to movie? 教學的過程中,就從文章教學內容出發,讓學生寫一封簡單的邀請信,邀請好友去看一場電影。在上述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將課堂知識與寫作結合在一起,既深入掌握了課本教學內容,又全面訓練了知識技能,取得了雙管齊下的效果。
2.合理設置,構建良好交互支架
初中英語支架式教學模式構建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交互教學體系進行把握,要在交互教學基礎上合理設置各項支架體系,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適當選取交互式電子白板、課堂小互動等,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寫作存在的問題,給予針對性指導,從而全面激發學生初中英語寫作的熱情,實現學生寫作效益的全面改善。筆者在The Four season of my Hometown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就設置課堂寫作討論交流會,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描述,相互交流自己家鄉的美麗風光,對自己家鄉四季風景的特色進行描述。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糾正描述中的語法、詞匯等問題,在相互糾正的過程中不斷改正寫作中的常見錯誤,整體寫作水平大大提升。這種交互式討論交流模式,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已經成為新時期初中英語寫作支架式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內容。
3.全面了解,構建合理心理支架
學生心理狀況直接影響著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益,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關鍵。因此,初中英語寫作支架式教學模式構建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心理進行全面把握,在學生發展和需求上形成針對性心理支架,全面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提升學生的寫作信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初中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筆者在英語寫作中,經常以鼓勵性話語評價學生,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給予了學生非常大的支持和幫助,這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改善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與此同時,筆者還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善于發現學生寫作中的閃光點,讓學生相互欣賞、相互交流,這對學生寫作興趣的提高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除此之外,筆者還實事求是指出學生寫作中的不足,讓學生優化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上,給學生相應的優秀寫作案例,讓學生模仿和訓練,彌補自己寫作中的不足,不斷超越。
三、結語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現狀
一直以來,初中英語教學都散發著濃厚的功利氣息,教師過于強調語言能力的培養,過于看重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訓練,始終將教學重點放于英語知識體系的構建上,卻忽視了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雖然學也在課堂上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法知識,并擁有一定詞匯量,但由于缺乏對背景知識的深入理解,導致無法自如得體地進行英語交際。由此不難看出,初中英語教學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學生文化意識淡薄。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有著很大“市場”,師生文化意識都不強。再加上長期應試教育思想的熏染,教師依然重視學習成績。目前初中英語義化教育的現狀主要體現為:
第一,在教學目標方面,傳統和現代語言學理論都強調語言本身是語言學研究的唯一對象。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都以純語言能力的培養為教學核心,將詞匯背誦、句型分析、語法講解、結構分析等作為教學目標的固定內容。過于強調語言知識的習得和運用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第二,在教學內容方面,傳統教學內容太過囿于教材,嚴格按照考試大綱要求選擇教學內容,完全走應試教育的路子。實際教學中,語言知識成為英語教學的重點,文化滲透基本上為零。此外,目前還未出現以文化滲透為核心的英語教材,參考資料也非常少,雖然教師在思想上意識到文化教育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但實際上卻出于種種原因而無法有效落實。
第三,在教學方式方面,許多一線英語教師缺乏完善的文化教育知識體系,英語文化的敏感度不高,教學方式單一。在傳統語言學理論的指導下,語法翻譯教學法無法促使學生將英語知識、英語技能和文化知識進行有機結合,無法有效提高學生得體的英語交際能力。
第四,在課堂環境方面,現代初中生英語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學習渠道較窄。學生通常將詞匯記憶和語法理解作為學習重點。在這種課堂環境中,師生都只強調純語言能力的提高,忽視了文化意識的培養。
第五,在教學評價方面,傳統教學評價一般以教學目標、課堂設計以及教學思路等作為核心要素,但是對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和創造性極不重視,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考試評價現狀來講,師生都過于看重學習結果,忽視了學習過程,忽視了文化背景知識的考察。
