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蔬菜藝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正如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學做揭示的那樣,人格結構的復雜性會最集中地體現在每個人內在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尖銳矛盾和沖突?!氨疚摇保鳛槿烁窠Y構的最深層,常常處于無意識的狀態,需要自覺接受現實和社會環境條件的制約和調節?!白晕摇毙枰邮苌鐣牡赖侣闪罴白晕依硐搿俺摇钡囊巹窈鸵龑?。三者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嚴重時會使人焦慮和痛苦。對于人格結構尚在不斷完善的青年藝術人才,面臨成長困惑的青年藝術家尤然。藝術創作則以“宣泄”“升華”“轉移”等方式實現解決了原欲的沖突問題。意識控制下的創作要求和無意識控制下的表達欲望,形成明顯的對話關系,在藝術創作中彰顯并獲得協調的契機。藝術創作者在這樣的“契機”面前,有意識協調社會道德和個人理性、本我潛意識。將此過程變為精神性產品創作生產過程,以及自身理想人格的建構過程。藝術創作過程,既涉及創作主體的內在平衡,也涉及創作思想和觀念的成功孵化。這一過程中,創作者協調本我的表現沖動,兼顧社會道德和個人理想,在藝術創作主體自我的偉大克制過程中實現自身的不斷成長。藝術創作者的創作訓練,不僅是練技法,更重要的是練觀念、煉思維、疏心理、梳行為、立價值、確品質。如此重要的一個過程和環節,有智能的,有技能的,有情商的,更有思想的,多個層面的積極介入和有效收獲,才能真正滿足階段需求。目前對于優秀藝術家和作品的孕育,技法之外的補充,是當前藝術人才培養和藝術教育過程中比較大的空白。加強優秀藝術作品,如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傳播意義重大。
二、與藝術媒介材料的對話:在對藝術媒材的駕馭中,增強其意志品質、協調矛盾沖突的能力和水平
藝術創作過程,是從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藝術家與受眾媒介搏斗的過程,是一個創作者對創作客體征服的過程②。藝術創作主體針對物質媒介,按照藝術創作者意圖形式化、秩序化,最后凝結為藝術作品的過程,就是不斷使材料“去蔽”,發現、發掘、實現材料的潛在價值的過程,是藝術創作者與材料展開深入、生動對話的過程。這一對話及征服的過程,既是對藝術創作主體個人智能、技能的訓練,個人意志品質的考驗,又是智能、品質修養的過程。藝術創作者在其與特定藝術語言的艱難搏斗過程,要努力保持對話與和諧,不斷實現主體與客體融合。對藝術家來說,這是心智的較量,也是耐力的角逐。此過程推動了藝術人才關鍵品質的訓練提升,促進了相關智能和意志品質的養成,成為價值觀塑造、道德責任感修養的重要實踐途徑。藝術作品要按自己的形式規律和邏輯要求發展。青年藝術創作者,要更為充分地接觸新的藝術創作的媒介和材料,增強格物致知的勇氣和決心;要更多可能體會那些撲朔迷離的、神秘的,會讓人有挫折的、令人振奮的經驗;要更積極地去協調各種可預見或不可預見的矛盾和沖突,學會順應藝術創作規律,學會控制并引導藝術的“自行”發展。恩格斯盛贊巴爾扎克的小說創作按歷史發展規律、社會歷史發展邏輯所進行的創作。他認為,巴爾扎克等作家恰是在自己創作中堅持了“理智對情感的戰勝”,增強了對社會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塑造了現實主義的觀念,創作出偉大作品,而成為偉大作家。藝術創作過程,是創作者不斷為自己設置問題,不斷解答問題的過程。“一手設疑,一手解答”,藝術家與作品的不斷對話,世界逐漸清晰和深入,藝術作品不斷趨于完整,作品不斷趨于完善,藝術家人格也不斷趨于完善。
三、藝術家與欣賞者的潛對話:在對潛在讀者的尊重中,強化藝術為人民,提升其服務社會和大眾的意識和水平
藝術為人民,首先要求藝術創作之初就有對欣賞者的尊重。好的欣賞者反響和回應才存在踐行“藝術為人民”的問題。所有創作,即使是天才靈感的閃現和癲狂境界的重現,都會指向潛在的或隱藏的欣賞者,即接受美學理論家伊瑟爾所稱的“觀念的欣賞者”。作者創作構思,觀念表達之初,總在為特定的欣賞者創作?!爱斪骷易谝粡埌准埫媲皩懽鞯臅r候,他(欣賞者)的影子俯身站在作家的背后?!雹鬯囆g創作,離不開藝術的欣賞和解讀。支撐偉大創造者藝術創造的動力,始終有其尋找知音與理解者的強烈愿望。即使走在時代前列的激進、先鋒的藝術家,其創作被認為晦澀難懂,遠遠超越所處時代的接受心理和能力,但如司湯達寫作《紅與黑》,也聲稱為下一代欣賞者而寫作。完整的教育活動,不僅在藝術創作者作品創作完成,還要在其與欣賞者的有效溝通和信息反饋過程中,在佐證其欣賞者預期和欣賞者接受過程中實現。欣賞者的反饋,應該有充分的平臺和體制去表達。這些都可以幫助藝術創作者檢討創作過程與欣賞者的對話,檢討其寫作過程中欣賞者設定是否準確,檢討其與欣賞者對話語言是否適宜,創作觀念及價值表達是否契合時代社會需求。
色彩可對人的視覺感官進行刺激,而色彩不同,對人的情感所產生的影響也有所不同。色彩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又是如何呢?作為宇宙組成部分的地球,是利用太陽來提供光明的,而我們的生活也因為太陽而充滿了絢爛的色彩和光彩。正是由于存在著太陽的光亮,人類才能按部就班的生產和生活。而在原始社會中,有著比較渾濁的光亮和色彩,關于色彩,人們所產生的概念并不特別,在當時并沒有將色彩視為是一種藝術活動,而僅僅是看做生活和自然顏色的不可分割的成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在社會生活中,色彩呈現著一種相對和諧的、自然的生活狀態。它不僅僅能夠對人類生存的條件和環境給予改變,同時還能表現出整體性。由色彩組成的圖形,已經成為一種裝飾,極大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因此呈現出一種有秩序的色彩環境。色彩逐漸成為一種智慧的結晶,并在美術藝術上的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開始有了越來越靈活的表達方式,成為一種個性的標志和象征,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在中西方,色彩有著迥然不同的表現風格和藝術手法,在情感的差異性也非常的顯著。中國對實體比較注重,而西方對自由更加的注重。
