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級會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2020年中級會計的報名時間是2020年3月12日0:00至3月30日12:00,考試的時間是九月中旬。
2、中級會計師考試有幾門?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科目包括《財務管理》、《經濟法》和《中級會計實務》。參加中級資格考試的人員,必須在連續的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的考試,方可獲得中級資格證書。中級資格《財務管理》科目考試時長為2.5小時,《經濟法》科目考試時長為2小時,《中級會計實務》科目考試時長為3小時。
3、考生須在兩個年度內通過三科考試才能取得中級會計職稱。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 分析;總結;預測
一、2008年《中級會計實務》考試總體情況分析
(一)中級職稱考試命題規律總結
國家組織的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從多年的走勢和命題規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充分體現出知識更新的要求,“新內容”是絕對的重點。國家的新制度、新準則,其內容得以快速貫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試。筆者在以前的輔導體會中,多次提到過“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觀點,這是復習考試過程中必須牢記的。比如,在2007年職稱考試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資產減值、所得稅、長期股權投資等章節當中,這幾章分值高達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節體現出新內容考核的比如棄置費用、職工薪酬、商業實質判斷、每股收益、虧損合同等占13分。兩項合計大約為58分。
2.傳統的重點章節,不論內容如何變化,始終都是重點。比如,長期投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前期差錯、合并會計報表等章節就是如此。2007年綜合題的第2題(18分)就出在此處。在復習考試中,全面、系統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點,“地毯式”推進,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3.各章命題分值具有“輪回性”特征。也就是說,各章分值在多年內具有類似拋物線式的變化規律。
(二)2008年中級職稱考試教材內容構成及命題走勢分析
2008年是新會計準則實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試指定的教材已經是按最新會計準則編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內容基本保持不變,只是對書中與新的法律、法規、制度不一致的地方進行了調整。這樣,考生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總體把握和分析。較為科學地預測出2008年的命題走勢。筆者強調的重點內容總體未變。在這些重點內容中,2007年已經考過的內容,在2008年整體出現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識點可能還會零星出現。但是,已經構成重點內容而在2007年還沒有來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內容,則一定是2008年考核的重點。
二、2008年《中級會計實務》考試應重點掌握的內容
筆者認為,以下內容值得關注(內容重要程度與排序先后無關)。
(一)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和計量
1.要明確投資性房地產的內涵,自用的以及作為存貨的房地產不屬于概念規范的內容。2.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確認和計量,主要把握對于符合定義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采用成本進行初始計量這一知識點就可以了。3.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要明確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兩種計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要計提折舊或攤銷,并且要計提減值準備;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不計提折舊或攤銷,也不計提減值準備,而是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情況,適時調整賬面價值,并將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這也是兩種模式的主要區別。新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具有成本和公允價值模式。通常應當采用成本模式計量,滿足特定條件時可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但是,同一企業只能采用一種模式對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不得同時采用兩種計量模式”。筆者對這一規定表示疑義:當投資性房地產已經滿足特定條件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了計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資性房地產,又不具備特定條件時將如何計量?這種情況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計量。而準則又不允許兩種模式同時存在。不知道此問題如何解決?4.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和處置。轉換時一定要分清是哪種核算模式下的轉換。處置核算最重要的一點是其應用的科目:“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而不是人們習慣使用的科目即營業外收支。
(二)金融資產
本項內容從本質上說是舊內容,但是。新準則卻賦予其新的分類方式和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這是本項內容的總體特征。1.要明確四類金融資產的分類。這種分類既具有客觀性,更帶有主觀色彩。因此,這種分類沒有定律,考試中要特別注意題中的條件說明,看清楚題中涉及的金融資產劃分為哪一類。2.要明確各類金融資產的核算方法。各類資產核算方法的差別很大,一定不能混淆。3.取得金融資產過程中發生的交易費用,有的計入當期損益,有的計入成本。4.在這四類金融資產中,要重點掌握第一類和第四類。5.金融資產減值。明確哪類金融資產不計提減值準備,哪些計提減值準備;計提減值準備的金融資產。哪些可以轉回,哪些不得通過損益轉回,哪些干脆不能轉回。
(三)長期股權投資
這部分內容是永恒的重點,只要是會計考試,該內容就一定是主角。盡管2007年已經考了很多相關內容,但是,仍有出題的可能,不能掉以輕心。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1.可以分成四塊:(1)對子公司的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2)對合營單位的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3)對聯營單位的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4)其他投資,根據金融資產準則核算。2.分別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3.要把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并及合并會計報表結合起來一同學習。
(四)職工薪酬的計算
新準則對職工薪酬賦予了很多新內容,其中,非貨幣性職工薪酬、辭退福利、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等內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難度,很容易出錯。
(五)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
新準則規定,發行可轉換債券時。要對其包含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將負債成份確認為應付債券,將權益成份確認為資本公積。另外,還涉及到轉換時的處理。本知識點由于難度大、所涉及的金額位數多、數字計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十分容易丟分。
(六)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現值入賬
本知識點盡管不是很難,但是,計算比較繁瑣,尤其是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很容易出錯,仍然需要十分謹慎。
(七)固定資產棄置費用
雖然這部分內容2007年已經考過,但只是一個判斷題。因此,仍然有進一步考核的空間和可能。棄置費用實際上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現值的形式及如固定資產成本以計提折舊的方式實現補償:另一部分是以計人固定資產成本的棄置費用的現值部分為基數,按照相應的利率,采用分期計提利息的方式實現補償。
(八)無形資產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以及費用的不同處理方法
【關鍵詞】 會計師; 會計實務; 主觀題; 考點競猜
一、2005年至2012年主觀題考題考點分布一覽表(見表1)
二、主觀題考點考前競猜
1.丙公司在2008年2月1日以2 6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R企業80%的股權。詳細資料如下:
(1)購買日R企業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 500萬元,包括可辨認資產3 000萬元和可辨認負債500萬元,R企業可辨認資產被認定為兩個資產組C和D,其公允價值分別為2 000萬元和1 000萬元,丙公司將因企業合并形成的商譽的賬面價值自購買日起按照各資產組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分攤。
(2)2008年12月31日合并資產負債表上C資產組和D資產組可辨認資產按照購買日公允價值持續計算的賬面價值分別為1 900萬元和1 200萬元。2007年12月31日C資產組和D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分別為1 600萬元和1 400萬元。
(3)2008年12月31日上述C資產組可辨認資產包括一臺機器設備1 000萬元和一項專利技術900萬元,機器設備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900萬元,但無法估計專利技術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 凈額。
要求:
(1)計算歸屬于丙公司和歸屬于少數股權的各個資產組的商譽價值。
(2)計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報表確認的C資產組的減值損失和C資產組賬面價值。
(3)計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報表確認的D資產組的減值損失和D資產組賬面價值。
(4)計算2008年12月31日C資產組中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