二、加強初中英語教學文化滲透的策略
1.全面開發教學資源,強化文化感知力。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心理特征基礎上,適時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英語文化背景的影片,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感性認識。比如,《走遍美國》就是一套彰顯美國文化、呈現美式英語交際的多媒體教材。其中許多交際場景,涉及生活、工作、宴會、節慶以及戀愛等諸多話題。此外,該套教材還能讓學生深刻體驗英語文化生活氛圍,加強對英語文化的感知力,掌握一定的文化交際策略,學會地道的英語表達。除此之外,教師還可為學生介紹一些英文名著,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簡愛》、《呼嘯山莊》等,拓展英語文化知識視野。
2.結合英語教學內容,適當加強文化滲透。目前,新版初中英語教材內容豐富、時代性強、生活性強以及信息量大,充分彰顯了英語文化的魅力與特色。當教學內容涉及英語文化背景時,教師要適時進行知識拓展,加強背景知識的滲透,全面介紹英語文化意義,借以提高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 默會知識 初中英語教學 應用
一、引言
近兩年來南京市初中英語畢業學業考試的難度有所加深,加大了對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這實際上是對《英語課程標準》精神的進一步貫徹和落實,《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傳統教學中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已不能適應這樣的考試,在教學中一味地要求學生背單詞和課文,辨析語法等“死記硬背”和“機械練習”的方式根本無法真正促進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那么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必須認真研讀《英語課程標準》,閱讀相關資料和書籍,加強理論修養,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盡最大的可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此,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和改進,不斷探索和實踐。我發現默會知識對初中英語教學有很大的啟示,默會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默會知識理論
1.什么是默會知識
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的概念與理論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國哲學家波蘭尼于1958年在《個體知識》一書中提出的。“默會知識”(又稱“緘默知識”或“內隱知識”),主要是相對于明確知識而言的。明確知識就是指可以言傳的,可以用文字表述的知識。默會知識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是一種經常使用卻又不能通過語言文字符號予以清晰表達或直接傳遞的知識。如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這種知識即是所謂的“行動中的知識”,或者“內在于行動中的知識”。默會知識體現了智力的機能,它本質上是一種理解力、領悟力。比如,眼光、鑒別力、判斷力、趣味、技巧、創造力等。人類的默會知識遠遠多于明確知識,明確知識可以說是冰山的一角,而默會知識則隱藏在冰山底部托起整座冰山。
2.默會知識的特點
默會知識難以表達。默會知識不容易通過語言、文字或符號進行邏輯的說明,因此波蘭尼把默會知識稱為“前語言的知識”、“不清晰的知識”,而把明確知識稱為“語言的知識”或“清晰的知識”。
默會知識難以傳遞。由于明確知識可以通過語言、符號等形式得到明確的表述,因此這類知識可以通過正規的形式進行傳遞,為不同的人所共有和分享。默會知識則由于擁有者和使用者都難以進行明確的表達,難以以正規的方式進行傳遞。但這并不意味著這種知識不能傳遞,而是說它只能作為一種不能言說的知識,以非正規的方式,如“學徒制”等方式進行傳遞。
還有研究者指出,默會知識具有情景性、個人性、文化性與層次性等特征。默會知識的獲得是與特定的問題或任務的“情景”聯系在一起的,離開了這種特有的情景,默會知識也就無法獲得。默會知識是個體在一定情景中獲得的,因此與認知個體無法分離。默會知識總是與一定文化傳統中人們所分享的概念、符號、知識體系分不開,處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們無法相互分享同一默會知識體系。默會知識能夠根據其被意識和表達的程度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如可以劃分為“無意識的知識”、“能夠意識但不能通過語言表達的知識”、“能夠意識到且能夠通過語言表達的知識”。
三、默會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默會知識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啟示
傳統教學以教師、書本、課堂為三中心。人們廣泛地認為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主要來自于教師、書本和課堂,認為“教師講授的知識越多,教學質量就越高”。在知識觀上強調體系化的書本知識,認為“只有能夠言傳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在掌握知識程度的評價標準上認為,“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說,不能說出來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知識觀忽視了學生對默會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對學生默會能力的培養。波蘭尼告訴我們,對于默會知識,不能單獨依靠教師的講授,不能拋棄學生的生活積累,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特個性,而必須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主體,調動其已有的默會知識的全部積累,以融會貫通為主,輔以必要的方法引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揣摩、體驗、內化,進而提高能力。