二、色彩在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在遠古時代,色彩就已經有著廣泛的運用,利用色彩,人們能夠達到一種美的享受。在古代繪畫作品中,色彩的運用已經是爐火純青。色彩能夠對藝術家作品中的內涵和意蘊,進行最直觀的表達。線條和色彩,是繪畫作品中的最重要的造型手段。線條和色彩相互承托,二者密不可分。可謂是“墨不礙色”、“色不礙墨”。由此能夠看出,在繪畫作品中,色彩擔綱著主要的角色,有著非常重要的運用。色要對墨的不足進行彌補,而墨要將色的位置讓出。二者之間緊密聯系、密不可分。
1色彩在繪畫作品中是依形設色
首先,在繪畫作品中,色彩的運用是依形設色,但它的運用標準并非是遵循自然形象的色彩,它是利用主觀來配置色彩,通過色彩與線條的離分和聯系,塑造了完美的色彩結構,色和形可謂是相得益彰。色彩在繪畫作品中的變化,往往更注重提升色質,而不是在實用調和上,其變化不是對調和使用的注重,而是對提煉色質的注重。而性質的衡量及選擇和運用色彩材料,決定了色彩的混合使用,這同時也是色彩運用在中國繪畫作品的特性。
2平涂是配置色彩的主要因素
在我國,繪畫作品的特點之一,就是將平涂作為配置色彩的主要因素,并將投影暗部和反光等等的色彩進行了淡化,我國的繪畫作品在色彩上也因此表現出單純、艷麗、明朗等富含裝掛的意趣。在一種色中,完美地結合了其它的色彩,并利用其深淺的變化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色彩在中國畫中的運用為例,借助于留白藝術所發揮的調劑作用,通過融合色和墨,使中國畫更加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通過平衡調節色彩,將繪畫作品的整體欣賞感進行完美的統一,使繪畫作品彰顯出一種勃勃的生機。這就要求在繪畫作品中靈活的運用色彩,通過一氣呵成一種色,使欣賞效果達到一種獨特和完美。
3渲染是色彩運用的又一特色
中國畫對色彩運用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渲染。它能將畫面色彩的獨特性突出出來,進而使繪畫作品的欣賞力和感染價值增強。正是由于色彩的嫻熟運用,才使得繪畫作品的欣賞價值提高。人類對有顏色的物件的制作,會受到色彩的局限。因此在繪畫作品中,藝術家們會運用色彩的調和,對自身藝術作品所需要的元素進行給予滿足。
4繪畫作品中色彩運用的美學原則
在繪畫作品中,色彩的基本運用方法,是對民間畫家和歷代畫家的技法進行了傳承和發展。因此,在繪畫作品中,色彩的運用有著豐富多樣的技法。謝赫的“隨類賦彩”和宗炳的“以色貌色”,就是對繪畫作品中色彩的美學原則和基本點進行了形象的總結。為了達到一種美感的效果,并對作品的主題思想進行表達,在運用色彩時,需要對作品的底蘊和內涵進行表現。在繪畫作品中,色彩有著非常重要的運用。我國古代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色彩,很少運用人工的色彩,當時,紅、黑、黃等天然色,是繪畫作品的重要組成元素。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在繪畫作品中,色彩就有了越來越豐富多彩的運用方式。墨(黑)色,墨(黑)色是中國繪畫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種載體和經典的用色。“中國紅”是繪畫作品中比較常見的,是對紅色運用的承托。而正是奇妙融合了天然的顏料色,中國傳統的彩陶才將自身藝術的生命力彰顯出來。在運用色彩方面,彩陶是經過處理的,它通過黑紅及黑白的圖像,給人一種樸實和穩重之感。墨(黑)色,是我國一直以來繪畫作品的主要用色,而黑、紫、紅等,也是我國彩陶藝術作品的主要運用色彩,這些顏料主要是依靠磨制而成。在我國古代,畫家們就非常重視色彩的運用。
譬如我國馬家窯研制的彩陶,有著非常鮮麗和明亮的色彩,并且有著極大的反差,橘紅色運用最多,并將其運用到極致。正是因為完美的運用了色彩,才對彩陶的藝術價值進行了極大的襯托。還有就是色彩在中國畫中的運用,其恰到好處的運用,代表了中國畫的特點。而中國畫中的白色和黑色,這兩個色種是極其重要。從本質上而言,中國畫的畫風,正是由于這兩個色彩的相互依賴和相互襯托而成。中國畫另外一種常用的表現手法,就是運用飛白和空白色彩,由宣紙白和色彩黑,而在宣紙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彰顯了色彩的藝術運用。在中國畫中,白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國民族特色的一種體現。對繪畫作品而言,色彩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和巨大的影響。
三、情感與色彩雙向關系
1色彩能夠表現出一種象征性和寓意性
在繪畫作品中,藝術家們正是借助于色彩,來表達一種情感。正如黑色所象征的情感是神秘深沉的,黃色所代表的情感是陽光向上的,綠色代表的情感是春意盎然的。在繪畫作品中,通過巧妙的運用色彩,能夠對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蘊進行深刻的傳達。藝術家門正是通過情感的巧妙運用,將自然色向自我心中所想之色進行內化。進而在繪畫作品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內心之色,使繪畫作品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增強。色彩如果失去了情感,就不會引發人的共鳴。畫家通過應用色彩,來釋放和表達情感。色彩能夠對人的某種情感進行表達,可影響到人的某些行為。在繪畫作品中,色彩因為不同的情感,在表達方式上,也有所差異。正是因為人有不同的情感,才使產生的色彩也有所不同??吹近S色,人們就會對秋天進行聯想,看到綠色,就會對春天浮想聯翩。色彩能夠對人的情感進行表達,對人的情感進行釋放,進而影響到人的想象和感知,促使人類靈感的爆發。
2色彩完美的結合了情感色彩能夠對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進行表達。
在人類交往的過程中,會釋放所產生的不同情感,人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會達到一種共鳴。而情感和色彩的共鳴,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人類文明發展和歷史的演變過程中,經歷不斷的磨合和傳承的。一些顏色會影響到人類的情感,如褐色是肅穆莊嚴的象征,而紅色代表著驕陽似火。人們一般都能讀懂繪畫作品所要傳達的情感,這樣也因此使繪畫藝術更加富有人性化和情感化。