參考答案:
(1)計算歸屬于丙公司和歸屬于少數股權的各個資產組的商譽價值。
全部商譽價值=3 250-2 500=750
丙公司商譽=750×80%=600
少數股權商譽=750×80%=150
C資產組商譽=400+100=500
D資產組商譽=200+50=250
(2)計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報表確認的C資產組的減值損失和C資產組賬面價值。
C資產組全部凈資產賬面價值=1 900+500 =2 400
C資產組可收回金額=1 600
C資產組全部減值損失=2 400-1 600=800
丙公司減值損失=800-100=700
C資產組賬面價值=2 400-800=1 600
(3)計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報表確認的D資產組的減值損失和D資產組賬面價值。
D資產組全部凈資產賬面價值=1 200+250 =1 450
D資產組可收回金額=1 400
D資產組全部減值損失=1 450-1 400=50
丙公司商譽減值損失=50×80%=40
D資產組賬面價值=1 450-50=1 400
(4)計算2008年12月31日C資產組中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
商譽賬面價值=400-400=0
機器設備應承擔的減值損失=(700-400) ×(1 000÷1 900)=157.89
機器設備實際承擔的減值損失為100,尚有57.89不能承擔。
專利技術應承擔的減值損失=(700-400)×(900÷1 900)=142.11
專利技術實際承擔的減值損失=142.11+57.89 =200
機器設備賬面價值=1 000-100=900
專利技術賬面價值=900-200=700
2.M企業2010年1月1日用銀行存款1 000萬元購入一項專利技術用于企業銷售部門。該專利技術的有效期限為10年,無凈殘值,會計上采用直線法進行攤銷。假定稅法的規定與會計相同。
2010年12月31日,該專利權的公允價值為 1 200萬元。
2011年12月31日,由于經濟環境發生變化,該專利權的公允價值下降為720萬元。
2012年12月31日,公司預計可收回金額為630萬元。
2013年4月20日,M企業將該專利技術對外出售,出售款項500萬元已存入銀行。
M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在未來期間能夠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
要求:根據上述業務編制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2010年1月1日
借:無形資產 1 000
貸:銀行存款 1 000
2010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100
貸:累計攤銷 100
2011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100
貸:累計攤銷 100
借:資產減值損失 80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80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720萬元
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8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初余額=0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800-720=80
當期發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8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0
貸:所得稅費用 20
2012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90(720/8=90)
貸:累計攤銷 90
無形資產賬面價值=720-90=630(萬元)
無形資產計稅基礎=7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初余額=80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700-630=70
當期轉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0
借:所得稅費用 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2013年4月20日
借:管理費用 22.5(90×3/12=22.5)
貸:累計攤銷 22.5
借:累計攤銷 312.5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80
銀行存款 500
營業外支出 107.5
貸:無形資產 1 000
借:所得稅費用 17.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7.5
3.2008年4月12日,甲公司以銀行存款5 000 000元購入乙公司發行的股票250 000股,占乙公司股份的10%。甲公司將其認定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2008年12月31日,該股票的市場價格為每股 18元。
2009年乙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發生巨額虧損。當年12月31日,股價下跌至10元。甲公司分析后認為股價將會持續下跌。
2010年,乙公司通過強化管理整合資源并扭虧為盈,2010年12月31日,該股票的市價已恢復至每股15元。
2011年9月17日,甲公司以每股16元的價格將股票全部轉讓。
甲公司2008年、2009年適用的稅率為30%,從2010年稅率變更為25%,不考慮除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稅費的影響。
要求:編制上述與甲公司有關業務的會計分錄。
參考答案:
(1)2008年4月12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5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5 000 000
(2)2008年12月31日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500 000
(5 000 000-250 000×18)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500 000(見表2)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15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50 000
提醒考生:如果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準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
(3)2009年12月31日
借:資產減值損失 2 50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500 0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 000 000(見表3)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600 000
(2 000 000×3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50 000
(500 000×30%)
貸:所得稅費用 750 000(2 500 000×30%)
(4)2010年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50 000[(15-10)×25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250 000
(見表4)
借:所得稅費用 12.5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1.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43.75
N=-125×25%+(25%-30%)×75/30%
=-43.75
(5)2011年9月17日
借:銀行存款 4 000 000(250 000×16)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 250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5 000 000
投資收益 250 0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250 000
貸:投資收益 1 250 000(見表5)
借:所得稅費用 31.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31.25
同時:
借:所得稅費用 31.25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1.25
(原計入資本公積的遞延所得稅費用影響)
4.L公司為R公司的子公司,存貨期末計價均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1)2011年資料:2011年R公司出售A庫存商品給L公司,售價(不含增值稅)2 000萬元,成本1 500萬元。至2011年12月31日,L公司從R公司購買的上述存貨中尚有40%未出售給集團外部單位。
(2)2012年資料:L公司2011年從R公司購入A存貨所剩余的部分,至2012年12月31日尚未出售給集團外部單位。2012年R公司出售B庫存商品給L公司,售價(不含增值稅)3 000萬元,成本2 000萬元。L公司2012年從R公司購入的B存貨至2012年12月31日全部未出售給集團外部單位。L公司和R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
假定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抵銷分錄時考慮遞延所得稅的影響。
要求:編制2011年和2012年與存貨有關的抵銷分錄。
參考答案:
(1)2011年編制合并報表
A庫存商品:
內部收入=2 000
內部成本=1 500
內部銷售毛利率=(2 000-1 500)/2 000=25%
出售比例=60%
未出售比例=40%
業務所屬類型:屬于本年發生內部銷售,本年部分出售,部分未出售。
提示考生:如果上述業務雙方均已收付了款項,編制抵銷分錄時,需要考慮現金流量表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項目的相互抵銷;如果上述業務雙方尚未收付款項,屬于賒購賒銷的情況,編制抵銷分錄時,需要考慮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項目的相互抵銷;如果收款企業年末在個別會計報表中計提了壞賬準備,還涉及“壞賬準備”與“資產減值損失”項目的抵銷;如需要考慮所得稅影響的,還涉及“遞延所得稅資產”與“所得稅費用”項目的相互抵銷。
借:營業收入 1 200(2 000×60%)
貸:營業成本 1 200
(部分出售視同全部出售)(見表6)
借:營業收入 800(2 000×40%)
貸:營業成本 600 [2 000×40%×(1-25%)]
存貨 200(2 000×40%×25%)
(部分未出售視同全部未出售)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0(200×25%)
貸:所得稅費用 50
(2)2012年編合并報表
A庫存商品: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200(800×25%)
貸:存貨 200
(屬于上年購入存貨本年未出售)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50
(上年已確認,本年編合并報表時要繼續確認)(見表7)