在對掌握知識程度的評價標準上則認為“對知識的表達而言,行動是和語言同樣根本的表達方式”。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的一些方面,是可以通過教師傳遞給學生并使學生明確掌握的。英語的一些學習策略也可以由教師傳授給學生。但這只是教學過程的一個方面,只滿足于這樣的教學的老師是教不出好學生的。教學過程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讓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這個過程就是通過實踐活動領悟和獲取必要的默會知識或直接體驗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使默會知識顯性化、符號化,從而得到檢驗、修正與利用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英語的學習不僅包括掌握明確知識,而且包括掌握必要的默會知識。要發展英語語言的實踐能力,光靠掌握明確知識是不行的,還必須掌握相應的“個人實踐知識”即默會知識才行。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英語基礎知識不錯的學生,在考查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上敗下陣來。
波蘭尼的理論告訴我們,人類的學習至少有四種形式:1)從明確知識到明確知識(言傳);2)從明確知識到默會知識(內化);3)從默會知識到明確知識(外顯);4)從默會知識到默會知識(意會)。英語學習是一門語言學科的學習,在語言學習中通過個人的實踐獲取的默會知識對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過默會知識理論,我們明確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實踐性或活動式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直接經驗的獲取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一種不可替代的地位。再好的講解式教學,即使是啟發式的教學,也不能代替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或親身參與的方式,去學習和獲取對他們的成長與發展極為重要的個人實踐知識,即默會知識。這樣實踐性或活動式的教學強調實踐、操作和自主探索行為,強調從做中學,從行動中學習,重視人際交往互動和學習共同體的作用,突出情感體驗的作用,注重對策略性知識的默會學習。
2.默會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體現
(1)默會知識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
在初中英語聽力和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大膽地利用諸如VOA標準英語、BBC廣播節目和原版動畫、電影等資源,由易到難,逐步讓學生訓練。在訓練中教師只是輔助指導,主要讓學生訓練和體會、感悟和反思默會知識,一步一步地提高聽說能力。對于口語,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情景、提供話題,讓學生在討論和合作中學習。默會的過程離不開溝通、分享,“我有一點認識”“你有一點感悟”“他有一點想法”……通過溝通、討論、交流,讓更多的學生“默會”到所學知識的真義,達到學習成果上的分享和共同成長,提高智慧,提高能力,實現自我改變。
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方面。完型填空、閱讀理解、閱讀填空等關于英語文章閱讀的題目占了一份試卷50%以上的分值,這部分就是對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而且為了體現《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和與高中英語學習接軌,這部分考查的難度在不斷加大。那么,在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除了傳授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做題實踐,在實踐中體會總結,形成默會知識,這樣再結合教師傳授的閱讀技巧,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的范圍越寬廣,他們默會認識的潛在范圍就越大,就越能夠有新的發現。
對于初中英語寫作的教學,《牛津初中英語》(江蘇版)的教材在安排上就體現了明確知識到默會知識再到明確知識的過程。學生通過參與單元里課文閱讀的學習、綜合技能的訓練,接觸到相關話題的寫作,期間不斷有默會知識產生,最終形成相關內容的寫作體系,水到渠成,寫出文章。當然,學生平時英語閱讀量的增加和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極大地促進英語寫作水平的抬升。
(2)《英語課程標準》在英語教學建議中提到: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綜合語言技能;教師要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英語課程標準》還建議教師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以上的這些建議歸結到一點就是讓學生親身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去,學習和獲取對他們的英語語言學習乃至個人成長與發展極為重要的個人實踐知識,即默會知識。它可以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3.默會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師的影響
(1)默會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了教師對知識的理解,使教師對知識的態度發生變化。這是一種新的學習概念,發生在真實的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發生在學生的團體實踐和做的過程中。它必須通過學生的內化才能完成,使明確知識得以融會貫通。對默會知識的認識,加深和豐富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學內容不僅存在于學科之中,而且存在于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同樣重要的是,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僅僅作為一種學習的動力機制而存在,它可以而且應該成為學生的學習內容。對默會知識的關注,讓學生學會在多種情境中學習、感悟與理解,這不僅是在校階段,而且是終身學習的需要。