四、色彩在繪畫中的藝術傳達
色彩源于人們的想象和自然,色彩在初始階段,僅僅是社會生命的一個構成。而色彩在當今社會中,可對一種精神世界和藝術世界進行傳達。這是文明的象征,也彰顯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在繪畫藝術中,色彩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角色。譬如,天空是藍白交接的顏色。而天空在繪畫作品中,由于多樣化的風格和形式多樣的技巧,而對不同的藝術效果進行了展現。色彩有著多種表現方式,在繪畫藝術中,我們不是苛求有多么完美的繪畫,而是人們能否接受和欣賞這種這種繪畫藝術。色彩作為繪畫藝術中的一種保護,無論顏色是色彩斑斕的,還是黑白兩種保護色,都能極大的影響到繪畫藝術。在臨摹花園的過程中,繪畫是依靠多種色彩的重疊,來賦予大自然一種斑斕的色彩。正是由于色彩而構成了會畫藝術。色彩的協調和搭配,以及色彩是否與人的審美情趣相符合,決定了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在繪畫藝術中,色彩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其想象空間也是非常巨大的。
五、結語
一、觀念倫理的色彩闡釋
佛教強調偶像崇拜,而偶像崇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是佛尊形象神圣性與莊嚴性的塑造,色彩作為裝飾語言的視覺張力能夠從宗教倫理與民俗觀念兩方面充分渲染其情感性。中國傳統倫理造型藝術用色的基本準則是“五色”學說?!拔迳痹从凇拔逍小?,“五行”學說認為一切事物皆成于金、木、水、火、土,而“五色”——白、黑、青、赤、黃就代表了這五種萬物的本源之色。佛教自傳入中國之后,不僅佛像本身造型經歷了佛性到人性的轉變,佛教色彩觀念也不斷融入越來越多元的本土世俗化因素。其本身遵循的“以色生色、以色喻智、以色顯法”色彩觀念與中國傳統倫理色彩觀互相融合,在中國傳統“五行”、“五色”學說基礎上強調純粹精神層面對事物的理解和參悟,最終形成了以中國民間倫理色彩為基礎的宗教藝術觀念色彩。其色分正色、間色,“白、黑、青、赤、黃”為五方正色,“緋、紅、紫、綠、硫磺”為五方間色。五方正色中,黃色無疑是最受推崇的顏色,因佛教贊頌光明,視黃色為神圣之色,而金子價值珍貴,且為黃色的極致體現,因此佛教寺廟中菩薩形象幾乎通體金黃,除本身形象得到升華之外,更使信徒增添敬仰、崇拜之情。長治觀音堂主殿堂正東神臺上三大士彩塑——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佛尊形象就采用了通體金黃的用色(除了觀音菩薩和文殊菩薩胸脯部分是后期修補的赤紅色)。這種流光溢彩般的佛性渲染,不僅將三大士偉大、寬容的宗教氣韻充分展現了出來,更使信徒從心靈上得到神圣的洗禮與超然的升華。同樣的金黃色在彩塑二十四諸天中的菩提樹神、辯才天、監牢地神等女尊形象膚色的塑造當中也有所體現,這種“肌不粉白,而施金黃”的色彩理念,正是佛教從藝術角度上對其特殊美學意境的獨特闡釋。五方正色中,赤色也是運用較多的色彩之一,赤色在佛教中代表神圣、莊重,并能體現佛教徒虔誠地以身護法的決心和至死不渝的意志。但是赤色并不是佛教原本推崇之色,它在佛教中受到的重視更多傾向于中國民族意識中本土紅色審美文化的影響。觀音堂彩塑中赤色主要以黃色的輔助色來呈現效果,如南北兩壁第三層的十二圓覺女尊佛像彩繪大部分施金黃色,但是衣褶內部、蓮座等部位則以赤色做裝飾,赤黃交相輝映,佛尊形象的藝術感染力呼之欲出。觀音堂塑像群中除了典型的通體金黃、金赤相間兩種佛性意識強烈的彩塑裝飾顏色之外,更多采用的是五正色漸次施用的裝飾手法。大部分彩塑膚色施白,唇色赤紅,發髻、眉毛及胡須等勾描為墨黑,衣著主要為青、赤、黃三色相間,與當時明朝宮廷服飾用色禮制相統一。這種樸素的造像色彩規律不僅是對現世生活的高度模擬和還原,加強了佛尊形象濃郁地世俗地域性特征,更充分體現了儒家、道家的教義精神。道家色彩觀念追求“道法自然”,尋求色彩的樸實、平淡之美。儒家色彩觀念則賦予色彩更多的社會倫理道德意義,強調“禮”“仁”觀念。觀音堂彩塑造像色彩體制和規律的運用是宗教美學造型觀念和民族倫理精神的高度融匯。
二、民族審美的裝飾呈現
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設置
鑒于每個藝術設計院校都有差異性的辦學定位,因此在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上,必須結合院校的具體辦學定位和社會的人才需求,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從學生設計策劃、執行、推廣等能力入手,融入人才培養目標當中,使得人才培養符合辦學的實際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還必須結合地方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這一點可以通過與這些企業的合作,讓學生在工作實踐過程中了解企業對其藝術設計知識和技能的具體需求,然后學校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適當調整,使得目標與企業的需求一致,迎合了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需求。
提高實踐課程的比例,注重教學實踐性
實踐課程是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加大課程的課時比例,針對學生實踐能力差的客觀情況,加大實踐課程和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上的比例,以便為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需求很高,在課程的安排上,除了要加強本專業所需的綜合素質培養之外,同時需要結合本專業所指行業崗位的工作能力需求,針對性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實踐性需求,尤其是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要適時要求根據所學的知識,完成布置的作品設計作業,或者開辦設計比賽活動,讓學生在設計實踐活動中,綜合應用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實踐中了解設計的細節,從而更加深刻地掌握單項和綜合的藝術設計技能。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學生的藝術設計知識和技能的創新實踐能力,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順利就業。因此學校在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設置上,要加強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這樣才能讓人才的培養和人才的實踐掛鉤,符合學校的辦學宗旨:
1)在日常課堂教學的實踐性環節,要通過演練積累實踐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模擬實踐機會,模擬實踐課程要結合社會性質的工作所需,以商業運作為依據,注重設計環節中的實踐細節,通常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創意構思;二是效果圖表現;三是模型制作;四是創意設計;五是施工圖繪制。
2)設置真實的課題,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實課題是教學機制中的實踐性環節,課題中融入了社會上對藝術設計的實際需求,將各類需求融入到課題當中。通常情況下,課題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綜合性課題;二是專題;三是畢業類課題。這些課題需要在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掌握企業藝術設計工作運行規律的基礎上,讓學生真實體會企業項目設計的氛圍,包括市場調查研究、分析設計任務要求、制定設計目標、探討設計創意、實施設計方案、開展后期制作工作和分析反饋信息等,也只有這種模擬企業工作的設計任務,才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校實踐培訓基地的建設
為了給學生提供專業的實踐環境,學校要建設與專業對口企業聯系的實踐培訓基地,聯合這些企業合作開拓實訓課程。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的崗位,學校將實踐培訓基地作為實習的地點,而學生實踐培訓的內容,正是企業實習崗位所派發的工作任務,這樣一來,實踐培訓工作將取得三方面的好處:一是學生在培訓中,提高了實踐動手的能力,以便在就業以后,快速地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并及時上手;二是企業充分利用了學校提供的資源,除了可以完成企業本身的工作任務,還能夠為企業培養后備的儲蓄人才;三是學校能夠借助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提高課程的針對性,促進學校實踐性課程的順利開展。
總之,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學校不能在短時間內就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學生在面對繁重學習任務的同時,還要面對未來的就業壓力,因此通過實踐培訓基地展開的實踐培訓任務,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任務,又能夠逐漸培養工作的綜合素質,為今后步入社會參與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劉文 單位: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
要積極構建財經產業的價值鏈,那么財經媒體就是一個重要整合和發展平臺,財經產業是涉及到各行各業的大產業,這一產業是跨區域的、也是跨行業的,對此就必須加強專業化的整合和價值鏈構建,以便提升其整體的競爭力和專業化程度。構建財經產業價值鏈需要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的進行整合,面對紛繁變化的金融市場,我們迫切的需要掌握財經信息話語權、保障金融安全和中國媒介的專業化、產業化發展,這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全球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和意義。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說,目前是迫切需要強勢的中國財經產業作為支撐的,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間的發展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同時跨國際的交流和產業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中,我們發現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等都在加強財經價值鏈的構建和完善,并且憑借其強大的資本、資源、信息和人才優勢,開始逐漸的影響著世界濟的發展走向。在這一情況下,加強財經產業價值鏈的完善和建設具有積極影響,而且其發揮的功效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在這種綜合性的財經產業鏈構建基礎上,一個國家也憑借著其強勢的產業結構來影響和引導者全球的經濟發展方向。財經產業從來就是一個國家市場經濟運行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承載的專業信息以及產業結構模式是達成市場交易不可缺少的工具,與此同時也是和整個國家經濟、金融、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對于國際上的發達國家來說,他們無不擁有者體系完善的財經產業價值鏈,并且是為本國經濟的發展和擴張的重要支撐,可見,在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和發展的過程中加強財經產業的價值鏈構建勢在必行。而根據這一發展需要,其帶來的影響和重要作用是巨大的,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換代。