本年就A存貨來講,由于無暫時性差異,所以不編制與遞延所得稅資產有關的會計分錄。
B庫存商品:
內部收入=3 000
內部成本=2 000
內部銷售毛利率=(3 000-2 000)/3 000≈33%
所屬類型:屬于本年發生內部銷售,本年全部未對外出售。
借:營業收入 3 000
貸:營業成本 2 000
存貨 1 000(見表8)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0(1 000×25%)
貸:所得稅費用 250
《經濟法》《財務管理》《中級會計實務》《審計學:一種整合方法》《財務會計教程》《財務報表分析與運用》等
1、《中級會計實務》:為學生今后從事企業財務一線會計核算工作而開設的系統介紹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一門課程。全書共13章,具體為:總論、貨幣資金、金融資產、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財務報告。
2、《財務管理》:以企業財務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主要依據,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和剖析,反映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利弊得失和發展趨勢,從而為改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和優化經濟決策提供重要財務信息。
3、《中級經濟法》:最大特點是小巧精致、攜帶方便,便于考生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反復記憶。
(來源:文章屋網 )
贈與合同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環球網校提供贈與合同)
贈與人必須有完全行為能力,對贈與物有處分權。
贈與合同是一種單務、無償合同,雖然其成立也需雙方當事人一致同意,但一般情況下,贈與人一方負義務,而受贈人不負義務。
在附義務的贈與中,贈與人負有將其財產給付受贈人的義務,受贈人按照合同約定負擔某種義務,但受贈人所負擔的義務并非贈與人所負義務的對價,雙方的義務并不是對應的,贈與人不能以受贈人不履行義務為抗辯?!逗贤ā分幸幎ǜ嗟囊彩琴浥c人的義務。
一、贈與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如果贈與合同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的性質,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但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
二、贈與的撤銷
一、學習時間的規劃
年后學習的時間規劃分為兩大階段,過渡階段和備考階段。過渡階段是指假期剛剛結束,重新進入備考狀態的前幾天。這幾天對大家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難熬的時期,很多小伙伴們還未走出春節的氛圍,還沒有完全把心收回到學習中去,那么在這一時期的學習怎樣來安排呢?對過渡時期給大家幾點建議:
1、將中心放在復習較為基礎的知識和較為簡單的科目上去,比如看一看經濟法,復習一下初/中級會計實務的基礎章節等。
2、將有效學習的時間盡可能的延長,比如第一天工作日你認真看書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那么第二天你就盡可能的延長到兩個小時。
3、將年前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一遍復習鞏固。年前學習的知識可能經過一個假期就忘掉,如果繼續趕進度學習就會嚴重影響效率,所以為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在這個過渡時期對之前所學知識進行一遍復習。
針對備考階段小編的建議:
經過幾天的過度,當我們的生活作息步入了正軌,我們就順利進入了備考階段。備考階段比較漫長,直至考試結束。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將它分成幾個小階段,比如報名前階段、學習新教材階段、復習階段、沖刺階段等。小階段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喜好、學習方法自由劃分,但是最重要的是每個小階段都要有合理的學習計劃和任務目標,度過每個階段后都要完成該階段的任務,達到這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比如在報名前階段,我的任務目標是完成我的預習計劃,將舊教材知識點進行整理預習。在學習新教材階段我都有我每天的任務和時間的規劃,這樣才能將時間規劃好,達到高效學習。
二、每天的學習安排
在過渡階段,每天的學習時間不做固定的安排,只有一點:盡可能的延長有效學習時間,每天最好達到2~3個小時。
在備考階段,每天的學習安排如下:
固定學習安排:每天晚上的7:30到11:00左右(共三個半小時,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大致分配為:單科精讀學習兩個小時、做練習題一個小時、回顧復習知識點半個小時;周末兩天整,可以分時段,反復進行精讀、練習和復習。
自由學習安排:早上6:00起床學習到7:30;午休中的一個小時;上下班在公交、到地鐵上的2~3小時。不要小看了這些擠出來的時間,加起來每天有近5個小時呢,早上起床后的時間可以用來溫習知識點,午休時間做一些小練習,長期的積累,積少成多。
以上是針對上班族學員們的一份學習計劃表,針對全職學員時間比較充裕,可自行安排,建議全職學員每天的學習時間能達到6個小時。
三、學習進度的計劃
關于學習進度的計劃,學員們可以根據每個科目的難以程度、考試難度和相關的學習資料進行安排。
可以為你提供一個框架,幫助你來對細節進行安排:
1、在20xx年會計職稱考試報名之前對2013年的舊教材進行全面預習。
2、在新教材出版后進行新教材的精讀計劃,以重點章節為主。具體的重點章節總結以及學習方法可參考鏈接中的其他文章以及相關資料。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of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course on the basis of th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theory,it believes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students’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evaluate the students from three dimensions: 51lunwen.com/ enthusiasm for learning,learning ability and basic knowledge,then design teaching programs according to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guide students one - to - one with the networking tools,cultivat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learning capabilities.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摘要:以個性化教育思想為指導,對中級會計學課程個性化教學改革進行探討,認為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從“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設計教學方案,借助網絡工具與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強調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網絡環境; 中級會計學; 個性化教學
中級會計學課程是面向會計學專業繼會計學基礎( 或原理) 后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學習會計學專業其他專業課程( 例如《高級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等) 的基礎,對會計學專業學生十分重要。中級會計學課程內容主要針對企業的財務會計,重點講授企業常規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及報告編制,內容比較繁雜,不易掌握。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有些學生掌握得比較扎實,而且能夠融會貫通,但有些學生根本入不了門,學習效果非常差。針對這種現象,有必要在中級會計學課程中引入互聯網工具,開展個性化教學改革嘗試,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有效學習,縮小成績差距,達到課程學習目標。
一、個性化教育與個性化教學
孔子在《論語》中有很多關于個性化教育思想的論述,總結歸納起來它包括四個方面,即“有教無類”,注意教育對象的全體性; “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獨特性; “為仁由己”,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和而不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先生非常強調個性化教育,他認為“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 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目的。所以,教育事業當完全交與教育家,保有獨立的資格,毫不受各派政黨或各派教會的影響”[1]。
在西方,個性化教育思想更是備受推崇。羅素在《社會改造原理》里談到教育時,認為會計畢業論文范文“只要教學的目標是產生信仰而不是思維,是強迫青年對于可疑的事情持有一定的意見,而不是使他們看到可疑之點來鼓勵他們獨立思考,那么,防止自由發問是無可避免的。教育應該培養追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某種特殊的信條就是真理”[2]。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實施模式化教育,對同一專業學生實行統一的教學目標、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統一的教材和教學方法、統一的考試制度與評價體系等。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具有規范性、系統性和高效性等優點,但它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最后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個性和創造能力[3]。因此,許多高等院校已經開展個性化教育的改革嘗試,例如推出學分制、加大選修課程比例及積極開展社會實踐等等。個性化教學是套用個性化教育的一個概念,是個性化教育的組成部分,從屬于個性化教育。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貫徹個性化教育思想,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例如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基礎知識準備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強調教與學的聯系,以保證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地學習并能達到該門課程的教學目的與要求。