(2)默會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了教師教學實踐發生變化。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在行動中、在合作中學習。教師在教學中是學生探究學習的指導者,要拋棄包辦代替、保姆式的教學,在教學中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經歷”“探索”和“體驗”。
(3)默會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突出了民主型的師生關系。默會知識是個體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和理解,這種體驗和理解很多時候是有不可替代性,教師不能以自己的知識權威來壓制學生。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默會知識的學習,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四、結語
初中英語教師對英語教學的研究應該是不間斷的,而任何研究和改進都應該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默會知識理論使我們知道英語語言的學習不僅包括掌握明確知識,而且包括默會知識;使我們認識了英語教學過程的多重性,這個過程可以從明確知識到明確知識,同時也可以從明確知識到默會知識,或者從默會知識到默會知識,還可以從默會知識到明確知識。我們通過實踐研究發現,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互動和合作等方式的學習更易默會知識,更易實現任務目標,更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的教學可以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上形成較好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方明.緘默知識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文秋芳.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關鍵詞】初中英語 書面表達 教學方法
在現階段初中英語的教學實際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隨著新課程的逐步實施和完善,教育教學效果會越來越好。書面表達的好壞可以體現一個學生乃至整個班級的整體英語教學狀態,以下就書面表達在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改進方法進行簡單論述。
一、初中英語書面表達的教學現狀和不足
在初中英語測試中,書面表達一般占有比較大的比例,許多學生對書面表達的認識不租,甚至存在畏懼心理,還有的學生的語法混亂無序,詞不達意。因此分析目前教學中存在這些現狀存及其原因,可以更好地改進書面表達教學的效率。
1.教師準備不足。由于初中教師教學工作基本比較繁重,很多英語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以及學校其他歌方面的工作,而不能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教學上。初中英語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寫作和批改英語作文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書面表達的立意、布局,只是查看一下詞匯短語和句法結構的正確與否,對學生缺少英語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的啟發,更談不上語言思維能力的訓練和發展。還有些英語教師為了保險起見,把標準答案和范文給學生演示一下,而缺少必要的點撥。這樣下來,學生在書面表達上基本不去思考、構思、布局,而是直接依照范文去嵌套。這樣的初中英語教學方式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直到最后的復習階段時,書面表達的訓練才被提上日程。這種“臨陣磨槍”的教學方法,違背了教育教學循序漸進的思維能力培養,其結果可想而知。
2.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的誤區。首先,英語是一門外語,學生除了英語課上以外,并沒有英語的語言環境,這樣就使學生刻意的去學習。教材內容成為學生獲取英語信息的唯一來源。許多學生也沒有任何高效的英語學習途徑和方法,不能充分吸收其他方面的資源來提高英語語言的能力。再次,英語很容易受到漢語語法和習慣的影響和干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習慣性的用漢語知識來套用英語學習上。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的表達方式和理解層次不同,會導致英語漢化,在詞意、詞性、語境、語法等方面做出錯誤的理解和判斷,甚至有的學生直接用漢語習慣組織詞句,按漢語語法排列,寫出一些除了學生本身大家都很難以理解的句子,如:Now my class have four student. This day I teacher very angry.最后,初中生τ謔槊姹澩鎘瀉芮康奈肪逍睦懟K淙謊生在詞匯上都能達到聽、說、讀、些的水平,但還是不能有效地寫出心中所想的句子和段落。由于平時英語教師基本無視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以及進行提高寫作能力的訓練,指示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感到陌生,缺少語言文字的組織能力,拼湊起來的文章邏輯不清,各種語法錯誤頻出,標點符號運用不規范,不分大小寫。書面表達寫作的困難,讓學生更加覺的英語枯燥,這就進一步加劇了學生負面的心理影響。
二、提高初中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教學方法