財經產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他對于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和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在構建完善的財經產業價值鏈之后,我們也就將更加深入的掌握和了解產業發展的動態和未來發展的趨向,有利于進一步的促進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改革。2.財經產業價值鏈的構建為國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保證。財經管理是國家管理的重大問題,而要做到科學有效的管理,那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強對財經產業信息的把握,對其整體發展有綜合的分析。在財經產業價值鏈構建的基礎之上,我們可以實現對財經產業的整合和分析,這樣一來,相關的財經管理政策出臺也將更加具有針對性。3.完善財經產業鏈有利于進一步的擴大國際影響力,增強國家的競爭力。科學完善的財經產業鏈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與此同時在國際上也起到重要的影響。我們通過完善的財經產業鏈,也就可以更好的引領整個經濟發展的動向,增強國際間的影響力。
財經產業的發展是關系到整個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問題,它涉及到一個國家的巨大經濟利益,同時對于一個國際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財經產業的發展更關系到一個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所以,在金融全球化、交易網絡化及金融領域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之下,我們必須加強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規劃,增強財經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從而掌握財經信息話語權、保障國家金融安全,促進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此,在財經產業價值鏈的構建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下的一些問題:1.加強財經產業的整合與發展,增強其專業性。對于中國的財經產業發展來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相對細化的,而且經營的模式也是相對單一的,是分區域或者是分行業進行各自發展的,這樣一來也就很難形成整體的競爭力,進而導致整體產業的影響力相對較弱。對此,加強財經產業的價值鏈構建就必須改變以往單一分散經營的狀況,創造利益共同體,進而實現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突破傳統產業發展的局限性,增強其整體的實力。2.在進行財經產業價值鏈構建的過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行產業化的進程。長期以來,我國財經產業的發展系統性不強、關聯性也不夠,這些影響因素的出現在很大的程度上嚴重地阻礙了財經產業的發展壯大,與此同時也限制了財經產業的未來發展。為全球化地背景下,財經產業必須要實現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的經營和發展。對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進行改革和完善,遵循市場規律配置資源,提高其產業化的發展進程。當然,在財經產業的運作上,也需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內部機制,促進其良性的競爭和發展。
論文摘要:從品種選擇、苗床準備、種子處理、播種、苗床管理、大田整地施肥、移栽、大田管理、收獲與儲藏等方面介紹了油菜育苗移栽技術,以期為沿淮地區油菜栽培提供參考。
1品種選擇
根據茬口、土壤及栽培技術水平選擇適宜的雙低油菜優良品種,如華雙3號、中雙4號、皖油19號、皖油20號、秦油7號等。
2苗床準備
選擇土地平整、質地肥沃疏松、北風向陽、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地作苗床,苗床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氮、磷、鉀肥??墒┯袡C肥30.0~37.5t/hm2、過磷酸鈣300~450kg/hm2、草木灰1500~2250kg/hm2。苗床應做到“平、細、實”,即廂面平整,土層細碎并適當緊實。整好的苗床應開溝作廂,廂寬1.3~1.5m,溝深0.2~0.3m。有地下害蟲的田塊,翻地時用40%甲基異硫磷3750mL/hm2、50%辛硫磷6000mL/hm2或3%辛硫磷顆粒劑52.5kg/hm2,加細土450kg/hm2攪拌后撒施地表,翻耕,防治地下害蟲。
3種子處理
播種前要曬種1~2d,每天中午曬3~4h,然后風選,除去癟籽及雜草種子。
4播種
沿淮地區一般在9月下旬平均氣溫20℃左右時即可播種。播種時可把種子拌適當的細土,均勻撒播,然后淺覆蓋1層細土。播種量6.0~7.5kg/hm2。
5苗床管理
出苗以前以保墑為主。防旱、防澇、防板結,力爭苗齊苗壯,出苗后間除叢生苗,三葉期定苗,留苗120~130萬株/hm2,在油菜三葉期至五葉期,噴施100mg/kg多效唑,防止高腳苗,培育矮壯苗。一般在定苗期追肥1次,注意五葉期前勤施少施,促進展葉。五葉期適當控制,不施或少施,移栽前6~7d施1次起身肥。遇干旱應及時澆水,多雨高濕則應及時清溝排水。苗期主要害蟲有蚜蟲、菜青蟲、跳甲等,以蚜蟲為害最重,除直接為害油菜外,還傳播病毒病,可用2.5%敵殺死300倍液防治。苗期病害有猝倒病、病毒病、霜霉病和白銹病,在多雨的年份猝倒病危害嚴重,可用波爾多液防治。
6大田整地施肥
深耕細整,以利幼苗根系與土壤接觸,促進移栽成活,早發育新根。適宜采用深溝窄畦,畦寬1.5~2.0m,溝深0.3~0.4m,同時要開好腰溝、地頭溝。