二、中級會計學課程模式化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在已往中級會計學課程教學過程,采取的是模式化教學,主要依靠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很少關注學生的自我學習,缺少及時的評價和反饋,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缺乏對學生個性差異的評價。傳統的模式化教學很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掌握方面的情況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缺乏充分的了解,對所有學生都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安排、方法和手段,未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來及時調整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兩極分化現象嚴重。( 2) 不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中級會計學課程僅依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還需要學生在課余花較多的時間自我學習訓練,這就需要學生必須具備積極的學習態度。傳統的模式化教學未能根據不同學生學習態度上的差異,有針對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導致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異非常大,有些學生能夠積極自我學習,但還有不少學生課余基本不愿花時間自我學習訓練,甚至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態度就不認真。( 3) 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能力主要體現在接受、理解、記憶、歸納總結能力以及自我學習方法等方面。傳統的模式化教學中教師更多地在講授知識,忽視了學習和思維方法的傳授,未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導致學生學習能力差異非常大,對于同樣知識有些學生聽教師講授一遍、自己練一遍就基本掌握了,但有些學生聽教師講授了多遍,自己練習多遍還是不能掌握。另外,在自我學習方法上也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學生在自我學習過程形成適合自己的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有些學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自我學習。( 4) 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畢業論文傳統的模式化教學更多地關注課堂教師的知識講授,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雙向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僅限于教師課堂上的提問。這樣一方面導致教師不能充分了解學生
--> 學習反饋信息,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情況等方面做出正確評價,進而有針對性調整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另一方面學生學習遇到的困惑不能及時得到教師的講解,問題越積越多,影響后續的學習。
三、基于網絡環境的中級會計學個性化教學探索 &nbs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p;
( 一) 基本設想
中級會計學個性化教學改革基本設想是轉換教學和學生角色定位,以學生為主導,教師起輔助作用,主要依靠學生自我學習,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輔導,達到所有學生都基本能達到教學目的和要求,在專業素質和能力上都能得到提高。但是,現在高等院校教學班級學生人數多,課時一再壓縮,采取傳統的課堂教學根本無法實現以上設想。因此,引入互聯網工具來輔助實現以上設想,因為互聯網溝通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大大提高教師與學生溝通聯系的效率。
( 二) 具體實施
1. 評價學生個性差異
調查問卷從學習積極性、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等方面來充分了解學生,關注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差異。具體操作中按“學習積極性”、“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三個維度將學生分為八種類型,每個維度分為好與差,如圖1 所示( 圖中的數字 1—8 分別指大立方體中的 8 個小立方體,每個小立方體代表一個類型的學生。第 5 個小立方于第 1 個小立方體背面) 。
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輔導方法,見表 1。2. 設計教學內容和進度根據以上評價,針對課程課時安排和學生平均情況來設計教學內容和進度,具體做法為: 將教學內容分為課堂講授內容和課外學習內容,同時用重要程度和困難難度將知識點劃分為四類: ( 1) 重要、簡單;( 2) 重要、困難; ( 3) 不重要、簡單; ( 4) 不重要、困難。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1) 類知識點: 重點講解,適當加快速度,適當練習; ( 2) 類知識點: 重點講解,放慢速度詳細講解并反復練習; ( 3) 類知識點: 不講解,自我學習; ( 4) 類知識點: 講解關鍵點,學生自主學習.
3. 建立課程網站
建立課程網站的目的是方便教學資源共享、學生自我學習以及教師與學生的聯系溝通。這個課程網站采取實名注冊會員制,有多媒體課件、課程主要知識點、章節練習題、財稅知識、問題討論交流等幾個模塊。其中,多媒體課件模塊的主要功能就是在線觀看課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能夠復習課堂學習內容; 課程主要知識點的主要功能是教師將本課程主要知識點總結歸納出來,并對每個知識點按重要和難易程度都標上標簽,讓學生清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章節練習題模塊的主要功能是教師將每一章節精選練習題放在網上,學習可以自我測試練習,并可以自我找錯,另外教師還可通過自測練習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財稅知識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將最新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財經稅收法規等材料放在網上供學生拓寬視野; 問題討論交流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學生在學習中碰到問題可以及時提出來,教師提供解答,其他學生也可參與討論,這相對過去一對一交流的好處是可以共享,有同一問題的學生都可以得到解答,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4. 教師講授與輔導
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教師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 1)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是學生學好本課程的前提。在實際教學中,通過職業成功案例、美化多媒體課件設計、教學互動等方法來實現。( 2) 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針對大多數學生情況來控制教學節奏,循序漸進,不能讓學生一開始覺得太吃力而失去學好本門課程的信心。在實際教學中,學習企業經濟業務會計處理前,先讓學生充分理解經濟業務整個流程以及資金在這個過程中的運動情況,然后再來分析其對會計要素的影響,最后講解科目設置及會計處理。( 3) 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教學生如何思考、如何看教材、如何練習、如何歸納總結,讓學生有意識地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課后輔導過程中,教師應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 前面評價結果) ,幫助其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重點和計劃,并且要及時檢查其計劃完成情況和目標實現程度。教師利用網絡即時聊天、電子郵件、電話及課程論壇等形式充分與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和學習情況,并且及時跟進輔導。
( 三) 效果評價
中級會計學課程個性化教學在兩屆學生進行了嘗試,取得了明顯效果,主要體現在: 學生學習態度明顯改善,基本能夠做到積極自我學習; 學生都能明確自己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生學習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成績差距兩極分化現象顯著得到控制,從期中期末成績的標準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差距有顯著縮小趨勢;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領會會計精髓,深刻理解企業經濟業務流程和資金運動來龍去脈,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和職業素質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模式化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個性化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實行個性化教育,需要對現行的教育體系方方面面進行改革,而課程改革是包含其中的一個方面。
中級會計學個性化教學改革設想就是在這樣背景提出來的,并付諸了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效果受到諸多方面的限制,主要體現在: 教學資源無法滿足個性化教學的需要,例如師生比例小、學生上網條件受到限制、教學場地條件差、缺乏教學輔助工具等,而這些僅依靠課程改革是無法解決的; 學生的學習習慣很難在短時間內轉變,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習慣了被動式學習,而個性化教學強調自我學習,這種轉變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 教師角色轉換短時間內也難以適應,模式化教學中教師只需按教學大
--> 綱要求和教學安排完成相應的課時講授,布置一定數量的課后作業并批改,基本就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但個性化教學需要教學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效果,這需投入相當于以前的數倍精力與學生進行溝通聯系,才能實現個性化教學的設想,這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因此要達到中級會計學課程個性化教學的預期效果,教學管理部門和高校后勤部門應努力引進各種先進的網絡輔助教學工具,提升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為個性化教學創造條件,教師應積極參與教學改革,轉換角色,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軍寧. 大學之道: 北京大學的傳統[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40.