對與初中生在書面表達中存在的問題,英語教師應該多下功夫,在英語教學中找出學生寫作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有正對的進行訓練,再結合課本內容,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注重學生英語語言積累。書面表達是英語科目知識掌握的綜合體現,是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慢慢提升的。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和培養學生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建立牢固的英語知識體系,隨著英語教學的進度,知識體系中的內容也會日漸豐富。學生在有了語言積累的基礎上,就可以有效地進行語言輸出。在英語教學的開始階段,老師也要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讓寫作漸漸成為學生的習慣。例如,規范整潔的書寫,標點符號的正確應用,單詞、句子的正確使用等等。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先詞后句是英語知識體系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首先從簡單的句子開始,寫完整的句子。教師也要反復強調,寫句子不論簡單復雜,一定要完整,只有結構完整偶爾出現詞匯錯誤還可以修改。若句子本身不完整,就失去了表意的功能,沒有價值可言了。書面表達的完善是漸進的過程,書面表達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可以加強知識的運用,讓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更加完善,大幅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2.加強對學生寫作指導的訓練。寫作指導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以及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書面表達看似形式多樣,變幻莫測,其實并不是無章可循。在進行寫作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寫作的人稱、主題、文章框架等內容進行確定。根據教學的計劃,英語每個單元后有一個寫作話題,教師可以圍繞所學知識,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教師只需做好學生的寫作指導。可以讓學生討論寫出一些主題框架,理順句子結構,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動筆寫作。
3.改進作文的批改和評講方式。批改作文可以讓英語教師很容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初中英語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組。寫作之后,采用各組輪流批改的方式。這樣,教師既能全面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又能抓出其中的典型,在課堂上大家一起討論。這一過程中,教師選取一些學生寫作中常見的錯誤,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和分析,讓全體學生共同討論修正,共同進步。
總之,書面表達的積累是一個慢慢的學習過程,教師要在學習過程中正確的引導和督促、規范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效的提高和進步,整體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學生課堂實用時間少,教學密度低根據學生的英語課堂
參與度、課堂表現的一般性狀況可知,在每周的教學活動當中,由于學生游離于課堂而導致浪費的時間可以折合成1.8單次課節。尤其需要引起重點關注的是:優等生、一般生、困難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堂表現等指標均存在明顯的不同,困難生較之優等生來說,相當于在每周的教學活動當中欠缺兩個單次課節。
2.實用教學時間使用質量差
對于一定的時間來說,能夠用在背誦和領會低層次領域的知識內容上,同樣能夠用在剖析和探究高層次領域的知識內容上。若將為數不多的教學時間均用在低層次領域的知識內容上,則勢必造成教學時間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當前,相當一部分教師習慣在授課過程中采取“題海戰術”,即將有限的時間都用在低層次領域的知識內容上。例如,某些教師選擇將課堂教學的整個45分鐘都用在句式、語法的詳解上,然后以題海式的習題強化記憶。此種欠缺實戰意義的課堂教學引發了學生的不滿,造成學生排斥英語學科的學習,進而磨滅了學生的求知熱情,失去了應有的自發性和自覺性。
3.教學目標缺乏清晰度
對于初中階段的教育而言,其主要的教育目標在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較好綜合素質的人才打好基礎。因此,其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應充分考慮教學目標的需求,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進而為初中教育目標提供服務。目前,初中英語教學所采用的模式,并未對其自身的教育目標起到真正的輔助作用,在培養方式上缺少鮮明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優化策略探究
1.靈活導入策略
在影響英語課堂教學成敗的諸多因素當中,導入環節起著決定性的功能。毫無新意、一馬平川的導入方法,無法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造成學生的注意力無法聚焦于一點,很難達到預想的目標。所以,英語教師若想使其課堂教學達到預想的目標,一定要從深入剖析教材做起,將每一節課都視為精品課程對待。如:無法滿足新課標的時間要求,便是教學失敗。選擇適度的、匹配的、靈活的知識導入方式,能夠盡可能地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進而自然而然的由已有知識體系向新的知識體系過度。導入方式的選擇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進行相應的調整,切忌生搬硬套。例如,在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Plantsandanimalsareimportantforus”一節,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課件為學生展示有關“plantsandani-mals”的漫畫故事(可以是動物為人類排解孤獨或是植物為人類守護環境等)在故事播放結束后,向學生提問“What’stheroleofanimals/plantsinthisstory?”“Doyouknowotherrolesthatanimals/plantsplay?”。