要輕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實行配方施肥,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肥,按菜籽產量2250~2700kg/hm2的施用標準,施純N187.5~225.0kg/hm2、P2O5112.5~150.0kg/hm2、K2O150kg/hm2,N、P、K的比例為1∶0.5∶0.7,磷、鉀肥一次性底施,氮肥底肥60%、苗肥20%、薹肥20%。
7移栽
在10月中下旬,旬平均氣溫13~15℃時及時移栽。一般采用寬行窄株(如行距300cm,株距13~16cm)的種植方式。移栽時最好邊取苗、邊移栽、邊施定根肥,栽后澆足定根水。一般栽18萬株/hm2左右為宜。
8大田管理
8.1追肥
8.1.1早施苗肥。以年前追肥為主,年后追肥為輔,促進早發壯苗。在移栽活棵后及時施第1次苗肥,施人糞尿3750kg/hm2加尿素75kg/hm2,對水15.0~22.5t/hm2;若長勢差,則15~20d后可再施1次苗肥。
8.1.2穩施薹肥。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施肥,一般根據苗情施尿素105~150kg/hm2,可以實現春發穩長,爭取薹壯枝多,角果多,產量高。
8.1.3巧施花肥,補施粒肥?;ǚ室话阍陂_花前后,施用尿素45~75kg/hm2,粒肥在初花期用1%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0.2%~0.3%硼砂溶液進行葉面噴施,用水1500~1800kg/hm2,能增角,增粒、增重,提高含油量。
8.2水分管理
油菜是需水較多作物,大田移植后要及時澆定根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早成活。苗期干旱,可引水溝灌,促進發根長葉,形成壯苗越冬。根據天氣預報,在寒流到來前及時冬灌,縮小土壤晝夜溫差,減輕凍害死苗現象,增產效果很好。春季雨季來臨前要及時清理“三溝”,保證排水暢通,以減少病害、花角脫落及無效角果。
8.3大田除草
根據大田內雜草數量,可用5%高效蓋草靈乳油600~900mL/hm2或80%高效蓋草能乳油450~750mL/hm2,對水450~750kg/hm2噴霧防除。
8.4病蟲害防治
根據當地病蟲測報部門的情報,結合田塊的實際情況選用對路農藥,適時防治好油菜的菌核病、病害病、白銹病、霜霉病、蚜蟲、菜青蟲、跳甲等病蟲害。
色彩的心理作用有很多具體的表現,比如,面對紅色或者處于紅色環境中,人們的心跳會加速,血壓有所升高,情緒處于興奮和沖動的狀態;處在藍色環境中,人們的脈搏會減緩,情緒處于沉靜、沉悶的狀態。色彩能夠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從人的腦電波可以看出,人的腦電波對于紅色反應是警覺、警醒,對于藍色的反應是放松、自然。色彩的心理作用能力能給人的感覺帶來巨大的影響。而設計是為人服務的,因此在設計中,必須重視色彩,重視色彩心理學在各種藝術設計門類中的不同應用特點。色彩在室內設計中起著改變或者創造某種格調的作用,會給人帶來某種視覺上的差異和藝術上的享受。人在進入某個空間最初幾秒鐘內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對色彩的感覺,然后才會去理解形體,所以,設計師要重視色彩對人們產生的第一印象,這是是室內裝飾設計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
在商業設計中,要考慮到人們對顏色的方式。在Logo設計和其他商品形象設計中,要用不同的色彩和色調限定對于商品的情感基調的表達。心理學家們曾尋覓一種強有力的色彩和情緒反應之間的相關性,選擇正確的顏色,決定品牌的形象。比如,可口可樂用紅、黑二色作為形象標識;德芙用黑、褐色作為形象標識;麥當勞,德克士、必勝客,肯德基,等快餐店用紅色、橙色等歡快的、青春的、熱情的顏色作為形象標識;一些高端的奢侈商品,則用黑色、灰色、銀色、金色等作為標識。
在影視設計中,色彩心理學的應用也十分重要。很多電影都巧妙地運用色彩來制造各種各樣的心理效果。有的電影以一種色調貫穿始終,有的電影則在特定的場面使用特定的顏色。比如張藝謀的作品,就善于用色彩,在運用色彩營造情緒和情境的基礎上,用色彩來敘事,比如經典的電影《英雄》就用了五種不同的顏色講述了五段不同的故事,傳達了五個不同的段落主題。
二、設計色彩心理的培養
在進行設計色彩心理培養的時候,首先要專注色彩共性的學習,比如每一種顏色的集體認知、民族認知、社會認知等,在此基礎上,還要重視對于色彩個性心理的訓練。要在色彩表現中重視主觀情感的表現,使色彩擁有主觀之美是色彩設計師要重視的。在設計師學習了色彩的基本知識,認識了所有的顏色之后,可以進行色彩主觀性表達的專門訓練。可以在設計中思考十幾甚至二十幾種固有的色彩,這些色彩要豐富,冷色、暖色、中性色應有盡有。要求設計師憑自己的色彩愛好挑選五種以下的顏色,將這五種色彩擴展到畫面中所有的物體設計對象中,對其它顏色可以完全忽視。如設計師選了橄欖綠、土黃、赭石等中性色,就可以以這幾種顏色為主,代替設計對象所呈現的其他顏色。這種訓練有色彩設計的理念和色彩的創意,轉換設計師的色彩觀念,改變設計師對自然色彩的過分依賴態度,變被動為主動,提高設計師對色彩的感悟力和創造力。
近十年來,專業英語教材的編寫呈現不斷發展的態勢,各種不同的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材數量已經達二十多本(套)。縱觀現行的各種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材,筆者總結了這類教材的編著和選用的特點,并展開了相應的分析。
1.1教學內容在專業知識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專業的實踐性特點