1.某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該企業委托其他單位(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加工一批屬于應稅消費品的原材料(非金銀首飾),該批委托加工原材料收回后直接出售。發出材料的成本為180萬元,支付的不含增值稅的加工費為90萬元,支付的增值稅為15.3萬元,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為10萬元。該批原材料已加工完成并驗收,其收回委托加工物資成本為( )萬元。
A.270B.280C.290D.315.3
2.如果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為基礎確定
B.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
C.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無論是否符合資本化條件,均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
D.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無論是否符合資本化條件,均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資本化
3.關于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
B.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C.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D.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可能確認為無形資產,也可能確認為費用
4.關于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在成本模式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應當將房地產轉換前的賬面價值作為轉換后的入賬價值
B.應當將房地產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轉換后的入賬價值
C.自用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時,應當將房地產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轉換后的入賬價值
D.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房地產時,應當將房地產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轉換后的入賬價值
5.A公司于2008年4月5日從證券市場上購入B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200萬股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每股支付價款4元(含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0.5元),另支付相關費用2萬元,A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時的入賬價值為( )萬元。
A.700 B.800 C.702 D.802
6.A公司2006年12月31日購入價值10萬元的設備,預計使用期5年,無殘值。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稅法允許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2008年12月31日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余額為( )萬元。
A.3.6 B.6 C.1.2 D.2.4
7.下列關于會計估計變更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會計估計變更應采用未來適用法
B.如果會計估計的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有關估計變更的影響應于當期確認
C.如果會計估計的變更既影響變更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有關估計變更的影響在當期及以后期間確認
D.會計估計變更應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8.某股份有限公司對外幣業務采用業務發生日的市場匯率進行折算,按月計算匯兌差額。2008年5月20日向境外某公司銷售商品一批,價款總額為2 000萬美元,貨款尚未收到,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7.22元人民幣。5月30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
=7.23元人民幣。6月30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7.25元人民幣。該外幣債權6月份所發生的匯兌收益為( )萬元人民幣。
A.-40 B.-60C.40D.60
9.甲公司2008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5 500萬元,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10 000萬股,年內普通股股數未發生變化。2008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發行40 000萬元的三年期可轉換公司債券,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為2%,利息自發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為付息日。該批可轉換公司債券自發行結束后12個月以后即可轉換為公司股票,即轉股期為發行12個月后至債券到期日止的期間。轉股價格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債券可轉換為10股面值為1元的普通股。債券利息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所得稅稅率為25%。假設不考慮可轉換公司債券在負債和權益成份的分拆,且債券票面利率等于實際利率。甲公司2007年度稀釋每股收益為( )元。
A.2.55 B.0.134C.0.25 D.1.86
10.甲公司在2008年3月與乙客戶簽訂了一份為期12個月的建筑合同,約定合同價格為120萬元,預計建筑成本為100萬元。合同規定乙客戶將分期支付合同價款,每筆40萬元,其中,第一筆在合同簽訂后支付,第二筆在6個月后支付,最后一筆在建筑物交付使用時支付。在2008年末,實際發生成本為65萬元。假設所有的成本均為現金流出,情況與預期一致,不考慮相關稅費,則甲公司對該建筑合同如按完工百分比法計算,應在2008年確認的毛利為()元。
A.70 000B.130 000 C.150 000D.200 000
11.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8年1月1日發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公司債券,債券面值為100萬元,票面年利率為5%,實際利率為4%,發行價格為102.78萬元。按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費用。該債券20×9年度確認的利息費用為
()萬元。
A.4.11 B.5 C.4.08 D.0.89
12.甲公司發出存貨按先進先出法計價,期末存貨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計價。2008年1月1日將發出存貨由先進先出法改為加權平均法。2008年初存貨賬面余額等于賬面價值4 0000元,50千克,2008年1月、2月分別購入材料600千克、350千克,單價分別為850元、900元,3月5日領用400千克,用未來適用法處理該項會計政策的變更,則2008年一季度末該存貨的賬面余額為()元。
A.540 000B.467 500C.510 000D.519 000
13.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預計某生產線在未來4年內每年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00萬元、300萬元、400萬元、600萬元,2012年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以及該生產線使用壽命結束時處置形成的現金流量凈額合計為800萬元;假定按照5%的折現率和相應期間的時間價值系數計算該生產線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該生產線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 900萬元。2007年12月31日計提減值準備前該生產線的賬面價值為2 000萬元。已知部分時間價值系數如表1:
該生產線2007年12月31日應計提的減值準備為( )萬元。
A.71.48 B.100C.0D.115.12
14.甲公司2008年1月1日按面值發行三年期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債券,面值總額為
1 0 000萬元,票面年利率為4%,實際利率為6%。債券包含的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為9 465.40萬元,2009年1月1日,某債券持有人將其持有的5 000萬元本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為100萬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甲公司按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費用。甲公司發行此項債券時應確認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金額為( )萬元。
A.0 B.534.60 C.267.3D.9 800
15.國內甲公司的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2008年12月5日以每股7港元的價格購入乙公司的H股10 000股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當日匯率為1港元=1元人民幣,款項已支付。2008年12月31日,當月購入的乙公司H股的市價變為每股8港元,當日匯率為1港元=0.9元人民幣。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的影響。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應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 )元。
A.2 000 B.0 C.-1 000 D.1 000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每小題備選答案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本類題共20分,每小題2分。多選、少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1.下列各項中,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有()。
A.固定資產進行日常修理發生的人工費用
B.固定資產安裝過程中領用原材料所負擔的增值稅
C.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發生的專門借款利息
D.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工程物資盤虧凈損失
2.關于金融資產的重分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不能重分類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B.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可以重分類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C.持有至到期投資不能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D.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以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3.下列長期股權投資中,投資企業應采用權益法核算的有( )。
A.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的投資
B.對聯營企業投資
C.對合營企業投資
D.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投資
4.關于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和計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銷售商品的,應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
B.采用預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的,應在預收貨款時確認為收入
C.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根據以往經驗能夠合理估計退貨可能性且確認與退貨相關負債的,應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不能合理估計退貨可能性的,應在售出商品退貨期滿時確認收入