2.針對性提問策略
問題討論環節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通過問題討論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本環節,為了使每位學生充分融入到討論過程中,并且達到預想的討論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基礎和能力的了解,將班內學生進行分組,并要求學生根據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進而在討論的過程中達到提升英語運用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TheGreatWallisasymboloftheChinesenation”一節,教師先依據對學生的了解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進而根據自己對長城的理解在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要求每個小組派組內成員之一作為代表上臺進行討論結果匯報,在各組同學匯報結束后,教師要針對每組討論結果的特殊性,進行針對性的提問,從而引發學生可以實現更深層次的思考。
3.層次性作業策略
在層次性作業策略中,要求作業的布置應依照學生所在層次的不同而具有合理化的差異。因而,小組合作法對于層次性作業策略的實施具有顯著的輔助作用。在以小組合作法輔助教學時,應首先對學生進行分層(分層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身差異性、英語基礎情況、學習方式方法等因素),進行分層之后,為學生布置差異化的作業。例如,在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WhatshouldwedotofightSARS?”一節,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作業布置如下:“PleaselookupandsummarizethetreatmentofSARS”,對于基礎較為優秀的學生作業布置如下:“Throughdatacollection,pleasepublicizethesymptomsofSARSandthecorre-spondingstrategyinprevention”。
【關鍵詞】以學生為主體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聽力教學 教學策略
英語作為一門基礎的工具課程,其對學生之后的生活學習具有很大幫助。同時隨著教育界提倡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日益濃厚,教師可以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育改革探究。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聽力教學
聆聽作為學生與他人進行英語交流最先發生的動作之一,其所具有的教學意義重大。同時由于傳統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普遍忽略學生的英語聽力教學,所以使得學生在初中英語聽力學習的過程中普遍感到吃力。教師在實際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一教學問題,可以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聽力教學體系。這種新式的教學策略,一方面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初衷,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自身的聽力練習主動性。同時在另一方面學生以自己為英語聽力學習的主體進行英語聽力訓練,可以及時發現自身在英語聽力方面的不足之處以便做出重難點突破,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初中英語聽力能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Unit 1《Nice to meet you》這一單元的相關英語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地進行英語聽力練習,其中主要內容即為“introduce myself”(自我介紹)。同時學生還可以配合相關的英語聽力材料,進行進一步的英語聽力訓練。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口語教學
英語口語教學作為初中英語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著重地教學研究。同時為了貫徹落實初中英語課程改革的初衷,教師需要提倡學生進行自主的初中英語口語訓練。這種新式教學策略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在不斷地自主英語口語訓練中提高自身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在另一方面學生自主進行的英語口語表達訓練還能夠大大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使得他們真正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達到提高他們自身初中英語課堂學習效率的目的。同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自主的英語口語能力檢驗,可以將班級中學生分成兩人一組的若干小組,并鼓勵他們之間進行簡單的英語口語交流,從而對剛才自主訓練的英語口語語法知識進行二次地復習與鞏固。例如在學習了八年級上冊Unit 1《How do you learn English?》這一單元的相關英語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教師要求進行自主的英語口語訓練。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的學習效果,學生之間可以進行簡單的口語對話。
Student 1:How do you learn English?(你怎么學習英
語?)