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材在內容上一般都是以專業知識介紹為主的。然而,這些專業英語教材涉及的專業知識范圍寬窄不一,選用的文章多數重理論知識介紹輕實踐應用分析。有些教材選取的文章把藝術設計中的主要門類涵蓋其中,以話題劃分單元。如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實用藝術英語教程》(一共三冊)和《大學藝術英語教程》(一共四冊)(2009年版),話題涵蓋了與藝術有關的音樂、舞蹈、繪畫、動畫、建筑等各個方面。這類教材包含的教學內容知識面十分寬廣,然而過多注重藝術理論知識,與設計實踐知識聯系不夠緊密。又如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廣告英語教程》(2007年版)一書,其教學內容涉及廣告、廣告策劃、品牌管理等,理論性很強,幾乎沒有涉及廣告設計實踐。譚淑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程》(2011年版),題材涉及設計歷史、設計名家、設計技巧等。明蘭主編的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藝術與設計專業規劃教材《藝術設計專業英語》還囊括了中國藝術和設計教育等。這一類的教材雖然專業知識范圍相對縮小,但仍以專業理論知識為主體,沒有充分考慮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對專業知識點的介紹偏少。
1.2教學內容在語言運用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應用需求
大多數藝術類學生的英語入學成績都很不理想,雖然經過了一年的大學基礎英語學習,他們的英語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學習專業英語的時候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由于多數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材偏重理論知識介紹,選取的文章多來自國外設計網站等其他資源中的英文原文節選,文中的句子較長,生詞較多,語法結構復雜,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增加了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難度,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此外,多數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材通過單一的閱讀及語法、詞匯練習和英漢互譯等傳統方式來進行英語的學習,缺少對于專業詞匯與句型在設計工作中的實踐應用訓練,忽視學生對專業英語的應用需求,不注意對學生在專業英語聽說方面的培養,從而體現不出語言教學的實踐性與交際性。如機械工業出版社的《工業設計與藝術設計專業核心基礎英語》(2007出版)雖然在專業內容方面范圍合理,理論與實踐知識介紹并重,但是缺少語言應用尤其是聽說應用方面的練習和指導。而重慶大學出版社的《藝術類大學英語》(2011年版)在專業英語的口語能力訓練方面設置的模塊則值得借鑒。
1.3教材內容在呈現形式上沒有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特點
藝術設計類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不足,普遍認為英語對他們畢業后從事的工作用處甚微。但是他們具有豐富的藝術理論和實踐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專業學習,專業上的優秀表現帶給他們很強的成就感。他們具有活躍的藝術思維方式,對待學習也有特殊的心理傾向。他們形象思維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則相對較弱;富于想象力和創造性,思想常常呈跳躍性,但條理性不夠;個性特點鮮明,開朗活潑,但是情緒容易波動。藝術設計類學生的這些學習特點、思維特點,甚至個性特點,應該在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上充分予以考慮。然而,如今市面上多數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材在編排上仍是以純文字的篇章和練習為主要呈現形式,極容易使藝術設計類學生產生畏難和厭倦情緒,削弱了他們對內容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筆者在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專業英語課程中,使用過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廣告英語教程》(2007年版)一書,學生普遍認為課文編排上缺乏有趣的圖片等其他內容呈現形式,一看就覺得課文內容很難,學習不久之后就開始轉移注意力了。
2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材建設設想
2.1教材內容在專業知識上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
專業英語教材是藝術設計類學生通過專業知識訓練語言能力的平臺。專業英語教材應主要采用與專業緊密相關的文章,但是應當根據藝術設計學科的特點,涵蓋學科內的各個專業涉及的主要方面,如平面設計、廣告設計、多媒體設計、室內設計、展覽設計等,不宜太過寬泛。同時,文章內介紹的專業知識應難度適中,與學生所學的其他專業課程內容有所呼應,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性的文章宜選用最新的藝術設計資訊,從而保證設計思潮與技術的前沿性,以便開拓學生的視野。除此之外,還應增加一些與理論性文章相互關聯的實踐應用性的文章,例如,設計思路的形成、優秀設計作品賞析、設計軟件的更新介紹等。在文章內容的比例上,力求理論性文章與實踐性文章的比例合理分配。在實踐性文章中,可介紹設計中經常使用的材料、設計中的各種操作等相關詞匯和表達,為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營造一個熟悉的專業實踐環境。這種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教材,不僅有助于學生及時了解國外最新專業設計理念與技術革新動向,也有助于學生深刻認識專業英語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積極性。
2.2教材內容在語言應用上閱讀與聽說相互支持