D.售出商品需要安裝和檢驗的,在購買方接受交貨以及安裝和檢驗完畢前,不應確認收入。如果安裝程序比較簡單或檢驗是為了最終確定合同或協議價格而必須進行的程序,可以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
5.企業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應滿足的條件有( )。
A.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
B.企業能夠從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的估計
C.企業所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都能夠持續可靠地取得
D.企業所有資產的公允價值都能夠持續可靠地取得
6.下列各項中,會導致工業企業當期營業利潤減少的有( )。
A.出售無形資產發生的凈損失
B.計提行政管理部門固定資產折舊
C.辦理銀行承兌匯票支付的手續費
D.出售長期股權投資發生的凈損失
7.下列交易中,屬于外幣交易的有()。
A.買入以外幣計價的商品或者勞務
B.賣出以外幣計價的商品或者勞務
C.借入外幣資金
D.向國外銷售以記賬本位幣計價和結算的商品
8.下列項目中,屬于職工薪酬的有()。
A.工傷保險費
B.非貨幣利
C.職工津貼和補貼
D.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
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應當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在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記的金額應當轉回
B.遞延所得稅資產不能計提減值準備
C.企業遞延所得稅一定作為所得稅費用或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D.與直接計入權益的交易或者事項相關的遞延所得稅,應當計入權益
10.事業單位的下列各項中,可能引起專用基金發生增減變化的有()。
A.單位為職工代交的住房公積
B.出售固定資產
C.興建職工集體福利設施
D.支付公費醫療費
三、判斷題(本類題共10分,每小題1分。每小題判斷結果正確的得1分,判斷結果錯誤的扣0.5分,不判斷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類題最低得分為0分。)
1.財務報告目標是反映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 )
2.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
3.同受國家控制的企業之間存在關聯方關系。( )
4.業務分部是指企業內可區分的組成部分,該組成部分提供單項產品或勞務,或一組相關的產品或勞務,并且承擔與不同其他業務分部所承擔的風險和回報。( )
5.對以舊換新銷售,銷售的商品應按新舊商品的市場價格的差額確認收入。( )
6.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處理。( )
7.所有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銷售貨物的退回,都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調整事項。()
8.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應當按照該資產組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低者確定。()
9.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列報前期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不應進行追溯調整,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
10.年度終了,事業結余科目不能有余額。()
四、計算分析題(本類題共2小題。第1小題10分,第2小題12分,共22分。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特別說明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編制會計分錄的,除題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寫出一級科目)
1.甲上市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經批準于2007年1月1日以50000萬元的價格(不考慮相關稅費)發行面值總額為50000萬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
該可轉換公司債券期限為5年,票面年利率為4%,實際利率為6%。自2008年起,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還本。自2008年1月1日起,該可轉換公司債券持有人可以申請按債券轉換日的賬面價值轉為甲公司的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初始轉換價格為每股10元,不足轉為1萬股的部分按每股10元以現金結清。
其他相關資料如下:
(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發行價款50 000萬元,所籌資金用于某機器設備的技術改造項目,該技術改造項目于2007年12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并交付使用。
(2)2008年1月2日,該可轉換公司債券的40%轉為甲公司的普通股,相關手續已于當日辦妥;未轉為甲公司普通股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持有至到期,其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一次結清。
假定:①甲公司采用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費用;②每年年末計提債券利息和確認利息費用;③2007年該可轉換公司債券借款費用的100%計入該技術改造項目成本;④不考慮其他相關因素;⑤利率為6%、期數為5期的普通年金現值系數為4.2124,利率為6%、期數為5期的復利現值系數為0.7473;⑥按實際利率計算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的現值即為其包含的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
要求:
(1)編制甲公司發行該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會計分錄。
(2)計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應計提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和應確認的利息費用。
(3)編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計提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和應確認的利息費用的會計分錄。
(4)編制甲公司2008年1月1日支付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的會計分錄。
(5)計算2008年1月2日可轉換公司債券轉為甲公司普通股的股數。
(6)編制甲公司2008年1月2日與可轉換公司債券轉為普通股有關的會計分錄。
(7)計算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應計提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應確認的利息費用和“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
(8)編制甲公司2012年1月1日末轉換為股份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到期時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會計分錄。
(“應付債券”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2.長江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動工興建一辦公樓,工程于2008年9月30日完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長江公司建造工程資產支出如下:
(1)2007年4月1日,支出3 000萬元
(2)2007年6月1日,支出1 000萬元
(3)2007年7月1日,支出3 000萬元
(4)2008年1月1日,支出4 000萬元
(5)2008年4月1日,支出2 000萬元
(6)2008年7月1日,支出1 000萬元
長江公司為建造辦公樓于2007年1月1日專門借款6 000萬元,借款期限為3年,年利率為6%,按年支付利息。除此之外,無其他專門借款。
辦公樓的建造還占用兩筆一般借款:
(1)從A銀行取得長期借款4000萬元,期限為2006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年利率為6%,按年支付利息。
(2)發行公司債券2億元,發行日為2006年1月1日,期限為5年,年利率為8%,按年支付利息。
閑置專門借款資金用于固定收益債券暫時性投資,假定暫時性投資月收益率為0.25%,并收到款項存入銀行。假定全年按360天計。
因原料供應不及時,工程項目于2007年8月1日~11月30日發生中斷。
要求:
(1)計算2007年和2008年專門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及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
(2)計算2007年和2008年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及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
(3)計算2007年和2008年利息資本化金額及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
(4)編制2007年和2008年與利息資本化金額有關的會計分錄。
五、綜合題(本類題共2小題,第1小題15分,第2小題18分,共33分。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特別說明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編制會計分錄的,除題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寫出一級科目)。
1.大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海公司)為東北地區的一家上市公司,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大海公司2007年至2010年與固定資產有關的業務資料如下:
(1)2007年12月1日,大海公司購入一條需要安裝的生產線,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生產線價款為3 000萬元,增值稅額為510萬元;發生保險費和運輸費40萬元,款項均以銀行存款支付;沒有發生其他相關稅費。
(2)2007年12月1日,大海公司開始以自營方式安裝該生產線。安裝期間領用本企業生產的產品,該產品的成本為160萬元,計稅價格為200萬元,發生安裝工人工資6萬元,沒有發生其他相關稅費。該產品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3)2007年12月31日,該生產線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當日投入使用。該生產線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150萬元,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4)2012年12月31日,因替代產品的出現,大海公司在對該生產線進行檢查時發現其已經發生減值。
大海公司預計該生產線在未來5年內每年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500萬元、400萬元、300萬元、200萬元,2017年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以及該生產線使用壽命結束時處置形成的現金流量凈額合計為200萬元;假定按照5%的折現率和相應期間的時間價值系數計算該生產線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該生產線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 500萬元。已知部分時間價值系數如表2:
(5)2013年1月1日,該生產線的預計尚可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100萬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6)2013年6月30日,大海公司對該生產線進行改良。當日,該生產線停止使用,開始進行改良。在改良過程中,拆除部件的賬面價值100萬元,將其出售,售價為60萬元;領用工程物資240萬元;應付在建工程人員職工薪酬60萬元;支付銀行存款40萬元。
(7)2013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驗收合格并于當日投入使用,預計尚可使用年限為8年,預計凈殘值為100萬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013年12月31日,該生產線未發生減值。
(8)2014年4月30日,大海公司與丁公司達成協議,以該生產線抵償所欠丁公司貨款1 600萬元。當日,大海公司與丁公司辦理完畢財產移交手續,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假定2014年4月30日該生產線的公允價值為1 500萬元。
要求:
(1)編制2007年12月1日購入該生產線的會計分錄。
(2)編制2007年12月安裝該生產線的會計分錄。
(3)編制2007年12月31日該生產線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會計分錄。
(4)計算2008年度該生產線計提的折舊額。
(5)計算2012年12月31日該生產線的可收回金額。
(6)計算2012年12月31日該生產線應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并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
(7)計算2013年度該生產線改良前計提的折舊額。
(8)編制2013年6月30日至8月20日與該生產線改良有關會計分錄。
(9)計算2013年8月20日改良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該生產線的成本,并編制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的會計分錄。
(10)計算2013年度該生產線改良后計提的折舊額。
(11)編制2014年4月30日該生產線抵償債務的會計分錄。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2.甲上市公司為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實現生產經營的互補,2008年1月合并了乙公司。甲公司與乙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除特別注明外,產品銷售價格均為不含增值稅的公允價值。有關情況如下:
(1)2008年1月1日,甲公司用貨幣資金10 000萬元和一批存貨取得乙公司80%的股權,并于當日開始對乙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實施控制。該批存貨的成本為8 000萬元,公允價值和計稅價格均為10 000萬元。
①合并前,乙公司屬于甲公司母公司的子公司。
②2008年1月1日,乙公司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相同,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及賬面價值的總額均為32000萬元(見乙公司所有者權益簡表)。
③乙公司2008年實現凈利潤1 000萬元,除實現凈利潤外,未發生其他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交易或事項,當年也未向投資者分配利潤。2008年12月31日所有者權益總額為3 300萬元(見表3)。
(2)2008年甲、乙公司發生的內部交易或事項如下:
①2月20日,甲公司以每件5萬元的價格自乙公司購入100件A商品,款項于6月30日支付。乙公司A商品的成本為每件3萬元。至2008年12月31日,該批商品已售出80%,銷售價格為每件6萬元。
②3月1日,乙公司以面值公開發行一次還本付息的企業債券,甲公司購入1 000萬元,取得后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假定甲公司及乙公司均未發生與該債券相關的交易費用)。因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相差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計算確認2008年利息收入30萬元,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乙公司將與該債券相關的利息支出計入財務費用,其中與甲公司所持有部分相對應的金額為30萬元。
③6月10日,甲公司出售一件產品給乙公司作為管理用固定資產使用。該產品在甲公司的成本為180萬元,銷售給乙公司的售價為351萬元(含增值稅)。乙公司取得該固定資產后,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0。假定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及凈殘值與會計規定相同。
至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支付該購入設備款。甲公司對該項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20萬元。
④1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協議,自當日起有償使用乙公司的某塊場地,使用期1年,使用費為60萬元,款項于當日支付,乙公司不提供任何后續服務。
甲公司將該使用費作為管理費用核算。乙公司將該使用費收入全部作為其他業務收入。
⑤甲公司于2008年12月26日與乙公司簽訂商品購銷合同,并于當日支付合同預付款150萬元。至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供貨。
(3)其他有關資料:
①不考慮甲公司發行股票過程中的交易費用。
②甲、乙公司均按照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③本題中涉及的有關資產均未出現減值跡象。
④本題中甲公司及乙公司均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費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對于與抵銷的內部交易相關的遞延所得稅,不要求進行調整。
⑤編制抵銷分錄時,假定不考慮乙公司合并日前留存收益的轉回。
要求:
(1)判斷上述企業合并的類型(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并說明原因。
(2)確定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并編制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
(3)確定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在2008年12月31日的賬面價值。
(4)編制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財務報表時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調整分錄。
(5)編制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財務報表的抵銷分錄。
(不要求編制與合并現金流量表相關的抵銷分錄)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中級會計實務模擬試卷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
【解析】成本=180+90+10=280萬元
2.【答案】B
【解析】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
3.【答案】C
【解析】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才能計入無形資產成本。
4.【答案】A
【解析】在成本模式下,應當將房地產轉換前的賬面價值作為轉換后的入賬價值。
5.【答案】C
【解析】交易費用計入成本,入賬價值=200×(4-0.5)+2=702萬元
6.【答案】D
【解析】2008年12月31日設備的賬面價值=10-10×40%
-(10-10×40%)×40%=3.6萬元,計稅基礎=10-10÷5×2=6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余額=6-3.6=2.4萬元
7.【答案】D
【解析】會計估計變更應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
8.【答案】C
【解析】因為按月計算匯兌差額,只需將6月底匯價與5月底相比,美元價格升高為收益,所以匯兌收益=(7.25-7.23)×2 000
=40萬元
9.【答案】D
【解析】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25 500÷10 000=2.55元,假設轉換所增加的凈利潤=40 000×2%×(1-25%)=600萬元, 假設轉換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數=40 000÷10=4 000萬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600÷4000=0.15元,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轉換公司債券具有稀釋作用,稀釋每股收益=(25 500
+600)÷(10 000+4 000)=1.86元
10.【答案】B
【解析】2008年末完工百分比=65/100=65%
2008年確認的毛利=(120-100)×65%=13萬元
11.【答案】C
【解析】該債券20×8年度確認的利息費用=102.78×4%
=4.11萬元,20×9年1月1日應付債券的賬面余額=102.78
-(100×5%-4.11)=101.89萬元,20×9年度確認的利息費用=101.89
×4%=4.08萬元
12.【答案】D
【解析】單位成本=(40 000+600×850+350×900)÷(50+600
+350)=865(元),2008年一季度末該存貨的賬面余額=(50+600
+350-400)×865=519 000元
13.【答案】A
【解析】該生產線未來現金流量現值=200×0.9524+300
×0.9070+400×0.8638+600×0.8227+800×0.7835=1 928.52(萬元),而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1 900(萬元),所以,該生產線可收回金額=1 928.52(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2 000-1 928.52
=71.48萬元
14.【答案】B
【解析】應確認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金額=10 000
-9 465.40=534.60萬元
15.【答案】A
【解析】應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 000×8×0.9-10 000
×7×1=2 000元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BD
【解析】選項A計入當期損益;選項C計入財務費用。
2.【答案】AC
【解析】企業在初始確認時將某項金融資產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后,不能重分類為其他類金融資產;其他類金融資產也不能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3.【答案】BC
【解析】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的投資按金融資產有關規定核算;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
4.【答案】CD
【解析】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銷售商品的,應在辦妥托收手續時確認收入;采用預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的,應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在此之前預收的貨款應確認為負債。
5.【答案】ABC
【解析】同一企業只能采用一種模式對所有的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
6.【答案】BCD
【解析】出售無形資產發生的凈損失記入營業外支出,不影響營業利潤。
7.【答案】ABC
【解析】外幣交易,是指以外幣計價或者結算的交易。外幣是企業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外幣交易包括:(1)買入或者賣出以外幣計價的商品或者勞務;(2)借入或者借出外幣資金;(3)其他以外幣計價或者結算的交易。向國外銷售以記賬本位幣計價和結算的商品不屬于外幣業務。
8.【答案】ABCD
【解析】職工薪酬包括:(1)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2)職工福利費;(3)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4)住房公積金;(5)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6)非貨幣利;(7)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8)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9.【答案】AD
【解析】企業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應當作為所得稅費用或收益計入當期損益,但不包括下列情況產生的所得稅:(1)企業合并;(2)直接在權益中確認的交易或者事項。與直接計入權益的交易或者事項相關的遞延所得稅,應當計入權益。
10.【答案】BCD
【解析】事業單位專用基金是指按規定提取的具有專門用途的資金,主要包括職工福利基金、醫療基金、修購基金和其他基金。單位為職工代交的住房公積屬于代扣代交,不影響單位專用基金的變化;出售固定資產會影響單位專用基金中的修購基金變化;興建職工集體福利設施會影響單位專用基金中的職工福利基金變化;支付公費醫療費會影響專用基金中的醫療基金變化。
三、判斷題
1.【答案】X
【解析】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2.【答案】X
【解析】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
3.【答案】X
【解析】同受國家控制的企業與企業之間不存在關聯方關系。
4.【答案】√
5.【答案】X
【解析】應按新產品的售價確認收入。
6.【答案】X
【解析】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處理。
7.【答案】X
【解析】當期銷售當期退回,不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調整事項。
8.【答案】X
【解析】應按較高者確定。