Student 2:My favorite learning way is chatting with my friend in English. It’s helpful for me.(我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是用英語與我的朋友聊天。它對我的幫助很大。)
三、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對于他們以后更高層次的英語學習幫助很大。這是因為隨著學習難度的上升,英語句子的語法結構也日趨復雜,所以教師在實際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自身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同上文部分一樣,教師在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同樣也可以重視以學生為主體。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消除不同閱讀速度的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差異,同時還能夠有效起到相互促進的目的。教師首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開始時確定大致的主題方向,從而方便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材料尋找。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Unit 6《A famous story》這一單元的相關英語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尋找有趣的英語故事進行閱讀,從而達到提高自身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目的。以下是一位學生的英語閱讀材料,可供教師進行教學參考:A farmer wanted to keep their crops mature quickly,so he put every single crops up. The crops died rapidly later. And He was confused for this thing.(一位農民為了讓自己的莊稼快速成長,所以他將每一顆莊稼都拔了起來。這些莊稼很快地就死亡了,這位農民對此很困惑。)學生通過閱讀“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揠苗助長)這個英語故事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事情不能違反自然規律,否則將會一事無成。
四、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英語寫作教學集合了初中英語詞匯儲備以及初中英語語法使用等多種學生初中英語學習必備的能力,其對學生自身的綜合英語素質提高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實際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寫作教學,通過具體的英語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初中英語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了九年級上冊Unit 3《Sporting life》這一單元的相關英語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英語完成關于“my favorite sport”(我最喜歡的運動)這一主題的寫作訓練,并在其中詳細描述運動過程中以及印象最深刻的運動事跡,從而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英語寫作能力的目的。
五、結語
教師在初中英語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并配合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具體的英語教學策略,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英語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曹建忠.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
1. 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
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模式,其強調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現團隊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在以往初中教學經驗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被廣泛的應用到各科的課堂教學當中。合作學習即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完成共同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分組的方式多種多樣,大多數情況都是組織學習小組,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完成教師分派的任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只有小組取得成功才算真正完成任務。合作學習融合了探究學習方法,強調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學目的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與綜合能力提升。由此可見,將合作學習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2.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的必要性
踐行素質教育發展觀念,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將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點。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學習通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上還能夠促進學生間團結互助,增進感情交流,從而為接下來環節知識內容的教學打下基礎。
3. 合作學習模式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性不強。在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各個任務分配到不同小組之后,一些學生不愿意參加小組教學活動。即使一些學生參與到小組教學活動中,在探究環節,表現的積極性較弱,缺少必要的合作精神。因而在合作學習中未能達到有效教學目標。
第二,對合作學習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合作學習任務通常都分為小組任務與個人任務。只有在討論前認真研究問題,才能有效實現合作學習任務。但實際情況是小組合作中學生對問題研究的不夠深入,多數情況都只停留在形式上。例如:在學生學習否定句句式時,為了能夠加深對這種句式情況的了解,學生應該對問題進行合作探究,若只是簡單的討論句式結構,未涉及到如反問來加強否定語氣等內容,缺少對問題的深入探究。
第三,合作學習會導致資源分配不均,影響整體教學效果。初中英語學習中一定會存在學習較好,或者較壞的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通常都表現的比較活躍,比較容易參與到小組活動當中,而英語能力較差的學生則很難心甘情愿的參與到小組合作教學當中,最終使合作學習成為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展示平臺,使學習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衡,導致英語小組學習課堂出現兩極分化情況,影響學生整體學習成績的提升。
4.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對策
4.1設計合作教學內容
在初中英語課堂環節設置上,教師是整個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開展關鍵在于教師對課堂內容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英語合作學習課堂設計應該遵循以下幾個程序:第一,教師要合理引導,通過以往學生建構的知識體系c相關課堂背景導入新的課堂教學內容,將學生引入到合作學習模式教學中。第二,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將學生帶入到合作學習模式的自學階段;第三,小組討論。學生在完成自學階段之后,進行小組間的互相交流與互動,探究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者難度較大、重點問題等;第四,小組間相互交流之后,教師對仍舊解決不了的問題交由全班討論,并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效果進行檢驗,通過聯系等方式對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例如:在譯林版初中英語8a將課堂中,將學生以往知識體系中存在的野生生物等方面知識,了解的野生動物種類以及相關自然保護區作用,尤其是鳥種類方面,共同學習了六種。在語法方面,一些學生已經開始學會使用一般現在時態。