考慮到藝術設計類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專業英語的要求,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材在編寫時應當選用生詞量適度的專業英語閱讀文章,對長難句和復雜語法結構進行必要的注釋和練習,降低學生學習課文的難度,增強學生的語法和詞匯功底,繼續培養學生的基礎英語能力。與此同時,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材在編寫時應當訓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針對專業英語文章內容做筆記、寫提綱,培養學生對內容熟悉的有關專業的文字材料的英漢互譯能力。此外,為了給學生創造運用專業英語的環境,增強學生專業英語的實踐應用,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材在編寫時應當增加聽說板塊,聽力內容可以是藝術設計相關主題的簡短會話、報告、講座、新聞等,口語練習可以是藝術設計相關主題的作品展示、藝術家介紹、話題討論等。聽說板塊的內容與閱讀板塊的內容相互呼應,在專業詞匯和普通詞匯的拓展上相互支持,提供給學生反復練習和使用的機會,這樣既照顧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又使學生在交際和實踐中為將來在學習和工作中應用專業英語做好了準備。
2.3教材內容在呈現形式上文字與圖形相互補充
針對上文分析的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學習特點、思維特點,甚至個性特點,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應當更加豐富多彩,而不僅僅是純文字的閱讀文章和練習題。對于藝術設計類的文章而言,純文字的理論講述顯得生澀難懂,應該適當地配以圖片或圖形予以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文章核心內容的圖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也能激起和保持藝術類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藝術設計類的實踐性文章,更應當充分考慮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較強的圖形思維能力,將文章中提到的實踐操作通過相關的圖片或者圖形與專業英語詞匯相對接,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專業環境中加深專業英語詞匯的學習和記憶。圖形對文字內容進行了有益的補充,文字又對圖形中反映的信息有系統的描述,這樣的教材內容呈現形式考慮了藝術設計類學生的特點和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對于提高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學效果大有裨益。
3結語
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是知識傳授與欣賞融為一體的綜合課,主要是對敦煌藝術中的彩塑作較為系統的介紹。使學生在對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點突出彩塑藝術的知識。本顆將以彩塑圖片和學生的分析回答為主線,教書的引導講解為輔,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了解到敦煌彩塑的發展及其獨特的地位。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本著是提高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辨別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路,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國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發展的歷程。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敦煌是一個藝術寶庫,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
①敦煌的位置:對敦煌藝術作綜合的介紹
②敦煌彩塑的地位:表現主體:佛教偶像
表現對象:佛、菩薩、天王、力士等
③敦煌彩塑的發展史:
早期:從北朝前期繼承秦漢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渾樸單純,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風格風靡北方;
中期:隋唐兩代,彩塑規模宏大、造型生動、絢爛多姿;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卻了盛期的活力。
結合中國歷史的發展,可以得出敦煌彩塑的盛衰史與中國佛教藝術的變遷是一脈相承的。
四、敦煌彩塑的功能和特點
1、功能:既是宗教藝術品展示的殿堂,也是僧侶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
2、特點:塑繪結合市融合多種藝術語匯的造型藝術。
五、思考題
1、敦煌彩塑是怎樣以自己的造型特點,在中國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敦煌彩塑雖然都要受到佛教模式的制約,但藝匠們還是發揚了我國民間雕塑藝術的優秀傳統,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審美理想,塑造了大量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使敦煌彩塑在中國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敦煌彩塑藝術經過怎樣的發展變遷?
發展初期:從北朝前期繼承秦漢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渾樸單純,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風格風靡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