9.【答案】X
【解析】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列報前期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應當從可追溯調整的最早期間期初開始應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
10.【答案】√
四、計算分析題
1.【答案】
(1)可轉換公司債券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50 000×0.7473
+50 000×4%×4.2124=45 789.8萬元
應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50 000-45 789.8=4 210.2萬元
借:銀行存款 50 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4 210.2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5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210.2
(2)2007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 000×4%=2 00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45 789.8×6%=2 747.39萬元
(3)借:在建工程 2747.39
貸:應付利息 2 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747.39
(4)借:應付利息2 000
貸:銀行存款2 000
(5)轉換日轉換部分應付債券的賬面價值=(45 789.8+747.39)
×40%=18 614.88萬元
轉換的股數=18 614.88÷10=1 861.49(萬股)
支付的現金=0.49×10=4.9萬元
(6)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2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684.08(4 210.2×40%)
貸:股本 1861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 385.12[(4 210.2-747.39)×4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18 433.06
庫存現金4.9
(7)①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 000×60%×4%=1 20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45 789.8+747.39)×60%]×6%
=27 922.31×6%=1 675.34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增加=1 675.34-1200=475.34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27 922.31+475.34=28 397.65萬元
②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 000×60%×4%=1 20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28 397.65×6%=1 703.86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增加=1 703.86-1200=503.86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28 397.65
+503.86=28 901.51萬元
③2010年12月31日
2010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 000×60%×4%=1 20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28901.51×6%=1 734.09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增加=1 734.09-1 200=534.09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28 901.51+534.09
=29 435.60萬元
④2011年12月31日
2011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 000×60%×4%=1 200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50 000×60%
=30 000萬元,“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科目余額增加
=30 000-29 435.60=564.4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1 200+564.40
=1764.40萬元
(8)2012年1月1日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30 000
應付利息1 200
貸:銀行存款 31 200
2.【答案】
(1)①2007年
2007年專門借款能夠資本化的期間為4月1日~7月31日和12月份,共5個月。
2007年專門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6 000×6%×5/12-3 000
×0.25%×2-2 000×0.25%×1=130萬元
2007年專門借款不能夠資本化的期間為1月1日~3月31日和8月1日~11月30日,共7個月
2007年專門借款利息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6 000×6%
×7/12-6 000×0.25%×3=165萬元
2007年專門借款利息收入=6 000×0.25%×3+3 000×0.25%
×2+2 000×0.25%×1=65萬元
②2008年
2008年專門借款能夠資本化的期間為1月1日~9月30日,共9個月。
2008年專門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6 000×6%×9/12=270萬元
2008年專門借款不能夠資本化的期間為10月1日~12月31日,共3個月。
2008年專門借款利息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6 000×6%
×3/12=90萬元
(2)一般借款資本化率(年)=(4 000×6%+20 000×8%)
/(4 000+20 000)=7.67%
①2007年
2007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資金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1000×2/12=166.67萬元
2007年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166.67×7.67%=12.78萬元。
2007年一般借款利息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4 000×6%
+20 000×8%)-12.78=1 827.22萬元
②2008年
2008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資金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1 000
+4 000)×9/12+2 000×6/12+1 000×3/12=5 000萬元
2008年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5000×7.67%=383.5萬元
2008年一般借款利息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4 000×6%+20 000×8%)-383.5=1 456.5萬元
(3)2007年利息資本化金額=130+12.78=142.78萬元
2007年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165+1 827.22=1992.22萬元
2008年利息資本化金額=270+383.5=653.5萬元
2008年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90+1 456.5=1 546.5萬元
(4)2007年:
借:在建工程 142.78
財務費用 1 992.22
銀行存款 65
貸:應付利息 2 200(6 000×6%+4 000×6%+20 000×8%)
2008年:
借:在建工程653.5
財務費用1 546.5
貸:應付利息 2 200
五、綜合題
1.【答案】
(1)借:在建工程 3 550(3 000+510+40)
貸:銀行存款 3 550
(2)借:在建工程200
貸:庫存商品16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
應付職工薪酬 6
(3)借:固定資產 3 750(3 550+200)
貸:在建工程 3 750
(4)2008年折舊額=(3 750-150)/10=360(萬元)
(5)2012年該生產線未來現金流量現值=500×0.9524+400
×0.9070+300×0.8638+200×0.8227+200×0.7835=1 419.38(萬元)
而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1 500(萬元)
所以,該生產線可收回金額=1 500(萬元)
(6)2012年12月31日計提減值準備前該生產線的賬面價值=3 750-360×5=1 950萬元
應計提減值準備金額=1 950-1 500=45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45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450
(7)2013年改良前計提的折舊額=(1 500-100)/5×1/2
=140(萬元)
(8)借:在建工程 1 360
累計折舊1 940(360×5+14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450
貸:固定資產3 750
借:銀行存款60
營業外支出 40
貸:在建工程 100
借:在建工程300
貸:工程物資 200
應付職工薪酬 60
銀行存款 40
(9)生產線成本=1 360-60+300=1 600(萬元)
借:固定資產1 600
貸:在建工程1 600
(10)2013年改良后應計提折舊額=(1 600-100)/8×4/12
=62.5(萬元)
(11)2014年4月30日賬面價值=1 600-62.5-(1 600-100)/8×4/12=1 475(萬元)
借:固定資產清理1 475
累計折舊125
貸:固定資產 1 600
借:應付賬款16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475
營業外收入――資產轉讓損益25
――債務重組損益100
2.【答案】
(1)①該合并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②原因:
因乙公司在合并前屬于甲公司母公司的子公司,合并前后同受同一集團控制。
(2)①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32 000×80%=25 600萬元
②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25 600
貸:銀行存款 10 000
庫存商品8 7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 7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5 200
(3)甲對乙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2008年年末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仍為25 600萬元。
(4)調整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800(1 000×80%)
貸:投資收益 800
(5)合并財務報表抵銷分錄:
①抵銷長期股權投資與乙公司所有者權益:
借:實收資本 20 000
資本公積 5 000
盈余公積 800
未分配利潤7 200
貸:長期股權投資26 400(25 600+800)
少數股東權益6 600(33 000×20%)
②抵銷投資收益
借:投資收益 800
少數股東損益 200
未分配利潤――年初6 300
貸:本年利潤分配――提取盈余公積100
未分配利潤――年末 7 200
③內部購入A商品抵銷分錄:
借:營業收入 500
貸:營業成本500
借:營業成本 40
貸:存貨40(200×20%)
④與內部債權投資相關的抵銷分錄:
借:應付債券 1 03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1 030
借:投資收益 30
貸:財務費用 30
⑤與內部交易固定資產相關的抵銷分錄為:
借:營業收入 300
貸:營業成本 180
固定資產120
借:固定資產6
貸:管理費用6
借:應付賬款351
貸:應收賬款351
借:應收賬款 20
貸:資產減值損失20
⑥與內部使用無形資產相關的抵銷分錄:
借:營業收入60
貸:管理費用 60
⑦內部預收、預付款抵銷
1、對于財管的學習,很多考生采用大量的背公式、背題目的方式。根據對歷年真題的研究總結,每個章節都有可能出客觀題,考生熟悉并掌握教材,理解對應的基礎知識,做到靈活運用。對于主觀題,應重視將教材和練習題相結合,尤其是教材中的例題,要重點理解并揣摩出題意圖,掌握出題思路,以期在平時的練習中做到舉一反三。
2、很多學員表示,財務管理很難理解,不易記憶。出現這種問題本質上是復習不到位,掌握力度不足。因此學習財務管理在開始階段就要打下堅實的基礎,做到溫故知新。在學習新的章節之前,要對之前的章節進行溫習,這樣循環滾動的復習更有助于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源:文章屋網 )