在上一單元中學習到了熊貓“希望”的故事,并且涉及到了一些相關的自然生態保護知識,這一部分內容與新的課程知識內容中扎龍自然保護區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的。
在課堂內容的具體實施環節,以聽與讀的方式增強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采用分組對話的形式進行課文中角色人物的分類對話,并且采用創設英語問題情境的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多媒體中向學生展示一些與課堂內容相符的濕地、丹頂鶴、自然生態保護區等內容的圖片;播放的標準美式錄音,經過二次強化播放,提升學生對音準的記憶,提升英語交際能力。
4.2合作教學的具體實施
重視合作學習的每一個環節,對學生的課堂探究內容進行有效引導,進而極大程度上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講授難度系數較大的課文時,先要向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知識,并且提出具體的教學要求,為學生的學習掃清障礙。例如:在“Fashion”學習中,為學生設計一個服裝比賽現場,并且通過問題為課堂下一環節進行做出鋪墊,明確討論話題,選出討論的較為成熟的小組代表發言,將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做出完整匯報,由其余小組進行補充,最終得出正確討論結果。
5. 結束語
在英語課堂教學環節,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合作學習模式也一樣,因而在合作學習模式踐行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與課堂進展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創建合理有效的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帶領學生參與到有效合作學習當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深化所學知識,提升溝通交流能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法;初中英語;應用策略
多媒體教學實例就是把表現力強、絢爛的多媒體課件和教學過程結合在一起,更加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知識點的內涵。通過引入該教學方式,對活躍課堂氣氛、加強知識點之間的架構聯系有著巨大的幫助。從這一角度考慮,該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領域有很高的教學研究價值。在當今的時代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對于英語應用的實踐性、學生思維知識體系的系統性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初中英語教師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法,夯實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為學生英語知識應用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助力。
一、多媒體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如何快速把握課堂的教學脈搏,讓學生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是每一個初中英語教師追求的教學目標。但是,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其學習效率難以保證。引入以多媒體教學法為代表的優化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初中英語課堂效率的提升。
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為了引入而引入,初中英語教學課堂只是更換了課堂的表面形式,其內在品質沒有得到有效更新,難以發揮該教學方法的作用。因此,要想發揮該教學方法的作用,教師要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方法的引入模式進行深度剖析,規劃合理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應用路徑,實現初中英語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方法的和諧共存,讓學生更加有效率地學習初中英語知識。
二、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剖析
1.對時代性發展的考慮欠缺
結合中高考對英語知識點的考核變化趨勢,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的考核。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同階段的英語知識考核也會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在實際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以不變應萬變”,只是單純地讓學生進行習題演練,嚴重背離了教育發展的客觀律,甚至導致初中英語教學的核心目標出現偏差,使學生的發展受到制約。
2.對先進教學方法的應用模式調研不足
在引進多媒體教學法的過程中,初中英語課堂還普遍存在著對于引進策略調研度嚴重不足的情況。具體來說,通過對現行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引用PPT的實際案例進行研究,大部分教師只是從網上下載多媒體模板,沒有花心思去構思設計自己的多媒體課件。因此,教師并不了解多媒體課件的內容,更不能保證學生能夠理解其中的知識點,這也就導致初中英語教學效率難以有效提升。
三、多媒體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充分考慮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特點
教師首先要對初中英語教學的時展特征進行總結歸納,確保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滿足課程需要,及時有效地對課堂核心知識點進行反饋。
例如,在“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堂課的核心知識點,即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在PPT中放置相關的圖片或播放FLASH,讓學生通過對多媒體課件的閱讀,了解到性格差異的人的不同特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就會更加高效、更有興致地學習相關知識,進而有效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效率。
2.合理選擇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應用模式
為了挖掘出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潛力,初中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科學合理地設計相關課件,保證設計的PPT架構的合理性和知識的豐富性,進而保證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選擇大量的貝殼圖片,讓學生在課堂上欣賞,同時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綜上所述,為了充分挖掘出多媒體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實現學生、教學方法、知識點三位一體,立體化地進行初中英語知識教學,為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升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朱武漢.多媒體輔助英語詞匯教學探究――一項基于大學英語教改模式下的實證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6(3).
[2]郭遂紅.多媒體投影環境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證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